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78461发布日期:2020-01-14 16:5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充气产品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空气床。



背景技术:

现代的人们越来越向往简单、自由的生活,但家具的庞大、不便移动和占地广等问题也成为制约人们自由的重要因素。例如,床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人们每天睡觉都需要用到,但传统的床是木质或金属制成,体积大、重且不便移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鉴于以上因素,空气床由于在未充气时容易收纳,在充气后成为床,具有便于携带、舒适、简单方便、成本低和环保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现有的空气床一般存在以下不足,制约了空气床行业的发展:第一,现有的空气床一般是单个气室的,单个气室的空气床在充气时容易变形,不够平整,且空气床每个位置的软硬度都是一致的,不便于独立调节;无法在同一空气床上同时满足两人或更多人的要求;第二,空气床容易变形,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好的体验感和舒适感,影响使用者的睡眠;第三,现有的空气床一般边缘位置容易塌陷,使用者在睡觉时,容易滑落,安全性和舒适性较差;第四,目前市场上的床垫透气性差,人睡在上面,时间长了,感到闷气,不舒服,并且长期湿气重对人体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第五,现有的空气床噪音较大,使用者躺在床上翻动身体时,充气床垫也会因此发出响声,进而影响使用者的睡眠;第五,床垫在充气后容易呈不规则的形状膨胀,影响使用效果。

另一方面,为了使充气床垫在充气状态保持在期望的形状,通常需要在其充气腔体内设置拉带,传统的充气床垫所使用的拉带均是垂直连接充气床垫的面片和底片,在向充气床垫充气后,拉带会对面片和底片产生垂直方向的拉力。但是,具有此类结构的充气床垫具有以下不足:一是拉带和面片或底片连接的接缝处受力比较集中,从而容易使拉带与面片或底片的连接处断裂或者使得面片或底片被撕裂;二是容易使床体局部塌陷或上凸倾斜而不够平稳,影响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空气床,用于解决现有的空气床容易变形、不够平整、舒适感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床,包括由顶面、底面和侧围形成的床垫本体,所述床垫本体至少设有两层侧围,分别为内侧围和外侧围,所述内侧围内形成床垫本体的床位气室,所述内侧围和外侧围之间形成床垫本体的侧围气室,所述侧围气室内,且位于内侧围和外侧围之间连接有若干侧围拉带,所述侧围拉带分别与内侧围、外侧围、侧围顶面/侧围底面围成床垫本体的床沿。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床垫本体设置至少两层侧围,既使得床垫本体更稳固,使用户在床垫本体上睡眠更舒服,避免滑落到床底;还能便于独立调节床垫本体围面的软硬度,更符合用户的需求。其中,内侧围和外侧围之间形成床垫本体的侧围气室,一方面便于独立进行进泄气,以单独控制侧围气室的软硬度;另一方面,侧围气室通过内侧围、外侧围以及内侧围和外侧面围合后的顶面和底面进行牵引、限位和定型,从而使侧围气室的形状固定,不易变形,且具有一定的硬度。在使用者睡在床上后,侧围气室形成空气床的边沿,能对空气床边沿进行限位,避免床边沿塌陷,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其中,在内侧围和外侧围之间设置侧围拉带,一方面更能保证床沿的硬度,另一方面,由于侧围与床位拉带连接的位置在充气时会受到限制,不易变形,而侧围气室内,没有与床位拉带连接的部分会略有膨胀,进而使所形成的床沿往四周方向略有突出,以形成凸出限位,避免床沿塌陷。

更进一步地,传统的空气床由于没有内侧围及侧围拉带的硬度支撑,容易塌陷,一般床体的高度会受到限制,而本技术方案设置了侧围气室,且在侧围气室内设置了侧围拉带,使床体更稳、承受力更大、不易变形,因此高度更能保证,人们坐或躺在床上更平稳、更坚挺。

