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变组合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6150发布日期:2020-05-22 20:27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变组合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变组合窗。



背景技术:

现有的窗户主要为塑钢窗、铝合金窗、不锈钢窗等等,其中主要为铝合金窗。铝合金窗可分为固定窗和非固定窗两种,固定窗的主要功能为透光,非固定窗的主要功能为通风和通光,但是此两种窗户普遍存在以下缺点:

1、安装完毕后,固定窗不能方便拆下来维修、清洗,特别是外玻璃面。非固定窗主要分为平开窗和推拉窗,平开窗开启时需要占用室内或室外一定的空间,而且有安全隐患,推拉窗则是通风面最多只能接近一半。

2、现有的非固定窗中,窗扇与玻璃或者窗纱是固定在一起运动的,一般为平开或左右推拉,从而实现通风功能,会造成使用五金配件多,要求质量高,造价也高。

3、现有的窗扇锁止比较复杂,利用五金配件多,效果有限,特别是固定窗,一旦安装好后,再更换、维修、清洁,取下窗玻璃非常困难,需要专业人员、使用专业工具才能做到,费时、费力。

4、现有的非固定窗窗扇组合数量有限,开平窗只能为1扇独开,或者2扇对开,通常不能做到3扇。推拉窗只能2扇及以上组合,不能做到1扇推拉。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窗扇的安装和取下不便、需占用室内外多余空间、成本高以及固定窗和非固定窗不能自由转换安装的技术问题,已成为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变组合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窗扇的安装和取下不便、需占用室内外多余空间、成本高以及固定窗和非固定窗不能自由转换安装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变组合窗,包括:窗架,所述窗架靠近室外一侧的上部设置有外侧上横档,靠近室外一侧的下部设置有外侧下横档,所述窗架靠近室内一侧的下部位置处设置有内侧下横档;窗扇,设置于所述外侧下横档和所述内侧下横档之间;所述窗扇包括透光窗扇和/或通风透光窗扇,所述透光窗扇包括第一外框和与所述第一外框固定连接的玻璃;所述通风透光窗扇包括纱窗、与所述纱窗并列设置的第二外框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外框内的软质透光挡风层,所述第二外框为中空结构,第一侧内部设置有拉回组件,与所述第二外框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软质透光挡风层的第一侧与所述拉回组件连接,第二侧与所述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软质透光挡风层的第二侧与所述固定组件分离时,所述软质透光挡风层的第一侧能够绕所述拉回组件卷起;锁紧组件,设置于所述窗架与所述窗扇之间,所述锁紧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窗扇与所述窗架相对固定;所述锁紧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窗扇能够从所述窗架处脱离。

优选地,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窗架和所述窗扇之间的壳体、第一端穿入所述壳体内的支撑轴、设置于所述支撑轴第一端的挡片和位于所述壳体外部并且设置于所述支撑轴第二端的把手;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供所述挡片一端旋入或旋出的第一通孔,所述窗架内侧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位置处设置有供所述挡片端部旋入的凹槽,所述锁紧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挡片旋入第一通孔和凹槽,以抵紧所述窗架和所述窗扇;所述锁紧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挡片旋出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壳体内,以使所述窗扇能够从所述窗架中移出。

优选地,所述透光窗扇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外框并列设置的第四外框,所述第四外框和所述第二外框内均设置有窗帘。

优选地,所述窗帘包括并列设置的遮光帘和透光帘,所述第二外框内的所述拉回组件和所述固定组件均沿室内到室外方向并列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四外框第一侧沿室内到室外方向并列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拉回组件,与所述第四外框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固定组件,所述窗帘在所述第二外框和所述第四外框内的设置方式均为,所述遮光帘的一侧和所述透光帘的一侧均与不同的所述拉回组件连接,另一侧均与各个所述拉回组件相对应的所述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遮光帘和所述透光帘均可绕所述拉回组件卷起。

