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汁渣分离度高的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7604发布日期:2020-03-24 14:03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汁渣分离度高的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汁渣分离度高的榨汁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榨汁机不断涌现,尤其是压榨式的榨汁机成为养身人士的新宠。现有的压榨式的榨汁机可分为立式和卧式,其中的立式榨汁机包括内部设有电机的机座、设置在机座上且具有出汁口和出渣口的集汁腔、设置在集汁腔开口处的上盖、竖直地设置在集汁腔内的螺杆,在集汁腔和螺杆之间设有挤压筒,在挤压筒上设有过滤缝隙,螺杆包括螺杆体、设置在螺杆体上用于驱动物料的螺旋、嵌设在螺杆体内的金属螺杆轴。螺杆的上部为螺旋高度较高的粉碎部,下部为螺旋高度较低的挤压部。电机轴与螺杆轴通过花键孔、正多边形孔、或者其它的非圆孔等构成同轴的轴孔插接配合,使电机轴可向螺杆轴传递扭矩。

需要榨汁时,先将需要榨汁的水果、蔬菜切成小块,然后将物料放进集汁腔内,电机通过电机轴带动螺杆轴转动,螺杆粉碎部较高的螺旋对块状果蔬进行剪切、粉碎,并向下挤压推送,从而实现块状果蔬的初步出汁。随着物料的逐渐下移,块状的物料受到螺杆的挤压而榨出果汁,果汁通过挤压筒上的过滤缝隙过滤后进入集汁腔内,并通过出汁口向外流出,而榨出汁液的残渣受到挤压筒的过滤并逐步推送到挤压筒的下部,最终通过出渣口向外排出。也就是说,出汁口位于挤压筒与集汁腔之间,而出渣口则位于挤压筒内部。

然后现有的立式榨汁机存在如下问题:为了提高出汁率,避免果汁连通果渣一下排出,榨汁机在设计时会合理地控制螺杆的转速、螺杆的形状、出渣口的大小等参数,以便控制排渣速度,使得果渣在排出之间会受到螺杆充分地挤压。当被螺杆榨出果汁的果渣逐渐下移至集汁腔底部时,果渣会被挤压的非常紧密,以尽量减小果渣中果汁的含量。由于螺杆对果渣的挤压作用力是从上至下向外倾斜的,因此,排出之前的果渣将紧密贴靠在挤压筒的下部内侧壁上,从而堵塞挤压筒下部的过滤缝隙,使积存在挤压筒底部的果渣被浸泡在挤压筒底部的果汁内,进而使通过出渣口想歪的排出的果渣中的果汁含量高,降低出汁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汁渣分离度高的榨汁机,可有效地提高挤压筒底部的汁、渣分离度,提高出汁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汁渣分离度高的榨汁机,包括内部设有电机的机座、设置于机座上的集汁腔、纵向地设于集汁腔内的螺杆、位于螺杆和集汁腔之间且上下开口的挤压筒,螺杆包括螺杆轴、表面设有螺旋的螺杆体,集汁腔上部开口处设有上盖,集汁腔设有出汁口和出渣口,挤压筒包括设置在下部环形的配合部,螺杆体的下端设有定位环槽,集汁腔底壁设有凸台、围绕凸台的内定位环筋和外定位环,所述配合部与外定位环配合形成下过滤间隙,内定位环筋和凸台之间的集汁腔底壁形成环形的释放通道,在内定位环筋外侧的集汁腔底壁上形成环形的出渣通道,所述出渣口位于出渣通道内,螺杆轴穿过凸台与电机轴相连接,内定位环筋适配在定位环槽内。

