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造装置和饮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31722发布日期:2021-05-04 11:21阅读:52来源:国知局
酿造装置和饮品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酿造装置和饮品机。



背景技术:

目前,胶囊型的饮品机由于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卫生且饮品品质有保障等特点而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越来越普及。其中,在饮品机的酿造装置内置入装载有饮品填充剂(如咖啡、奶茶或茶叶等)的饮品胶囊,通过往饮品胶囊内注入液体以酿造饮品,而后酿造而成的饮品从酿造装置流出至用户的盛液杯体中。

目前,市面上通用的饮品胶囊其种类有多种,例如nespresso饮品胶囊、dolcegusto饮品胶囊和k-cup饮品胶囊等,但在现有的饮品机中,却往往只配备一个胶囊酿造杯,致使饮品机只适于酿制一个种类的饮品胶囊,这样,就会迫使用户只能采购适配的那一个种类的饮品胶囊才能通过饮品机酿造出饮品,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酿造装置和饮品机,该酿造装置适于对多个种类的饮品胶囊进行饮品酿制,增加了可供用户选购的饮品胶囊的种类,从而给予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酿造装置,所述酿造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别适配不同种类的饮品胶囊且选择性地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上的多个胶囊酿造杯,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用于压靠所述胶囊酿造杯的酿造杯压盘以及从所述酿造杯压盘伸出且用于伸入所述胶囊酿造杯的供液刺针。

可选地,多个所述胶囊酿造杯包括第一酿造杯,所述第一酿造杯内设有与第一饮品胶囊适配的第一酿造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酿造腔的顶部且用于向下刺破所述第一饮品胶囊的刺破件,所述第一酿造腔的底壁设有用于撕破所述第一饮品胶囊的撕破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酿造杯包括相互枢转的酿造外杯和设有所述第一酿造腔的酿造内杯,所述酿造内杯的内腔形成为所述第一酿造腔,所述撕破件设置在所述酿造外杯的杯腔底壁上,所述酿造内杯能够相对于所述酿造外杯在枢转打开位置与枢转闭合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枢转闭合位置,所述酿造内杯位于所述酿造外杯的杯腔中并倒扣于所述酿造外杯的杯腔底壁上并封盖所述第一酿造腔的底端开口,在所述枢转打开位置,酿造内杯脱离所述酿造外杯的杯腔。

可选地,所述酿造内杯包括内杯本体和枢转支架,所述枢转支架包括从所述内杯本体横向向外伸出且越过所述酿造外杯的周壁顶沿的横向连接件以及从所述横向连接件的外端向下延伸且设有内杯枢转部的枢转臂,所述酿造外杯的外周壁设有与所述内杯枢转部枢转配合的外杯枢转部。

可选地,所述枢转支架还包括从所述枢转臂的底端向外且向下延伸的按压开合件,所述枢转臂与所述按压开合件之间设有结构加强件。

可选地,所述酿造内杯还包括与所述内杯本体相连且用于封盖所述酿造外杯的顶端开口的内杯盖体,所述内杯本体的外周壁呈截头圆锥状,所述酿造外杯的内腔形成为上大下小的锥形腔。

可选地,所述内杯盖体包括从上往下外径依次缩小的上盖体部和下盖体部,所述酿造外杯的顶部内周壁形成有用于承托所述下盖体部的周沿边部的下承台部,所述下承台部呈环形台阶状且环形台阶面抵接所述周沿边部的外周壁以横向限位,所述酿造杯压盘向下压靠于所述上盖体部的顶面上,所述供液刺针向下伸入所述酿造内杯。

可选地,所述酿造杯压盘的底面设有环绕所述供液刺针的内密封圈,所述内杯盖体的中心部设有供所述供液刺针伸入的刺针过孔和用于抵靠所述内密封圈以形成内端抵接密封环面的顶面内凹槽,所述酿造杯压盘的底面外周缘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外密封圈,所述外密封圈抵靠于所述上盖体部的外周缘上以形成外端抵接密封环面,位于所述内密封圈和所述外密封圈之间的所述内杯盖体的顶面上形成有向下凹陷且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

