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靠背椅子上的倚靠背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3363发布日期:2019-12-20 19:28阅读:1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无靠背椅子上的倚靠背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倚靠背,具体为一种用于无靠背椅子上的倚靠背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大学,学习之地除了图书馆和各种休息室阅览室以及教室,使用时间最频繁的地方莫过于温馨方便的宿舍了。现仍有许多大学宿舍中使用的椅子是四四方方无靠背的板凳。一是学校硬性要求统一方便管理即不允许购买带靠背的椅子。二是自购椅子会太占用空间,若发生突发情况,在这窄小的宿舍中便于及时逃脱等各种原因。

但这让许多需要在寝室长时间坐在板凳上工作的同学感到痛苦,一整天长时间工作学习,当想休息时连一个像样点要倚靠的地方都没有,不是靠冰冷冷的墙,就是靠细直发锈的钢管床爬梯。这让还未成为上班族的学生们提前把一系列的腰骨颈椎病都温习了一遍,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工作效率。

上述问题是在附加倚靠背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无靠背椅子上的倚靠背支架结构,本用于无靠背椅子上的倚靠背支架结构可以安装在无靠背椅子上使用,使坐在椅子上的使用者可适当放松减轻腰椎负担,另整体结构简单、易组装、易收纳、安装拆卸简单方便。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无靠背椅子上的倚靠背支架结构,包括两个倚靠背支架本体和背垫,所述倚靠背支架本体包括夹杆、升降杆和固定件;

一个所述倚靠背支架本体的夹杆用于夹紧所述背垫的一边,另一个所述倚靠背支架本体的夹杆用于夹紧所述背垫的另一边;

所述夹杆的底部与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连接,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安装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在无靠背椅子上的椅腿上;

