全自动化烹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6552发布日期:2020-01-18 03:2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化烹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烹调系统,尤指一种通过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加料、烹煮、倾倒与清洁等流程的全自动化烹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许多机关团体为其成员提供餐食或称团餐,例如学校、医院、军队、工厂等等,由于机关团体有着大量的成员,其中央厨房必须使用大量的人力进行供餐及其周边的作业,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足够的餐食,因此人力成本是这类中央厨房的一大开销。再者,现行的人力烹煮团餐,容易因为厨师素质、烹调技术、调味控制、火量控制等等复杂的因素,导致团餐的质量不易控制。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能够通过全自动控制技术与设备,进行全自动化烹调,为本发明所要积极克服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化烹调系统,其通过一移动输送装置,多个设置在该移动输送装置上的烹煮装置,及多个用于产生热能的加热装置,能够将烹煮食物的作业标准流程化并全程计算机控制,进而达到无人化全自动化烹调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全自动化烹调系统,其较佳的技术方案包含:一移动输送装置,其具有一驱动轮组,一绕设在该驱动轮组的循环输送带,及多个设置在该循环输送带上的支架,该驱动轮组驱动该循环输送带,该循环输送带带动该支架水平循环移动。多个烹煮装置,其具有一设置在该支架上的旋转机构,及一结合在该旋转机构的加热容器,该支架带动该烹煮装置在多个站区之间水平循环移动,该站区至少包含一加料站、一加热站、一出料站及一清洗站,该旋转机构能够在该出料站带动该加热容器翻转倾倒出烹煮后的食物。多个加热装置,其设置在该烹煮装置移动的行程中的该加热站,该加热装置为一电加热装置或一燃气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向该加热容器传递热能以加热烹煮该加热容器内的食材。借此,能够达到无人化全自动化烹调的功效。

本发眀之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化烹调系统,其通过链轮及链条构成移动输送装置,能够将烹煮流程排列成直列循环流程结构、圆形循环流程结构或三角循环流程结构,以满足各厨房的需求。

本发明之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化烹调系统,其应用一供电系统提供电力给该烹煮装置的旋转机构,使旋转机构能够带动烹煮容器在加热时左右反复或单向持续自转,并在煮完时翻转并同时转动以倒出煮熟的食物。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化烹调系统,其应用一排油烟机及一清洁系统,能够达到全自动化保持烹煮环境清洁以及器具清洁的目的。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化烹调系统,其通过液体加料装置及固体加料装置,使液体食料与固体食材能够自动定量添加到烹煮装置的加热容器,达到自动加料的目的。

本发明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化烹调系统,其通过一预煮系统的设置,能够达到预先烹调佐料等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单层全自动化烹调系统较佳实施例之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层全自动化烹调系统较佳实施例之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输送装置之驱动轮组与循环输送带较佳实施例之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输送装置之驱动轮组与循环输送带较佳实施例之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移动输送装置之循环输送带直列流程结构及各站区排列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移动输送装置之循环输送带圆形流程结构及各站区排列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移动输送装置之循环输送带三角流程结构及各站区排列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烹煮装置较佳实施例之侧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烹煮容器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烹煮容器较佳实施例之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供电系统较佳实施例之侧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供电系统之轨道结构较佳实施例之俯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燃气加热装置与排油烟机较佳实施例之侧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旋转机构带动烹煮容器翻转倒出食物之动作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清洁系统之喷水管及喷气管较佳实施例之动作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烹煮容器实施为浅底煎锅及其旋转机构之侧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浅底煎锅的旋转机构的快拆结构之分解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液体加料装置较佳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固体加料装置及螺旋推送杆定量推送较佳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20a为本发明固体加料装置的分隔定量送料杆用于大量送料之动作示意图。

图20b为本发明固体加料装置的分隔定量送料杆用于小量送料之动作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预煮系统较佳实施例之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移动输送装置;