优选地,所述拉回组件包括转轴、设置于所述转轴一端的扭簧和设置于所述转轴另一端的调整块。

优选地,所述透光帘、所述遮光帘和所述软质透光挡风层的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的一侧均设置有压条,所述压条上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扣的第一端与所述压条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组件为固定块,所述锁扣的第二端转动以勾扣在所述固定组件处。

优选地,所述纱窗包括第三外框和设置于所述第三外框内的窗纱。

优选地,所述外侧上横档包括设置于所述窗架和所述壳体之间的第一连接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垂直的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供所述挡片通过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外侧下横档包括设置于所述窗架和所述窗扇之间的第二连接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垂直的第二阻挡部,所述内侧下横档包括设置于所述窗架和所述窗扇之间的第三连接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垂直的第三阻挡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阻挡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三阻挡部的一侧连接。

优选地,所述软质透光挡风层的材料为建筑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变组合窗,包括窗架、窗扇和锁紧组件,窗架设置有外侧上横档、外侧下横档和内侧下横档,即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内侧上横档去除,只留下靠近室内一侧的内侧下横档和靠近室外一侧的外侧上横档和外侧下横档,用于挡水和限制窗扇前后移动,以便于窗扇能自由安装和取出,外侧下横档和内侧下横档之间的距离空间,能够放进一个或几个窗扇,外侧上横档和外侧下横档则对窗扇进行限制,防止窗扇往外侧溜出,增强安全性,同时也增加了窗架与窗扇之间的气密性和水密性。

窗扇包括透光窗扇和/或通风透光窗扇,透光窗扇包括第一外框和玻璃,通风透光窗扇包括纱窗、第二外框和软质透光挡风层,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直接使用传统方法加工成固定窗扇,降低了加工难度,减少了材料用量,增加了稳定性,提高了性价比;第二外框为中空结构,内部相对设置有拉回组件和固定组件,软质透光挡风层第一侧与拉回组件固定连接,第二侧与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当不需要通风时,拉动软质透光挡风层第二侧与固定组件连接,以使软质透光挡风层铺满窗扇,进行挡风;当需要通风时,拆开分离软质透光挡风层第二侧和固定组件,以使软质透光挡风层第一侧绕拉回组件卷起,进行通风。

锁紧组件设置于窗架与窗扇之间,锁紧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能够抵紧紧固窗扇与窗架,以使窗扇、锁紧组件和窗架相对紧固,不易分离;锁紧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窗扇、锁紧组件和窗架相互独立放置,窗扇便能够轻松从窗架处脱离。

如此设置,第一,窗扇放入窗架后,直接通过锁紧组件进行锁紧紧固同时便于拆卸,以使固定窗和非固定窗的分界消失,窗架内可仅全部放置透光窗扇组成只透光的窗户,也可仅全部放置通风透光窗扇组成既通风又透光的窗户,也可根据需要进行透光窗扇和通风透光窗扇的混合安装和转换,不需要额外的工具和资金,使用方便。第二,通风透光窗扇以软质透光挡风层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硬质玻璃,同时配合拉回组件和固定组件使用,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实现整个窗扇面积的整体通风,不占用室内多余空间,使房间内更加简洁。第三,利用窗架与窗扇之间的空隙部位,安装了锁紧组件,进行锁定,任意一扇窗都很容易取下或者安装,一个成年人在室内即可完成,便于更换、维修和清洁。第四,各个窗扇均为独立安装,相互之间没有相互影响,以使窗扇数量不受限制,一扇独立安装可以,两扇及以上数量的安装也可以,自由组合,使用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窗扇的安装和取下不便、需占用室内外多余空间、成本高以及固定窗和非固定窗不能自由转换安装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窗架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窗扇安装过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窗扇安装成功后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外框、锁紧组件和窗架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纱窗安装过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纱窗安装成功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外框安装过程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外框、锁紧组件和窗架位置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遮光帘打开遮光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紧组件位置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凹槽位置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外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外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下部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上部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扣与固定组件连接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回组件交错设置时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侧上横档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侧下横档和内侧下横档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窗架;2-窗扇;3-锁紧组件;301-壳体;302-支撑轴;303-挡片;304-把手;305-第一通孔;306-凹槽;4-外侧上横档;401-第一连接部;402-第一阻挡部;403-第二通孔;5-外侧下横档;501-第二连接部;502-第二阻挡部;6-内侧下横档;601-第三连接部;602-第三阻挡部;7-第一外框;8-玻璃;9-纱窗;901-第三外框;902-窗纱;10-第二外框;11-软质透光挡风层;12-窗帘;1201-遮光帘;1202-透光帘;13-拉回组件;1302-扭簧;14-固定组件;15-压条;16-锁扣;17-第四外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变组合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窗扇的安装和取下不便、需占用室内外多余空间、成本高以及固定窗和非固定窗不能自由转换安装的技术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照图1-9和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变组合窗,包括窗架1、窗扇2和锁紧组件3,窗架1靠近室外一侧的上部设置有外侧上横档4,靠近室外一侧的下部设置有外侧下横档5,窗架1靠近室内一侧的下部位置处设置有内侧下横档6,即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内侧上横档去除,只留下靠近室内一侧的内侧下横档6和靠近室外一侧的外侧上横档4和外侧下横档5,用于挡水和限制窗扇2前后移动,以便于窗扇2能自由安装和取出,外侧下横档5和内侧下横档6之间的距离空间,能够放进一个或几个窗扇2,外侧上横档4和外侧下横档5则对窗扇2进行限制,防止窗扇2往外侧溜出,增强安全性,同时也增加了窗架1与窗扇2之间的气密性和水密性。

