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打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9449发布日期:2020-05-20 01:5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打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物体表面处理的直流打蜡机。



背景技术:

直流打蜡机主要用于汽车及家具等物体表面处理。直流打蜡机通常包括机壳,机壳由左右两半拼合而成,设于机壳左右两侧的把手,把手上设有开关,直流电机设于机壳中,由锂电池对直流电机供电。直流打蜡机因其具有良好的便携性受到了用户的青睐。直流打蜡机的直流电机在高速运转工作时会产生高频信号(所述高频信号指频率在3至30mhz的信号频率),容易对其它设备造成一定干扰。其次,左右外壳拼合的方式在维修时需要全部拆开,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减少对周围设备的干扰的直流打蜡机。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打蜡机,包括壳体、直流电机、散热风叶、平衡块、防护罩、连接盘、抛盘、锂电池和电机控制板。直流电机设置在壳体与防护罩之间,散热风叶设置在直流电机的电机轴上。平衡块固定设置在直流电机的电机轴上,连接盘转动连接在平衡块上,抛盘固定连接在连接盘上。壳体上设有操作开关,操作开关通过相应的线路与电机控制板电连接,锂电池通过相应的线路与电机控制板电连接。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碳刷线。碳刷线有两根,两根碳刷线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导线、磁环、磁套、直插端子和热缩管。直插端子电连接固定在导线的一端上。磁套套在导线上,靠近直插端子设置。热缩管包覆在直插端子和磁套上。导线绕磁环五圈设置。直流电机的2个碳刷分别通过相应的碳刷线与电机控制板电连接。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壳体包括上盖、上壳体和下壳体。上盖前部设有开口向上的电池连接仓,电池连接仓的下部沿左右向设有贯穿其内外的插脚孔。上壳体设有上主体部、左上握持部和右上握持部。上壳体的上主体部设有开口向下的上腔体。上主体部上部左右两侧设有与上腔体相通的外散热孔。上主体部的上部前部设有贯穿其上下的与上腔体相通的第一通孔。上主体部的上部后部设有贯穿其上下的与上腔体相通的第二通孔。

下壳体设有下主体部、左下握持部和右下握持部。下壳体的下主体部设有开口向下的下腔体。下壳体的下主体部的前部上侧设有电连接锂电池用的插脚。上壳体固定连接在下壳体的上侧上。下壳体的下主体部的上部相应部位位于上壳体的上主体部的第二通孔中。上壳体的上主体部的上腔体与下壳体的下主体部之间的部分构成壳体的线路仓。下壳体的下主体部的上部设有与线路仓相通的内散热孔。上壳体的左上握持部和下壳体的左下握持部固定连接形成壳体的左握持部。上壳体的右上握持部和下壳体的右下握持部固定连接形成壳体的右握持部。

上盖固定设置在上壳体上,上盖的电池连接仓从上壳体的第一通孔中向下插入线路仓中,插脚的两个铜插片位于插脚孔中。锂电池从上向下插接固定连接在上盖上,相应部分位于电池连接仓中,锂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插脚的两个铜插片滑动电连接。电机控制板固定设置在线路仓中。操作开关与电机控制板电连接的线路,插脚的两个铜触片与电机控制板电连接的线路和两根碳刷线位于线路仓中。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直流电机由其电机壳固定设置在下壳体的下主体部的下腔体中。直流电机的电机轴的上端通过相应的上轴承转动设置在下壳体的下主体部的下腔体的上部中。电机轴的下部通过相应的下轴承转动设置在防护罩中。防护罩固定设置在下壳体的下主体部的下部上。散热风叶固定设置在电机轴上,位于下轴承的上侧。电机的2个碳刷前后对称固定设置在下壳体的上侧上,相应部分位于线路仓中。平衡块旋合固定连接在电机轴的下端上。连接盘通过相应的第三轴承转动设置在平衡块的下部上。抛盘同轴固定连接在连接盘上,从而由电机带动抛盘回转,进行物体表面的打蜡作业。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直流电机通过碳刷线与电机控制板电连接,碳刷线上设有磁环,能消除电流在导线中产生的干扰,吸收并消耗高频信号的能量,减少对周围设备的干扰。

(2)本实用新型的碳刷线上设有磁套,磁套可以消除电机换向产生的空间幅射干扰。

(3)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壳体采用上下拼合而成的结构,电机固定设置在下壳体的下主体部的下腔体中,装配更加简单,而且电机维修保养时,只需从下方拆开防护罩,而不用将壳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拆开,省时省力。

(4)本实用新型设有散热风叶,下壳体上设有内散热孔,上壳体上设有外散热孔,散热风叶将风向上吹,将电机的热量从内散热孔和外散热孔排出,有利于保护电机,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控制板和电机的碳刷的相应部分及相应的电连接线路位于线路仓中,维修更换时只需拆开上壳体和下壳体,维修操作方便。

(6)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安装后相应部分位于线路仓中,结构紧凑,同时有利于相应部分的热量通过外散热孔排出,起到一定降温作用,保护电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流打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从图1的右前上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5为从图1的左后上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6为从图1的右后下方观察时锂电池的示意图。