11-驱动轮组;111-底座;112-转轴;113-第一马达;114-链轮;12-循环输送带;121-链条;13-支架;131-嵌槽;132-档块;133-快拆夹具;14-调整装置;s1-加料站;s11-加料预热站;s2-加热站;s3-出料站;s4-清洗站;

20-烹煮装置;

21-旋转机构;211-悬臂;212-翻转架;213-第二马达;214-第三马达;215-第四马达;22-加热容器;221-螺旋凸肋;

30-加热装置;31-电加热装置;32-燃气加热装置;

40-供电系统;41-轨道;42-导电条;43-导电装置;431-杠杆;432-导电轮;433-弹性元件;44-绝缘体;45-保护罩;

50-排油烟机;51-油烟罩;52-排油烟管;

60-清洁系统;61-喷水管;62-喷气管;

70-液体加料装置;71-液体容器;72-唧筒;73-电动缸;74-单向阀;

80-固体加料装置;81-料筒;82-震动马达;83-螺旋推送单元;831-螺旋推送杆;832-第五马达;833-分隔定量送料杆;84-软性连接件;85-端盖;86-轴套;87-螺旋推送杆的后端;88-出料口;

90-预煮系统;91-分度座;92-转盘;93-预煮装置;931-旋转机构;932-加热容器;94-加热装置;95-电路旋转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其作用、目的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全自动化烹调系统,是用于全自动化烹煮食物的烹调系统,在一自动循环的运作的流程中进行烹调所需的自动加料(例如食用油、香料、佐料与食材等)、加水、加热烹煮、熟成倾倒食物及清洗容器等制程。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包含一移动输送装置10、多个烹煮装置20及多个加热装置30,其中:

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以一组移动输送装置10构成一层全自动化烹调系统,并参阅图2所示亦可实施有上下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移动输送装置10以构成多层全自动化烹调系统,以达到有效利用空间及提升出餐效率的效果。一并参阅图3及图4所示,该移动输送装置10主要具有一驱动轮组11,一绕设在该驱动轮组11的循环输送带12,及多个设置在该循环输送带12上的支架13,该驱动轮组11驱动该循环输送带12,该循环输送带12再带动该支架13水平循环移动;其中,该驱动轮组11具有一底座111,至少二个转动地设置在该底座111上的转轴112,一连接该转轴112的第一马达113,及分别结合在该转轴112的链轮114;该循环输送带12为绕设在该链轮的一链条121,该链条121上结合该支架13。又,该底座111的一侧或底面设置有一用于调整该转轴112间距的调整装置14,该调整装置14可为鸠尾槽座组、t形槽座组或线性滑轨块组,通过马达或手轮控制导螺杆使调整装置14推动两个活动组接的底座111,进而调整该转轴112间距及链条121的松紧度。

该烹煮装置20是使用容器盛装食材进入烹煮流程的装置,通过上述该移动输送装置10的支架13带动该烹煮装置20在多个站区之间水平循环移动并能够定点停留在各站区,如图5、图6及图7所示,该站区较佳的实施例至少包含多个加料站s1、加料预热站s11、多个加热站s2、一或多个出料站s3及一或多个清洗站s4。参阅图8所示,各该烹煮装置20主要具有一设置在上述该支架13的旋转机构21,及一结合在该旋转机构21的加热容器22,使该旋转机构21能够在该出料站s3带动该加热容器22翻转倾倒出烹煮后的食物,且由于本发明可以连续循环运转及定点暂停,进而控制每一锅的出餐时间。

