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地刷驱动结构的地刷拖头及所应用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4804发布日期:2020-05-22 21:0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含地刷驱动结构的地刷拖头及所应用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地刷驱动结构的地刷拖头及所应用的吸尘器,属于日常清洁用具,可用于去除黏附在地板、墙面上的灰尘。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家居洁净度要求的逐日提升,吸尘器也逐渐地成为家具清洁的必备电器设备之一。吸尘器包括有地刷拖头、吸尘发生装置和连接于它们之间的导气管道,在所述地刷拖头上设置有滚刷,通过所述滚刷旋转扬起地面上的灰尘微粒并通过所述吸尘发生装置吸集。为了能够驱动所述滚刷旋转,可以是借助所述地刷拖头行走时,形成于所述滚刷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驱动所述滚刷旋转,但是所述滚刷的转速不高,扬尘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也有的吸尘器是在所述地刷拖头上设置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滚刷高速旋转。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滚刷旋转是目前常用的技术方案。但是如何固定所述驱动电机却是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面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含地刷驱动结构的地刷拖头,包括有外壳体和地刷主体,所述地刷主体转动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地刷主体旋转的驱动电机和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支撑座、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后端的主动传动轮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前端的被动传动轮,所述被动传动轮与所述主动传动轮之间传动连接,所述主动传动轮与所述驱动电机分置在所述支撑座的左、右两侧,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并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支撑座与所述主动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被动传动轮与所述地刷主体分置在所述支撑座的左、右两侧,在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被动传动轮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地刷主体的左端传动连接;所述外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一起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在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开口朝下布置的上壳体卡槽,在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开口朝上布置的下壳体卡槽,所述支撑座的上、下边缘分别卡接在所述上壳体卡槽和下壳体卡槽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所述主动传动轮、被动传动轮、驱动电机都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成为所述主动传动轮、被动传动轮、驱动电机的主要支撑件并把它们集成为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这样可以在组装所述地刷拖头前预先安装好它们,简化后期的安装操作,而且在此基础上当所述支撑座的上、下边缘分别卡接在所述上壳体卡槽和下壳体卡槽内而得到定位时也就能够同时定位了所述主动传动轮、被动传动轮、驱动电机。另外,借助所述上壳体卡槽和下壳体卡槽固定所述支撑座的还便利了所述驱动电机和传动装置的拆卸和安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电机连接孔,螺钉穿过所述电机连接孔连接到所述驱动电机上从而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被动传动轮为传动齿轮,所述主动传动轮为传动齿轮,所述被动传动轮与所述主动传动轮之间减速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被动传动轮为皮带轮,所述主动传动轮为皮带轮,所述被动传动轮与所述主动传动轮之间通过皮带减速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外壳体内形成有能够收容所述地刷主体的地刷容纳腔,所述地刷主体转动设置在所述地刷容纳腔中;所述支撑座的左侧具有回旋空间,所述被动传动轮与所述主动传动轮设置在所述回旋空间内,所述回旋空间与所述地刷容纳腔之间彼此隔离。这样有利于阻隔所述地刷容纳腔内的灰尘颗粒、毛发等杂物进入到所述回旋空间影响所述被动传动轮与所述主动传动轮的旋转。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地刷主体的左端与所述动力输出轴之间轴向插接传动。这样,便利了所述地刷主体与所述动力输出轴之间的动力传递。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外周设置有沿轴向凸出设置的第一插接齿,几个所述第一插接齿布置在一个环形轨迹上;所述地刷主体的左端外周设置有沿轴向凸出设置的第二插接齿,几个所述第二插接齿布置在一个环形轨迹上;所述第一插接齿与所述第二插接齿用于实现所述地刷主体的左端与所述动力输出轴之间的轴向插接传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地刷主体包括骨架和包覆在所述骨架外面的污物清洁层,所述骨架的左端具有轴向凹腔,所述第二插接齿布置在所述轴向凹腔的外周壁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上还设置有传动转轮,所述传动转轮轴向突出设置,所述第一插接齿布置在所述传动转轮的凸起外周壁上;所述传动转轮与所述被动传动轮分置于所述支撑座的左、右两侧。

