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向可伸缩式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5579发布日期:2020-03-31 16:38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横向可伸缩式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横向可伸缩式座椅。



背景技术:

在会场、影剧院、列车、客运飞机等人员密集型的各类场所,座椅常常占用大量的空间,一方面,为了保证经济效益,座椅之间的间距不能太大。显然,这类人员密集型场所需要最大可能减少安全隐患,需要在出现灾害时确保人员的快速撤离。同时,人员快速就位对于这类人员密集型场所也会带来效率和综合效益的提高。

不妨以客运飞机为例。非经济舱的座椅数量较少,活动空间较大,优化提升空间不大。而在经济舱内,增大座椅间距将减少座椅数量。一般来说,客运飞机经济舱(这通常占座位的多数)座位的典型配置为,靠窗座位(编号如a),中间座位(编号如b),过道座位(编号如c),对于其它座位如(abc-jkl、ac-defh-jl等),其原理是类似的,本申请仅以abc这种座位配置为例,靠窗座位a可以欣赏窗外美景,但是行动需要跨越b座和c座,往往带来不便。过道座位c方便行动,但是难以欣赏窗外美景。在人员就位时,或者离开时,需要按顺序就位,或者落座人员站起避让,因此带来诸多不便。特别地,以客机为例,当客机遇到灾难,迫降到地面后,需要逃离时,在任何人员不取行李的情况下,单是过道座位c的人员占用过道并撤离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座位b和c的人员只好被动等待。因此,这种座位配置极大地限制了人员疏散速度,尤其是客机前部或后部已经起烟着火的情况下。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向可伸缩式座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横向可伸缩式座椅,包括:底座、座椅支架、可折叠靠背以及可折叠坐垫;其中,

所述座椅支架包括左右侧两部分,其中一侧为固定部分,另一侧为活动部分;所述固定部分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活动部分的底部通过若干个滑动组件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可折叠靠背和所述可折叠坐垫的两侧分别与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连接;

所述活动部分通过锁定及开启组件实现锁定及开启。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上滑块和下滑块;所述上滑块和所述下滑块之间通过连接环对接,所述连接环的外部设置有滚动轴承;配合连接环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上滑块和所述下滑块位于所述底座的上下两侧;所述锁定及开启组件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内设置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贯穿设置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上设置有与导向块一一对应的卡块,所述卡块及导向块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顶在导向块上,另一端顶在卡块上;配合卡块在所述底座上、座椅展开及收缩的位置均设置有卡槽;所述操作杆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推拉板。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滑块的下表面以及所述下滑块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若干排装有滚子的槽,上滑块上的滚子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相切,下滑块上的滚子与所述底座的下表面相切。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可折叠靠背和所述可折叠坐垫由整块柔性阻燃织物制成,或由若干块折叠的阻燃织物构成。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可折叠靠背和所述可折叠坐垫为分块式折叠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滑块和所述下滑块之间通过连接环对接后,通过上下滑块中间的螺栓孔将二者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为座椅的安装底板或者设置在座椅的安装底板上的滑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动组件为设置在所述活动部分底部的若干个滚轮、固定在所述活动部分上的内套管以及固定在所述固定部分上的外套管,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滑动套接连接;

所述锁定及开启组件通过套管固定套接在所述外套管上,锁定及开启组件包括两根导向杆,所述套管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带有导向孔的导向块,两根所述导向杆分别穿套在套管两侧的所述导向块内,两根导向杆的两端均通过一块操作板固定连接,其中一块操作板的内侧中部设置有锁舌,所述锁舌的自由端穿过套管以及外套管,所述内套管上设置有与所述锁舌的自由端相适配的锁止孔;

所述锁舌上套接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一端开设有与锁舌相适配的通孔,另一端与套管的侧壁固定连接;限位管内的锁舌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在限位管的内侧端部,另一端被与锁舌螺纹连接的限位螺母限制在锁舌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外套管的长度方向垂直,且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与座椅的长度方向一致。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套管的长度不大于所述活动部分与所述固定部分的间距。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机械设计,实现座椅的展开和收缩;在非紧急情况下,为大量人员通过多样化路径快速就座,或者通过简单地踩踏开关和挪移操作,使各座椅处于收缩状态,迅速形成多条通道快速离开提供了方便,大幅度提高了效率。在紧急情况下,通过简单地踩踏开关和挪移操作,使各座椅处于收缩状态,迅速形成多条通道,形成了最有利的多样化路径,为人员通过不同路径抵达紧急逃生门并撤离飞机、会场、剧场等密集场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横向可伸缩式座椅在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横向可伸缩式座椅在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滑动组件及锁定及开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多排座椅在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多排座椅在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单排座椅在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横向可伸缩式座椅在展开状态的后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锁定及开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锁定及开启组件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单排横向可伸缩式座椅在展开状态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单排横向可伸缩式座椅在收缩状态的正视图;

