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扶手可转动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5733发布日期:2020-03-31 16:3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扶手可转动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扶手可转动的座椅。



背景技术:

为便于老人和患有一些特殊疾病的人生活,有时候会借助到一些座椅,这些座椅属于医疗康复器械,能够为老人或者病人提供帮助,例如可以是轮椅。现有的座椅的两侧都会设有扶手,一般情况下,使用者只能从座椅的前方离开所述座椅,无法从座体的一侧离开座椅;还有的一些扶手可相对座体垂直转动,可以让使用者从座体的一侧离开座椅,但这时候的扶手就无法继续为使用者提供帮助。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扶手可转动的座椅,能够让使用者从座体的一侧离开座椅,并且在离开所述座椅时,扶手还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帮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扶手可转动的座椅,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上设有扶手以及靠背;还设有

转动件,固定于所述座体靠近所述靠背的一端处;其中,

所述扶手的一端通过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并且,所述扶手可相对于所述座体大致水平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上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座体上设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件将所述扶手固定在所述座体上。

进一步的,还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可用于带动所述扶手转动到所述第一定位件可与所述第二定位件配合的位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主梁以及底架,所述主梁的顶端与所述座体靠近所述靠背的端部位置转动连接,所述座体与所述主梁之间设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可调节所述座体相对于所述主梁的角度;所述主梁的底端与所述底架转动连接,所述主梁与所述底架之间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主梁以及所述底架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一调节板以及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与所述座体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与所述主梁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板上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板上设有第二调节孔,调节螺栓连接一所述第一调节孔以及一所述第二调节孔以调节所述座体相对所述主梁的角度。

进一步的,第一调节板上设有张紧件,所述第二调节板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张紧件相配合的第三调节孔,所述张紧件通过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调节孔配合将所述第一调节板初步定位在所述第二调节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张紧件包括弹簧以及定位球,所述定位球与所述弹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为一种轮椅。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扶手可转动的座椅,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所述扶手可相对所述座体大致水平转动,进而可以让使用者从座椅的一侧离开所述座椅,并且,因为扶手相对座体大致水平转动,转动后的扶手位于座体一侧,并且高度不便或者变化较小,可以继续让使用者扶住所述扶手,所述扶手继续为使用者提供帮助。

附图说明

图1为座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座体、主梁以及底架的第一种连接方式;

图5为座体、主梁以及底架的第二种连接方式;

图6为座体、主梁以及底架的第三种连接方式;

图7为座体、主梁以及底架的第四种连接方式;

图8为座椅没有安装扶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张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防倾轮和防倾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座椅;10、座体;11、调节件;111、第一调节板;112、第二调节板;113、第二调节孔;114、第三调节孔;12、调节螺栓;13、张紧件;131、固定壳;132、定位球;133、弹簧;14、转动件;15、调节板;151、连接板;152、加强板;153、第二定位孔;16、第二定位螺栓;17、转动轴;20、主梁;21、减震弹簧;211、连接件;30、底架;40、靠背;50、扶手;51、手扶件;52、升降杆;521、第一定位孔;522、限位槽;53、第一定位件;54、第二定位件;55、套管;551、第一定位螺栓;552、限位轴;60、驱动装置;61、转向轮;62、驱动轮;63、电源;64、手柄;65、防倾轮;651、防倾支架;70、脚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扶手可转动的座椅100,包括座体10、主梁20以及底架30。所述主梁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座体10以及所述底架30连接,形成座椅100的整体框架,所述座体10用于承载物,所述座体10上设有座板,所述底架30作为底部的支撑体,起到支撑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100可以是一种医疗康复器械,例如可以是手动轮椅,也可以是一种电动轮椅。

所述座体10上设有靠背40以及扶手50,所述靠背40设置在所述座体10的一个端部位置,可供坐在座椅100上的人依靠。所述扶手50的数量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座体10的两侧。