除此之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应用有所述地刷驱动结构的吸尘器,包括所述地刷拖头和吸尘连接管道,所述吸尘连接管道连通所述地刷拖头的地刷容纳腔;还包括有用于抽吸灰尘的真空吸尘发生装置,所述真空吸尘发生装置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吸尘连接管道的管通道。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含地刷驱动结构的地刷拖头及所应用的吸尘器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吸尘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地刷总模块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上壳体1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下壳体1b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地刷总模块100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了显示内部结构,图中省略了上壳体;

图6是图5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8是所述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所述左连接盘2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所述传动转轮4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6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所述端盖主体14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所述端盖面板14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2中d—d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所述吸尘连接管道40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e—e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所述吸尘连接管道4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地刷拖头用外壳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所述地刷拖头用外壳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所述下壳体1b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所述扩展板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吸尘器地刷拖头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吸尘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吸尘器包括所述地刷总模块100和用于抽吸灰尘的真空吸尘发生装置200。所述真空吸尘发生装置200可以为落地式吸尘发生装置,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吸尘发生装置200为便携式吸尘发生装置。所述地刷总模块100包括地刷拖头300和吸尘连接管道400,所述真空吸尘发生装置200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吸尘器地刷总100的吸尘连接管道400的管通道。

下面结合图2~图8所示对所述地刷拖头300的结构作详细的说明。所述地刷拖头300包括有外壳体1、地刷总成和驱动装置。所述外壳体1内形成有前、后分置的地刷容纳腔10和辅助容纳腔15,所述辅助容纳腔15与所述地刷容纳腔10之间设置有隔离壁12。所述地刷总成包括有地刷主体2和端盖14,所述地刷主体2转动设置在所述地刷容纳腔10中。在所述地刷容纳腔10的腔底壁上设置有下开口部104,所述下开口部104连通所述地刷容纳腔10,所述地刷主体2的部分刷毛穿过所述下开口部104伸出所述外壳体1。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3和传动装置4,所述驱动电机3设置在所述辅助容纳腔15内。所述传动装置4包括支撑座41、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座41后端的主动传动轮45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座41前端的被动传动轮44,所述被动传动轮44为皮带轮,所述主动传动轮45为皮带轮,所述被动传动轮44与所述主动传动轮45之间通过皮带46减速传动连接。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所述被动传动轮44为传动齿轮,所述主动传动轮45为传动齿轮,所述被动传动轮44与所述主动传动轮45之间减速传动连接。所述主动传动轮45与所述驱动电机3分置在所述支撑座41的左、右两侧。为了固定所述驱动电机3,在所述支撑座4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的电机连接孔410,螺钉穿过所述电机连接孔410连接到所述驱动电机3上从而把所述驱动电机3固定在所述支撑座41上。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支撑座41与所述主动传动轮45传动连接。所述被动传动轮44与所述地刷主体2分置在所述支撑座41的左、右两侧,在所述支撑座41上设置有动力输出轴43,所述动力输出轴43设置在所述地刷容纳腔15的左侧,所述动力输出轴43的一端与所述被动传动轮44传动连接,另一端传动连接有传动转轮47,所述传动转轮47与所述被动传动轮44分置于所述支撑座41的左、右两侧。所述地刷主体2的左端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转轮47,从而也与所述动力输出轴43传动连接。所述支撑座41的左侧具有回旋空间19,所述回旋空间19与所述地刷容纳腔10通过所述支撑座41间隔从而彼此隔离,所述被动传动轮44与所述主动传动轮45设置在所述回旋空间19内。所述支撑座41也就成为所述地刷容纳腔10的左侧壁。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外壳体1包括可拆卸连接一起的上壳体1a和下壳体1b,在所述上壳体1a上设置有开口朝下布置的上壳体卡槽10a,在所述下壳体1b上设置有开口朝上布置的下壳体卡槽10b,所述支撑座41的上、下边缘分别卡接在所述上壳体卡槽10a和下壳体卡槽10b内。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主动传动轮45、被动传动轮44、驱动电机3都设置在所述支撑座41上,所述支撑座41成为所述主动传动轮45、被动传动轮44、驱动电机3的主要支撑件并把它们集成为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这样可以在组装所述地刷拖头300前预先安装好它们,简化后期的安装操作,而且在此基础上当所述支撑座41的上、下边缘分别卡接在所述上壳体卡槽10a和下壳体卡槽10b内而得到定位时也就能够同时定位了所述主动传动轮45、被动传动轮44、驱动电机3。另外,借助所述上壳体卡槽10a和下壳体卡槽10b固定所述支撑座41的方式还便利了所述驱动电机3和传动装置4的拆装。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驱动电机3所在位置所对应的所述上壳体1a上设置有散热孔17,所述散热孔17朝上并连通所述辅助容纳腔15。所述辅助容纳腔15中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3的控制电路板31。所述上壳体1a包括有形成所述地刷容纳腔10的并朝上方向布置的壁体19,所述壁体19为透光型壁体。在所述上壳体1a上还设置有透光灯罩18,在所述透光灯罩18内设置有照明灯,通过所述照明灯可以照亮所述地刷拖头300前方的区域。在所述外壳体1上还设置有防撞条181,所述防撞条181设置在所述透光灯罩18的下方。

