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盖锁紧控制机构及其所应用的压力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3718发布日期:2020-05-22 21:01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锅盖锁紧控制机构及其所应用的压力锅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盖锁紧控制机构,通过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可有效地控制锅盖的锁闭或开启。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应用有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的压力锅具。



背景技术:

高压锅属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厨房烹饪器具,其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在高压锅的食物烹饪腔内营造出高压的烹饪环境,从而达到加快食物烹饪速度的效果。所述食物烹饪腔内的气压非常大,往往高达4kpa以上,如果高压锅的锅盖在高压膨胀作用力下意外打开,必然会对使用者造成严重的伤害。为了避免意外发生,目前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420872565.4中公开了一种可防开盖装置,包括:壳体、上盖锁扣、开盖锁扣、传动板、传动组件和驱动按钮。其中,所述上盖锁扣通过第一轴转动设置在锅具的锅盖上,所述开盖锁扣固定设置在锅具的锅底座上,通过所述上盖锁扣与所述开盖锁扣的扣合让所述锅盖保持盖合在所述锅底座上。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杆和套于所述传动杆上的传动弹簧,所述传动杆的尾端穿过所述传动板,所述传动弹簧的一端顶压所述传动杆的首端,另一端顶压所述传动板。所述驱动按钮与所述传动杆的首端连接。所述传动板通过第二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第二轴上套设有第二扭簧。当压力锅的内锅压力大于4kpa时,所述上盖锁扣和所述开盖锁扣之间的摩擦力为f,所述传动弹簧的最大作用力小于f,则所述传动板无法被推动,锅盖被锁死无法被打开。如果锅内压力较低时,则所述传动弹簧会推动所述传动板转动从而推动所述上盖锁扣转动,所述锅盖被解锁。开盖操作过程如下:按动所述驱动按钮,所述驱动按钮推动所述传动杆向所述壳体的内侧方向旋转,所述传动杆的首端加压于所述传动弹簧,所述传动弹簧随之产生反弹力并施加于所述传动板上,当所述传动弹簧的反弹力大于所述上盖锁扣与所述开盖锁扣之间的摩擦阻力时,所述传动板可在所述传动弹簧的顶推作用下旋转而推动所述上盖锁扣脱离所述开盖锁扣,此时高压锅的上盖可被打开。



技术实现要素:

专利201420872565.4中公开的可防开盖装置是通过驱动按钮间接地对所述上盖锁扣施加驱动力来对锅盖实现解锁的。当锅内压力处于高压状态例如大于4kpa时,所述上盖锁扣和所述开盖锁扣之间的摩擦阻力非常大,此时即使推压所述驱动按钮也无法打开所述锅盖,从而保证了所述压力锅具的使用安全性。但是此结构也导致当压力处于安全范围值例如3kpa时,所述上盖锁扣和所述开盖锁扣之间仍然存在不小的摩擦阻力,意图通过推压所述驱动按钮来解除对所述锅盖的锁定则显得非常困难。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一旨在对锅盖锁紧控制机构的传动结构作进一步的改进,改进后的传动结构为实现向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输入较小驱动力时仍能够让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输出较大的解锁作用力提出可行的技术基础。具体而言,本发明提出的锅盖锁紧控制机构包括主动杠杆件和被动杠杆件,所述主动杠杆件包括第一主动拨臂、第二主动拨臂和第一轴,所述主动杠杆件以所述第一轴为杠杆支点并转动设置,所述第一主动拨臂和第二主动拨臂形成杠杆的两个支臂;所述被动杠杆件包括第一被动拨臂、第二被动拨臂和第二轴,所述被动杠杆件以所述第二轴为杠杆支点并转动设置,所述第一被动拨臂和第二被动拨臂形成杠杆的两个支臂;其中所述第二主动拨臂与所述第一被动拨臂传动连接从而当所述主动杠杆件沿驱动方向转动时能够驱动所述被动杠杆件也随之转动;还包括驱动按钮,所述驱动按钮位于所述第一主动拨臂的侧边,所述驱动按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主动拨臂从而让所述主动杠杆件绕所述第一轴旋转。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包括所述主动杠杆件和所述被动杠杆件,所述第二主动拨臂与所述第一被动拨臂传动连接。这样,在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上形成两级杠杆传动结构,在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所具有的可用布局空间被限制,并且形成于所述第一主动拨臂上的有效传动力臂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被动拨臂上的有效传动力臂局限于结构、整体外观等因素的影响而被固化在不利长度的情况下,与一级杠杆传动结构相比,所述两级杠杆传动结构中配置有可被有效调整长度的中间传动力臂,从而为实现在向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输入较小的驱动作用力时仍能够让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输出较大的解锁作用力提出了可行的技术基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沿所述第二轴的轴线方向看,所述第二轴位于所述第一轴的上方空间,所述主动杠杆件的第二主动拨臂能够靠到所述被动杠杆件的第一被动拨臂上,所述第二主动拨臂与所述第一被动拨臂之间的靠接结合点位于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当所述主动杠杆件沿驱动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主动拨臂能够保持以靠接在所述第一被动拨臂上的状态绕所述第一轴向下旋转。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从俯视图看,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前后平行布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二轴上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用于当所述驱动按钮停止按压并复位时驱动所述被动杠杆件复位并借助于所述被动杠杆件反向推动所述主动杠杆件也复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主动拨臂和第二主动拨臂前后相对布置,所述第一主动拨臂所具有的有效杠杆臂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主动拨臂所具有的有效杠杆臂长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安装盒体,还包括安装盒体,所述主动杠杆件、所述被动杠杆件与所述驱动按钮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盒体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安装盒体包括左、右侧壁及设置在所述左、右侧壁之间的竖立壁,所述第一轴、第二轴设置在所述安装盒体上并且所述第一轴、第二轴平行于所述竖立壁布置,所述驱动按钮设置在所述竖立壁上,所述驱动按钮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的轴向方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有向所述驱动按钮方向延伸的连接柱体,所述连接柱体呈蘑菇状具有横臂和竖臂,所述竖臂穿过所述第一主动拨臂,在所述竖臂的尾端上卡接有卡簧,所述卡簧位于所述第一主动拨臂的外侧从而防止所述连接柱体从所述第一主动拨臂上脱落,在所述第一主动拨臂与所述横臂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当用力顶压所述横臂时,所述连接柱体能够在所述第一主动拨臂上弹性浮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应用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底座、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锅底座上的锅盖及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在所述锅盖上设置有锁扣件,所述锁扣件用于让所述锅盖锁定盖合在所述锅底座上;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锅底座上,当所述锅盖盖合时,所述第二被动拨臂延伸到所述锁扣件的侧边并当按压所述驱动按钮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被动拨臂驱动所述锁扣件动作进而实现解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锅底座上还设置有扣合安装台,在所述扣合安装台上设置有定位孔,当所述锅盖盖合时,所述锁扣件插入到所述定位孔内;在所述扣合安装台上还设置有靠近所述定位孔设置的倾斜导向面,所述倾斜导向面用于引导所述锁扣件插入到所述定位孔内。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及其所应用的压力锅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的正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被动杠杆件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显示,图中省略了第二轴20;

图6是所述安装盒体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应用有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的压力锅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锅盖7处于打开状态;

图8是所述锅盖7处于盖合状态时,所述锁扣件71与第二被动拨臂22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是采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锅盖锁紧控制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锅盖锁紧控制机构及其所应用的压力锅具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的基础实施例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出的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包括主动杠杆件1和被动杠杆件2,所述主动杠杆件1包括第一主动拨臂11、第二主动拨臂12和第一轴10,所述主动杠杆件1以所述第一轴10为杠杆支点并转动设置,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和第二主动拨臂12形成杠杆的两个支臂;所述被动杠杆件2包括第一被动拨臂21、第二被动拨臂(22、22a)和第二轴20,所述被动杠杆件2以所述第二轴20为杠杆支点并转动设置,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和第二被动拨臂(22、22a)形成杠杆的两个支臂;其中所述第二主动拨臂12与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传动连接从而当所述主动杠杆件1沿驱动方向转动时能够驱动所述被动杠杆件2也随之转动;还包括驱动按钮3,所述驱动按钮3位于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的侧边,所述驱动按钮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从而让所述主动杠杆件1绕所述第一轴10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第二主动拨臂12与所述第一轴10之间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第二主动拨臂12能够以所述第一轴10为杠杆支点绕所述第一轴10旋转;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第二主动拨臂12与所述第一轴10亦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第二主动拨臂12能够与所述第一轴10一起旋转。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第二被动拨臂(22、22a)与所述第二轴20之间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第二被动拨臂(22、22a)能够以所述第二轴20为杠杆支点绕所述第二轴20旋转;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第二被动拨臂(22、22a)与所述第二轴20之间亦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第二被动拨臂(22、22a)能够与所述第二轴20一起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和第二主动拨臂12形成杠杆的两个支臂,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第二主动拨臂12能够以所述第一轴10为杠杆支点进行力矩的传递。当驱动作用力f施加于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上时,按照杠杆原理,将在所述第二主动拨臂12上形成拨动作用力f1,f与f1的关系为:f*l=f1*l1,其中,l为f作用于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上形成的传动力臂,l1为f1作用于所述第二主动拨臂12上形成的传动力臂。所以通过设置l、l1的长度可合理配置f1的大小。