所述夹杆包括夹杆主体、夹杆帽、旋钉、前夹板和后夹板,所述夹杆主体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结构,夹杆主体的表面设有两个连通的背垫贯穿槽,所述前夹板和后夹板均面对面的位于所述夹杆主体的内侧且后夹板与夹杆主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旋钉与夹杆主体的表面螺纹连接且旋钉能旋入所述夹杆主体的内侧并顶住前夹板,所述前夹板用于在旋钉的作用下向后夹板所在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前夹板和后夹板能夹紧背垫,所述夹杆主体的上端与夹杆帽连接,下端与升降杆的顶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杆主体的表面设有沉头螺纹孔且两个背垫贯穿槽位于沉头螺纹孔的两侧,所述前夹板的表面设有圆形凹槽,所述旋钉的端部为圆弧形且旋钉的圆弧形端部的最大直径大于圆形凹槽的直径,所述旋钉用于旋入夹杆主体表面的沉头螺纹孔内且旋钉的圆弧形端部用于嵌入并顶住前夹板表面的圆形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沉头螺纹孔有2个且在同一条垂直方向上,所述旋钉有2个,所述夹杆主体的上端与夹杆帽螺纹连接,所述前夹板和后夹板相对的表面均设有摩擦凸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杆包括升降卡扣结构、上升降杆和下升降杆,所述下升降杆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上端为开口结构,所述上升降杆从下升降杆的上端伸进下升降杆的内部且上升降杆能在下升降杆的内部自由滑动,所述上升降杆的上端与所述夹杆主体的下端螺纹连接,所述升降卡扣结构安装在所述下升降杆的上端且升降卡扣结构用于固定上升降杆和下升降杆的相对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卡扣结构包括升降卡扣主体、闭合开关、螺栓钉、螺母和卡位垫片,所述升降卡扣主体的一侧表面设有槽口且槽口的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连接耳,所述卡位垫片位于所述槽口处,所述闭合开关的椭圆柱段位于两个连接耳之间且螺栓钉依次穿过一个连接耳的中心、椭圆柱段的中心和另一个连接耳的中心,所述螺栓钉与螺母连接从而使椭圆柱段夹紧在两个连接耳之间,所述闭合开关的把手段与椭圆柱段连接为一体结构,把手段用于通过外力带动椭圆柱段在两个连接耳之间旋转从而使椭圆柱段顶紧槽口处的卡位垫片或脱离槽口处的卡位垫片,所述卡位垫片的内侧壁设有限位凸起,所述下升降杆的上端一侧面设有与限位凸起相配合的通槽,所述卡位垫片的限位凸起嵌入在所述下升降杆的通槽内,所述卡位垫片的限位凸起用于通过椭圆柱段的顶力压紧所述下升降杆内的上升降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件包括u型金属壳、橡胶带、旋转支架螺栓、卡位螺钉和固定卡扣,所述下升降杆的底部开设有水平贯穿的通孔一,所述u型金属壳相对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中下方均设有通孔二,所述下升降杆的底部位于u型金属壳内侧且下升降杆上的通孔一与u型金属壳上的两个通孔二通过旋转支架螺栓转动连接,所述u型金属壳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中上方分别设有卡位螺纹孔和卡位通孔,所述卡位螺钉的一端依次穿过卡位通孔和卡位螺纹孔并与卡位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下升降杆位于u型金属壳的前侧面与卡位螺钉之间,所述橡胶带的一边与所述u型金属壳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卡扣与所述u型金属壳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且固定卡扣用于固定或松开橡胶带的另一端,所述橡胶带用于与无靠背椅子上的椅腿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件还包括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与u型金属壳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u型金属壳左侧面的中上方设有两个卡位螺纹孔,右侧面的中上方设有两个卡位通孔,左侧面的两个卡位螺纹孔在同一个以左侧面的通孔二为圆心的圆上,右侧面的两个卡位通孔在同一个以右侧面的通孔二为圆心的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升降杆的表面设有与卡位螺钉的外壁形状相匹配的卡槽,所述下升降杆用于通过旋转支架螺栓在u型金属壳的内侧旋转且卡槽能与卡位螺钉外壁卡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橡胶带的一边通过连接件与所述u型金属壳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框和栓钉一,所述连接框固定连接在所述u型金属壳的左侧面且橡胶带的一边位于所述连接框的内侧,所述橡胶带的一边通过栓钉一与连接框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卡扣包括u型卡合框、卡合开关和栓钉二,所述u型卡合框固定连接在所述u型金属壳的右侧面,所述卡合开关通过栓钉二与u型卡合框紧密连接且卡合开关能通过外力在u型卡合框上旋转,所述卡合开关的内侧设有钉耙状凸起,所述橡胶带的另一边用于从卡合开关和u型卡合框之间的间隙穿过且卡合开关用于通过外力使钉耙状凸起夹紧橡胶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组装、易收纳。其中固定件与无靠背椅子的椅腿固定或拆卸,固定拆卸过程简单方便,将两个倚靠背支架本体的固定件分别固定到无靠背椅子后面的两个椅腿上,再将两个倚靠背支架本体的夹杆分别夹紧背垫的两边,使用者坐在椅子上可倚靠在背垫上,使坐在椅子上的使用者可适当放松减轻腰椎负担。另外倚靠背支架本体可通过调节卡位螺钉在不同的卡位螺纹孔和卡位通孔内的位置从而调节自身的倾斜角度,适用于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使升降杆和夹杆倾斜到使用者需要的倚靠角度,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便利。升降杆不使用时可收缩到最小长度,减少自身占用空间,收纳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整体结构正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整体结构背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纳后的结构正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收纳后的结构背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夹杆的结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中(a)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卡扣结构的闭合开关松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中(b)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卡扣结构的闭合开关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中(a)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卡扣结构的闭合开关松开时的截面图。

图9中(b)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卡扣结构的闭合开关闭合时的截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卡扣结构的爆炸图。

图11中(a)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偏右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中(b)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偏左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的爆炸图。

图13中(a)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的固定卡扣的夹紧状态截面图。

图13中(b)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的固定卡扣的松开状态截面图。

图14中(a)为本实用新型背垫的正面图。

图14中(b)为本实用新型背垫的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至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用于无靠背椅子上的倚靠背支架结构,包括两个倚靠背支架本体和背垫6(布料),所述倚靠背支架本体包括夹杆1、升降杆和固定件5。一个所述倚靠背支架本体的夹杆1用于夹紧所述背垫6的一边,另一个所述倚靠背支架本体的夹杆1用于夹紧所述背垫6的另一边。所述夹杆1的底部与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连接,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安装有固定件5,所述固定件5用于固定在无靠背椅子上的椅腿7上。