如图6、图7、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地刷主体2包括骨架20以及包覆在所述骨架20外面的污物清洁层21,所述骨架20包括分置于所述骨架20左、右两端的左连接盘22、右连接盘23以及连接于所述左连接盘22、右连接盘23之间的连接筒24,所述端盖14设置在所述骨架20的轴向端部位置。其中所述左连接盘22具有轴向凹腔220,在所述轴向凹腔220的外周壁上设置沿轴向凸出设置的第二插接齿221,几个所述第二插接齿221布置在一个环形轨迹上。所述动力输出轴43上的传动转轮47轴向突出设置,在所述传动转轮47的凸起外周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插接齿471,几个所述第一插接齿471布置在一个环形轨迹上。所述第一插接齿471与所述第二插接齿221用于实现所述地刷主体2的左端与所述动力输出轴43之间的轴向插接传动。这样所述地刷主体2的左端可轴向自动分离地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43。在拆卸所述地刷主体2时,沿轴向从左向右侧抽取所述地刷主体2时,所述地刷主体2的左端可快速与所述动力输出轴43分离,而安装时沿轴向从右向左推送所述地刷主体2,可让所述左连接盘22快捷地与所述传动转轮47重新恢复轴向插接传动关系。

如图4、图6和图11所示,所述地刷主体2布置在所述地刷容纳腔10的左侧壁、右侧壁13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41成为所述地刷容纳腔10的左侧壁。在所述右侧壁13上开设有右侧壁孔130,所述端盖14能够以绕其旋转轴线o1自转的方式可拆卸地旋接在所述右侧壁孔130上。当所述端盖14旋入到所述右侧壁孔130中后,所述端盖14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壳体1的右侧壁13的外侧面基本持平。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14还可以采用插扣式连接方式可拆卸地定位在所述右侧壁13上。所述地刷主体2的右端径向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端盖14上从而当所述端盖14旋接在所述右侧壁13上时,所述端盖14不仅封堵所述右侧壁孔130而且支撑所述地刷主体2的右端部。所述地刷主体2的右端与所述端盖14之间具有轴向保持结构,所述轴向保持机构用于当所述端盖14被解除定位后,让所述端盖14能够带着所述地刷主体2轴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地刷主体2能够脱离所述左侧壁并轴向移动穿过所述右侧壁孔130离开所述地刷容纳腔1。所述轴向保持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地刷主体2与所述端盖14之间的支撑轴5,所述支撑轴5轴向延伸并其左端连接在所述地刷主体2的右连接盘23上,所述支撑轴5的右端设置有防脱头52,在所述端盖5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避让腔1424,所述防脱头52用于设置于所述避让腔1424内让所述端盖14能够相对所述骨架20轴向浮动但又让所述端盖14与所述骨架20维持关联。所述防脱头52呈t字形从而具有横向头部521和竖向杆部522,所述横向头部521的外径大于所述竖向杆部522的外径。

