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空气油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1283发布日期:2020-01-17 18:44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空气油炸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炸锅,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油炸及空气炸功能的空气油炸锅。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吃饱,而对食物的品质、味道及健康等要求越来越高,电炸锅应运而生。现有的炸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深油炸锅,另一种是无油空气炸锅。传统的深油炸锅将食物浸泡在油中,通过加热油介质实现对食物的烹饪炸制。无油空气炸锅应用高速空气循环技术,通过开启顶部加热装置加热内部空气,然后通过热风传送装置形成急速循环的热流,用热空气代替热油实现炸制效果。

现有的无油空气炸锅由于加热装置设置在无油空气炸锅的顶部,因此热风传送装置传送的热风的方向是固定的,因此,热风传送装置传送的热风只能在食物裸露部分5面接触食材表面,使得内锅受热不均匀并且加热效率低,从而使得炸制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增加了炸制食物的时间成本。此外,内锅底部的温度比内锅空间的温度低,容易引起食材炸焦。

此外,由于深油炸锅通过加热油介质对浸泡在油介质中的食材进行炸制,而无油空气炸锅应用高速空气循环技术用热空气代替热油对食材进行炸制,二者炸制出的食物的色泽和口感存在明显区别。对于不同的需求,往往需要选择不同的炸锅类型。例如,当需要炸制油条时,往往需要使用深油炸锅将食材浸泡在油介质中进行炸制;当需要炸制法式薯条时,往往又需要使用空气炸锅用热空气代替热油对食材进行炸制。现有的深油炸锅和空气炸锅只能分别进行深油炸和空气炸,根据不同食物的烹饪需求,消费者需要同时购买两台电炸锅备用,不仅使用成本高,管理、收藏清洗等操作也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既可作为空气炸锅又可作为油炸锅的多功能空气油炸锅,以降低消费者的使用成本。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空气油炸锅,包括壳体、锅体、开关组件、控制把手、发热组件、发热机构及加热组件;壳体通过一面板支架区隔成一烹饪区及一控制区,所述锅体设置在烹饪区,开关组件、发热机构及发热组件设置在控制区,所述锅体的顶面配合有锅盖,所述控制把手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锅盖上,所述锅体具有一内锅,开关组件包括旋钮、微动开关及与旋钮连接的定时器、温控器及档位开关,微动开关设置在面板支架上,所述发热组件具有一发热架,发热架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发热机构包括电机及与电机连接的风叶,所述面板支架上设有与风叶对应的发热孔,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一与内锅连接的加热管及与加热管配合的接线盒。

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本体、配合在本体底部的底座及配合设置在本体顶部的上盖,本体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底座锁固在本体的底面,底座上设有多个用于散热的通风口;所述上盖包括所述锅盖及控制面板,所述锅盖活动盖合烹饪区,所述控制面板固定配合在面板支架的控制区顶面,所述锅盖包括内板、盖板及装饰板,盖板设置在内板与装饰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内板靠近控制面板的一侧还设有一往上凸起的中空槽,该中空槽的顶面设有一百叶窗口,所述盖板对应百叶窗口设有一透气窗。

进一步,所述面板支架为l形结构,该面板支架的横板上对应内板的中空槽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该安装槽。该加热组件包括一发热架、一发热支架、及设置在发热架底部的绝缘片,发热架配合在发热支架内,该发热架的顶端凸伸出安装槽并伸入所述内板的中空槽中,该面板支架的横板于安装槽的两侧还设有两微动开关。

进一步,所述锅体包括外锅、活动设置在外锅内的内锅,及配合在内锅内的炸篮组,所述外锅固定设置在本体的一侧且设置在所述面板支架的烹饪区内,外锅与面板支架相邻的一端通过连接支架与面板支架配合在一起,该外锅对应面板支架的发热孔设有一进风口,外锅的底部设有一容置槽,容置槽内配合有一接线盒,所述内锅可拆卸的配合在外锅内,该内锅的底面设有所述加热组件。

进一步,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内锅底面的加热管及温控头、接线盒、温控头支架、耦合器及耦合器座,所述加热管设置在内锅的底部,温控头通过温控头支架设置在内锅的底部,耦合器设置在耦合器座内并设置在接线盒内。

进一步,所述接线盒设置在外锅的容置槽中,该接线盒设有与加热管配合的加热管孔,接线盒内设有一滑块及与滑块配合的复位弹簧,滑块的顶面具有一斜面,滑块上还设有与加热管孔对应的通孔,该接线盒的顶面设有连通滑块的压杆孔,所述内锅的底面对应该接线盒的压杆孔设有一压杆。