图标:1-底座;2-可折叠靠背;3-可折叠坐垫;4-固定部分;5-活动部分;6-上滑块;7-下滑块;8-滑动槽;9-导向块;10-操作杆;11-卡块;12-弹簧;13-卡槽;14-滚动轴承;15-滚子;16-推拉板;17-滚轮;18-内套管;19-外套管;20-套管;21-导向杆;22-导向孔;23-导向块;24-操作板;25-锁舌;26-限位螺母;27-锁止孔;28-弹簧;29-限位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结合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横向可伸缩式座椅,包括:底座1、座椅支架、可折叠靠背2以及可折叠坐垫3;其中,

所述座椅支架包括左右侧两部分,其中一侧为固定部分4,另一侧为活动部分5;所述固定部分4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活动部分5的底部通过若干个滑动组件与所述底座1滑动连接;所述可折叠靠背2和所述可折叠坐垫3的两侧分别与固定部分4和活动部分5连接;

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上滑块6和下滑块7;所述上滑块6和所述下滑块7之间通过连接环(图中未示出)对接;配合连接环在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滑动槽8;

所述上滑块6和所述下滑块7位于所述底座1的上下两侧;

所述活动部分5的底部还连接有若干个锁定及开启组件,所述锁定及开启组件包括导向块9,所述导向块9内设置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贯穿设置有操作杆10,所述操作杆10上设置有与导向块9一一对应的卡块11,所述卡块11及导向块9之间设置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一端顶在导向块9上,另一端顶在卡块11上;配合卡块11在所述底座1上、座椅展开及收缩的位置均设置有卡槽13。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环的外部设置有滚动轴承14;所述滚动轴承14的外侧壁与所述滑动槽8的侧面相切;在座椅活动部分5滑动时,通过滚动减小摩擦。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滑块6的下表面以及所述下滑块7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若干排装有滚子15的槽,上滑块6上的滚子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相切,下滑块7上的滚子与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相切;在座椅活动部分5滑动时,通过滚动减小摩擦。

优选地,本申请中上滑块6的下表面以及所述下滑块7的上边面均设置有两排装有滚子15的槽;通过上滑块的两排滚子,以及下滑块的两排滚子,以及上下滑块之间的滚动轴承,保证了座椅的活动部分在机身即便倾斜甚至倒置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方便地活动,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使用的耐久性以及折叠和展开的可靠性。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可折叠靠背2和所述可折叠坐垫3由整块柔性阻燃织物制成,或由若干块折叠的阻燃织物构成;若干块折叠的阻燃织物之间可以缝制在一起或者通过一些连接件,如连接环等连接在一起。

本申请中的柔性阻燃织物可选择美国杜邦的芳纶纤维和卡夫拉纤维,或者proban和pyrovatexcp等,再或者选用一些阻燃纤维或用耐高温阻燃纤维制成的织物,其具有永久阻燃性;高性能阻燃纤维可选用kevlar、pbi、nomex、kerme、芳砜纶、酚醛纤维、三聚氰胺纤维等。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可折叠靠背2和所述可折叠坐垫3为分块式折叠结构。

本申请中座椅的座垫可以为整体式柔性座垫,也可以为两部分或多部分座垫分块通过灵活的连接结构组成,这些座垫形式使得座垫可以随着座椅活动部分向着固定部分的运动而折叠,也可以随着座椅活动部分5结构向着固定侧结构的运动而展开。由于飞机高速冲击多是在纵向,本实用新型中,人员处于折叠式座椅中,前后均为柔性结构,结合安全带的保护,更大地提高了在高速冲击状态下人员的生存概率。

本申请座椅的靠背可以为整体式柔性靠背,也可以为两部分或多部分靠背分块通过灵活的连接结构组成,这些靠背形式使得靠背可以随着座椅活动部分5结构向着固定侧结构的运动而折叠,也可以随着座椅活动部分5结构向着固定侧结构的运动而展开。