请继续参看图2,所述座体10上设有转动件14,所述转动件14设置在所述座体10靠近所述靠背40的一端部位置,并且所述转动件14与所述座体10一体成型,所述扶手50的一端通过所述转动件14与所述座体10转动连接,并且所述扶手50可相对所述座体10大致平行转动或者平行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扶手50的转动平面与所述座体10的上表面平行。所述扶手50能够相对所述座体10平行转动,可以方便使用者从所述座椅的侧面离开座椅,为一些行动不便或者患有特殊疾病的人提供方便。并且,与所述扶手50相对所述座体10垂直转动相比,当人从所述座体10的一侧离开所述座椅时,使用者可还继续用手扶住所述扶手50。

所述扶手50上设有第一定位件53,所述座体10上设有第二定位件54。当不需要所述扶手10转动时,所述第二定位件54可与所述第一定位件53固定连接,进而将所述扶手50固定在所述座体10上,可防止所述扶手50相对所述座体10转动。当需要所述扶手50转动时,所述第二定位件54不对所述第一定位件53进行固定,所述扶手50的一端可通过所述转动件14相对所述座体10转动,便于人员从所述座体10的一侧离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53上设有插销孔,所述第二定位件54上设有与所述插销孔相对应的插销,所述插销通过与所述插销孔配合,进而将所述第一定位件53与所述第二定位件54固定在一起。

所述座椅10上还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用于带动所述扶手50转动到所述第一定位件53可与所述第二定位件54配合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扶手5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件14连接。

所述扶手50上设有手扶件51以及升降杆52,所述升降杆52的顶端与所述手扶件52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伸进所述扶手50上的套管55中,并可相对所述套管55做伸缩运动,所述扶手50上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可使所述升降杆52伸缩在一定位置。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管55上的第一定位螺栓551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杆52上的若干个第一定位孔521,若干所述第一定位孔521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定位螺栓551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521将所述升降杆52与所述套管55固定在一起,防止所述升降杆52相对所述套管55滑动。

所述套管55上设有限位轴552,所述升降杆52上设有沿其滑动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的限位槽522,所述限位轴552通过与所述限位槽522配合,能够防止所述升降杆52相对所述套管55转动。特别是所述升降杆52相对所述套管55做伸缩运动时,所述限位轴552通过所述限位槽522能够防止所述升降杆52相对所述套管55转动,进而便于所述第一定位螺栓551通过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孔521将所述升降杆52与所述扶手55固定在一起。

请继续参看图3,所述座体10上还设有连接板151以及加强板152,所述连接板151与所述加强板152结合为一体形成调节板15,所述连接板151与所述转动件14一体成型,所述靠背40通过所述调节板15与所述座体10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15上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153,所述靠背4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153配合的第三定位孔(图未示),第二定位螺栓16通过连接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53以及第三定位孔来调节所述靠背40相对所述座体10的角度。

为减轻座椅100的整体重量,所述座椅100的整体框架一般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当使用者依靠在靠背40上时,会给所述靠背40施加一定的力,铝合金的强度相对较低,设置所述加强板152,能够加强使用者在依靠所述靠背40时座椅100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152是由钢制材料或铜制材料或者钛合金材料制成的。所述靠背40通过转动轴17与所述调节板15连接,所述转动轴17的一端与所述靠背4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加强板152固定连接,能够增强所述靠背40与所述座体10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主梁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座体10以及所述底架30连接,并且,所述主梁20与所述座体10以及所述底架30有多种连接方式。如下:

如图4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所述主梁20的顶端与所述座体10靠近所述靠背40的一侧位置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30转动连接,所述主梁20与所述底架30之间设有减震弹簧21,并且,所述减震弹簧21与主梁20以及所述底架30转动连接。

如图5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所述主梁20的顶端与所述座体10靠近所述靠背40的一侧位置转动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30连接,所述座体10与所述主梁20之间设有减震弹簧21,并且,所述减震弹簧21与所述座体10以及所述主梁20转动连接。