其中,该旋转机构21具体的实施例之一包含设置在该支架13上的二悬臂211,一设置在该二悬臂211之间的翻转架212,一驱动该翻转架212的第二马达213,及一设置在该翻转架212底部的第三马达214,借此将该加热容器22可转动地设置在该翻转架212上,并使该第三马达214驱动该加热容器22左右反复或单向持续自转。参阅图9及图10所示,该加热容器22为金属锅,其内壁形成有单旋或多旋的螺旋凸肋221,使加热容器22左右间歇转动时产生不同翻搅功能,例如左转往内下方向翻搅食物,右转往外上方向翻搅食物,使油、香料、佐料及食材都能够平均受热及均匀调和,又当食材熟成到出料站s3倒出食物时,使加热容器22向下翻转后再加速自转,使熟成的食物能够被该加热容器22快速且不沾锅的倒出。

再参阅图1及图5~图7所示,该加热装置30是用于将加热容器22内的食材煮熟的装置,其设置在上述该烹煮装置30移动的行程中的该加热站s2及加料预热站s11中定点不动,该加热装置30可为一电加热装置31(如图11所示)或一燃气加热装置32(如图13或图16所示),使该加热装置30向该加热容器22传递热能,进而加热烹煮该加热容器22内的食材。其中,该电加热装置31可为陶瓷发热单元或其他电发热体所构成,而燃气加热装置32可为瓦斯炉或天然气炉。

本发明该烹煮装置20是被该移动输送装置10带动在各站区暂停以进行各烹调作业后再循环移动,因此其供电给该烹煮装置20的方法需特别设计,参阅图11及图12所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之一更包含一供电至该烹煮装置20的供电系统40,该供电系统40较佳的实施例具有一与该循环输送带12平行延伸的轨道41,二道设置在该轨道41上面或一侧的导电条42,两组设置在上述该支架13的导电装置43,及一用于覆盖该轨道41、导电条42与导电装置43的保护罩45;该轨道41可设有绝缘体44阻隔该导电条42,该导电条42为铜质的导电条,并沿着该轨道41一起环绕;该导电装置43较佳的具有一活动设置在该支架13上的杠杆431,一设置在该杠杆431一端的铜质的导电轮432,及一作用于该杠杆431以使该导电轮432接触该导电条42的弹性元件433(例如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扭转弹簧或弹片等等),使该导电轮43接触该导电条42进行滚转移动,预防接触不良而发生火花,该导电轮432与该杠杆431之间具有绝缘结构;借此,将上述该烹煮装置20的各马达的电线连接于该两组导电装置43的导电轮432,就能够在移动过程中通过该导电轮432供应运作时所需要的电力。

再参阅图13所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更包含一排油烟机50,该排油烟机50具有一环绕在该循环输送带12上方的油烟罩51、排油烟管52及风扇(未图示),用以自动将油烟排出。本发明更可在上述清洗站s4设有一或多组清洁系统60,该清洁系统60至少具有朝向该加热容器22的—喷水管61及一喷气管62,亦可视需求加装其他清洁装置,当该加热容器22在出料站s3倒出烹煮完成的食物后(如图14所示),通过该移动输送装置10将空的加热容器22带到清洗站s4,就能利用该清洁系统60的喷水管61及喷气管62进行清洁与风干。

另外,参阅图16所示,本发明该加热容器22亦可实施成一浅底的煎烤锅,而该旋转机构21包含设置在该支架13上的一悬臂211,及一设置在该悬臂211的第四马达215,借此将该浅底的煎烤锅可转动地设置在该悬臂211,使该第四马达215能够驱动该浅底的煎烤锅翻转倒出煎煮或烤焙完成的食物。再参阅图1、2、8、11、13、14、15及图21所示,该浅底的煎烤锅或上述的加热容器22可能需要加强刷洗或维护更换,为此本发明可将该煎烤锅及上述的加热容器22(如图8所示)的该悬臂211与该支架13实施成快拆结构,其可在该支架13上设有一嵌槽131、一档块132及快拆夹具133,借此将悬臂211的底座一端卡合在嵌槽131与档块132,另一端用快拆夹具133夹持,就能达到快速拆换的功效。