与客机传统座椅相同,本申请的座椅的靠背整体结构是可以相对于扶手部分旋转的,以满足人员正坐和斜靠的需求。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滑块6和所述下滑块7之间通过连接环对接后,通过上下滑块中间的螺栓孔将二者固定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1为座椅的安装底板或者设置在座椅的安装底板上的滑轨。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结构,因为需要为座椅活动部分5结构提供滑动空间,所以需要在地板上设置有滑动槽,滑动槽下方有一定的空间,供下滑块滑动。考虑到实施的方便和可行性,可以不在现有地板上开设滑动槽,此时可以通过在地板上安装滑动的导轨结构而实现滑动功能,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现有飞机结构的影响。无论是在地板上开设滑动槽,还是利用导轨结构实现滑动槽,统一称为滑动槽。如果利用导轨结构实现滑动槽,则两排导轨之间的间隙,通过填充阻燃材料构成的地毯等保持导轨上表面的平整性,这样在通道a、通道bc形成整体平整而存在滑槽的地面,防止人员撤离时被导轨妨碍而摔倒。滑动槽的宽度可以进行优化设计,以不妨碍人员正常行动为宜。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部分4和所述活动部分5的底部均通过带有加强筋的限位螺母分别与所述底座1和所述滑动组件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操作杆10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推拉板16。

需要将座椅从展开状态设置为收缩状态时,需要解锁并移动座椅活动部分5,后排座位人员通过脚向前顶住操作杆后端部的推拉板16(或者前排座位人员用脚前勾住操作杆前端部的推拉板),即可使得弹簧压缩,卡块从滑动槽侧面的卡槽中脱离,这时,座椅活动部分5可以沿着滑动槽自由滑动到需要座椅收缩的位置,此时,松开操作杆推拉板,即可使得卡块卡在座椅收缩时相应的滑槽卡槽中,此时,座椅稳定地处于收缩后的固定状态。

需要将座椅从收缩状态设置为展开状态时,需要解锁并移动座椅活动部分5,后排座位人员通过脚向前顶住操作杆后端部的推拉板(或者前排座位人员用脚前勾住操作杆前端部的推拉板),即可使得弹簧压缩,卡块从滑动槽侧面的卡槽中脱离,这时,座椅活动部分5可以沿着滑动槽自由滑动到需要座椅展开的位置,此时,松开操作杆推拉板,即可使得卡块卡在座椅展开时相应的滑动槽卡槽中,此时,座椅稳定地处于展开后的固定状态。

在客机传统座椅靠背的背面,经常存在置物袋,以及供人员休闲的显示器和就餐等使用的小桌板。置物袋和显示器的主平面(最大平面)的方向是在上下左右方向。在本实用新型中,座椅靠背为柔性可折叠结构,如果置物袋和显示器的方向仍然在上下左右方向,则与柔性可折叠产生矛盾。本实用新型中,当座椅处于折叠模式时,置物袋和显示器的主平面方向通过人工或自动方式调整为上下前后方向,当座椅处于展开模式时,置物袋和显示器的主平面方向自动调整为上下左右方向。这样,既满足了座椅折叠和展开的需要,也满足了人员在图中休闲的需要。特别地,随着柔性屏幕技术和投影技术的日渐成熟,显示器在座椅折叠中的影响完全可以解决。比如,如果采用柔性屏技术,则屏幕可以铺设在座椅靠背的背面,并且可以在不使用时或必要时自动收起。再比如,显示屏可以从前排座椅上方的机舱顶部向下伸出到人员易于使用的位置。再比如,如果采用投影技术,则完全可以采用安装在观影人员本人上方、座椅靠背等位置的微型投影设备,将观影内容投影在观影人员前方的座椅靠背上的柔性表面上。因此,客机传统座椅靠背上的置物袋和显示屏对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座椅不构成障碍。

客机传统座椅靠背的小桌板也可以使用绷紧的柔性结构取代。或者可以通过人工或自动调整方向的方式实现与折叠式座椅的兼容。

供电和耳机等电路及接口可以安装在座椅的固定侧结构内,其方式与客机传统座椅相同。

本实施例的基本工作过程如下:

人员登机或进场前:各座位处于收缩状态,同排座位之间,座a、座b、座c之间存在横向通道,不同排座位之间,座a与窗户和舱壁之间存在纵向通道a,座b和座c之间存在纵向通道bc,座c和过道之间存在纵向通道c。这里,为避免歧义,将因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的新的前后通路命名为纵向通道,而将传统意义上的前后过道仍然取名为纵向过道,将传统意义上的座位之间的横向连通取名为横向通道。人员经过不同的纵向过道、纵向通道和横向通道所组成的路径,快捷地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简单地踩踏开关和横向挪移,将座位展开后就座。

随着人员的就座,各座位已经打开。不妨假设,这种座位打开的顺序是随机的。这样,原先的纵向过道依然保留通畅,但是纵向通道a和纵向通道bc逐渐被划分为多个较短的纵向通道片段,未就座人员可选择的路径相应减少。此时,未就座的人员仍然可以通过纵向过道和横向通道迅速形成路径定位并前往自己的座位。显然,本实用新型对应的情况是,当较多人员未就座时,可就座的路径选择也更多,较少人员未就座时,可就座的路径选择相应也更少。这是符合实际需求的。

在正常状态下,当飞机平稳降落后,或者会场剧场散场时,人员准备离开人员密集场所。此时,由于人员已经解开安全带,可以站起并准备离开座位。这时,人员通过简单地踩踏开关和挪移操作,即可使相应的座椅处于收缩状态。此时,首先形成多个纵向通道片段。越多的人员准备离开,则纵向通道片段连通得越长,直到形成完整的纵向通道a及纵向通道bc,配合着纵向过道c,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路径,为人员通过不同路径抵达舱门等出口并离开飞机或人员密集场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由于随身携带的一般为小件行李,所以可以认为行李的搬运不构成本质影响。

在异常情况下,当飞机迫降后,或者会场剧场紧急撤离时,人员已经解开安全带,在工作人员的疏导下准备紧急撤离人员密集场所。这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迅速通过简单地踩踏开关和挪移操作,使各座椅处于收缩状态,迅速形成完整的纵向通道a及纵向通道bc,配合着纵向过道c,形成了最有利的多样化路径,为人员通过不同路径抵达紧急逃生口并撤离人员密集场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由于紧急撤离时不携带行李,所以撤离速度会比正常降落时更为快速。

由于纵向通道a及纵向通道bc的打开,预期本实用新型装置将使得撤离飞机的速度显著提高,时间可能降低到原来所需时间的一半以内。

实施例二

结合图7-10所示,本实施例中滑动组件为设置在所述活动部分5底部的若干个滚轮17、固定在所述活动部分5上的内套管18以及固定在所述固定部分4上的外套管19,所述内套管18和所述外套管19滑动套接连接;

所述锁定及开启组件通过套管20固定套接在所述外套管19上,锁定及开启组件包括两根导向杆21,所述套管20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带有导向孔22的导向块23,两根所述导向杆21分别穿套在套管两侧的所述导向块23内,两根导向杆21的两端均通过一块操作板24固定连接,其中一块操作板24的内侧中部设置有锁舌25,所述锁舌25的自由端穿过套管20以及外套管19,所述内套管18上设置有与所述锁舌25的自由端相适配的锁止孔27;

所述锁舌25上套接有限位管29,所述限位管29的一端开设有与锁舌相适配的通孔,另一端与套管20的侧壁固定连接;限位管29内的锁舌上套接有弹簧28,所述弹簧28的一端抵靠在限位管29的内侧端部,另一端被与锁舌螺纹连接的限位螺母26限制在锁舌25上。

当座椅处于展开状态时,锁舌25的自由端穿过套管20、外套管19以及内套管18上展开位置的锁止孔27,此时,锁舌25将外套管19以及内套管18锁定,座椅处于展开状态;收缩时,向前顶锁定及开启组件后侧的操作板24,锁舌25的自由端从内套管18内拔出,将内套管18向外套管19内压缩,直至座椅承收缩装,之后锁舌25的自由端在弹簧28的作用下,穿入内套管18上收缩位置的锁止孔27,此时,锁舌25将外套管19以及内套管18锁定,座椅处于收缩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杆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外套管19的长度方向垂直,且导向杆21的长度方向与座椅的长度方向一致。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套管18的长度不大于所述活动部分5与所述固定部分4的间距。以确保内套管18始终位于外套管19内部,避免潜在危险情况的发生。

优选地,所述内套管18和所述外套管19均为方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