首先,本实用新型在集汁腔的底壁上设置外定位环,并在挤压筒下部设置与外定位环配合的环形配合部,从而可在配合部与外定位环之间形成下过滤间隙。这样,物料被螺杆破碎、挤压产生的果汁向下流动至挤压筒的底部,即可通过下过滤间隙向外流出。由于下过滤间隙是通过配合部和外定位环的配合形成的拼接式结构。也就是说,尺寸较小的下过滤间隙并非独立设置在挤压筒上的。因此,我们可根据需要设置下过滤间隙的大小尺寸,从而确保形成良好的过滤效果。当我们拆卸集汁腔、螺杆、挤压筒等进行清洗时,可方便地清洗粘附在挤压筒配合部、集汁腔外定位环处的果渣。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挤压筒、集汁腔均采用塑胶模塑成形,因此,拼接式结构的下过滤间隙可有效地避免在下过滤间隙的边缘产生飞边,从而有利于精确控制其大小尺寸。特别是,本实用新型在螺杆体的下端设有定位环槽,在集汁腔的底壁中心设置高起的凸台、以及围绕凸台并适配在定位环槽内的内定位环筋,一方面可实现螺杆下部的精确定位,避免螺杆工作时因晃动而产生噪音。另一方面,可在内定位环筋和凸台之间的集汁腔底壁上形成环形的释放通道。由于螺杆轴穿过凸台与电机轴相连接,因而便于在凸台内设置相应的密封圈,以便对螺杆轴进行良好的密封,避免果汁进入到机座内。当挤压筒下部的果渣压力较高而堵塞下过滤间隙时,挤压筒下部的果汁可通过内定位环筋与定位环槽之间的配合间隙进入到释放通道内,从而有效地提高汁渣分离度和出汁率。需要说明的是,挤压筒底部的果渣会受到一个由上至下向外倾斜的挤压力,因此果渣只会压紧在挤压筒下部的内侧壁上,但是不会压紧在内定位环筋上。也就是说,果渣不会堵塞内定位环筋与定位环槽之间的配合间隙。可以理解的是,我们可通过设置下过滤间隙合适的高度,使果渣仅仅堵塞下过滤间隙的下部,此时挤压筒下部绝大部分的果汁可通过下过滤间隙的上部向外排出、并通过出汁口向外流出,只有微量难以及时排出的果汁才会通过内定位环筋与定位环槽之间的配合间隙进入到释放通道内,从而避免汁液沿螺杆轴溢出至电机轴,同时也为部分汁液提供释放空间,保证汁渣排出顺畅。由于内定位环筋会有效地隔绝挤压筒底部的果渣和释放通道内微量的果汁,因此,当结束榨汁、完全排出果渣时,我们可取下螺杆和挤压筒,从而将残留在集汁腔底部的果汁倒出。

作为优选,所述释放通道的径向宽度为a,出渣通道的径向宽度为b,并且0.5≤b/a≤1.2。

通过合理地控制释放通道的径向宽度a与出渣通道的径向宽度b之间的比值,可使释放通道的储汁容量与出渣通道的排渣速度形成良好的匹配,从而在提高出汁率和榨汁分离度的前提下,避免过多的果汁进入释放通道内。当b/a<0.5时,会显著地降低出渣通道的排渣速度,一方面降低榨汁机的榨汁效率,另一方面容易对下过滤间隙造成堵塞,从而使过多的果汁通过内定位环筋与定位环槽之间的配合间隙进入到释放通道内;当b/a>1.2时,会造成出渣通道排渣速度过快,不利于汁、渣的有效分离,降低出汁率。

作为优选,所述外定位环的上端面高于内定位环筋的上端面,从而在外定位环上端面与内定位环筋上端面之间形成高度差∆h,并且8mm≤∆h≤16mm。

通过合理地控制外定位环上端面与内定位环筋上端面之间形成的高度差∆h,既有利于延长下过滤间隙的有效长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汁、渣分离度,又可确保果汁从下过滤间隙及时向外排出,避免因过多的果汁进入释放通道内而形成果汁的反向回流。当∆h小于8mm,会造成下过滤间隙的高度过低,果渣容易堵塞下过滤间隙,从而使过多的果汁进入释放通道内,进而造成释放通道内的果汁反向回流到排渣通道内,降低出汁率和渣、汁分离度。当∆h大于16mm时,一方面会造成释放通道的储汁容量过小,不利于榨汁机的连续工作,另一方面使果汁不易从下过滤间隙及时排出,同时降低外定位环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内定位环筋的上端面贴靠定位环槽的底面。

