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椅背连接件的安装结构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7980发布日期:2020-05-01 17:0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椅背连接件的安装结构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椅背连接件的安装结构及座椅。



背景技术:

一般在带有椅背的座椅里,椅背内部大多数都设有用来支撑椅背和翘动座椅底盘翘板的框架;如图12、13所示为现有的座椅框架,图中u形框架体14是用来支撑椅背或配置网布的,可让座椅靠背前倾或后仰,具体是由圆形空心钢管弯折而制成;在u形框架体14的底部焊接有一整块条状金属板15,所述金属板15的中部焊接有一l形折弯板16,l形折弯板16作为椅背与椅座或底盘翘板的连接件;但是为保证连接强度及支撑强度,l形折弯板为金属板折弯而成,条状金属板15也是采用一整块,显然这样的框架整体的重量比较大,因而导致运输、制造成本也较高。

在当前环境倡导节能、降本的趋势下,对座椅背框做一个优化,怎样能降低座椅背框的整体重量,降低成本,同时又能满足椅背连接件的连接使用强度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椅背连接件的安装结构,改善了以往结构笨重,成本高的问题;在满足使用强度、连接强度的前提下又能够降低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椅背连接件的安装结构,包括l形折弯板以及形状为u形的框架本体,框架本体下端固定有底部横杆,所述底部横杆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底部横杆和第二底部横杆,所述的l形折弯板两侧边翻折形成翻边,l形折弯板及翻边与第一、第二底部横杆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底部横杆为内部中空的扁管,扁管的断面具有长轴段和短轴段;第一、第二底部横杆的长轴段沿着框架本体的厚度方向设置,第一、第二底部横杆的短轴段沿着框架本体高度方向设置。

相比较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底部横杆的间隔设置,代替了条状金属横板,在保证能够固定连接l形折弯板的基础上,两根杆间隔设置的结构是将横板中部进行了镂空;同时,底部横杆为中空扁管,它的长轴段沿框架本体厚度方向设置,从而在框架本体应用时的前后受力方向给予有力支撑,满足支撑强度要求;同样在此处还可以减少管壁厚,节约材料,更有利于减轻重量。l形折弯板的外侧下翻形成了翻边,使得l形折弯板在厚度方向结构得到了加强,在l形折弯板使用时,翻边相当于加强筋能够有更大的支撑力,这样的设置又可降低l形折弯板的板厚,降低l形折弯板的重量,同时又满足使用强度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l形折弯板包括竖直部、弯折部和水平部,竖直部、弯折部和水平部的两侧均翻折形成翻边;所述竖直部上、下两端以及翻边分别与第一底部横杆、第二底部横杆固定连接。竖直部分别与两横杆固定连接,使得l形折弯板与框架本体连接的更为牢固,不会脱、掉。

作为优选,所述的竖直部、弯折部和水平部为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l形折弯板与底部横杆固定连接的方式为焊接。焊接的固定效果较好,固定的较为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扁管的长轴段的长度为20-24mm,扁管的短轴段的长度为12-18mm。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长轴段长度为22mm,短轴段长度为15mm。

作为优选,所述扁管的壁厚为1.0-1.5mm。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厚度为1.2mm。

一种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椅背连接件的安装结构。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底部横杆的间隔设置,代替了条状金属横板,在保证能够固定连接l形折弯板的基础上,两根杆间隔设置的结构是将横板中部进行了镂空;同时,底部横杆为中空扁管,它的长轴段沿框架本体厚度方向设置,从而在框架本体应用时的前后受力方向给予有力支撑,满足支撑强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u形框架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座椅背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座椅背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座椅背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a面的剖视图;

图7为图2中c-c面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2中b-b面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座椅背框的侧视图;

图11为图10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背景技术中现有的座椅背框一;

图13为背景技术中现有的座椅背框二;