进一步地,所述床位气室的顶面由植绒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其中,植绒层设置在pvc/tpu层的外侧;所述床位气室的底面由布料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其中,布料层设置在pvc/tpu层的外侧;所述床位气室的外侧围由植绒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或由布料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床垫本体的顶面设置植绒层,能减少pvc材料与人体摩擦产生的噪音,且在床垫本体的顶面植绒,能使空气床垫更细腻、透气,与人体皮肤接触时,给人更舒服的感受,并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而床垫本体的底面由布料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布料层能减少床垫被碰触时产生的噪音,避免破裂,提高床垫本体的使用寿命。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床垫,在充气后,床垫本体更多地会朝向圆弧型的形状膨胀,使得床垫本体出现面包状突出,使床垫本体不够平整、不够美观,影响使用寿命。而布料层的设置限制了pvc/tpu层的膨胀,使床垫本体整体的拉伸更平整、美观,实现床垫本体整体不容易变形的技术效果,且提高了床垫本体的硬度,使床垫本体的舒适性更高,并防止床垫本体的破裂,提高使用寿命。

其中,优选地,所述床垫本体的底面和外侧围均由布料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布料层能减少床垫被碰触时产生的噪音,提高其坚韧性,避免破裂,提高使用的舒适效果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围的材质为pvc或tpu材质,能更好地与外侧围以及床位气室的顶面和底面熔接或贴合,气密性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床位气室内设有若干床位拉带,所述床位拉带分别连接床位气室的顶面和底面,且所述床位拉带至少部分在床位气室内倾斜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床位拉带起到约束床垫本体形成扁平状的床体形状的作用,但垂直设置的床位拉带由于受力的方向一致,其还是会存在床垫本体顶面及周边鼓起的问题,即形成面包状的外凸,导致床垫的美观性比较差。而床位拉带由于床位拉带顶部的垂直线与床位拉带底部的垂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顶面和底面的受力点相互间隔开,因此,床垫本体顶面和底面的约束性会更好,因此能起到限制床垫本体顶面及周边鼓起的作用。同时,还能使得床垫本体顶面和底面的受力更均衡,稳定性更好。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床垫本体顶面和底面的结构层不一致,则顶面相对于底面的受力程度、膨胀程度、pvc软硬度等也不同,而所述拉带倾斜设置,调整了床垫本体的底面和顶面的受力,使受力更均衡,由于拉带上侧的着力位置和下侧的着力位置不在同一垂直线上,能使床垫本体顶面和底面更平整,稳固性更高,从而能更好地匹配不同面的受力情况,使得顶面与地面/侧面之间的受力更均衡,同时还能调整顶面与底面/侧面的平整度,使床垫本体受力更均衡,稳固性和美观性更好。

进一步地,至少包括两组侧围拉带,分别为上侧围拉带和下侧围拉带,所述上侧围拉带连接在内侧围和外侧围的中上部之间,所述下侧围拉带连接在内侧围和外侧围的中下部之间;所述侧围气室分为上、中和下三个气室。

本技术方案中,上侧围拉带和下侧围拉带一方面能使侧围的顶面和底面更平整且硬度高;另一方面也能限制外侧围的围面往外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侧围气室的上、中和下三个气室相互独立,单独控制进泄气;或所述侧围气室的上、中和下三个气室相互连通,形成一个气室,所述床位气室和侧围气室相互独立;或所述侧围气室的上、中和下三个气室与床垫本体的床位气室相互连通,形成一个气室。

本技术方案中,将侧围气室分为上、中和下三个独立的气室,便于单独控制进泄气,每个气室之间的软硬度可以不同,以更适应于用户的需要。

其中,上气室形成床垫本体的上床沿,下气室形成床垫本体的下床沿,上床沿和下床沿通过侧围拉带拉伸、支撑,定型效果更好,避免床沿塌陷。

或者,还可以将侧围气室的上、中和下三个气室相互连通,形成一个气室,便于对侧围气室进行独立充泄气。

另外,为适应更多用户的需要,还可以将侧围气室的上气室和下气室通过软管连通,或者上、中和下三个气室相互连通等。

进一步地,所述侧围拉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内侧围和外侧围,且侧围拉带水平或倾斜设置于侧围气室内。