可选地,所述酿造内杯的开口端周沿部形成有向下伸出且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凸筋;和/或,所述开口端周沿部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环形缺口。

可选地,所述酿造外杯包括外杯本体和与所述外杯本体的底部底面可拆卸连接的出液件,所述出液件与所述外杯本体共同限定出聚流腔,所述外杯本体的底壁形成有从顶面贯穿至底面的过流孔,所述外杯本体的底壁顶面形成有作为所述撕破件的抵靠凸起,从所述第一饮品胶囊流出的液体依次流经所述过流孔、所述聚流腔和所述出液件的出液口。

可选地,多个所述胶囊酿造杯包括用于容置第二饮品胶囊的第二酿造杯,所述第二酿造杯的底壁中心部形成有供所述第二饮品胶囊的底端出液部伸出的中心贯通口。

可选地,多个所述胶囊酿造杯包括用于容置第三饮品胶囊的第三酿造杯,所述第三酿造杯的底壁设有向上伸出以刺破所述第三饮品胶囊的底部刺针,所述第三酿造杯的底壁还设有底壁出液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饮品机,该饮品机包括酿造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发明中,酿造装置包括装置本体以及选择性地与装置本体可拆卸连接的多个胶囊酿造杯,如此,通过在酿造装置内设置适于对应装载多个种类饮品胶囊的多个胶囊酿造杯,使得酿造装置能够对多个种类的饮品胶囊进行饮品酿造,这样,可扩大适用于酿造装置的饮品胶囊的种类,促使用户对于饮品胶囊有更多的选购范围,有利于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至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的酿造装置的整体剖视图,其中,图1显示第一酿造杯与装置本体可拆卸连接,图2图示第二酿造杯与装置本体可拆卸连接,图3为第三酿造杯与装置本体可拆卸连接;

图4为图1中的a部分放大图;

图5为图1中的第一酿造杯的前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第一酿造杯的后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酿造外杯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图5中的酿造内杯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图8的正视图;

图10为图1中的第一饮品胶囊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酿造装置

1第一酿造杯2第二酿造杯

3第三酿造杯4装置本体

11刺破件12撕破件

13酿造外杯14酿造内杯

21底端出液部31底部刺针

32底壁出液口41酿造杯压盘

42供液刺针

131出液件132聚流腔

133出液口141内杯本体

142枢转支架143内杯盖体

411内密封圈412外密封圈

142a横向连接件142b枢转臂

142c按压开合件142d结构加强件

143a上盖体部143b下盖体部

143c环形凹槽143d刺针过孔

144a环形凸筋144b环形缺口

j1第一饮品胶囊j2第二饮品胶囊

j3第三饮品胶囊

j11密封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酿造装置100,参照图1至图3,酿造装置100包括装置本体4和选择性地与装置本体4可拆卸连接的多个胶囊酿造杯,且装置本体4包括用于压靠胶囊酿造杯的酿造杯压盘41以及从酿造杯压盘41伸出且用于伸入胶囊酿造杯的供液刺针42。

本发明还相应提供了一种饮品机,饮品机包括酿造装置100。具体地,饮品机还包括供液系统,当饮品机酿造饮品时,来自供液系统的液体输入酿造装置100内,进而经供液刺针42通入装载于酿造装置100内的饮品胶囊以酿造饮品。其中,饮品机为胶囊型饮品机,例如胶囊咖啡机、胶囊豆浆机或其它能够对饮品胶囊进行酿制的胶囊型饮品机,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在本发明中,酿造装置100包括装置本体4和多个胶囊酿造杯,且多个胶囊酿造杯能够选择性地与装置本体4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多个胶囊酿造杯适于一一对应地装载多个种类的饮品胶囊,也即通过多个胶囊酿造杯使得酿造装置100能够对多个种类的饮品胶囊进行饮品酿造,这样,能够有效扩大适用于酿造装置100和饮品机的饮品胶囊的种类,使得用户在采购饮品胶囊时能够有更多的可选范围,有利于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参照图1、图4和图10,第一酿造杯1内设有适于倒置第一饮品胶囊j1的第一酿造腔以及从第一酿造腔的顶壁向下伸出且用于刺破第一饮品胶囊j1的刺破件11,且第一酿造腔的底壁设有用于撕破第一饮品胶囊j1的撕破件12,如此,使得酿造装置100可对类似nespresso饮品胶囊的第一饮品胶囊j1进行饮品酿造。具体地,第一饮品胶囊j1倒置于第一酿造杯1内,第一饮品胶囊j1的底壁被刺破件11所刺破,随着液体持续通入第一饮品胶囊j1内,第一饮品胶囊j1内的液体压力持续上升,进而迫使第一饮品胶囊j1的封口膜向下抵靠撕破件12并被该撕破件12撕破以形成撕破口,第一饮品胶囊j1内的饮品经该撕破口流出。