参见图5和图6,所述夹杆1包括夹杆主体11、夹杆帽12、旋钉13、前夹板141和后夹板142,所述夹杆主体11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结构,夹杆主体11的表面设有两个连通的背垫贯穿槽111,所述前夹板141和后夹板142均面对面的位于所述夹杆主体11的内侧且后夹板142与夹杆主体11的内侧壁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旋钉13与夹杆主体11的表面螺纹连接且旋钉13能旋入所述夹杆主体11的内侧并顶住内侧的前夹板141,所述前夹板141用于在旋钉13的作用下向后夹板142所在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前夹板141和后夹板能夹紧背垫6,所述夹杆主体11的上端与夹杆帽12连接,下端与升降杆的顶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杆主体11的表面设有沉头螺纹孔112且两个背垫贯穿槽111位于沉头螺纹孔112的两侧,所述前夹板141的表面设有圆形凹槽1411,所述旋钉13的端部为圆弧形且旋钉13的圆弧形端部的最大直径大于圆形凹槽1411的直径,所述旋钉13用于旋入夹杆主体11表面的沉头螺纹孔112内且旋钉13的圆弧形端部用于嵌入并顶住前夹板141表面的圆形凹槽1411。

本实施例的夹杆1需要夹紧背垫6时,首先将背垫6从两个背垫贯穿槽111中以及前夹板141和后夹板142之间穿过,此时背垫6位于前夹板141和后夹板142之间,然后旋紧旋钉13,旋钉13在外力旋转的作用下,向夹杆主体11的内部移动,端部顶住前夹板141表面的圆形凹槽1411,然后旋钉13继续移动时会推动前夹板141向后夹板142移动,从而能夹紧背垫6。需要取下背垫6时,只需反向旋紧旋钉13,旋钉13松开前夹板141,背垫6可从前夹板141和后夹板142之间取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沉头螺纹孔112有2个且在同一条垂直方向上,所述旋钉13有2个,所述夹杆主体11的上端与夹杆帽12螺纹连接,所述前夹板141和后夹板142相对的表面均设有摩擦凸筋。前夹板141上的摩擦凸筋的纹理方向与后夹板142上的摩擦凸筋的纹理方向呈十字交错。在前夹板141和后夹板142夹紧背垫6时,摩擦凸筋可以增加与背垫6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2,所述升降杆包括升降卡扣结构2、上升降杆3和下升降杆4。参见图7,所述下升降杆4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上端为开口结构,所述上升降杆3从下升降杆4的上端伸进下升降杆4的内部且上升降杆3能在下升降杆4的内部自由滑动,所述上升降杆3的上端与所述夹杆主体11的下端螺纹连接(夹杆主体11的下端设有外螺纹,上升降杆3的上端内侧设有内螺纹,进而实现两者的螺纹连接),所述升降卡扣结构2安装在所述下升降杆4的上端且升降卡扣结构2用于固定上升降杆3和下升降杆4的相对位置。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8、图9和图10,其中图8中(a)为升降卡扣结构2的闭合开关22松开时的结构示意图,松开时,升降杆的长度可调;图8中(b)为升降卡扣结构2的闭合开关22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闭合时,升降杆的长度不可调;图9中(a)为升降卡扣结构2的闭合开关22松开时的截面图;图9中(b)为升降卡扣结构2的闭合开关22闭合时的截面图;所述升降卡扣结构2包括升降卡扣主体21、闭合开关22、螺栓钉23、螺母24和卡位垫片25,所述升降卡扣主体21的一侧表面设有槽口211且槽口211的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连接耳212,所述卡位垫片25位于所述槽口211处,所述闭合开关22的椭圆柱段221位于两个连接耳212之间且螺栓钉23依次穿过一个连接耳212的中心、椭圆柱段221的中心和另一个连接耳212的中心,所述螺栓钉23与螺母24连接从而使椭圆柱段221夹紧在两个连接耳212之间,所述闭合开关22的把手段222与椭圆柱段221连接为一体结构,把手段222用于通过外力带动椭圆柱段221在两个连接耳212之间旋转从而使椭圆柱段221顶紧槽口211处的卡位垫片25或脱离槽口211处的卡位垫片25,所述卡位垫片25的内侧壁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251,所述下升降杆4的上端一侧面设有与限位凸起251相配合的通槽41(图10中的下升降杆4为截面图),所述卡位垫片25的限位凸起251嵌入在所述下升降杆4的通槽41内,所述卡位垫片25的限位凸起251用于通过椭圆柱段221的顶力压紧所述下升降杆4内的上升降杆3。