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端盖14包括有端盖主体141和端盖面板142,所述端盖主体141呈碗状从而具有碗内腔1410,所述端盖面板142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端盖主体的碗内腔1410上。在所述碗内腔1410内设置有一对前后分置的竖立壁(1413、1414),在一对所述竖立壁(1413、1414)之间形成有夹腔1415,在对应所述夹腔1415布置的所述碗内腔1410外侧面上设置有一对左、右分置的左、右凹坑(1411、1412)。所述端盖面板14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对柄体卡臂(1422、1422a),一对所述柄体卡臂(1422、1422a)分置于所述端盖面板142的左、右两端。一对柄体卡臂(1422、1422a)分别卡接在所述左、右凹坑(1411、1412)上,从而使所述端盖面板142的左、右两端分别可拆卸卡接在所述左、右凹坑(1411、1412)上。在所述端盖面板142内侧面上还设置有一对套接臂(1423、1423a),一对所述套接臂(1423、1423a)布置在一对所述柄体卡臂(1422、1422a)之间。在一对所述套接臂(1423、1423a)之间形成所述避让腔1424。所述避让腔1424藏于所述碗内腔1410内并设置于所述端盖面板142上。在所述套接臂(1423、1423a)上设置有环形头部(1426、1426a),在一对所述环形头部(1426、1426a)之间形成用于套接所述支撑轴5的竖向杆部522的套接环孔1425,所述套接环孔1425的外径大于所述支撑轴5的竖向杆部522的外径并小于所述横向头部521的外径。所述竖向杆部522套接在所述套接环孔1425内,所述横向头部521位于所述避让腔1424内。这样所述支撑轴5的右端轴向活接于所述端盖14上。装配时,让所述支撑轴5的左端先连接于所述右连接盘23上甚至是采用二次注塑的方式固连于所述右连接盘23上,并把所述端盖面板142卡接在所述端盖主体141上,然后让所述防脱头52穿过所述端盖主体141插入到所述避让腔1424中,安装操作非常便捷。另外还能够充分利用所述端盖主体141的碗内腔1410收藏所述避让腔1424,使所述地刷总成的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的,在所述端盖主体141上设置有轴承51,所述轴承51的内圈内径大于所述横向头部521,所述横向头部521能够轴向穿过所述轴承51、端盖主体141插入到所述避让腔1424内。这样能够进一步便利所述支撑轴5与所述端盖14之间的安装操作。

如图11所示,还包括有驱动元件54,所述驱动元件54用于当所述端盖14被解除定位后,让至少部分的所述端盖14能够自动冒出所述右侧壁孔130从而便于握持所述端盖1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元件54为套装在所述支撑轴5上的复位弹簧52,在所述支撑轴5上还套设有垫圈53,所述垫圈53设置在所述右连接盘23上。所述复位弹簧52的两端分别顶压作用于所述垫圈53和所述轴承51的内圈之间。利用所述垫圈53和所述轴承51可以避免所述复位弹簧52直接顶压并压坏所述右连接盘23和所述端盖14。另外所述复位弹簧52套设在所述支撑轴5上的结构不仅能够利用所述支撑轴5定位所述复位弹簧52,还能够让所述地刷总成的结构更加紧凑。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所述端盖14定位在所述右侧壁13上时,所述复位弹簧52被压缩变形而储能,当所述端盖14被解除定位后,所述复位弹簧52伸展变形而释放势能并顶推所述端盖14轴向移动而冒出所述右侧壁孔130。另外,利用所述避让腔1424,所述复位弹簧52在驱动所述端盖14自动冒出所述右侧壁孔130的过程中可不用驱动所述地刷主体2一起轴向移动,减少所述复位弹簧52的负载。如此在人手轴向抽拉所述端盖14前,所述驱动元件54能够让所述端盖14预先冒出所述右侧壁孔130,即增加了所述端盖14露出于所述右侧壁孔130之外的可供人手握持的面积,让人手能够更多地握持所述端盖14从而便于对所述端盖14施加轴向抽取力。

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元件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弹性件例如弹性臂或硅胶柱等并可以是顶压作用于所述端盖14与所述右侧壁13之间。又或者所述驱动元件为一对磁性件,一对所述磁性件相互靠近时产生相互排斥的磁作用力,一对所述磁性件分置于所述端盖14与所述地刷主体2的右端上,或者分置所述端盖14与所述右侧壁13上。其中,一对磁性件可以都为硬磁体,或其中一个为硬磁体而另一个为软磁体。当所述端盖14定位在所述右侧壁上时,一对所述磁性件之间产生相互排斥的磁作用力,当所述端盖14被解除定位后,设置在所述端盖14上的磁性件承受所述磁作用力而带着所述端盖14轴向移动而冒出所述右侧壁孔130。

如图11所示,在所述右连接盘23上设置有第一套筒231,所述第一套筒231向所述端盖14方向轴向延伸布置,在所述端盖14上设置有第二套筒1416,所述第二套筒1416向所述右连接盘23方向轴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一套筒231与所述第二套筒1416套接一起。这样,在握持所述端盖14上提所述地刷总成时,可利用所述第一套筒231与所述第二套筒1416的配合与所述支撑轴5协同分担所述地刷主体2的重量,避免所述支撑轴5被牵坠弯曲变形而影响使用。

