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5347发布日期:2019-11-05 22:18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被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床上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被芯。



背景技术:

被芯是装填于被套中起到保暖作用的材料,现有被芯有纯棉被芯、羊毛被芯、羽绒被芯、蚕丝被芯和多孔纤维被芯等。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多种组合的被芯,包括被芯套与被芯内部填充物组成被芯;被芯包括上层第一被芯、上层第二被芯及下层第一被芯、下层第二被芯共四条被芯,上层第一被芯和上层第二被芯左右之间、下层第一被芯和下层第二被芯左右之间通过拉链连接,上层第一被芯、上层第二被芯及下层第一被芯、下层第二被芯的上下之间通过子母扣或拉链连接。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被芯及使用该组合式被芯的被子,该组合式被芯包括:子被芯、及母被芯,所述子被芯与母被芯之间通过至少一子母扣可拆卸连接。

冬天一条羽绒被,虽然保暖效果很好,但是在翻身的情况下,被子会滑动,不贴身,身上的热量会流失,所以冬天用羽绒被情况下,会在羽绒被上压一条被子,但是却增加了被套的数量,且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被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被芯具有良好的保暖和蓄热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被芯,所述被芯包括第一被套、蓄能发热被、第一羽绒层和第二羽绒层,所述蓄能发热被、第一羽绒层和第二羽绒层均装填于所述第一被套中,且所述第一羽绒层和第二羽绒层分别位于所述蓄能发热被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发热被包括第二被套和填充于所述第二被套中的第一聚酯纤维层,所述第一聚酯纤维层中聚酯纤维的直径为100-6000纳米。

进一步地,所述被芯包括蓄能发热凸起,所述蓄能发热凸起分布于所述蓄能发热被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一被套的内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一羽绒层和第二羽绒层分散于所述蓄能发热凸起之间,所述蓄能发热凸起中填充有第二聚酯纤维层,所述第二聚酯纤维层中聚酯纤维的直径为100-6000纳米。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发热凸起包括柱形段和锥形段,所述柱形段的一端与所述蓄能发热被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锥形段的直径较小一端相连,所述锥形段的直径较大一端与所述第一被套的内表面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羽绒层包括多个填充有羽绒的第一羽绒凸起,所述第一羽绒凸起间隔分布于位于蓄能发热被上方的蓄能发热凸起之间,所述第一羽绒凸起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一布料层和填充于布料层的羽绒,所述第一布料层缝制在第一被套的内表面;所述第二羽绒层包括多个填充有羽绒的第二羽绒凸起,所述第二羽绒凸起间隔分布于位于蓄能发热被下方的蓄能发热凸起之间,所述第二羽绒凸起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二布料层和填充于布料层的羽绒,所述第二布料层缝制在第一被套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被芯具有良好的蓄能和保暖作用,升温快,贴身好,储温效果强,保暖作用好,将蓄能发热被与羽绒被合二为一,一被多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被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4提供的被芯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中:

1第一被套 2蓄能发热被 3第一羽绒层

4第二羽绒层 5蓄能发热凸起

21第二被套 22第一聚酯纤维层 31第一羽绒凸起

41第二羽绒凸起

51第二聚酯纤维层 52锥形段 53第二聚酯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被芯,如图1所示,所述被芯包括第一被套1、蓄能发热被2、第一羽绒层3和第二羽绒层4,所述蓄能发热被2、第一羽绒层3和第二羽绒层4均装填于所述第一被套1中,且所述第一羽绒层3和第二羽绒层4分别位于所述蓄能发热被2的上下两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被芯具有良好的蓄能和保暖作用,升温快,储温效果强,保暖作用好。将蓄能发热被与羽绒被合二为一,一被多用。所述第一羽绒层3和第二羽绒层4优选为95%白鹅绒,蓄能发热被2可以设置有同色系蓄能发热色丁斜条、蓄能发热印标、蓄能发热角标。使用两条被子合二为一特殊工艺羽绒制品有其它产品没有的轻及保暖效果,加上一条蓄能发热被,既保证了本实用新型被芯的保暖效果,又保证了本实用新型被子的贴身效果,并更好的贴合四件套使用。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的被芯,蓄能发热被能够起到良好的升温、蓄能作用,使与皮肤接触的部分能够快速升温,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蓄能发热被2包括第二被套21和填充于所述第二被套21中的第一聚酯纤维层22,所述第一聚酯纤维层22中聚酯纤维的直径为100-6000纳米。第一聚酯纤维层直径小,为超细纳米级别,具有良好的快速升温作用。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1的被芯,如图2所示,所述被芯包括蓄能发热凸起5,所述蓄能发热凸起5分布于所述蓄能发热被2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一被套1的内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一羽绒层3和第二羽绒层4分散于所述蓄能发热凸起5之间,所述蓄能发热凸起5中填充有第二聚酯纤维层53,所述第二聚酯纤维层53中聚酯纤维的直径为100-6000纳米。通过蓄能发热凸起能够与人体更快速地接触,提高升温速度,并且还能保持羽绒层的功能。进一步地,所述蓄能发热凸起5包括柱形段51和锥形段52,所述柱形段51的一端与所述蓄能发热被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锥形段52的直径较小一端相连,所述锥形段52的直径较大一端与所述第一被套1的内表面相接触。

实施例4

根据实施例3的被芯,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羽绒层3包括多个填充有羽绒的第一羽绒凸起31,所述第一羽绒凸起31间隔分布于位于蓄能发热被2上方的蓄能发热凸起5之间,所述第一羽绒凸起31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一布料层和填充于布料层的羽绒,所述第一布料层缝制在第一被套1的内表面;所述第二羽绒层4包括多个填充有羽绒的第二羽绒凸起41,所述第二羽绒凸起41间隔分布于位于蓄能发热被2下方的蓄能发热凸起5之间,所述第二羽绒凸起41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二布料层和填充于布料层的羽绒,所述第二布料层缝制在第一被套1的内表面。通过相互匹配咬合的羽绒凸起和蓄能发热凸起,能够使羽绒层和蓄能发热被贴合牢固,防止羽绒层和蓄能发热被的跑脱,并且使二者结合紧密,提高了保温和蓄能的效果,既有了羽绒的保暖,又能更好将热量锁住,并且在春秋天可以分离开单独使用,真正的一被多用。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