所述升降卡扣主体21的顶部还设有上盖26和下盖27,所述升降卡扣主体21、上盖26和下盖27为一体结构,升降卡扣主体21上的垂直通孔、上盖26上的垂直通孔和下盖27上的垂直通孔导通且直径相同,该垂直通孔用于穿过下升降杆4和上升降杆3。螺栓钉23依次穿过下盖27边缘位置上的阶梯孔、一个连接耳212的中心、椭圆柱段221的中心、另一个连接耳212的中心以及上盖26边缘位置上的阶梯孔261并与螺母24连接,螺栓钉23的头部嵌入在下盖27上的阶梯孔内,螺母24嵌入在上盖26上的阶梯孔261内。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1和图12,图11中(a)为固定件5偏右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中(b)为固定件5偏左方向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固定件5包括u型金属壳51、橡胶带52、旋转支架螺栓54、卡位螺钉55和固定卡扣56,所述下升降杆4的底部开设有水平贯穿的通孔一42(如图12),所述u型金属壳51相对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中下方均设有通孔二511,所述下升降杆4的底部位于u型金属壳51内侧且下升降杆4上的通孔一42与u型金属壳51上的两个通孔二511通过旋转支架螺栓54自由转动连接,所述u型金属壳51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中上方分别设有卡位螺纹孔513和卡位通孔512,所述卡位螺钉55的一端依次穿过卡位通孔512和卡位螺纹孔513且该端与卡位螺纹孔513螺纹连接,所述下升降杆4位于u型金属壳51的前侧面与卡位螺钉55之间,所述橡胶带52的一边与所述u型金属壳5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卡扣56与所述u型金属壳5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且固定卡扣56用于固定或松开橡胶带52的另一端,所述橡胶带52用于与无靠背椅子上的椅腿7固定。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1和图12,所述固定件5还包括橡胶垫片53,所述橡胶垫片53与u型金属壳51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u型金属壳51左侧面的中上方设有两个卡位螺纹孔513,右侧面的中上方设有两个卡位通孔512,左侧面的两个卡位螺纹孔513在同一个以左侧面的通孔二511为圆心的圆上,右侧面的两个卡位通孔512在同一个以右侧面的通孔二511为圆心的圆上。两个卡位螺纹孔513和两个卡位通孔512的作用是可为升降杆提供不同的倾斜角度,卡位螺钉55的位置不同,为升降杆提供的倾斜角度则不同。

本实施例中,参见,12,所述下升降杆4的表面设有与卡位螺钉55的外壁形状相匹配的卡槽43,所述下升降杆4用于通过旋转支架螺栓54在u型金属壳51的内侧旋转且卡槽43能与卡位螺钉55外壁卡合(嵌合)。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1和图12,所述橡胶带52的一边通过连接件57与所述u型金属壳5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57包括连接框571和栓钉一572,所述连接框571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u型金属壳51的左侧面且橡胶带52的一边位于所述连接框571的内侧,所述橡胶带52的一边通过栓钉一572与连接框57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1和图12,所述固定卡扣56包括u型卡合框561、卡合开关562和栓钉二563,所述u型卡合框561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u型金属壳51的右侧面,所述卡合开关562通过栓钉二563与u型卡合框561紧密连接且卡合开关562能通过外力在u型卡合框561上旋转,所述卡合开关562的内侧设有钉耙状凸起5621(钉耙状凸起5621用于夹固橡胶带52),所述橡胶带52的另一边用于从卡合开关562和u型卡合框561之间的间隙穿过且卡合开关562用于通过外力使钉耙状凸起5621夹紧橡胶带52。本实施例的固定件5内的橡胶带52绕过椅腿7后通过固定卡扣56夹固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3中(a),图13中(a)的固定卡扣56为夹紧状态截面图;固定件5内的橡胶带52从固定卡扣56内取出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3中(b),图13中(b)的固定卡扣56为松开状态截面图。