所述地刷拖头300采用的是侧抽式滚刷拆装结构,为了能够放入或抽取所述地刷主体2,所述右侧壁孔130的内径不能过小而影响所述地刷主体2的通行。而为了让所述地刷主体2在应用中能够接触地面,所述地刷主体2的旋转轴线o2需要尽量靠近地面设置,但是这样也会导致所述右侧壁孔130的下侧壁过于单薄而结构强度不足,非常容易损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9所示,所述地刷主体2的右端部通过所述支撑轴5连接到所述端盖14上从而在所述端盖14上所形成的地刷结合点a与所述端盖14的旋转轴线o1错位布置,从而在所述端盖14旋接在所述右侧壁孔130上的过程中,所述端盖14能够带动所述地刷主体2的右端部绕所述端盖14的旋转轴线o1公转并让所述地刷主体2的部分刷毛穿过所述下开口部104伸出所述外壳体1。这样,与把所述地刷结合点a设置在所述端盖14的旋转轴线o1上的方式对比,能够让所述地刷主体2的部分刷毛尽量向下布置并穿过所述下开口部104伸出所述外壳体1,如此能够为所述右侧壁孔130的下孔壁预留设置厚度的更多空间。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输出轴43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端盖14的旋转轴线o1错位布置。这样,有利于让安装到所述地刷容纳腔10内的所述地刷主体2的旋转轴线与地面平衡布置。另外,所述支撑轴5的中心轴线o2与所述地刷主体2的中心轴线重叠但与所述端盖14的旋转轴线o1错位布置。

在所述外壳体1的下方还开设有开口方向朝下的进气开口部11,所述进气开口部11连通所述地刷容纳腔10用于让外部灰尘进入所述地刷容纳腔10而且也让所述地刷主体2的部分刷毛在旋转时伸出所述的外壳体1,还包括有出气开口部12,所述出气开口部12设置在所述隔离壁12上。所述出气开口部12不仅连通所述地刷容纳腔10而且也用于连通所述吸尘连接管道400中的管通道从而向所述管通道排出所述地刷容纳腔10内的灰尘。所述吸尘连接管道400包括过渡连接管道8和转向连通管道9,至少部分的所述过渡连接管道8收容在所述辅助容纳腔15内,所述过渡连接管道8中的管通道一端连通所述出气开口部12而另一端用于连通所述转向连通管道9中的管通道,所述过渡连接管道8与所述转向连通管道9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转向连通管道9包括第一连接头91、第二连接头92和软管93,所述第一连接头91与第二连接头92之间前后布置并通过所述软管93衔接;所述吸尘连接管道400还包括延长管道94,所述第一连接头91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过渡连接管道8,所述第二连接头92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延长管道94。

所述地刷拖头300还包括第一夹套101和第二夹套102,所述第一夹套101和第二夹套102之间前后衔接并且通过夹套转轴(103、103a)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夹套101、第二夹套102中分别具有夹腔并且所述第一夹套101、第二夹套102中的夹腔前后连通,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连接头91和所述软管93的前段管道收容在所述第一夹套101的夹腔中,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连接头92和所述软管93的后段管道收容在所述第二夹套102的夹腔中。

为了定位所述第一夹套101,可以采用的方案是,所述第一夹套101的前端连接到所述外壳体1或所述过渡连接管道8。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套101与所述第一连接头91之间为一体性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头91卡接在所述过渡连接管道8上并能够相对所述过渡连接管道8径向旋转。具体结构是,在所述第一连接头91与所述过渡连接管道8之间还设置有夹持环501,所述夹持环501包括有环主体5011和设置在所述环主体5011的外侧壁上的凸起卡台5012,在所述过渡连接管道8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卡台5012适配设置的连接卡槽81,在所述第一连接头91上设置有与所述环主体5011适配设置的环形凹槽910,安装时,所述环主体5011容纳在环形凹槽910内,所述凸起卡台5012卡接转所述连接卡槽81内,所述第一连接头91能够相对所述夹持环501径向旋转。在所述第一连接头91与所述软管93之间还设置有收紧环502,在所述收紧环502上设置有环卡臂503,在所述第一连接头91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卡臂503适配设置的卡台911,所述软管93的前端采用软性pvc塑料制造,可弹性穿套在所述收紧环502的环内腔内,所述环卡臂503卡接在所述卡台911上从而把所述第一连接头91与所述软管93的前端衔接一起。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台911还可以改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套101。