本发明上述的多个加料站s1及加料预热站s11是用于放入液体及固体食材或同时预热,为了达到全自动化加料的目的,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更包含一设置在该加料站s1及加料预热站s11的一液体加料装置70(如图18所示)与固体加料装置80(如图19所示)。该液体加料装置70具有一用于盛装食用油、酱料、汤或水的液体容器71,一通过管与单向阀74连接该液体容器71的唧筒72,及一推动该唧筒72的直线运动的电动缸73,借此当运行到该加料站s1及加料预热站s11暂停时,就能够通过精密控制的电动缸73带动唧筒72吸取该液体容器71内的液体,其后再定量挤到该加热容器22。而该固体加料装置80主要具有一储存固体食材或佐料的料筒81,一结合在该料筒81上的震动马达82,及一连接在该料筒81底部的螺旋推送单元83,该螺旋推送单元83具有一可更换的螺旋推送杆831,及一带动该螺旋推送杆831的第五马达832;其中,该料筒81底部与螺旋推送单元83之间通过软性连接件84连接,例如,该软性连接件84可采用皮套或其他连接套,以避免震动马达82对料筒81的震动力传递至螺旋推送杆831上,从而起到避震的作用,保证螺旋推送杆831的供料精确度。

如图19所示,该螺旋推送单元83还具有一可快速拆卸的端盖85,并在端盖85设置有食品级的耐磨耐热自润滑的轴套86,螺旋推送杆831的前端与第五马达832可拆卸连接(例如,可采用卡接),后端87与轴套86可转动连接,使得螺旋推送杆831的两端支撑均布载荷,从而减小螺旋推送杆831的弹性模量(e)和转动惯量(i),增大螺旋推送杆831的负荷能力(w),并可加长螺旋推送杆831的推送距离(x)和加强两端支撑到中心轴/面的距离(z),使得本实施例的螺旋推送杆831的传输过程更稳定、送料更精准。本实施例中,该螺旋推送单元83的出料口88设置于靠近螺旋推送杆831的后端的壳体底部,固体食材或佐料可直接在重力作用下从该底部出料口88向下出料。

另外,该螺旋推送杆831可以更换成一种分隔定量送料杆833,该分隔定量送料杆833可为大推送空间的规格(如图20a所示),也能更换小推送空间的规格(如图20b所示),借此顺应不同定量的食材与佐料;本实施例中,分隔定量送料杆833包括一中心转轴和两个以上间隔布置在转轴径向上的分隔片,相邻两个分隔片之间形成定量空间,通过设计转轴直径和分隔片尺寸实现大推送空间或小推送空间,并通过控制该中心转轴的转动角度实现分隔定量送料杆833的定量供料。本实施例的分隔定量送料杆833也可采用如图19所示的两端支撑结构,使得该分隔定量送料杆833的传输过程更稳定、送料更精准。

另外,再参阅图21所示,本发明较佳的更可实施有一设置在上述该加料站s1、加料预热站s11及(或)加热站s2中的预煮系统90,该预煮系统90主要具有一分度座91,一设置在该分度座91上的转盘92,一设置在该转盘92上的预煮装置93、加热装置94及电路旋转连接器95;该预煮装置93的结构可以与上述的烹煮装置20相同,同样有一旋转机构931,及一结合在该旋转机构931的加热容器932,并使该预煮装置93的供电线连接到该电路旋转连接器95,通过该电路旋转连接器95预防转盘92在转动时缠绕供电线;因此,本发明可以在该加热容器932预先烹调特殊的调味料,其后由该预煮装置93将烹煮过后的食材倒入位在该加料站s1、加料预热站s11或加热站s2中的上述该加热容器22,因此本发明之全自动化烹调系统能够烹调更多种风味的餐点。

综上所述,本发明全自动化烹调系统,已确具实用性与创造性,其技术手段之运用亦出于新颖无疑,且功效与设计目的诚然符合,已称合理进步至明。

并且,上述说明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