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自由拆装的简易型挂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9549发布日期:2019-12-06 16:52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自由拆装的简易型挂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挂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能自由拆装的简易型挂架。



背景技术:

喂鸟器是一种主要为公园或野外场合生存的鸟类提供食物的器具;其喂鸟器一般是挂在树上或者其他挂架上,通过在喂鸟器内放入食物来吸引鸟类前来啄食;传统技术中,挂架通常是一个整体,不可拆分,当挂架不使用需要收起来时,其一般只能闲置在房间的角落,这样就占有了很大的空间,导致挂架的整体的运输成本高。

后来,有人发明了一种可拆挂钩的挂架,其通过将挂架的挂钩拆下,需要使用时,再装上挂钩,将喂鸟器挂在挂钩上,结构复杂,组装麻烦;而且,挂架一般不能随便切换角度或调节使用高度等功能,这样,导致人们在使用挂架时受到限制,使用方便性欠佳。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由拆装的简易型挂架,其挂件的巧妙结构设计,利用卷绕部限位于竖向挂杆上,以实现挂件在挂杆上的可自由拆装,借助挂件及放置于挂件上的物品自身重力,来相应改变卷绕部与竖向挂杆之间的摩擦力,使挂件能够平稳的卡在挂杆以实现喂鸟器等物件在挂件的放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固牢靠,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能自由拆装的简易型挂架,包括有竖向挂杆及可拆装式设置于竖向挂杆上的挂件;其中,所述挂件的一端为用于挂放衣服的置物部,另一端为用于连接固定于竖向挂杆上的卷绕部;

所述卷绕部是沿竖向旋转设置,所述卷绕部内具有竖向定位腔;所述卷绕部具有沿螺旋方向过渡连接的上卷绕段、下卷绕;所述置物部连接于上卷绕段的上端,所述上卷绕段、下卷绕段之间在第一侧形成彼此连接,所述上卷绕段、下卷绕段之间在第二侧形成有侧向卡入口;所述挂件的侧向卡入口朝向竖向挂杆以使挂件旋转卡于竖向挂杆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旋转动作之前,竖向挂杆伸入侧向卡入口内,此时,竖向定位腔与竖向挂杆相互垂直;在旋转动作之后,竖向挂杆伸入竖向定位腔内,此时,竖向定位腔与竖向挂杆同向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卷绕部包括有自下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固定杆部、第二固定杆部、第三固定杆部和第四固定杆部,第一固定杆部、第二固定杆部、第三固定杆部和第四固定杆部均斜向延伸设置,第一固定杆部的上端连接于置物部,第一固定杆部的下端与第二固定杆部的上端之间由第一弯折部衔接过渡,第二固定杆部的下端与第三固定杆部的上端之间由第二弯折部衔接过渡,第三固定杆部的下端与第四固定杆部的上端之间由第三弯折部衔接过渡;第一固定杆部、第二固定杆部、第三固定杆部和第四固定杆部均与竖向挂杆相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固定杆部的下端连接有辅助导引杆,所述辅助导引杆自第四固定杆部的下端往外侧斜向延伸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卷绕部由金属丝一体弯折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置物部具有基体部,所述基体部由第一固定杆部上端一体向外远离竖向挂杆延伸设置,在基体部的延伸末端形成有第一挂钩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体部的上侧连接有第二挂钩部,所述基体部的下侧连接有第三挂钩部,所述第三挂钩部、第一挂钩部及第二挂钩部依次往外间距布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挂钩部、第三挂钩部均焊接于基体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竖向挂杆的顶端设置有止挡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竖向挂杆的下端设置有安装锚部,所述安装锚部具有若干自下而上渐大设计的锚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挂件的巧妙结构设计,利用卷绕部限位于竖向挂杆上,以实现挂件在竖向挂杆上的可自由拆装,借助挂件及放置于挂件上的物品自身重力,来相应改变卷绕部与竖向挂杆之间的摩擦力,使挂件能够平稳的卡在竖向挂杆以实现喂鸟器等物件在挂件的放置,其结构简单,可根据使用情况来调节挂件的高度或使用角度,以满足不同身高和不同摆放方向的人群使用,不使用时可将挂件拆下,使用方便,组装容易快捷,稳固牢靠,实用性强;

其实是,通过辅助导引杆的设置,使挂件更方便组装于挂杆上,使用方便;

以及,挂件的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强度高,成本低,使用时固定性好,产品挂放稳定,不易变形,适合推广使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挂件的大致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在俯视状态下,挂件与竖向挂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挂件装于竖向挂杆上时的第一动作状态示意图(对应侧向卡入口装入时);

图6是本实施例中挂件装于竖向挂杆上时的第二动作状态示意图(旋转过程中);

图7是本实施例中挂件装于竖向挂杆上时的第三动作状态示意图(安装到位时)。

附图标识说明:

10、竖向挂杆11、止挡帽

12、安装锚部121、锚片

20、挂件21、置物部

211、第一挂钩部212、第二挂钩部

213、第三挂钩部22、卷绕部

221、第一固定杆部222、第二固定杆部

223、第三固定杆部224、第四固定杆部

225、第一弯折部226、第二弯折部

227、第三弯折部23、竖向定位腔

24、侧向卡入口25、辅助导引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能自由拆装的简易型挂架,其适用于挂放喂鸟器,当然,挂架并不局限于挂放喂鸟器,也可挂放衣服等物件,包括有竖向挂杆10及可拆装式设置于竖向挂杆10上的挂件20;其中,所述挂件20的一端为用于挂放衣服的置物部21,另一端为用于连接固定于竖向挂杆10上的卷绕部22;

所述卷绕部22是沿竖向旋转设置,所述卷绕部22内具有竖向定位腔23;所述卷绕部22具有沿螺旋方向过渡连接的上卷绕段、下卷绕;所述置物部21连接于上卷绕段的上端,所述上卷绕段、下卷绕段之间在第一侧形成彼此连接,所述上卷绕段、下卷绕段之间在第二侧形成有侧向卡入口24;所述挂件20的侧向卡入口24朝向竖向挂杆10以使挂件20旋转卡于竖向挂杆10上;这样,通过挂件20的巧妙结构设计,利用卷绕部22限位于竖向挂杆10上,以实现挂件20在竖向挂杆上的可自由拆装,借助挂件20及放置于挂件20上的物品自身重力,来相应改变卷绕部22与竖向挂杆10之间的摩擦力,使挂件20能够平稳的卡在竖向挂杆10以实现衣服等物件在挂件20的放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组装容易快捷,稳固牢靠,实用性强。

如图5、图6、图7所示,在旋转动作之前,竖向挂杆10伸入侧向卡入口24内,此时,竖向定位腔23与竖向挂杆10相互垂直;在旋转动作之后,竖向挂杆10伸入竖向定位腔23内,此时,竖向定位腔23与竖向挂杆10同向设置;如此,可根据使用情况来调节挂件的高度或使用角度,以满足不同身高和不同摆放方向的人群使用,不使用时可将挂件拆下。

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卷绕部22包括有自下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固定杆部221、第二固定杆部222、第三固定杆部223和第四固定杆部224,第一固定杆部221、第二固定杆部222、第三固定杆部223和第四固定杆224部均斜向延伸设置,第一固定杆部221的上端连接于置物部21,第一固定杆部221的下端与第二固定杆部222的上端之间由第一弯折部225衔接过渡,第二固定杆部222的下端与第三固定杆部223的上端之间由第二弯折部226衔接过渡,第三固定杆部223的下端与第四固定杆部224的上端之间由第三弯折部227衔接过渡;第一固定杆部221、第二固定杆部222、第三固定杆部223和第四固定杆部224均与竖向挂杆10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四固定杆部224的下端连接有辅助导引杆25,所述辅助导引杆25自第四固定杆部224的下端往外侧斜向延伸设置;且,所述卷绕部22由金属丝一体弯折而成;同时,所示辅助导引杆25也是由前述的金属丝一体弯折而成;这样,通过辅助导引杆25的设置,使挂件20更方便组装于竖向挂杆10上,使用方便。

如图2所示,所述置物部21具有基体部,所述基体部由第一固定杆部221上端一体向外远离竖向挂杆10延伸设置,在基体部的延伸末端形成有第一挂钩部211;此处,所示基体部的外侧还连接有至少一个挂钩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体部的上侧连接有第二挂钩部212,所述基体部的下侧连接有第三挂钩部213,所述第三挂钩部213、第一挂钩部211及第二挂钩部212依次往外间距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二挂钩部212、第三挂钩部213均焊接于基体部上。

优选地,所述竖向挂杆10的顶端设置有止挡帽11;且,所述竖向挂杆10的下端设置有安装锚部12,所述安装锚部12具有若干自下而上渐大设计的锚片121;此处,所述锚片121设置有四个,其锚片121于竖向挂杆10的外周侧间距式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挂件的巧妙结构设计,利用卷绕部限位于竖向挂杆上,以实现挂件在竖向挂杆上的可自由拆装,借助挂件及放置于挂件上的物品自身重力,来相应改变卷绕部与竖向挂杆之间的摩擦力,使挂件能够平稳的卡在竖向挂杆以实现喂鸟器等物件在挂件的放置,其结构简单,可根据使用情况来调节挂件的高度或使用角度,以满足不同身高和不同摆放方向的人群使用,不使用时可将挂件拆下,使用方便,组装容易快捷,稳固牢靠,实用性强;

其实是,通过辅助导引杆的设置,使挂件更方便组装于挂杆上,使用方便;

以及,挂件的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强度高,成本低,使用时固定性好,产品挂放稳定,不易变形,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