窗扇2设置于外侧下横档5和内侧下横档6之间,窗扇2包括透光窗扇和/或通风透光窗扇,透光窗扇包括第一外框7和玻璃8,玻璃8固定连接于第一外框7内侧,通风透光窗扇包括纱窗9、第二外框10和软质透光挡风层11,第二外框10与纱窗9并列设置,即纱窗9可设置于靠近室外一侧,第二外框10可设置于靠近室内一侧,纱窗9和第二外框10分别独立设置,便于根据需要进行安装。软质透光挡风层11设置于第二外框10内,第一外框7和第二外框10直接使用传统方法加工成固定窗扇,降低了加工难度,减少了材料用量,增加了稳定性,提高了性价比;第二外框10为中空结构,第二外框10的第一侧内部设置有拉回组件13,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设置,第二侧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14,软质透光挡风层11的第一侧与拉回组件13连接,第二侧与固定组件14可拆卸连接,当不需要通风时,拉动软质透光挡风层11第二侧与固定组件14连接,以使软质透光挡风层11铺满窗扇2,进行挡风;当需要通风时,拆开分离软质透光挡风层11第二侧和固定组件14,以使软质透光挡风层11第一侧绕拉回组件13卷起,进行通风。

锁紧组件3设置于窗架1与窗扇2之间,锁紧组件3处于第一状态时,能够抵紧紧固窗扇2与窗架1,以使窗扇2、锁紧组件3和窗架1相对紧固,不易分离;锁紧组件3处于第二状态时,窗扇2、锁紧组件3和窗架1相互独立放置,窗扇2便能够轻松从窗架1处脱离。

如此设置,第一,窗扇2放入窗架1后,直接通过锁紧组件3进行锁紧紧固同时便于拆卸,以使固定窗和非固定窗的分界消失,窗架1内可仅全部放置透光窗扇2组成只透光的窗户,也可仅全部放置通风透光窗扇2组成既通风又透光的窗户,也可根据需要进行透光窗扇2和通风透光窗扇2的混合安装,使用方便。第二,通风透光窗扇2以软质透光挡风层11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硬质玻璃,同时配合拉回组件13和固定组件14使用,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实现整个窗扇2面积的整体通风。第三,利用窗架1与窗扇2之间的空隙部位,安装了锁紧组件3,进行锁定,任意一扇窗都很容易取下或者安装,便于更换、维修和清洁。第四,各个窗扇2均为独立安装,相互之间没有相互影响,以使窗扇2数量不受限制,一扇独立安装可以,两扇及以上数量的安装也可以,自由组合,使用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窗扇的安装和取下不便、需占用室内外多余空间、成本高以及固定窗和非固定窗不能自由转换安装的技术问题。其中,相邻窗扇2之间安装时可使用胶条对两者接触边缘进行密封,以保证气密性。