如图6所示,第三实施方式:所述主梁20的顶端与所述座体10远离所述靠背40的一侧位置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30转动连接,所述主梁20与所述底架30之间设有减震弹簧21,并且,所述减震弹簧21与所述主梁20以及所述底架30转动连接。

如图7所示,第四实施方式:所述主梁20的顶端与所述座体10远离所述靠背40的一侧位置转动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30连接,所述座体10与所述主梁20之间设有减震弹簧21,并且,所述减震弹簧21与所述座体10以及所述主梁20转动连接。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梁20的顶端与所述座体10靠近所述靠背40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梁20的底端与所述底架30转动连接。所述减震弹簧21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211与所述主梁20以及所述底架30转动连接,当使用者坐在所述座体10上时,对所述座体10施加向下的力,所述座体10对所述主梁20施加向下的力,所述主梁20可绕其底端转动,进而对所述减震弹簧21进行预紧,所述减震弹簧21对所述主梁20施加向上的力,进而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所述减震弹簧21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211与所述主梁20以及所述底架30转动连接,可以当所述主梁20转动时,所述减震弹簧21自动调整位置,以达到最好的减震效果。

所述座体10靠近所述靠背40的一侧位置通过转轴与所述主梁20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座体10与所述主梁20之间设有调节件11,所述调节件11包括第一调节板111以及第二调节板112,所述第一调节板111与所述座体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112与所述主梁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板111通过调整在所述第二调节板112上的固定位置,进而调整所述座体10与所述主梁20之间的角度,进而可以改变使用者的坐姿,提高了座椅的实用性。

所述第一调节板111上设有第一调节孔(图未示),所述第二调节板112上设有若干第二调节孔113,若干所述第二调节孔113的圆心在同一圆弧上,调节螺栓12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孔以及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调节孔113来将所述第一调节板111固定在所述第二调节板112的一定位置上,通过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调节孔112配合,来改变所述第一调节板111在所述第二调节板112上的固定位置,进而改变所述座体10相对所述主梁20的角度。

请继续参看图9,为便于所述调节螺栓12与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113配合,所述第一调节板111上设有张紧件13,所述第二调节板112上设有与所述张紧件13相配合的若干个第三调节孔114,若干所述第三调节孔114的圆心在同一圆弧上,所述张紧件13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调节孔114将所述第一调节板111初步定位在所述第二定位板112上,此时所述调节螺栓12与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113的位置相对应,方便所述调节螺栓12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孔以及所述第二调节孔113将所述第一调节板111与所述第二调节板112固定在一起。

所述张紧件13包括固定壳131、定位球132以及弹簧133,所述固定壳131与所述第一调节板11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球132通过所述弹簧133与所述固定壳131连接,并且所述定位球132可伸进所述固定壳131内部。

如图1所示,当所述座椅100为电动轮椅时,所述座椅100上还设有驱动装置60,所述驱动装置60可驱动所述底架30移动。所述驱动装置60包括转向轮61、驱动轮62、电源63、手柄64以及防倾轮65,所述转向轮61的数量有两个,分别相对应的与所述底架30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轮61可以是万向轮,也可以是全向轮。所述驱动轮62的数量有两个,相互对应的设置在所述底架30的另一端,所述驱动轮62上设有驱动电机以及刹车装置,所述驱动电机可驱动所述驱动轮62转动,所述刹车装置可对所述驱动轮62进行自动刹车。并且,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刹车装置均与所述电源63电性连接。所述手柄64设置在所述扶手50上,方便操作者使用,并且所述手柄64与所述电源63电性连接。如图10所示,所述防倾轮65通过防倾支架651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后方,能够防止所述座椅向一侧倾倒,所述防倾支架651与所述底架30固定连接,所述电源63固定在所述防倾支架651上。

所述底架30上还设有脚踏板70,用于放置双脚,所述脚踏板70与所述底架30铰接,所述脚踏板70可相对所述底架30转动一定角度。

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能够设为多种实施方式和变形,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说明实用新型,但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