传统的空气床没有独立设置侧围气室,没有设置侧围拉带,或所设置的床位拉带是外围与床体顶部/底部直接拉,床沿位置容易塌陷,床位拉带是外围与床体顶部/底部直接拉还容易出现床沿上凸或下凸的问题,导致床体不够平整;本技术方案的侧围拉带是内侧围和外侧围之间形成拉力,且倾斜的床位拉带能使床位拉带受力更均匀,床体更稳固,产品更耐用。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围的四个角上设有切角线,所述切角线从内侧围的顶部/底部延伸到内侧围与侧围拉带的连接位之间,且内侧围与侧围拉带的连接位与切角线的端点位置错开。

进一步地,所述切角线与内侧围相交,且相交所形成的角为斜拉角,所述斜拉角为钝角。

设置切角线更符合床垫整体的受力情况,使内侧围在床位气室、侧围气室之间过渡更均匀,衔接性更高。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内侧围与床位气室顶面熔接或贴合位置为第一连接位,与上侧围拉带熔接或贴合位置为第二连接位,与下侧围拉带熔接或贴合位置为第三连接位,与床位气室底面熔接或贴合位置为第四连接位;所述外侧围与床垫本体顶面熔接或贴合位置为第五连接位,与上侧围拉带熔接或贴合位置为第六连接位,与下侧围拉带熔接或贴合位置为第七连接位,与床垫本体底面熔接或贴合位置为第八连接位;其中,每个连接位的位置互不相同;所述斜拉角分别设于第一连接位和第二连接位之间、第三连接位和第四连接位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床位气室底面的软硬度值大于床位气室顶面的软硬度值。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顶面和底面的结构层不同,且顶面结构层的pvc软硬度值相对于底面结构层的pvc软硬度值要低,即顶面的伸缩性较大,为进一步保持床垫本体的平整、美观性能,避免床垫本体的表面形成面包状凸起,所述床垫本体顶面的pvc/tpu层的pvc软硬度调整到35~45phr之间,优选为40phr,以起到更好地与底面的结构层的pvc软硬度和伸缩性匹配适应。

其中,phr值越高代表pvc的pvc软硬度越软,pvc床垫本体膨胀系数就越大,其伸缩度也越大,容易变形;反之,则膨胀系数就越小,其伸缩度也越小,不易变形。而传统的pvc床垫为获得膨胀系数和伸缩度的平衡,其一般要求pvc软硬度在50~56phr之间。

其中,参数phr即表示每100份(以质量计)pvc料中,添加橡胶或树脂的份数,通过间接添加橡胶或树脂的份数间接表示pvc的pvc软硬度。phr值可以采用洛氏硬度计进行测量。

本技术方案中,顶面的植绒层是纤维绒,与pvc贴合后不会影响pvc的伸缩度;而底面的贴布层由于布料伸缩性小或没有伸缩性,布料与pvc贴合后为一整体,因此,贴布层起到了束缚、限制pvc伸缩的作用,从而限制床垫本体的膨胀和变形。其中,底面贴合层的pvc软硬度调节到55~75phr,进一步地,调节到60~70phr,既使得底面贴合层的pvc软硬度较软,也保证底面不易变形,在使用时给人更舒服的感受,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布料层由尼龙或涤纶或涤棉混纺面料或棉布或夹网布制成。

本技术方案中,顶面、底面和侧面的pvc/tpu层均设在内侧,而植绒层/布料层设在外侧,这样降噪的效果更好。且顶面和侧面之间的连接,以及底面和侧面之间的连接均是先通过pvc/tpu层与pvc/tpu层的连接,更能保证连接处的气密性和韧性,使床垫的稳定性更强。

其中,熔接的方式包括高频与热熔结合,贴合包括胶粘贴合或模压贴合的方式。床垫本体的顶面、底面和侧面之间通过热熔结合或通过胶粘粘合连接。其中,pvc/tpu与植绒层之间,以及pvc/tpu与布料层之间通过胶粘贴合或热熔贴合或模压贴合成型。