这样,内定位环筋和定位环槽之间一方面可形成水平方向的中心定位,另一方面可形成对螺杆的轴向支撑和定位,从而避免螺杆轴和电机轴之间的轴向受力。也就是说,电机轴与螺杆轴之间只是单纯地传递扭矩,螺杆可在轴向上准确定位,进而有利于准确控制螺杆与挤压筒之间的间隙。

作为优选,外定位环的内侧壁设有沿轴向延伸、在周向上间隔分布的定位筋,所述挤压筒的配合部位于外定位环内,配合部端部设有与定位筋配合的定位槽,从而在外定位环内侧壁与配合部外侧壁之间、定位槽和定位筋之间形成所述的下过滤间隙。

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槽和定位筋之间的间隙和外定位环内侧壁与配合部外侧壁之间的间隙是连通的,因此,集聚在挤压筒下部的果汁可先通过定位槽和定位筋之间的间隙向外流出,再通过外定位环内侧壁与配合部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最后越过外定位环上边缘进入到集汁腔内,并通过出汁口向外流出。也就是说,和现有榨汁机上的径向设置的过滤间隙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下过滤间隙为具有弯折的迷宫式结构,一方面可有效地延长下过滤间隙的有效长度,从而提升其过滤效果,提高渣、汁分离度。另一方面,通过定位槽和定位筋之间的配合,还可实现挤压筒在集汁腔内周向上的可靠定位,避免榨汁机工作产生挤压筒的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外定位环的高度为h,并且7mm≤h≤16mm。

由于榨汁机工作时果渣会对外定位环形成一个径向的挤压作用力,因此,我们通过合理地控制外定位环的高度h,既可确保下过滤间隙具有足够的有效长度,有利于提升过滤效果和渣、汁分离度,有效地避免下过滤间隙被果渣完全堵塞,又可确保外定位环的强度。当h<7mm时,下过滤间隙容易被果渣完全堵塞,从而不利于提升出汁效率。当h>16mm时,会降低外定位环的强度,容易出现外定位环开裂的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释放通道深度为s,下过滤间隙的高度为h,并且1/4≤s/h≤2/3。

既可确保释放通道具有足够的储汁容量,避免释放通道内的果汁反向回流到排渣通道内,又可避免果渣堵塞整个下过滤间隙,以便使果汁可通过下过滤间隙的上部及时地向外排出,并通过出汁口向外流出。当∆h小于8mm,会造成下过滤间隙的高度过低,果渣容易堵塞下过滤间隙,从而使过多的果汁进入释放通道内,进而造成释放通道内的果汁反向回流到排渣通道内,降低出汁率和渣、汁分离度。当∆h>16mm时,会造成释放通道的储汁容量过小,不利于榨汁机的连续工作,并降低外定位环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挤压筒包括与上盖插接的上定位段、位于外定位环内的挤压过滤段,所述挤压过滤段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形,所述挤压过滤段的圆锥角在12°至2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上盖是卡接在集汁腔开口处的。因此,当挤压筒的上定位段插接在上盖内时,整个挤压筒的上下两端均可得到有效的定位和支撑,从而可有效地避免榨汁时挤压筒的上端产生晃动。特别是,挤压筒的下部呈圆锥形,一方面方便插接到外定位环内,从而有利于简化挤压筒的装拆,另一方面,可使螺杆的螺杆体与挤压筒之间的空隙从上至小逐渐减小,以有利于螺杆对物料进行挤压榨汁。通过合理地控制挤压过滤段的圆锥角,既有利于提升螺杆对物料的挤压效果,进而提高榨汁效率,又可避免螺杆通过物料对挤压筒形成过大的径向挤压力,从而避免挤压筒因受力过大造成破损。当圆锥角小于12°时,不利于螺杆对物料形成有效的挤压,从而影响出汁效率。当圆锥角大于20°时,会显著地增加螺杆、电机的负载,同时增加挤压筒所承受的径向挤压力,不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挤压筒上端设有若干轴向地贯通上边缘的上过滤间隙,所述上过滤间隙的高度为d,挤压筒的高度为l,并且0.15≤d/l≤0.45。