参照图10-13,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锁紧组件3包括壳体301、支撑轴302、挡片303和把手304,壳体301设置于窗架1和窗扇2之间,以占据窗扇2装入窗架1后的空隙;支撑轴302第一端穿入壳体301内,并且与挡片303的第一端连接,支撑轴302的第二端位于壳体301外部,并且与把手304连接。壳体301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孔305,第一通孔305为长条形通孔,以供挡片303的第二端旋入或旋出。窗架1内侧与第一通孔305相对位置处设置有凹槽306,以供挡片303的第二端旋入或旋出,如此设置,当锁紧组件3处于第一状态时,挡片303旋入第一通孔305和凹槽306,以抵紧窗架1和窗扇2;当锁紧组件3处于第二状态时,挡片303旋出凹槽306,位于壳体301内,以使窗扇2能够从窗架1中移出,即使用者转动把手304,使支撑轴302转动,以带动挡片303转动,从而使挡片303旋入或旋出第一通孔305和凹槽306,完成锁紧组件3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相互切换,操作简便。其中,支撑轴302为方形杆,挡片303第一端开设置方形孔,以供支撑轴302嵌入,旋转支撑轴302便于带动挡片303转动。

参照图1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透光窗扇还包括与第一外框7并列设置的第四外框17,第四外框17和第二外框10内均设置有窗帘12,如此设置,第四外框17可与第一外框7并列设置于外侧下横档5和内侧下横档6之间,即透光窗扇和通风透光窗扇均可设置有窗帘12,以保证室内隐私。

参照图14-1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窗帘12包括遮光帘1201和透光帘1202,遮光帘1201和透光帘1202可沿由室内到室外方向并列设置,第二外框10内的拉回组件13和固定组件14均沿室内到室外方向并列设置有至少两个,第四外框17第一侧沿室内到室外方向并列设置有至少两个拉回组件13,与第四外框17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组件14,窗帘12在第二外框10和第四外框17内的设置方式均为,遮光帘1201的一侧和透光帘1202的一侧均与不同的拉回组件13固定连接,另一侧均与各个拉回组件13相对应的固定组件14可拆卸连接,遮光帘1201和透光帘1202均可绕拉回组件13卷起,如此设置,当仅需模糊室外看向室内的视线时,可仅将透光帘1202与固定组件14连接;当需要大量遮挡室外光线时,可将遮光帘1201与固定组件14连接,使用者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选择,操作方便,这样就不用再额外安装普通窗帘,并且可以发展为断桥窗,更加节能环保。其中,拉回组件13可设置于第二外框10或第四外框17的同一侧,也可交错设置。

参照图14-17和19,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拉回组件13包括转轴1301、设置于转轴1301一端的扭簧1302和设置于转轴1301另一端的调整块1303,第二外框10内的拉回组件13,沿室内到室外方向并列设置,软质透光挡风层11、遮光帘1201和透光帘1202的一侧均分别与不同的转轴1301固定连接,扭簧1302一端与转轴130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外框10连接,调整块1303一端与转轴130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外框10连接,当软质透光挡风层11、遮光帘1201和透光帘1202的一侧向固定组件14方向移动时,转轴1301相对调整块1303转动,扭簧1302形变进行蓄力;当软质透光挡风层11、遮光帘1201和透光帘1202的另一侧与固定组件14分离后,扭簧1302恢复形变,带动转轴1301转动,使软质透光挡风层11、遮光帘1201和透光帘1202绕转轴1301卷起。