进一步,所述控制把手设置在锅盖的盖板上,该控制把手包括把手轴压板、把手轴、把手座、把手及把手盖,把手轴设置在把手压板的一侧形成把手偏心轴并设置在盖板内,该把手偏心轴与一连杆机构连接,连杆机构连接一出风口盖板,把手轴的顶端穿过盖板的顶端,所述把手座、把手及把手盖依次设置在凸伸至盖板顶面的把手轴上,通过转动把手,使把手偏心轴带动连杆机构驱动推板前后移动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盖板,转动把手同时触发微动开关。

进一步,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枢接配合的两根相互枢接配合的连杆、一推板及一转轴,所述内板的中空槽内设有出风口盖板,出风口盖板的两端凸伸至内板的顶面与所述连杆机构的转轴枢接配合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发热机构设置在壳体的控制区内,包括风叶、电机、电机支架及散热叶片,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内,风叶设置在电机支架朝向外锅的一端,该风叶与外锅的进风口对应设置,风叶与电机的一端连接,电机的另一端与散热叶片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空气油炸锅相较于炸锅,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选择作为无油的空气炸锅或者作为普通的油炸锅使用,从而降低消费者的使用成本,方便管理与收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上盖盖合锅体。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上盖打开锅体。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内锅与接线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内锅与接线盒的分解剖视图。

标号说明:

壳体1、本体11、提手111、底座12、通风口121、上盖13

锅盖13a、控制面板13b、内板14、视窗141、中空槽142

密封圈143、百叶窗口144、盖板15、视窗151、透气窗152

装饰板16、视窗支架17、视窗玻璃18、锅体2、外锅21、进风口211

容置槽212、接线盒213、内锅22、压杆221、炸篮组23

开关组件3、旋钮31、定时器32、温控器33、档位开关34

控制把手4、手轴压板41、把手轴42、把手座43、把手44

把手盖45、发热组件5、发热架51、出风口511、发热支架52

绝缘片53、微动开关54、发热机构6、风叶61、电机62

电机支架63、散热叶片64、加热组件7、加热管71、温控头72

接线盒73、加热管孔731、滑块732、压缩弹簧733、压杆孔734

温控头支架74、耦合器75、耦合器座76、连杆机构8、连杆81

推板82、转轴83、出风口盖板84、面板支架9、发热孔91

安装槽92、连接支架9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多功能空气油炸锅,其包括壳体1、锅体2、开关组件3、控制把手4、发热组件5、发热机构6及加热组件7。

所述壳体1包括本体11、配合在本体11底部的底座12及配合设置在本体11顶部的上盖13。本体11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本体11的外周两侧设有提手111,通过提手111便于使用者移动或者搬运本实用新型空气油炸锅。所述底座12锁固在本体11的底面,底座12上设有多个用于散热的通风口121;所述上盖13包括锅盖13a及控制面板13b,所述锅盖13a包括内板14、盖板15及装饰板16。

所述锅盖13a的盖板15设置在内板14与装饰板16之间,内板14及盖板15上分别设有一对应的视窗141、151,并通过一视窗支架17将一视窗玻璃18固定在内板14与盖板15的视窗141、151之间,通过视窗141、151可观察锅内食物的烹饪情形。所述内板14靠近控制面板13b的一侧还设有一往上凸起的中空槽142,该中空槽142的顶面还设有一百叶窗口144,所述盖板15对应百叶窗口144设有一透气窗152。该锅盖13a靠近控制面板13b的一端于内板14与盖板15之间还设有一连杆机构8,连杆机构8包括枢接配合的两根相互枢接配合的连杆81、一推板82及一转轴83,所述内板14的中空槽142内设有一出风口盖板84,出风口盖板84的两端凸伸至内板14的顶面与所述连杆机构8的转轴83枢接配合在一起,内板14内设有密封圈143。

所述锅盖13a与控制面板13b之间还设有一l形的面板支架9,面板支架9将本体11区隔为烹饪区及控制区。所述锅盖13a活动盖合面板支架9的烹饪区,所述控制面板13b固定配合在面板支架9的控制区顶面。该面板支架9的竖板上设有一发热孔91,面板支架9的横板上对应内板14的中空槽141设有一安装槽92,所述发热组件5设置在该安装槽92。该加热组件5包括一具有出风口511的发热架51、一发热支架52、及设置在发热架51底部的绝缘片53(如云母片),发热架51配合在发热支架52内,该发热架51的顶端凸伸出安装槽92并伸入所述内板14的中空槽142中。该面板支架9的横板于安装槽92的两侧还设有两微动开关54。