参见图13,本实施例的橡胶带52的一边与连接件57固定,延伸出来的橡胶带52来围绕椅子的椅腿7然后置入固定卡扣56中,通过固定卡扣56固定橡胶带52。橡胶垫片53则与52和橡胶带均能与椅腿7增加摩擦力。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4,图14中(a)为背垫6的正面图,图14中(b)为背垫6的背面图,所述背垫6一端的正面和另一端的背面均设有粘扣带61,背垫6一端正面的粘扣带61与另一端背面的粘扣带61能粘合或分离从而实现背垫6的收纳与展开。粘扣带由一面带小勾子的织物,和另一面带小毛绒绒圈的织物组成,两面具有“一碰即粘合,一扯即可分开”的特性。即便于收纳。

本实施例的组装和安装过程为:将夹杆1的底部与上升降杆3的上端螺纹连接,上升降杆3伸进所述下升降杆4的内部,用力旋转升降卡扣结构2的闭合开关22的把手段222,闭合开关22的椭圆柱段221松开槽口211处的卡位垫片25,卡位垫片25的限位凸起251松开下升降杆4内的上升降杆3的外壁,调节上升降杆3与下升降杆4的相对位置从而调节升降杆的长度,调节到合适的长度后,用力旋回升降卡扣结构2的闭合开关22的把手段222,闭合开关22闭合,此时椭圆柱段221顶紧槽口211处的卡位垫片25,卡位垫片25的限位凸起251压紧下升降杆4内的上升降杆3的外壁实现升降杆长度的固定,本实施例中的闭合开关22必须用力才能松开或闭合,保证闭合时不会发生松动现象。根据自身需要将卡位螺钉55安装到u型金属壳51的一个卡位通孔512和卡位螺纹孔513内。将橡胶带52的一边绕过需要安装无靠背椅子上的椅腿7上,然后将橡胶带52的一边穿过固定卡扣56,绑紧椅腿7后,用力旋转卡合开关562,卡合开关562的钉耙状凸起5621与u型卡合框561之间夹紧橡胶带52,实现固定件5与椅腿7的固定,本实施例的卡合开关562必须用力才能旋转,实现打开和闭合,保证闭合时能夹紧橡胶带52不松动。将两个倚靠背支架本体均按照上述方式分别固定到两个椅腿7上;将背垫6的一边通过一个倚靠背支架本体的夹杆1夹紧,另一边通过另一个倚靠背支架本体的夹杆1夹紧,完成组装和安装。使用者可倚靠在背垫6上使用。

本实施例的拆卸和收纳的过程为:用力旋开卡合开关562,将橡胶带52的一边从固定卡扣56取出,松开椅腿7。松开两个倚靠背支架本体的夹杆1上的旋钉13,取出背垫6,用力旋开升降卡扣结构2的闭合开关22的把手段222,闭合开关22的椭圆柱段221松开槽口211处的卡位垫片25,卡位垫片25的限位凸起251松开下升降杆4内的上升降杆3的外壁,调节上升降杆3与下升降杆4的相对位置从而缩短升降杆的长度,用力旋回升降卡扣结构2的闭合开关22的把手段222,锁紧上升降杆3,将背垫6缠绕在升降杆上并通过自身正面和背面的粘扣带61粘合,最后收纳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许多的凳子宽高不同,座面也不一,大多座面为长方形。有人喜横着座面坐,有人喜竖着座面坐。本实施例的夹杆1夹住背垫6两边实现靠背的效果,夹杆1夹紧背垫6的位置即是约束两固定件5固定在椅子的椅腿7上的宽度,背垫6夹紧后的宽度需大于两凳腿之前的宽度,其舒适性可按自身身体情况再调节背垫6所夹宽度。

升降杆同上述,其舒适性可按自身身体情况通过升降杆上的升降卡扣结构2来调节升降杆的长度。固定件5则是固定在椅腿7上,升降杆可向后倾斜至15度则有卡位螺钉55支撑,卡位螺钉55的位置不同,升降杆倾斜的角度也会不同。升降杆与椅子的坐垫之间的角度具有两种目的,防止坐姿的人体向前滑动和引导腰弯部位(包括骶椎)依靠在背垫6上。从人体脊柱的形势而言,这种角度在115度较为适当,它能产生较为接近自然腰部的形状。坐姿时,阅读的最佳角度为101—104度,105—108度则更为放松身心。本倚背靠支架结构是以阅读时可适当放松减轻腰椎负担为主,可以采用了倾斜角度为105度即后倾15度。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