进一步地,倾斜设置的床位拉带从床位气室的顶面到床位气室的底面逐渐往内侧围方向倾斜。

床位拉带从床位气室的顶面到床位气室的底面逐渐往内侧围方向倾斜,这样能使得床位气室的底面受力更均衡,抓地更稳,避免床垫本体侧翻。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床位气室顶面和底面的结构层不一致,则顶面相对于底面的受力程度、膨胀程度、软硬度等也不同,而所述床位拉带倾斜设置,能更好地匹配不同面的受力情况,使得顶面与底面之间的受力更均衡,同时还能调整顶面与底面的平整度,使床位气室受力更均衡,稳固性和美观性更好。

进一步地,越往床位气室中心设置的床位拉带,床位拉带与床位气室的底面形成的角度越大;所述床位拉带与床位气室的底面形成的角度α范围是60度<α≤90度。

以床位气室长边的中线为中间,所述床位拉带从床位气室的中间到内侧围,其与床位气室的底面形成的倾斜角度逐渐缩小。其中,越往内侧围设置的床位拉带,其角度越小,越趋向于60度;越往床位气室中间设置的床位拉带,其角度越大,越趋向于90度。

本技术方案的顶面结构层的pvc软硬度小,伸缩度较大,而底面或侧面结构层由于增加了贴布层,贴布层无伸缩性或伸缩性较小,因此,将床位拉带倾斜设置更好地适应了顶面和底面伸缩性的不同。为更好地与床位气室的顶面的pvc软硬度适应,因此,床位拉带的与床位气室的底面形成的角度α范围是60度<α≤90度。

其中,本技术方案的床位拉带斜拉,并不仅仅是使床位拉带顶面和底面的床位拉带受力错开,而是使床位拉带受力不在统一的一个方向上,并通过床位拉带倾斜相互拉扯,产生相互抵消的力来达到受力面的平衡,床位拉带从中间逐步向床位气室的内侧围越来越倾斜,使床垫顶面在充气后达到平整的效果。

进一步地,以床位气室长边的中线为对称轴,当床位拉带为偶数时,所述床位拉带对称且倾斜设置于床位气室的对称轴周边所形成的空间内;当床位拉带为奇数时,其中有一组床位拉带设置于床位气室的对称轴所在的空间内,其与床位气室的底面和顶面呈垂直关系,而除对称轴以外的床位拉带呈对称且倾斜分布与床位气室的对称轴周边所形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床位拉带从床位气室的顶面到床位气室的底面逐渐往外倾斜。

床位拉带从床位气室的顶面到床位气室的底面逐渐往外倾斜,即床位拉带在床位气室顶面的着力位置靠近床位气室的中部,床位拉带在床位气室底面的着力位置远离床位气室的中部,使得床位气室抓地更稳,不易侧翻,具有更稳固和更平整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床位拉带呈片状或柱状或环状结构,呈片状的床位拉带沿床位气室的内周设置,且在床垫本体顶面/底面的连接处呈曲线形或直线形设计;呈柱状或环状结构的床位拉带均匀设置于床位气室内。

其中,片状结构的床位拉带的顶部/底部呈直线形或波浪形设计,其受力更均衡,美观性更好。

柱状结构的床位拉带更稳固,同样能起到顶面、底面受力均匀,美观性好的有益效果。

其中,柱状结构的床位拉带包括圆柱形床位拉带、8字形床位拉带或蜂巢状床位拉带等;本技术方案的床位拉带不限于以上的结构设计,还可为其他的设计样式,如还可以设计为环状结构的床位拉带。

进一步地,所述床位气室内设有若干个独立的气室,每个气室单独控制进泄气。

本技术方案中,床位气室设置独立的气室便于用户独立调节每个床位的软硬度,由于在两人或多人同睡一张床垫时,每个人对床垫软硬度的需求可能不一样,因此,设置独立的床位气室调节软硬度更能符合用户的需求,适应性更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技术方案通过在空气床内侧围和外侧围之间设置侧围气室,能使空气床的床沿更稳固、受力更均匀,同时在侧围气室内设置侧围拉带,床体的高度更有保证,侧围气室支撑效果更好,使用者睡在上面更平稳舒适。