图7为从图1的右前上方观察时上盖的示意图。

图8为从图1的右前上方观察时上壳体的示意图。

图9为从图1的左前下方观察时上壳体的示意图。

图10为从图1的右前上方观察时下壳体的示意图。

图11为从图1的左后下方观察时下壳体的示意图。

图12为从图1的右后上方观察时去掉锂电池、上盖、上壳体和防护罩后的示意图。

图13为碳刷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连接盘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壳体1,左握持部1-2,右握持部1-3,插脚1-4,

上盖11,电池连接仓11-1,插脚孔11-2,

上壳体12,上主体部12-1,上腔体12-11,外散热孔12-12,第一通孔12-13,第二通孔12-14,左上握持部12-2,右上握持部12-3,

下壳体13,下主体部13-1,下腔体13-11,内散热孔13-12,左下握持部13-2,右下握持部13-3,插脚13-4,

直流电机2,碳刷2-1,电机壳2-2,电机轴2-3,

散热风叶3,

平衡块4,

碳刷线5,

防护罩6,

连接盘7,

抛盘8,

锂电池9,

上轴承10-1,下轴承10-2,第三轴承10-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方。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14,本实用新型的直流打蜡机包括壳体1、直流电机2、散热风叶3、平衡块4、碳刷线5、防护罩6、连接盘7、抛盘8、锂电池9和电机控制板。

见图1至图12,壳体1包括上盖11、上壳体12和下壳体13。

上盖11前部设有开口向上的电池连接仓11-1,电池连接仓11-1的下部沿左右向设有贯穿其内外的插脚孔11-2。

上壳体12设有上主体部12-1、左上握持部12-2和右上握持部12-3。上壳体12的上主体部12-1设有开口向下的上腔体12-11。上主体部11-1上部左右两侧设有与上腔体12-11相通的外散热孔12-12。上主体部12-1的上部前部设有贯穿其上下的与上腔体12-11相通的第一通孔12-13;上主体部12-1的上部后部设有贯穿其上下的与上腔体12-11相通的第二通孔12-14。

下壳体13设有下主体部13-1、左下握持部13-2和右下握持部13-3。下壳体13的下主体部13-1设有开口向下的下腔体13-11。下壳体13的下主体部13-1的前部上侧设有电连接锂电池9用的插脚1-4。上壳体12固定连接在下壳体13的上侧上。下壳体13的下主体部13-1的上部相应部位位于上壳体12的上主体部12-1的第二通孔12-14中。上壳体12的上主体部12-1的上腔体12-11与下壳体13的下主体部13-1之间的部分构成壳体1的线路仓。下壳体13的下主体部13-1的上部设有与线路仓相通的内散热孔13-12。上壳体12的左上握持部12-2和下壳体13的左下握持部13-2固定连接形成壳体1的左握持部1-2。上壳体12的右上握持部12-3和下壳体13的右下握持部13-3固定连接形成壳体1的右握持部1-3。壳体1的后部设有操作开关。

上盖11固定设置在上壳体12上,上盖11的电池连接仓11-1从上壳体12的第一通孔12-13中向下插入线路仓中,插脚1-4的两个铜插片位于插脚孔11-2中。锂电池9从上向下插接固定连接在上盖11上,相应部分位于电池连接仓11-1中,锂电池9的正负极分别与插脚1-4的两个铜插片滑动电连接。

见图13,碳刷线5有两根,两根碳刷线5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导线5-1、磁环5-2、磁套5-3、直插端子5-4和热缩管5-5。直插端子5-4电连接固定在导线5-1的一端上。磁套5-3套在导线5-1上,靠近直插端子5-4设置。热缩管5-5包覆在直插端子5-4和磁套5-3上。导线5-1绕磁环5-2五圈设置。电机控制板固定设置在线路仓中。操作开关通过相应的线路与电机控制板电连接,插脚1-4的两个铜触片分别通过相应的线路与电机控制板电连接。直流电机2的两个碳刷2-1分别与两根碳刷线的直插端子5-4插接电连接,且通过碳刷线与电机控制板电连接。上述相应的电连接线路位于线路仓中。

见图12和图14,直流电机2由其电机壳2-2固定设置在下壳体13的下主体部13-1的下腔体中。直流电机2的电机轴2-3的上端通过相应的上轴承10-1转动设置在下壳体13的下主体部13-1的下腔体的上部中。电机轴2-3的下部通过相应的下轴承10-2转动设置在防护罩6中。防护罩6固定设置在下壳体13的下主体部13-1的下部上。散热风叶3固定设置在电机轴2-3上,位于下轴承10-2的上侧。电机2的2个碳刷2-1前后对称固定设置在下壳体13的上侧上,相应部分位于线路仓中。

见图12,平衡块4旋合固定连接在电机轴2-3的下端上。连接盘7通过相应的第三轴承10-3转动设置在平衡块4的下部上。抛盘8同轴固定连接在连接盘7上,从而由电机2带动抛盘8回转,进行物体表面的打蜡作业。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和变化,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启发进行相应的改造,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