其中,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和第二被动拨臂(22、22a)形成杠杆的两个支臂,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第二被动拨臂(22、22a)能够以所述第二轴20为杠杆支点进行力矩的传递。

其中,所述第二主动拨臂12与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传动连接从而当所述主动杠杆件1沿驱动方向转动时能够驱动所述被动杠杆件2也随之转动。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主动杠杆件1与所述被动杠杆件2之间存在力矩传递关系,并且它们之间的力矩通过所述第二主动拨臂12与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传动连接实现,其中所述传动连接,在本实施方案中,采用的是两者可分离地抵靠式连接;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类似于两者之间滑动配合并连接在一起的结构,总之能够传递两个杠杆件之间的力矩即可。这样,形成于所述第二主动拨臂12上的拨动作用力f1将作用于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上。按照杠杆原理,将在所述第二被动拨臂(22、22a)上形成f2,f1与f2的关系为:f1*l2=f2*l3,其中l2为f1作用于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上形成的传动力臂;l3为f2作用于所述第二被动拨臂(22、22a)上形成的传动力臂;f2为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输出的解锁作用力。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合理配置所述l、l2、l1和l3的长度大小使得时,可得出f2>f。

其中,所述驱动按钮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这样,所述驱动按钮3成为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的动力输入端,通过所述驱动按钮3向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施加所述驱动作用力f。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包括所述主动杠杆件1和所述被动杠杆件2,所述第二主动拨臂12与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传动连接。这样,在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上形成两级杠杆传动结构,在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所具有的可用布局空间被限制,并且形成于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上的有效传动力臂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被动拨臂(22、22a)上的有效传动力臂局限于结构、整体外观等因素的影响而被固化在不利长度的情况下,与一级杠杆传动结构相比,所述两级杠杆传动结构中配置有可被有效调整长度的中间传动力臂l1、l2,从而为实现在向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输入较小的驱动作用力时仍能够让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输出较大的解锁作用力提出了可行的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可通过配置所述中间传动力臂l1、l2的合理长度并利用杠杆原理,可有效地并便捷地调整向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输入的驱动作用力f与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所输出的解锁作用力f2之间的大小关系实现f2>f,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可输出比驱动作用力f大的解锁作用力f2,从而可实现省力开盖的效果。在合理配置所述两级杠杆传动的中间传动力臂关系的情况下可以解决一级杠杆传动根本不能解决的作用力转化难题。

针对所述第二主动拨臂12与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之间的传动连接结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沿所述第二轴20的轴线方向看,所述第二轴20位于所述第一轴10的上方空间,所述主动杠杆件1的第二主动拨臂12能够靠到所述被动杠杆件2的第一被动拨臂21上,所述第二主动拨臂12与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之间的靠接结合点位于所述第一轴10与所述第二轴20之间,当所述主动杠杆件1沿驱动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主动拨臂12能够保持以靠接在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上的状态绕所述第一轴10向下旋转。

其中,所述第二轴20位于所述第一轴10的上方空间,该特征定义了所述第二轴20与所述第一轴10之间存在上、下分置的位置关系,所述第二轴20可位于所述第一轴10的正上方,亦可以位于所述第一轴10的斜上方。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发现,在所述第二主动拨臂12保持以靠接在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上的状态绕所述第一轴10向下旋转的过程中,l1和l2的长度发生变化,l1的长度在减小,l2的长度在增大,根据上述分析可得的公式推知,在l和l3被固化长度,并在f保持不变的情况下,f2将逐渐增大。