图14为图9中d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图9中e部的放大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为:框架本体1;顶部横杆2;底部横杆3;第一底部横杆3a和第二底部横杆3b;左、右框架侧4、5;长轴段6、短轴段7;l形折弯板8;竖直部9、竖直部上、下两端9a、9b;弯折部10和水平部11;翻边12;内凹部13;u形框架体14;金属板15;l形折弯板16;扁管内壁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座椅背框,如图1-11、14、15所示,包括形状为u形的框架本体1,所述框架本体1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框架侧,具体包括左框架侧4与右框架侧5;左、右框架侧4、5的上端通过顶部横杆2焊接在一起;还包括与左、右框架侧4、5的下端焊接在一起的底部横杆3及设于底部横杆3中间位置处的l形折弯板8,左、右框架侧4、5与顶部横杆2、底部横杆3一体成型,所述l形折弯板8与底部横杆3焊接。

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左、右框架侧4、5,顶部横杆2及底部横杆3均为内部中空且内壁17厚为1.0-1.5mm的椭圆形扁管,相比现有技术的圆形管来说,扁管能够减少一定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

具体的说,在扁管的断面上,扁管具有长度为20-24mm的长轴段6和长度为12-18mm的短轴段7,在本实施例中扁管内壁17厚1.2mm,长轴段6长度为22mm,短轴段7长度为15mm;其中左、右框架侧4、5的长轴段6沿框架本体1的厚度方向即图10中字母a所指的方向,同样也是椅背前后的方向设置,左、右框架侧4、5的短轴段7沿框架本体1的宽度方向即图4中字母c所指的方向设置;顶部、底部横杆2、3的长轴段6沿着框架本体1的厚度方向即图10中字母a所指的方向设置,顶部、底部横杆2、3的短轴段7沿着框架本体1高度方向即图10中字母b所指的方向设置。

进一步说,扁管的长轴段6即扁管较长的一段沿着框架本体1的厚度方向14设置,由于长轴段6的长度比短轴段7大,所以在具体应用时在人体倚靠力方向能够为椅背提供更好的支撑力,满足强度要求;相比现有技术的圆形管来说,扁管的长轴段6沿在框架本体1整体受力方向设置可以得到加长,可以在减少扁管壁厚的同时满足强度的要求,还可以节约材料,降低了重量,因而降低了制造、运输成本。

再进一步说,l形折弯板8用于连接座椅底盘的翘板;由于底部横杆3的长轴段6也沿框架本体1厚度方向14设置,从而在框架本体1应用时的前后受力方向以有力支撑,满足强度要求;同样在此处还可以减少管壁厚,节约材料。

更详细的说,所述底部横杆3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底部横杆3a和第二底部横杆3b,l形折弯板8包括一体成型的竖直部9、弯折部10和水平部11,竖直部9、弯折部10和水平部11的两侧均下翻形成翻边12,使得l形折弯板8在厚度方向14结构得到了加强,在翘动底盘的翘板时,翻边12相当于加强筋能够有更大的支撑力;竖直部9、弯折部10和水平部11的中部下沉形成内凹部13,内凹部13下沉具有一定厚度,在翘动底盘的翘板时,内凹部13能够有更大的支撑力。竖直部上、下两端9a、9b以及翻边12分别与第一底部横杆3a、第二底部横杆3b焊接,这样的固定方式是使得l形折弯板8与框架本体1连接的更为牢固,不会出现脱、掉的情况。

此外,由于底部横杆3是用来固定连接l形折弯板8的,且本实用新型的底部横杆3为上、下间隔设置的两根杆,而现有技术为一块横板,相比现有技术的横板来说,在保证能够固定连接l形折弯板8的基础上,两根杆间隔设置的结构不仅是将横板中部进行了镂空,还通过扁管长轴段6沿人体倚靠力方向的设置满足强度要求,还降低了自身重量,节约了制造、运输成本。

经过实际测验,在满足强度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将本实施例中的背框与现有技术的背框做一个参数的比对,具体见下表: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座椅背框比现有技术的背框轻了0.81kg,且本实用新型背框的框架本体的椭圆形长轴长度为22mm大于现有技术圆管的直径19mm,但短轴长度又小于现有技术的圆管直径,内壁的厚度相比现有技术变薄了,所以总体重量减轻了,用材也减少;本实用新型的背框不仅能通过欧盟的测试,而且还可以达到bfm的测试标准。

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上述背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