当果蔬物料被投送进集汁腔内时,螺杆粉碎部较高的螺旋对物料进行切割粉碎,以分割成小块的物料,同时实现初步的榨汁。本实用新型在挤压筒上端设置上过滤间隙,从而有利于榨出的果汁及时地通过上过滤间隙向外排出有利于提高榨汁效率。可以理解的是,粉碎部的果汁主要是通过螺旋对物料的剪切、粉碎产生的,因此,果汁中包含的细碎果渣极少。因而我们可设置较宽的上过滤间隙,一方面有利于果汁的快速排出,另一方面,不易造成上过滤间隙的堵塞,并方便后续的清洗,同时可有效地阻止较大的块状物料的外泄。特别是,上过滤间隙是轴向地贯通上边缘的,因此,上过滤间隙呈u形槽状,从而方便挤压筒的模塑成型。我们可通过合理地控制上过滤间隙的高度d与挤压筒的高度l之间的比值,一方面使果汁快速排出,有利于提高榨汁效率,另一方面可确保挤压筒的强度。当d/l<0.15时,会造成上过滤间隙的高度过低,从而不利于粉碎部果汁的快速外排;当d/l>0.45时,会造成上过滤间隙的高度过高,从而降低挤压筒的强度,挤压筒在受到螺杆、物料的径向挤压时容易产生变形或胀裂,混杂在果汁中的絮状果渣容易外泄。

作为优选,所述挤压筒上端外侧壁在上边缘处设有一体的加强圆环,所述加强圆环适配在上盖内。

一体设置的加强圆环在挤压筒上端形成一个类似“桶箍”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挤压筒的抗胀裂强度,并且加强圆环有利于挤压筒和上盖的配合,进而提高挤压筒上端的定位精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有效地提高挤压筒底部的汁、渣分离度,提高出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挤压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挤压筒和集汁腔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外定位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座2、电机21、电机轴3、集汁腔31、出汁口32、出渣口33、外定位环331、定位筋34、内定位环筋35、凸台36、释放通道37、出渣通道4、螺杆41、螺杆轴42、螺杆体421、下定位环槽5、挤压筒51、配合部511、定位槽52、上定位段53、挤压过滤段54、上过滤间隙55、加强圆环6、上盖61、插接环7、下过滤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汁渣分离度高的榨汁机,包括内部设有电机2的机座1、设置于机座上的集汁腔3、竖直地设于集汁腔内的螺杆4、位于螺杆和集汁腔之间且上下开口的挤压筒5,螺杆包括螺杆体42、设置在螺杆体表面的螺旋、设置在螺杆体内的金属螺杆轴41。螺杆的上部为螺旋高度较高的粉碎部,螺杆的下部为螺旋高度逐渐降低的挤压部,从而使螺杆和挤压筒之间容纳果蔬物料的空间从上至下逐渐减小。

此外,集汁腔上部开口处设置上盖6,集汁腔下部设置出汁口31和出渣口32。如图2、图3、图4所示,挤压筒包括设置在下部的环形的配合部51,集汁腔底壁设置外定位环33,挤压筒的配合部与外定位环插接配合,从而使挤压筒的下部得到定位。通过合理的设计,使配合部与外定位环的配合面之间至少部分地具有间隙,从而形成可供果汁流出的下过滤间隙7。

另外,我们需要在螺杆体的下端设置与螺杆轴同心的定位环槽421,在集汁腔底壁设置一圈内定位环筋34,内定位环筋适配在定位环槽内,从而使螺杆的下端得到可靠的定位,避免螺杆工作时因晃动而产生噪音。还有,我们还可在集汁腔底壁中心位置设置圆形的凸台35,螺杆轴向下穿过凸台与机座内的电机轴21相连接。当然,我们需要在凸台内设置相应的密封圈,以便对螺杆轴进行良好的密封,避免果汁进入到机座内。