(2)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床位气室的床位拉带倾斜设置,使同一床位拉带的顶面和底面的受力点错开,使得顶面和底面的受力更均衡,也大大减小了床垫面片及周边面包状外凸的程度,使床垫本体更美观;同时将床位拉带设置为从顶面到底面逐渐向内侧围方向倾斜,使得床垫底面抓地更稳,保证了床垫本体的稳固性及平整度。

(3)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床位气室的底面由布料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从而有效降低了床垫本体的噪音,提高使用者的睡眠质量和使用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床垫本体的不规则膨胀率,使床垫本体更平整,不容易变形,且提高了床垫本体的硬度,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及使用寿命。

(4)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床位气室的顶面采取植绒层和pvc/tpu层贴合的结构层设计,改善了空气床顶面噪音大且不透气的问题,同时,床位气室的底面和侧面采取布料层和pvc/tpu层贴合的结构层设计,能有效改善传统空气床充气后局部呈面包状凸起、膨胀变形的问题,使得床垫本体更平整,同时布料层还可有效降低床位气室被划破、擦破或刺破等风险,提高床垫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床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截面图。

图3为图2中位置500处的内围切角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床体结构拆分结构图。

图5为顶面和外侧围熔接的示意图。

图6为底面和外侧围熔接的示意图。

图7为床位气室的顶面和床位拉带熔接的示意图。

图8为床位气室的底面和床位拉带熔接的示意图。

图9为片状拉带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床体结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床体结构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床体结构立体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床体结构立体图。

图14为侧围气室和床位气室连通后共同进气示意图。

图15为侧围气室和床位气室独立进气示意图。

图16为床位气室分成两个独立的气室后独立进气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13的侧围气室中,内侧围上没有设置切角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14中本发明的侧围气室的上气室连接结构图。

图19为实施例14中本发明的空气床在充气气压达到0.5psi时的效果图。

图20为实施例14中对比例1的空气床的床沿气室连接结构图。

图21为实施例14中对比例1的空气床在充气气压达到0.5psi时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空气床,包括由顶面110、底面120和侧围形成的床垫本体,所述床垫本体设有两层侧围,分别为内侧围140和外侧围130,所述内侧围140内形成床垫本体的床位气室100,所述内侧围140和外侧围130之间形成床垫本体的侧围气室200,所述侧围气室200内,且位于内侧围140和外侧围130之间连接有侧围拉带,所述侧围拉带分别与内侧围140、外侧围130、侧围顶面/侧围底面围成床垫本体的床沿。

其中,侧围气室200内包括两组侧围拉带,分别为上侧围拉带210和下侧围拉带220,所述上侧围拉带210连接在内侧围140和外侧围130的中上部之间,所述下侧围拉带220连接在内侧围140和外侧围130的中下部之间;所述侧围气室200分为上、中和下三个气室。

其中,所述侧围气室200的上、中和下三个气室相互独立,单独控制进泄气。

其中,所述侧围拉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内侧围140和外侧围130,且侧围拉带倾斜设置于侧围气室200内。

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所述内侧围140的四个角上设有切角线141,所述切角线141从内侧围140的顶部/底部延伸到内侧围与侧围拉带的连接位之间,且内侧围140与侧围拉带的连接位与切角线141的端点位置错开。

其中,所述切角线与内侧围相交,且相交所形成的角为斜拉角β,所述斜拉角β为钝角。

如图2所示,所述内侧围140与床位气室100顶面熔接或贴合位置为第一连接位201,与上侧围拉带210熔接或贴合位置为第二连接位202,与下侧围拉带220熔接或贴合位置为第三连接位203,与床位气室100底面熔接或贴合位置为第四连接位204;所述外侧围130与床垫本体顶面熔接或贴合位置为第五连接位205,与上侧围拉带210熔接或贴合位置为第六连接位206,与下侧围拉带220熔接或贴合位置为第七连接位207,与床垫本体底面熔接或贴合位置为第八连接位208;其中,每个连接位的位置互不相同;所述斜拉角分别设于第一连接位201和第二连接位202之间、第三连接位203和第四连接位204之间。