第四外框17也为中空结构,拉回组件13均可设置于第四外框17的中空结构内部。第四外框17内的拉回组件13,遮光帘1201和透光帘1202的一侧均分别与不同的转轴1301固定连接,扭簧1302一端与转轴1301连接,另一端与第四外框17连接,调整块1303一端与转轴1301连接,另一端与第四外框17连接。第四外框17内遮光帘1201和透光帘1202与拉回组件13的使用方式与第二外框10内的遮光帘1201和透光帘1202与拉回组件13的使用方式相同。

参照图18,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透光帘1202、遮光帘1201和软质透光挡风层11的与固定组件14连接的一侧均设置有压条15,以增加连接处的刚性,更易支撑贴合,防止变形,压条15上设置有锁扣16,锁扣16的第一端与压条15可转动连接,固定组件14为固定块,锁扣16的第二端转动以勾扣在固定块处,向相反方向转动即可与固定块分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中,锁扣16的第一端与压条15连接处可设置有锁扣螺栓,以使锁扣16可相对于压条15转动并且不易分离。固定组件14也可为贯穿第二外框10或第四外框17的销轴,以供锁扣16进行钩挂。

参照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纱窗9包括第三外框901和设置于第三外框901内的窗纱902,即纱窗9与第二外框10并列独立设置,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需要安装。

参照图20,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外侧上横档4包括第一连接部401和第一阻挡部402,第一连接部401设置于窗架1和壳体301之间,第一连接部401可与窗架1固定连接,第一阻挡部402设置于第一连接部401靠近室外一侧并且与第一连接部401垂直,即外侧上横档4的横截面呈“l”型,第一连接部401设置有供挡片303通过的第二通孔403,如此设置,外侧上横档4与窗架1设置为分体式,以减少窗架1的加工工序,同时也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安装外侧上横档4。

参照图21,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外侧下横档5包括第二连接部501和第二阻挡部502,第二连接部501设置于窗架1和窗扇2之间,第二连接部501可与窗架1固定连接,第二阻挡部502设置于第二连接部501一侧并且与第二连接部501垂直,即外侧下横档5的横截面呈“l”型;内侧下横档6包括第三连接部601和第三阻挡部602,第三连接部601设置于窗架1和窗扇2之间,第三连接部601与窗架1固定连接,第三阻挡部602设置于第三连接部601靠近室内一侧并且与第三连接部601垂直,即内侧下横档6的横截面呈“l”型;第二连接部501远离第二阻挡部502的一侧与第三连接部601远离第三阻挡部602的一侧连接,即外侧下横档5和内侧下横档6连接后的组合体,横截面呈“u”型,外侧下横档5和内侧下横档6可为一体成型,便于减少窗架1的加工工序。其中,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外侧上横档4、外侧下横档5和内侧下横档6也均可为直接延伸出窗架的延伸体,即外侧上横档4、外侧下横档5和内侧下横档6均可与窗架1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软质透光挡风层11的材料为建筑膜,建筑膜是一种多层的功能化的聚酯复合薄膜材料,通过使用真空多层金属镀层技术、离子技术以及薄膜物理、精细化工技术,使其具有极佳的清晰度、极好的强度和耐久性,以及极高的隔热效率、抗冲击能力或装饰等性能,安装在第二外框10内,与拉回组件13和固定组件14配合,从而通过展开或卷起实现挡风或通风功能。

关于本方案中多变组合窗的施工安装,现进行如下说明:

在房屋设计建造阶段,可直接将原来的设计变更为本实用新型,简单实用,造价低。

在房屋装修阶段,根据客户的需要可采用两种形式进行安装:一,更换方式,即将原来的窗户直接拆除,再换上新的多变组合窗。窗扇具体样式参照设计建造阶段的窗户样式及要求来设计和安装即可。二,改造方式,即将原来的窗框保持不变,再根据客户的需要将不符合要求的横档去除,再按照设计建造阶段的窗户样式及要求来设计和安装即可。

单独改造阶段,是指根据客户的需求,对已经装修好的房屋的窗户进行单独的改造,更换方式可以参照房屋装修阶段的做法,然后将已经存在的窗帘拆除,最后对留下来的墙体孔进行修补恢复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