优选地,参照图5和图6,第一酿造杯1包括相互枢转的酿造外杯13和酿造内杯14,酿造内杯14的内腔即所述第一酿造腔,撕破件12设置在酿造外杯13的杯腔底壁上。酿造内杯14能够相对于酿造外杯13在枢转打开位置与枢转闭合位置之间枢转,在枢转闭合位置,酿造内杯14位于酿造外杯13的杯腔中并倒扣于酿造外杯13的杯腔底壁上并封盖第一酿造腔的底端开口,在枢转打开位置,酿造内杯14脱离酿造外杯13的杯腔,第一酿造腔的开口端呈打开状态。如此,当需对第一饮品胶囊j1进行饮品酿造时,将酿造内杯14枢转至枢转打开位置后把第一饮品胶囊j1置入第一酿造腔中,而后再将酿造内杯14枢转至枢转闭合位置,最后将第一酿造杯1与装置本体4连接即可对第一饮品胶囊j1进行饮品酿制。其中,通过将酿造外杯13和酿造内杯14枢转相连,则在用户收纳、储存或清洗等过程中,酿造外杯13和酿造内杯14都不会处于分离的状态,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酿造内杯14和酿造外杯13中的任意一者出现丢失的情形,有利于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此外,相较于酿造外杯13和酿造内杯14通过卡扣等方式相连,在本技术方案中酿造外杯13和酿造内杯14采用枢转连接,更便于用户打开或闭合第一酿造腔的底端开口,可使用户更为方便地使用操作,且可靠性亦较高。

具体地,酿造内杯14包括内杯本体141和枢转支架142,枢转支架142包括从内杯本体141横向向外伸出且越过酿造外杯13的周壁顶沿的横向连接件142a,枢转支架142还包括从横向连接件142a的外端向下延伸且设有内杯枢转部的枢转臂142b,酿造外杯13的外周壁设有与内杯枢转部枢转配合的外杯枢转部,参照图5至图9,如此,相较于将酿造内杯14和酿造外杯13的枢转连接部设置于酿造外杯13的周壁顶面上,本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减小酿造内杯14的枢转远端(即酿造内杯14中最远离外杯枢转部的那一端)的枢转半径,使得枢转远端在酿造外杯13的杯腔内枢转所需的空间也相应减少,促使酿造外杯13的结构更为小巧紧凑。其中,为使酿造内杯14其枢转远端的枢转半径最小,内杯枢转部应设置于枢转臂142b的底端。

优选地,参照图6和图8,枢转支架142还包括从枢转臂142b的底端向外且向下延伸的按压开合件142c,如此,用户可通过按压该按压开合件142c,使得酿造内杯14从枢转闭合位置枢转至枢转打开位置,方便用户使用操作。进一步地,枢转臂142b与按压开合件142c之间还设有结构加强件142d,这样,能够有效提高用户操作按压开合件142c时的作业可靠性,有利于提高第一酿造杯1的使用寿命。

另外,酿造内杯14还包括与内杯本体141相连且用于封盖酿造外杯13的顶端开口的内杯盖体143,内杯本体141的外周壁呈截头圆锥状,酿造外杯13的内腔形成为上大下小的锥形腔,参照图4和图9,如此设置,不仅便于酿造内杯14能够相对于酿造外杯13在枢转打开位置和枢转闭合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而且内杯本体141的周壁和酿造外杯13的周壁之间形成的径向间隙还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一般地,通入第一饮品胶囊j1内的液体其温度较高,且较易导热至内杯本体141的周壁上),从而可有效避免酿造外杯13的周壁因过热而烫伤用户。