二)应用有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的压力锅具的细化实施例

如图7和图8所示,为应用有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的压力锅具,包括锅底座8、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锅底座8上的锅盖7及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在所述锅盖7上设置有一对左、右分置的锁扣件(71、71a),在所述锅底座8上还设置有扣合安装台82,在所述扣合安装台82上设置有一对左、右分置的定位孔(822、822a),在所述定位孔(822、822a)的孔顶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扣合件(81、81a)。在所述扣合安装台82上还分别设置有靠近所述定位孔(822、822a)设置的倾斜导向面(821、821a),所述倾斜导向面(821、821a)用于分别引导所述锁扣件(71、71a)分别插入到所述定位孔(822、822a)内。当所述锅盖7盖合时,所述锁扣件(71、71a)分别插入到所述定位孔(822、822a)内并结合到所述扣合件(81、81a)上从而让所述锅盖7锁定盖合在所述锅底座8的扣合件(81、81a)上。当所述压力锅的烹饪空间内产生压力时,所述锁扣件(71、71a)分别与所述扣合件(81、81a)之间的摩擦阻力会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从而增加所述锅盖7被意外打开的难度。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设置在所述锅底座8上,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包括安装盒体4,所述安装盒体4包括左、右侧壁(41、42)及设置在所述左、右侧壁(41、42)之间的竖立壁43。在所述安装安装盒体4上转动安装有主动杠杆件1。所述主动杠杆件1包括有第一轴10、第一主动拨臂11、第二主动拨臂1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与第二主动拨臂12之间的主动连接臂13。所述主动杠杆件1以所述第一轴10为杠杆支点并转动设置,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和第二主动拨臂12分置在所述第一轴10的两边形成杠杆的两个支臂。其中,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和第二主动拨臂12前后相对布置,并且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所具有的有效杠杆臂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主动拨臂12所具有的有效杠杆臂长度,这样有利于实现l>l1的配置,从而可合理配置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的驱动作用力f与解锁作用力f2的大小。l、l1、驱动作用力f和解锁作用力f2在上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的基础实施例中有详细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具有相同的含义,不再重复论述。在所述主动连接臂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轴10连接的折弯连接耳(14、14a),所述第一轴10的左、右两端分别穿套设置在所述折弯连接耳(14、14a)上。在所述安装盒体4上还设置有左、右分置的第一竖立板44和第二竖立板45,在所述第一竖立板44上设置有第一板孔440,在所述第一竖立板44的侧旁还设置右端挡板46,所述右端挡板46用于限定所述第一轴10穿插在所述第一板孔440的长度。在所述第二竖立板45上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叉口450。安装时,所述第一轴10上延伸出所述折弯连接耳14的轴伸端101穿插在所述第一板孔440上,所述第一轴10上延伸出所述折弯连接耳14a的轴伸端102从上往下搁置到所述叉口450上,并在所述叉口450上安装上定位件6把所述第一轴10限制在所述叉口450上。这样,所述第一轴10设置到所述左、右侧壁(41、42)之间并平行于所述竖立壁43布置。在所述安装盒体4上还安装有驱动按钮3,所述驱动按钮3设置在所述竖立壁43上,所述驱动按钮3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轴10的轴向方向。所述驱动按钮3位于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的侧边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从而让所述主动杠杆件1绕所述第一轴10旋转。

如图2、图5和图8所示,在所述安装盒体4上还转动安装有被动杠杆件2,所述被动杠杆件2包括有第二轴20、第一被动拨臂21、一对左、右分置的第二被动拨臂(22、22a)以及连接于一对所述第二被动拨臂(22、22a)之间的被动连接臂23。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连接于所述被动连接臂23的中部位置从而也布置到一对所述第二被动拨臂(22、22a)之间。所述被动杠杆件2以所述第二轴20为杠杆支点并转动设置,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和第二被动拨臂(22、22a)分置在所述第二轴20的两边形成杠杆的两个支臂。在一对所述第二被动拨臂(22、22a)与所述被动连接臂23的过渡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连接孔(24、24a)。所述第二轴20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设在所述连接孔(24、24a)中并分别连接到所述安装盒体4的左、右侧壁(41、42)上,这样所述第二轴20设置到所述左、右侧壁(41、42)之间并平行于所述竖立壁43布置。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所述安装盒体4把所述主动杠杆件1、被动杠杆件2和驱动按钮3集成到一起。在具有的应用中,可预先把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组装为独立的功能模块,便于后期的进一步安装应用到所述压力锅具中。