所述锅体2包括外锅21、活动设置在外锅21内的内锅22,及配合在内锅22内的炸篮组23,所述外锅21固定设置在本体11的一侧且设置在所述面板支架9的烹饪区内,外锅21与面板支架9相邻的一端通过连接支架93与面板支架9配合在一起,该外锅21对应面板支架9的发热孔91设有一进风口211,外锅21的底部设有一容置槽212,容置槽212内配合有一接线盒213。所述内锅22可拆卸的配合在外锅21内,该内锅22的底面设有支撑杆221及所述加热组件7。

所述加热组件7包括设置在内锅22底面的加热管71及温控头72、接线盒73、温控头支架74、耦合器75及耦合器座76。所述加热管71设置在内锅22的底部,温控头72通过温控头支架74设置在内锅22的底部,耦合器75设置在耦合器座76内并设置在接线盒73内。

如图7及图8所示,所述接线盒73设置在外锅21的容置槽212中,该接线盒73设有与加热管71配合的加热管孔731,接线盒73内设有一滑块732及与滑块732配合的复位弹簧733,滑块732的顶面具有一斜面,滑块732上还设有与加热管孔731对应的通孔,该接线盒73的顶面设有连通滑块732的压杆孔734,所述内锅22的底面对应该接线盒73的压杆孔734设有一压杆221,当内锅22放入外锅21时,内锅22的压杆221下压沿着滑块732的斜面将滑块732往后推,并压缩弹簧733,使滑块732上的通孔与加热管孔731相对应,加热管71与接线盒73接通,内锅22往上抬起后,复位弹簧733推动滑块732复位,电热管孔731被滑块732封闭,防止触电。

所述开关组件3包括两旋钮31、一定时器32一温控器33及一档位开关34,两旋钮31设置在控制面板13b上,其中一旋钮31连接定时器32,另一旋钮连接温控器33及档位开关34。定时器32用以控制油炸或者空气炸的时间,温控器33用以控制油炸功能时的油温,档位开关34实现油炸和空气炸的功能切换。

所述控制把手4设置在锅盖13a的盖板15上,该控制把手4包括把手轴压板41、把手轴42、把手座43、把手44及把手盖45。把手轴42设置在把手压板41的一侧,形成把手偏心轴并设置在盖板15内,该把手偏心轴与所述连杆机构8连接,把手轴42的顶端穿过盖板45的顶端,所述把手座43、把手44及把手盖45依次设置在凸伸至盖板15顶面的把手轴42上,通过转动把手44,使把手偏心轴带动连杆机构8驱动推板82前后移动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盖板84,转动把手44同时触发微动开关54,两个微动开关的作用是:当锅盖13a移开后,空气炸功能不能工作并实现发热架全极断电;油炸功能不受微动开关控制,也就是锅盖13a移开,油炸功能可以正常工作。

所述发热机构6设置在本体11的控制区内,包括风叶61、电机62、电机支架63及散热叶片64,电机62安装在电机支架63内,风叶61设置在电机支架63朝向外锅21的一端,该风叶61与外锅21的进风口211对应设置,风叶61与电机62的一端连接,电机62的另一端与散热叶片64连接。

使用空气炸模式时,旋钮31旋转到空气炸功能,并将锅盖13a的把手44旋转到空气炸刻度批示,此时出风口盖板84打开,再转动定时旋钮31,电机62工作,发热架51全功率工作+加热管71一定功率工作,实现立体式加热,例如发热架51功率为1000w,加热管71功率为1500w,空气炸模式模式为电机62+发热架51全功率+加热管71半功率,发热架51及加热管71为两个发热体,当其中一个发热体全功率工作时,另一发热体半功率工作,实现立体加热及热补偿。其工作原理是:电机62驱动离心式风叶61转动,把内锅22及外锅21之间的空气通过进风口211,吹到发热架51上,加热后的气流通过出风口511吹出加热内锅22里的食材,从而实现食材的烹饪,立体式加热可以弥补普通空炸不易加热到底部食材的缺点,从而更高效的烹饪食材。

使用油炸模式时,旋钮31旋转到油炸功能,并将锅盖13a把手44旋转到油炸刻度批示,此时出风口盖板84关闭,再转动定时旋钮31,工作模式为加热管71全功率工作。其中,加热管71是设置在内锅22的底面,加热管71和油是分离的,烹饪后易清洁。

两个微动开关54的作用是:当锅盖13a移开后,空气炸功能不能工作并实现发热架51全极断电;油炸功能不受微动开关54控制,也就是锅盖13a移开,发热架51实现双极断电,油炸功能可以正常工作。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