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适老性座椅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6390发布日期:2020-02-18 12:4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适老性座椅扶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扶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户外适老性座椅扶手。



背景技术:

对于在户外活动的老年人或是残疾人来说,我国的户外适老性(适合老年人的人性化)设计目前还有所欠缺,适老性的特点在于其针对老年人行为习惯以及处于对老年人出行安全的考虑而做的特别设计,目前现有的公园扶手都是一般的圆弧形扶手,其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综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户外适老性座椅扶手,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适老性设计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需要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户外适老性座椅扶手,包括与座椅配合使用的扶手本体,所述扶手本体包括支撑件以及平行布置的上扶杆和下扶杆,所述上扶杆和下扶杆远离座椅的端部通过圆弧段连接,所述下扶杆的中部向外凸出布置,向外凸出的下扶杆上还设置有凹槽;所述上扶杆与下扶杆靠近座椅的端部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座椅的装置,所述支撑件的下端与地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中部与座椅座面平齐的位置设置有一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支撑件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扶手本体通过所述卡扣与座椅相连。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的下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地面上。

优选地,两组扶手本体之间的间距为0.8~1.0m。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户外适老性座椅扶手,设置上扶杆以便于老人入座时搀扶受力,设置下扶杆以便于老人起身时搀扶受力,圆弧段便于坐轮椅的人群抓握受力;下扶杆的中部还设置为向外拓展,便于搭手和使用时不受上扶杆的影响;下扶杆上还开设有凹槽,用于放置拐杖和雨伞;并且支撑件中部的连接件与座椅相接,支撑件的下端与地面固定连接,能够在原有座椅上安装本实用新型户外适老性座椅扶手,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适老性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需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户外适老性座椅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扶杆和下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扶杆;2.圆弧段;3.下扶杆;31.凹槽;4.支撑件;41.支脚;5.横杆;51.卡扣;52.螺孔;6.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户外适老性座椅扶手,包括与座椅配合使用的扶手本体,扶手本体包括支撑件4以及平行布置的上扶杆1和下扶杆3,上扶杆1和下扶杆3远离座椅的端部通过圆弧段2连接,圆弧段2便于坐轮椅的人群抓握受力;下扶杆3的中部向外凸出布置,向外凸出的下扶杆3上还设置有凹槽31,凹槽31内用于放置拐杖或雨伞等,下扶杆3向外凸出的距离为4cm,向外凸出设置的下扶杆3在使用时可以保证不受上扶杆1的影响,提高下扶杆3使用舒适度;上扶杆1与下扶杆3靠近座椅的端部设置有支撑件4,支撑件4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座椅的装置,支撑件4的下端与地面固定连接;支撑件4中部与座椅座面平齐的位置设置有一横杆5,横杆5的一端与支撑件4中部固定连接,横杆5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51,扶手本体通过卡扣51与座椅的座面相契合,将图1中的卡扣51向箭头方向旋转,采用螺钉6等穿过卡扣51上的螺孔52,进行与座面椅称(大多数座面均是并排的直杆间隔平铺组成)的拧紧固定,这里可根据待安装座面的实际情况,选择卡扣51的形状,另外对于支撑件上部也可以采用半圆形卡扣和螺栓相接;一般公园内的同一批座椅是相同的,可以根据公园座椅的情况制作相应的座椅扶手,在支撑件4的下端设置有支脚41,支脚41的两端均通过螺钉6固定在地面上。具体地,两组扶手本体之间的间距为0.8m,上扶杆1与下扶杆3之间的距离为0.25m,符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实用新型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