沿所述第二轴20的轴线方向看可得图4所示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轴20位于所述第一轴10的上方空间,而从俯视图看(以沿所述第二轴20的轴线方向看所得的视图为主视图,以主视图为基准,从上往下看即得所述俯视图),所述第一轴10与所述第二轴20前后平行布置。所述主动杠杆件1的第二主动拨臂12与所述被动杠杆件2的第一被动拨臂21采用的是两者可分离地抵靠式连接的传动连接结构,当所述主动杠杆件1沿驱动方向转动时能够驱动所述被动杠杆件2也随之转动。如图4所示对所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作受力分析同样可推算出f2与f的关系公式,l2与l3在上述锅盖锁紧控制机构100的基础实施例中有详细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具有相同的含义,不再重复论述。

当所述锅盖7盖合到所述锅底座8上时,所述锁扣件(71、71a)分别插入到所述定位孔(822、822a)内并结合到所述扣合件(81、81a)上,而所述第二被动拨臂(22、22a)延伸到所述锁扣件(71、71a)的侧边。当按压所述驱动按钮3驱动所述主动杠杆件1沿驱动方向转动时,所述主动杠杆件1的第二主动拨臂12能够靠到所述被动杠杆件2的第一被动拨臂21上,并在所述第二主动拨臂12上形成靠接结合点a,在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上形成靠接结合点b。所述第二主动拨臂12与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之间的靠接结合点(a、b)位于所述第一轴10与所述第二轴20之间。在所述主动杠杆件1沿驱动方向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主动拨臂12能够保持以靠接在所述第一被动拨臂21上的状态绕所述第一轴10向下旋转。而此时所述靠接结合点(a、b)分别向下移动,使得传动力臂l1和l2的长度发生变化,l1的长度在逐渐减小,l2的长度在逐渐增大。根据关系公式,在l和l3长度被固化,并在f保持不变的情况下,f2将逐渐增大并在最后达到最大值,所述第二被动拨臂(22、22a)可驱动所述锁扣件(71、71a)克服所述扣合件(81、81a)上的摩擦阻力而脱离所述扣合件(81、81a),此时所述锅盖7即可被打开。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杠杆件的第一主动拨臂和第二主动拨臂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如图9所示,为了便于区分,下面把主动杠杆件标记为1a,所述主动杠杆件1a与所述主动杠杆件1具有类似结构下面着重论述它们的主要区别点,所述主动杠杆件1a的第一主动拨臂11a与第二主动拨臂12a都位于第一轴10a的同一侧,所述第二主动拨臂12a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a上,另一端向所述被动杠杆件2的第一被动拨臂21方向延伸。这样同样可以通过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a与所述第二主动拨臂12a形成杠杆的两个支臂。另外,所述被动杠杆件也可以采用类似所述主动杠杆件1a的结构让第一被动拨臂和第二被动拨臂布置在第二轴的同一侧,同样可以所述第一被动拨臂与所述第二被动拨臂形成杠杆的两个支臂。

为了能够驱动所述主动杠杆件1与所述被动杠杆件2在完成旋转后回复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轴20上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为扭簧24,所述扭簧具有圈体部240和分别从所述圈体部240上延伸出来的一对前、后分置的扭簧支脚(241、242)。在所述安装盒体4的竖立壁43上设置有支撑台433,所述扭簧支脚241顶压在所述被动杠杆件2的被动连接臂23上,所述扭簧支脚242顶压在所述支撑台433上。这样,当所述驱动按钮3停止按压并复位时,所述扭簧24能够驱动所述被动杠杆件2复位旋转,复位旋转的被动杠杆件2通过第一被动传动臂21反向推动所述主动杠杆件1的第二主动传动臂12旋转而实现让所述主动杠杆件1复位。这样即可实现所述主动杠杆件1与所述被动杠杆件2的复位,还简化了它们的复位结构。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4所示,还包括有向所述驱动按钮3方向延伸的连接柱体5,所述连接柱体5呈蘑菇状具有横臂51和竖臂52,所述竖臂52穿过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在所述竖臂52的尾端上卡接有卡簧53,所述卡簧53位于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的外侧从而防止所述连接柱体5从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上脱落,在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与所述横臂51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54,当通过所述驱动按钮3用力顶压所述横臂51时,所述连接柱体52能够在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上弹性浮动。这样,所述驱动按钮3通过所述第二复位弹簧54向所述第一主动拨臂11施加驱动力,当所述锅盖7处于盖合状态并在锅内形成高压状态例如4kpa以上时,所述第二被动拨臂(22、22a)承受巨大摩擦阻力,所述驱动按钮3虽可通过所述连接柱体5压缩所述第二复位弹簧54,但在所述第二复位弹簧54的缓冲作用下却不能通过所述主动杠杆件1硬性驱动第二被动拨臂(22、22a)旋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