其中,所述床位气室100的顶面110由植绒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其中,植绒层设置在pvc/tpu层的外侧;所述床位气室100的底面120由布料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其中,布料层设置在pvc/tpu层的外侧;所述床位气室100的外侧围130由布料层和pvc/tpu层贴合形成;所述内侧围140的材质为pvc或tpu材质。

如图5所示,所述床位气室的顶面110由植绒层b和pvc层a贴合形成,顶面110的植绒层b设置在pvc层a的外侧,且床位气室的顶面延伸至外侧围的顶部,与外侧围熔接贴合,所述外侧围由由布料层c和pvc层a贴合形成,外侧围130的布料层c设置在pvc层a的外侧。

如图6所示,所述床位气室的底面120由布料层c和pvc层a贴合形成,底面120的布料层c设置在pvc层a的外侧,且床位气室的底面延伸至外侧围的底部,与外侧围熔接贴合。

其中,顶面110、底面120和外侧围130的pvc层a均设在内侧,而植绒层b/布料层c设在外侧,这样降噪的效果更好。且顶面110和外侧围130之间的连接,以及底面120和外侧围130之间的连接均是先通过pvc层a与pvc层a的连接熔接,更能保证连接处的气密性和韧性,使床垫的稳定性更强。

其中,所述床位气室100底面120的软硬度值大于床位气室100顶面110的软硬度值。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顶面110和底面120的结构层不同,且顶面110结构层的pvc软硬度值相对于底面120结构层的pvc软硬度值要低,即顶面110的伸缩性较大,为进一步保持床垫本体的平整、美观性能,避免床垫本体的表面形成面包状凸起,所述床垫本体顶面110的pvc/tpu层的pvc软硬度调整到40phr,以起到更好地与底面120的结构层的pvc软硬度和伸缩性匹配适应。

其中,phr值越高代表pvc的pvc软硬度越软,pvc床垫本体膨胀系数就越大,其伸缩度也越大,容易变形;反之,则膨胀系数就越小,其伸缩度也越小,不易变形。而传统的pvc床垫为获得膨胀系数和伸缩度的平衡,其一般要求pvc软硬度在50~56phr之间。

其中,参数phr即表示每100份(以质量计)pvc料中,添加橡胶或树脂的份数,通过间接添加橡胶或树脂的份数间接表示pvc的pvc软硬度。phr值可以采用洛氏硬度计进行测量。

其中,顶面110的植绒层是纤维绒,与pvc贴合后不会影响pvc的伸缩度;而底面120的贴布层由于布料伸缩性小或没有伸缩性,布料与pvc贴合后为一整体,因此,贴布层起到了束缚、限制pvc伸缩的作用,从而限制床垫本体的膨胀和变形。其中,底面120贴合层的pvc软硬度调节到60~70phr,既使得底面120贴合层的pvc软硬度较软,也保证底面120不易变形,在使用时给人更舒服的感受,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其中,所述布料层由尼龙制成。

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床位气室100内设有若干床位拉带300,所述床位拉带300分别连接床位气室100的顶面110和底面120,且所述床位拉带300在床位气室100内倾斜设置。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床位拉带300分别与床位气室100的顶面110和底面120熔接贴合。

其中,倾斜设置的床位拉带300从床位气室100的顶面110到床位气室100的底面120逐渐往内侧围140方向倾斜。

其中,由于床位气室100顶面110和底面120的结构层不一致,则顶面110相对于底面120的受力程度、膨胀程度、软硬度等也不同,而所述床位拉带300倾斜设置,能更好地匹配不同面的受力情况,使得顶面110与底面120之间的受力更均衡,同时还能调整顶面110与底面120的平整度,使床位气室100受力更均衡,稳固性和美观性更好。

如图2所示,其中,越往床位气室100中心设置的床位拉带300,床位拉带300与床位气室100的底面120形成的角度越大;所述床位拉带300与床位气室100的底面120形成的角度α范围是60度<α≤90度。

以床位气室100长边的中线为中间,所述床位拉带300从床位气室100的中间到内侧围140,其与床位气室100的底面120形成的倾斜角度逐渐缩小。其中,越往内侧围140设置的床位拉带300,其角度越小,越趋向于60度;越往床位气室100中间设置的床位拉带300,其角度越大,越趋向于90度。

