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椅子扶手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6837发布日期:2020-03-24 13:5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椅子扶手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椅子模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椅子扶手模块。



背景技术:

椅子是一种日常生活家具,一种有靠背、还有扶手的坐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椅子的各项追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椅子,扶手都只有一个往向上支撑的功能,当一些可以弯曲折叠的椅子折叠后,扶手还是固定一个方位,非常影响使用,并且如果用户躺卧在椅子时,扶手会严重影响椅子的内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由调控移动椅子扶手与椅子面的角度,并且能自由调节扶手垫高度的多功能椅子扶手模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椅子扶手模块,包括:

转动主轴,包括设于其左端的主轴卡簧;

主轴电机,设于转动主轴右端;

扶手支撑臂,设有两道,分别设于转动主轴左右两端,包括从上到下设有的连动块和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包括开于其内部的卡槽;

连动支撑臂,分别设于扶手支撑臂顶端,包括从内到外设有的连动轴和连动电机,所述连动轴包括设于其端头处的连动卡簧;

扶手块,分别设于连动支撑臂顶端,包括气泵、气压杆和扶手垫,所述气泵设于气压杆前端,所述扶手垫设于气压杆顶端,所述气压杆包括设于其顶端的垫片,所述扶手垫包括设于其后端的旋转轴;

遥控器,分别与主轴电机、连动电机和气泵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槽内装嵌有卡销,所述转动主轴通过卡销与连接孔连接。

优选的,所述扶手支撑臂呈梯形。

优选的,所述垫片材质为塑胶。

优选的,所述扶手垫以旋转轴为支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遥控器分别与主轴电机、连动电机和气泵连接,并且通过转动主轴通过卡销与连接孔连接等,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能自由调控移动椅子扶手与椅子面的角度,还能能自由调节扶手垫高度,并且结构牢固稳定的多功能椅子扶手模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扶手支撑臂、连动支撑臂和扶手块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转动主轴1、主轴卡簧101、主轴电机2、扶手支撑臂3、连动块301、连接孔302、卡槽312、连动支撑臂4、连动轴401、连动电机402、连动卡簧411、扶手块5、气泵501、气压杆502、扶手垫503、垫片512、旋转轴513、遥控器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根据图1-图3所示:

一种多功能椅子扶手模块,包括:

转动主轴1,包括设于其左端的主轴卡簧101;

主轴电机2,设于转动主轴1右端;

扶手支撑臂3,设有两道,分别设于转动主轴1左右两端,包括从上到下设有的连动块301和连接孔302,所述连接孔302包括开于其内部的卡槽312;

连动支撑臂4,分别设于扶手支撑臂3顶端,包括从内到外设有的连动轴401和连动电机402,所述连动轴401包括设于其端头处的连动卡簧411;

扶手块5,分别设于连动支撑臂4顶端,包括气泵501、气压杆502和扶手垫503,所述气泵501设于气压杆502前端,所述扶手垫503设于气压杆502顶端,所述气压杆502包括设于其顶端的垫片512,所述扶手垫503包括设于其后端的旋转轴513;

遥控器6,分别与主轴电机2、连动电机402和气泵501连接。

因为所述遥控器6分别与主轴电机2、连动电机402和气泵501连接,用户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前,先设定好相应的程序参数,然后用户通过遥控器6可以分别控制主轴电机2、连动电机402和气泵501做出相应的运转。

因为所述卡槽312内装嵌有卡销,所述转动主轴1通过卡销与连接孔302连接,所以用户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卡销能使得转动主轴1与连接孔302的连接牢固,拆卸时候也非常方便。

因为所述扶手支撑臂3呈梯形,大大增强了扶手支撑臂3的强度,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起来质量优秀。

因为所述垫片512材质为塑胶,所以气压杆502和扶手垫503的连接能避免两者间的直接接触造成磨损。

因为所述扶手垫503以旋转轴513为支点,所用通过气压杆502的气动,使得扶手垫503以旋转轴513为支点上下移动。

实施案例:用户在使用时,通过控制遥控器6,使转动主轴1通过主轴电机2驱动转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转动,通过控制遥控器6,使得连动电机402分别驱动连动轴401转动,从而使得连动支撑臂4和扶手块5整体转动,通过控制遥控器6,使得气泵501输出相应气压,通过气压杆502控制扶手垫503上下移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