在枢转闭合位置,内杯盖体143可包括从上往下外径依次缩小的上盖体部143a和下盖体部143b,参照图1、图4和图9,酿造外杯13的顶部内周壁形成有用于承托下盖体部143b的周沿边部的下承台部,下承台部呈环形台阶状且环形台阶面抵接周沿边部的外周壁以横向限位,酿造杯压盘41向下压靠于上盖体部143a的顶面上,供液刺针42向下伸入酿造内杯14,如此设置,通过内杯盖体143的下盖体部143b与酿造外杯13的下承台部的配合安装结构能够防止酿造内杯14在酿造外杯13内沿横向移动(如沿左右或前后移动等),使得供液刺针42能够对位伸入酿造内杯14(即对位伸入下述的刺针过孔143d)中;并且通过酿造杯压盘41压靠上盖体部143a能够形成环面密封结构,防止来自供液刺针42的液体经酿造杯压盘41与上盖体部143a之间的间隙漏出,进而避免漏出的液体污染用户的操作台面。其中,酿造外杯13的顶部内周壁还可以形成有用于承托上盖体部143a的底壁周缘的上承台部。

具体地,内杯盖体143的中心部设有供该供液刺针42伸入的刺针过孔143d。为避免从供液刺针42内喷射出的液体从刺针过孔143d内反溅出,优选地,参照图1、图4和图5,酿造杯压盘41的底面设有环绕供液刺针42的内密封圈411,内杯盖体143的中心部设有用于抵靠内密封圈411以形成内端抵接密封环面的顶面内凹槽。进一步地,酿造杯压盘41的底面外周缘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外密封圈412,外密封圈412抵靠于上盖体部143a的外周缘上以形成外端抵接密封环面,这样,当来自供液刺针42的液体越过内端抵接密封环面而继续径向向外泄漏时,通过外端抵接密封环面能够防止液体进一步泄漏至外部。如此设置,通过内端抵接密封环面和外端抵接密封环面的双重密封,能够更为有效地避免来自供液刺针42的液体经酿造杯压盘41与上盖体部143a之间的间隙处泄漏出,从而可更为有效地降低酿造装置100和饮品机出现液体泄漏的概率,给予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其中,在枢转闭合位置,位于内密封圈411和外密封圈412之间的内杯盖体143的顶面上还形成有向下凹陷且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143c,这样,当来自供液刺针42的液体越过内端抵接密封环面后,还可在环形凹槽143c中暂时留存,能够防止其继续向外流动,也有利于降低酿造装置100出现液体泄漏的概率。

具体地,刺破件11包括多个刺刀,且多个刺刀环绕刺针过孔143d设置,参照图4和图5,这样,当第一饮品胶囊j1倒置于第一酿造腔内时,刺刀可刺破第一饮品胶囊j1的底壁以形成刺破口,来自供液刺针42的液体经刺破口流入第一饮品胶囊j1中。此外,参照图10,第一饮品胶囊j1的胶囊周壁设有胶囊外翻边,第一饮品胶囊j1的封口膜与胶囊外翻边形成胶囊密封环面,且在胶囊密封环面的外周缘形成有密封凸起j11。

参照图4和图9,在枢转闭合位置,酿造内杯14的开口端周沿部形成有向下伸出且沿周向延伸的环形凸筋144a,这样,通过环形凸筋144a向下抵靠第一饮品胶囊j1的胶囊密封环面,不仅能够防止第一饮品胶囊j1在第一酿造腔内沿横向移动,而且还能通过压紧胶囊密封环面防止液体冲破该胶囊密封环面而泄漏出。另外,酿造内杯14的开口端周沿部还可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环形缺口144b,这样,通过该环形缺口144b抵着胶囊密封环面的密封凸起j11,除了具有横向限位第一饮品胶囊j1和防止液体冲破胶囊密封环面漏出的双重作用之外,还便于第一饮品胶囊j1的封口膜通过抵靠撕破件12而形成撕破口。