需要说明的是,集汁腔底壁上的内定位环筋围绕凸台设置,而外定位环围绕内定位环筋设置。也就是说,外定位环、内定位环筋、凸台同心布置,从而在内定位环筋和凸台之间的集汁腔底壁上形成圆环形的释放通道36,在内定位环筋外侧的集汁腔底壁上形成圆环形的出渣通道37,出渣口设置在出渣通道内。

榨汁时,被投送进集汁腔的果蔬物料被螺杆上部粉碎部的螺旋剪切、粉碎成较小的块状,破碎、挤压产生的果汁向下流动至挤压筒的底部。当物料被螺杆向下推送至挤压部时,螺杆与挤压筒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小,物料会受到一个螺杆由上至下向外倾斜的挤压力,使物料受到充分的挤压而产生果汁,物料被榨出的果汁则可通过下过滤间隙向外流出。

当遇到因物料产生的果渣较多、或排渣不畅等原因导致果渣在挤压筒下部堆积时,挤压筒下部的果渣压力会逐渐升高,而螺杆作用在果渣上的由上至下向外倾斜的挤压力使果渣压紧并堵塞部分的下过滤间隙,造成果汁排出不畅。此时,挤压筒下部的果汁可通过内定位环筋与定位环槽之间的配合间隙进入到释放通道内,从而尽量减低通过出渣口排出的果渣中果汁的含量,有效地提高汁渣分离度和出汁率。可以理解的是,只有位于挤压筒底部少量被压实的果渣才会堵塞下过滤间隙,也就是说,下过滤间隙只有最下部的部分才会被堵塞,其余部分的下过滤间隙仍然可以发挥作用,因此进入释放通道内的果汁量较少。当结束榨汁、完全排出果渣时,我们可取下螺杆和挤压筒,从而将残留在集汁腔底部的果汁倒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我们可使释放通道的径向宽度a与出渣通道的径向宽度b之间的比值控制在如下范围:0.5≤b/a≤1.2,优选地,a可取6.5mm,b则可在7mm-9.8mm之间,以确保出渣通道形成足够的排渣速度,避免果渣的堆积和过多的果汁进入释放通道内,进而提高榨汁效率,同时使挤压筒底部的果渣具有充分的挤压出汁时间,以提高出汁率。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我们可通过增加外定位环的高度使外定位环的上端面高于内定位环筋的上端面,从而在外定位环上端面与内定位环筋上端面之间形成高度差∆h,并将高度差∆h控制在如下范围:8mm≤∆h≤16mm,以便使下过滤间隙具有足够的高度和有效长度,既有利于果汁从下过滤间隙及时向外排出,又可使果汁在下过滤间隙中具有足够的流动时间,从而有利于果汁中细小果渣的沉淀,提高汁、渣分离度,同时使释放通道具有足够的储汁容量,有利于延长榨汁机的连续工作时间。

优选地,我们可使外定位环的高度h控制在如下范围:并且7mm≤h≤16mm,既可确保下过滤间隙具有足够的有效长度,避免下过滤间隙被果渣完全堵塞,有利于提升过滤效果和渣、汁分离度,又可确保外定位环的强度,避免外定位环出现开裂。

我们控制外定位高度的目的在与控制下过滤间隙的高度和有效长度、以及外定位环的强度,因此,本实施例中将外定位环内侧的集汁腔底壁——即出渣通道的底壁作为外定位环高度的测量基准。

进一步地,我们可使内定位环筋的上端面贴靠定位环槽的底面,从而对螺杆形成良好的轴向支撑和定位,使螺杆在轴向上准确定位,并使电机轴与螺杆轴之间只传递扭矩,避免螺杆轴和电机轴之间的轴向受力,有利于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可在内定位环筋的上端面上设置若干在轴向上均匀分布的凹陷,凹陷的深度可在0.2mm-1mm之间,从而便于果汁通过内定位环筋和定位环槽之间的间隙进入到释放通道内。