如图9所示,其中,所述床位拉带300呈片状结构,呈片状的床位拉带300沿床位气室100的内周设置,且在床位气室顶面110/底面120的连接处呈曲线形设计。

其中,所述床位气室100内设有两个独立的气室,两个气室并列设置,单独控制进泄气。

实施例2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床位拉带300在床位气室顶面110/底面120的连接处呈直线形设计。

实施例3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床位拉带300呈柱状结构的床位拉带300均匀设置于床位气室100内。

实施例4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床位拉带300呈8字形设计,8字形拉带300倾斜设于床位气室100内,且分别连接床位气室100的顶面110和底面120。

实施例5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5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床位气室100分成两个独立的气室,且两个独立的气室并排设置于内侧围140围成的空间内。

实施例6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床位气室100和侧围气室200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床垫气室。本实施例的空气床既能保证侧围气室的支撑效果,又减少了气泵的使用,使用简单。

实施例7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床位气室100和侧围气室200相互独立,所述侧围气室内的上、中和下三个气室相互连通。本实施例的空气床既能保证侧围气室的支撑效果,又能独立调节侧围气室的软硬度,使床体的高度更有保证。

实施例8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8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床位气室100分成两个独立的气室,便于对床位气室100的左、右两个部分进行独立充泄气。本实施例的空气床既能保证侧围气室的支撑效果,又能独立调节侧围气室200的软硬度,还能独立调节床位气室100左、右两个部分的软硬度,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软硬度需求。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布料层c由涤纶制成。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布料层c由涤棉混纺面料制成。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布料层c由棉布制成。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布料层c由夹网布制成。

实施例13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内侧围上没有设置切角线。

实施例14

性能测试

一:材料准备

①本测试实验实施例产品为实施例1~13获得的空气床,每个实施例的充气床垫的数量为10张;

其中,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1~13的空气床的侧围气室的上气室通过第一连接位201、第二连接位202、第五连接位205和第六连接位206相连接形成;

②准备对比例的充气床,编号为对比例1,对比例充气床垫的数量为10张;其中对比例1为传统的pvc床垫,对比例的充气床垫由pvc熔接获得;其中对比例1的床垫用料厚度与实施例床垫用料厚度一致;

其中,如图20所示,对比例1的空气床的床沿气室通过顶面与拉带的交点30、侧围与拉带的交点31以及侧围与顶面的交点32之间相连接形成。

二:防爆破测试

对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床垫进行充气,并采用专业的气压检测仪器测定每个床垫的充气气压;记录每个床垫充气爆破时的气压值,通过换算获得每个床垫的极限充爆值;其中,充气床每个气室的气压均一致;其中,极限充爆值越高,代表其防爆性能越好。

三:膨胀体积测试

分别对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床垫进行充气,当充气床垫内的气压达到1psi时,记录床体的膨胀体积变化。其中,膨胀体积越小,表明效果越好,床体越平整。

四:滚动测试

分别采用120kg的滚筒对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床垫进行滚动测试,当床垫出现破裂、漏气时,记录滚筒的滚动次数。

五:撞击次数测试

分别采用60kg的物体,且在离床垫顶面30cm的高度进行自由落体,当床垫出现破裂、漏气时,记录物体进行自由落体的次数。

六: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其中,如图19所示,在防爆破测试阶段,本实施例1~13的空气床在侧围气室内的气压达到0.5psi时,其膨胀幅度小,不易变形,坚韧、硬挺,对气压的承受能力大。试验者躺在上面的舒适感强。

如图21所示,在防爆破测试阶段,对比例1的空气床在床沿气室内的气压达到0.5psi时,其膨胀幅度大,容易上下凸出,说明其对气压承受能力小。试验者躺在上面的舒适感较低。

另外,经试验得到:本实施例1~13的空气床性能明显优于对比例1的空气床性能,且本实施例1~12的空气床性能优于实施例13的空气床性能。

总结:经测试,本实施例1~13获得的空气床防爆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且不易变形、坚韧,安全性能高、舒适感更强。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