进一步地,酿造外杯13包括外杯本体和与外杯本体的底部可拆卸连接的出液件131,出液件131与外杯本体共同限定出聚流腔132,参照图1、图4和图7,外杯本体的底壁形成有从顶面贯穿至底面的过流孔,外杯本体的底壁顶面形成有作为撕破件12的抵靠凸起,从第一饮品胶囊j1流出的液体(即从第一饮品胶囊j1的封口膜被撕破件12撕破而形成的撕破口流出的液体)依次流经过流孔、聚流腔132和出液件131的出液口133,这样,便于用户对聚流腔132内的残液进行清洗,促使用户安全且卫生地享用酿制而成的饮品。

可选地,参照图2,多个胶囊酿造杯包括用于容置第二饮品胶囊j2的第二酿造杯2,第二酿造杯2的底壁中心部形成有供第二饮品胶囊j2的底端出液部21伸出的中心贯通口,如此,酿造装置100可对类似dolcegusto饮品胶囊的第二饮品胶囊j2进行饮品酿造,当然还可以对其它种类的饮品胶囊进行酿造。其中,第二饮品胶囊j2包括第二胶囊壳体、位于第二胶囊壳体顶部的顶部封口膜和位于第二胶囊壳体底壁的底部封口膜,第二饮品胶囊j2还包括用于刺破底部封口膜的底部刺破件,这样,酿造杯压盘41压靠第二酿造杯2后,供液刺针42能够刺破顶部封口膜,随着液体持续通入第二饮品胶囊j2内,底部封口膜受压向下抵靠底部刺破件,进而被底部刺破件刺破以形成底部刺破口,而后第二饮品胶囊j2内的饮品经该底部刺破口流向底端出液部21。

另外,多个胶囊酿造杯包括用于容置第三饮品胶囊j3的第三酿造杯3,第三酿造杯3的底壁设有向上伸出以刺破第三饮品胶囊j3的底部刺针31,第三酿造杯3的底壁还设有底壁出液口32,参照图3,如此,酿造装置100可对类似k-cup饮品胶囊的第三饮品胶囊j3进行饮品酿造,当然酿造装置100还可对其它类型的饮品胶囊进行酿造。其中,第三饮品胶囊j3包括第三胶囊壳体和封盖第三胶囊壳体的顶部开口的第三封口膜,这样,第三饮品胶囊j3置入第三酿造杯3内后,底部刺针31可刺穿第三胶囊壳体的底壁,酿造杯压盘41压靠第三酿造杯3后,供液刺针42刺破第三封口膜,而后在往第三胶囊壳体内输入液体后,酿造而成的饮品可经底部刺针31刺破形成的缺口流向底壁出液口32。

优选地,多个胶囊酿造杯选择性地与装置本体4可拆卸连接,例如当酿造装置100对第一饮品胶囊j1进行饮品酿造时,则选择第一酿造杯1与装置本体4相连,而当酿造装置100对第二饮品胶囊j2进行饮品酿造时,则选择第二酿造杯2以替换第一酿造杯1与装置本体4可拆卸连接,也即在装置本体4上仅需设置一个适用于多个胶囊酿造杯可拆卸连接的安装座即可,这样,不仅可使酿造装置100结构更为简单紧凑,而且还可使酿造装置100更为小巧美观。此外,酿造杯压盘41能够相对于胶囊酿造杯在初始位置与压靠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即在压靠位置,酿造杯压盘41压靠胶囊酿造杯,而在初始位置,酿造杯压盘41与胶囊酿造杯不接触。

具体地,装置本体4形成有侧向开口的抽拉式插装槽,多个胶囊酿造杯选择性地从侧向开口伸入抽拉式插装槽中,例如可以选择第一酿造杯1插入抽拉式插装槽中,也可选择第二酿造杯2插入抽拉式插装槽中,还可选择第三酿造杯3插入抽拉式插装槽等,参照如1和图5。相较于多个酿造杯选择性地与装置本体4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等,本技术方案的抽拉式可拆卸连接方式,不仅更便于用户使用操作,而且作业可靠性也更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酿造装置100和饮品机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