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沥水的组合式陶瓷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4736发布日期:2019-11-08 23:17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沥水的组合式陶瓷茶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茶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沥水的组合式陶瓷茶具。



背景技术:

陶瓷茶具,主要是以有高岭土、紫砂泥等原材料烧制而成的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陶瓷茶壶,陶瓷盖碗,陶瓷茶杯,陶瓷茶盘,陶瓷茶托、陶瓷茶洗等;主要产地是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山东淄博、江苏宜兴、福建德化、广东潮州、湖南醴陵、河北唐山。

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特别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由于青花瓷茶具绘画工艺水平高,特别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上,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元代绘画的一大成就。元代以后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云南的玉溪、建水,浙江的江山等地也有少量青花瓷茶具生产,但无论是釉色、胎质,还是纹饰、画技,都不能与同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相比。明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诸如茶壶、茶盅、茶盏,花色品种越来越多,质量愈来愈精,无论是器形、造型、纹饰等都冠绝全国,成为其它生产青花茶具窑场模仿的对象,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发展史上,又进入了一个历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响后代。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称“清代之最”。

现有的茶具沥水效果差,往往在使用过后弄得桌面地面到处都是茶水,造成污染,而且现在多为底板砖,很容易滑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沥水的组合式陶瓷茶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沥水的组合式陶瓷茶具,包括茶盘和废水收集装置,所述废水收集装置的底部的四个拐角处设有第二支撑柱,四个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有废水收集槽,所述废水收集槽的四周设有第二挡板,所述废水收集槽的底部四个拐角处设有固定槽,所述废水收集槽的中心处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茶盘的底部四个拐角处设有第一支撑柱,四个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设有底盘,所述底盘的内部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底盘顶端的四周设有第一挡板,所述底盘的中心处设有茶壶放置槽,所述茶壶放置槽的四周设有茶杯放置槽,所述茶壶放置槽上放置有茶壶,所述茶杯放置槽上设有茶杯。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网和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为矩形结构,所述滤网设置在固定框内,所述固定框靠外的一侧设有巴蜀。

进一步的,废水收集槽的底面均向中心倾斜,所述第一支撑柱底部固定在对应的废水收集槽内部的四个固定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与底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与废水收集槽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茶杯放置槽、茶壶放置槽、插槽以及第一挡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茶杯放置槽设有八个,分别均匀分布在茶壶放置槽的四周。

进一步的,所述茶壶放置槽的孔径大于茶壶底部的孔径,所述茶杯放置槽底部的孔径大于茶杯底部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滤装置和废水收集装置,避免在饮茶过程中产生的茶水漏到地面,造成污染,实现了陶瓷茶具的沥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沥水的组合式陶瓷茶具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沥水的组合式陶瓷茶具的茶盘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沥水的组合式陶瓷茶具的茶盘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沥水的组合式陶瓷茶具的过滤装置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图中:1、茶盘;2、废水收集装置;3、茶杯;4、第一挡板;5、底盘;6、第一支撑柱;7、废水收集槽;8、出水口;9、出水管;10、第二支撑柱;11、第二挡板;12、固定槽;13、过滤装置;14、茶壶;15、把手;16、茶壶放置槽;17、茶杯放置槽;18、插槽;19、滤网;20、固定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沥水的组合式陶瓷茶具,包括茶盘1和废水收集装置2,所述废水收集装置2的底部的四个拐角处设有第二支撑柱10,四个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有废水收集槽7,所述废水收集槽7的四周设有第二挡板11,所述废水收集槽7的底部四个拐角处设有固定槽12,所述废水收集槽7的中心处设有出水口8,所述出水口8上连接有出水管9道,所述茶盘1的底部四个拐角处设有第一支撑柱6,四个所述第一支撑柱6的顶端设有底盘5,所述底盘5的内部设有插槽18,所述插槽18内设有过滤装置13,所述底盘5顶端的四周设有第一挡板4,所述底盘5的中心处设有茶壶放置槽16,所述茶壶放置槽16的四周设有茶杯放置槽17,所述茶壶放置槽16上放置有茶壶14,所述茶杯放置槽17上设有茶杯3。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13包括滤网19和固定框20,所述固定框20为矩形结构,所述滤网19设置在固定框20内,所述固定框20靠外的一侧设有巴蜀15。

进一步的,废水收集槽7的底面均向中心倾斜,所述第一支撑柱6底部固定在对应的废水收集槽7内部的四个固定槽12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柱6与底盘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10与废水收集槽7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茶杯放置槽17、茶壶放置槽16、插槽18以及第一挡板4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茶杯放置槽17设有八个,分别均匀分布在茶壶放置槽16的四周。

进一步的,所述茶壶放置槽16的孔径大于茶壶14底部的孔径,所述茶杯放置槽17底部的孔径大于茶杯3底部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使用时,首先用手拿住把手15,将过滤装置13插入到插槽18内,然后将第一支撑柱6固定在固定槽12内,准备就绪后,将对应的陶瓷茶具放置在对应的茶盘1放置槽内,使用时,漏下的茶水会通过过滤装置13流入到废液收集装置2内,最后通过出水口8流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滤装置13和废水收集装置2,避免在饮茶过程中产生的茶水漏到地面,造成污染,实现了陶瓷茶具的沥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