为了方便加工和安装使用,如图4、图5所示,我们可在外定位环的内侧壁上设置若干由内侧壁根部开始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定位筋331,定位筋在周向上均匀地间隔分布,配合部的端部则设置延轴向延伸的若干定位槽511。当挤压筒安装到集汁腔内时,挤压筒的配合部位于外定位环内,而定位筋则与定位槽形成插接配合。这样,在外定位环内侧壁与配合部外侧壁之间可形成外间隙,在定位槽和定位筋之间可形成内间隙,并且内间隙和外间隙连通,并共同构成所述的下过滤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可使其中部分的定位筋与定位槽完全适配,从而可使挤压筒在周向上可靠定位,以防止转动,而其余的定位筋和定位槽之间则形成下过滤间隙。或者,我们也可使定位筋上部两侧与定位槽配合而实现定位,定位筋下部两侧则与定位槽形成下过滤间隙。此外,配合部的外侧壁在相邻的两个定位槽之间设置贴靠外定位环内侧壁的凸起,从而使挤压筒的配合部实现中心定位。

榨汁时,集聚在挤压筒下部的果汁可先通过定位槽和定位筋之间的内间隙向外流出到外间隙内,再通过外定位环内侧壁与配合部外侧壁之间的外间隙向上流动,最后越过外定位环上边缘进入到集汁腔内,并通过出汁口向外流出。也就是说,下过滤间隙使得果汁的流动通道呈弯折的迷宫状,可有效地延长下过滤间隙的有效长度,从而提升其过滤效果,提高渣、汁分离度,还可实现挤压筒在集汁腔内周向上的可靠定位,避免榨汁机工作产生挤压筒的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将果汁在下过滤间隙内流过的长度称为有效长度。

优选地,我们还可将释放通道深度s与下过滤间隙的高度h之间的比值控制在如下范围:1/4≤s/h≤2/3,在本实施例中,释放通道深度s=5mm,下过滤间隙的高度h=15mm,以便使释放通道具有足够的储汁容量,避免释放通道内的果汁反向回流到排渣通道内,同时使下过滤间隙具有足够的高度,避免果渣堵塞整个下过滤间隙,并确保外定位环具有足够的强度。

为了使挤压筒得到可靠的定位,挤压筒包括上部的上定位段52、下部的挤压过滤段53,上盖的下侧设置插接环61,上定位段插接在上盖的插接环内,使挤压筒的上下两端均可得到有效的定位和支撑,从而可有效地避免榨汁时挤压筒的上端产生晃动。可以理解的是,挤压过滤段位于集汁腔底壁的外定位环内,而挤压过滤段的下部即为所述的配合部。

此外,挤压过滤段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形,从而方便配合部插接到外定位环内,简化挤压筒的装拆。并且将挤压过滤段的圆锥角控制在12°至20°之间,在提升螺杆对物料的挤压效果、进而提高榨汁效率同时,避免螺杆通过物料对挤压筒形成过大的径向挤压力,避免挤压筒因受力过大造成破损。

为了提高出汁效率,我们还可在挤压筒上端设置若干轴向地贯通上边缘的上过滤间隙54,使上过滤间隙呈细长的u形槽状,从而方便挤压筒的模塑成型,上过滤间隙在周向上均匀分布。也就是说,挤压筒的上定位段被上过滤间隙分隔成栅条状。当果蔬物料被投送进集汁腔内时,螺杆粉碎部较高的螺旋对物料进行切割粉碎,以分割成小块的物料,同时产生部分的果汁。果汁可通过上过滤间隙及时地向外排出,从而有利于提高榨汁效率。

优选地,我们可将上过滤间隙的高度d与挤压筒的高度l之间的比值控制在如下范围:0.15≤d/l≤0.45,一方面确保上过滤间隙可使果汁快速排出,有利于提高榨汁效率,另一方面可确保挤压筒具有足够的强度,避免挤压筒上定位段在受到螺杆、物料的径向挤压时产生变形甚至胀裂,进而防止因上过滤间隙在受到挤压后胀开变大导致的果渣外泄,有利于提高渣、汁分离度。

最后,我们还可在挤压筒上端外侧壁上靠近上边缘处设置一体的加强圆环55,从而将上定位段相互分离的各栅条连接成一体,有效地提高挤压筒的抗胀裂强度。此外,加强圆环适配在上盖的插接环内,有利于提高上定位段的定位精度。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