所述第二连接头92与所述第二夹套10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一起,在所述软管93的后端也是采用pvc塑料制造,在其外周壁上设置有软管卡槽932,在所述第二夹套102上设置有能够卡接到所述软管卡槽932内的连接头卡臂1021,所述卡臂1021卡接到所述软管卡槽932中从而把所述第二夹套102与所述软管93连接一起进而稳定所述软管93与所述第二连接头92之间的衔接关系。所述第二连接头92上设置有锁扣器504,所述锁扣器504包括能够弹出的突起5041,能够让所述突起5041下沉的手动按钮5042,所述第二夹套102上设置有让所述手动按钮5042穿过的按钮窗口1020,部分的所述第二连接头92收容在所述第二夹套102的夹腔中,所述手动按钮5042布置在所述按钮窗口1020位置,所述突起5041外露于所述第二夹套102从而便于与所述延长管道94连接并锁扣。所述延长管道94包括过渡连接头941和延长主管942。所述延长主管942具有用于连通所述转向连通管道9的主气管通道9421和用于走线的信号线通道9422。所述延长主管942通过主气管通道9421套接在所述过渡连接头941上并通过螺钉943锁定一起,所述过渡连接头941上设置有能够接纳所述突起5041的锁扣窗口,所述突起5041伸入到所述锁扣窗口中锁扣住所述过渡连接头941。在所述第二夹套102或所述第二连接头92上还设置有外接电信号的电接头1021,所述电接头1021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31。在所述信号线通道9422内还可以设置与所述电接头1021电信号连接的信号线,所述信号线连接到所述真空吸尘发生装置上的电源装置。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接头1021还可以设置转所述第二夹套102上。

如图18和图19所示,所述地刷拖头300还包括尾板6和扩展板7,所述尾板6、扩展板7与所述外壳体1构成所述地刷拖头用外壳组件。所述尾板6从所述外壳体1上延伸出来并呈板状,所述尾板6连接于所述外壳体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夹套101的下方,所述尾板6与所述外壳体1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尾板6上设置有能够让所述第一夹套101沉入的凹槽60。所述尾板6的下面还设置朝下方向的滚轮组61,所述滚轮组61包括滚轮和定位所述滚轮的滚轮架,所述滚轮架连接到所述尾板6上。

如图20和图21所示,所述扩展板7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外壳体1上和所述尾板6上。具体结构如下:所述扩展板7呈板状,在所述扩展板7上设置有竖立布置的凸起柱71,在所述外壳体1上还设置有适配于所述凸起柱71的定位孔16,安装所述扩展板7时,所述凸起柱71以紧配合方式可拆卸地插入到所述定位孔16中从而让所述扩展板7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外壳体1上。在所述扩展板7上还设置有至少二根左右平行布置的所述筋板72,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4根所述筋板72。所述筋板72一端顶靠在所述外壳体1上,所述筋板72的与所述外壳体1接触的接触面具有与所述外壳体1的外表形状相同的造型,所述筋板72不仅用于提高所述扩展板7的机械性能而且提高所述扩展板7与所述外壳体1之间的结合力。在所述扩展板7上还设置有凸起扣(73、73a),所述凸起扣(73、73a)上具有倒钩,所述凸起扣(73、73a)用于卡接到所述尾板6的两侧让所述扩展板7与所述尾板6之间形成卡接。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在所述扩展板7上设置有形成卡接的弹性卡勾,所述弹性卡勾用于卡接到所述尾板6的两侧让所述扩展板7与所述尾板6之间形成弹性卡接。在所述扩展板7上设置有避让所述滚轮的滚轮窗口74。当所述扩展板7安装到所述外壳体1上时,四根所述筋板72左右布置在所述尾板6的两边位置,并且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滚轮窗口71中,能够减少所述扩展板7与清洁表面之间的滑行摩擦力。从俯视图看,一部分所述扩展板7延伸到所述外壳体1之下,而其他部分所述扩展板7则与所述外壳体1并排布置并延伸到所述外壳体1的投影区域之外,在所述扩展板7的下表面设置有可用于布置污物清洁层(图中未画出)的安装区70。布置到所述安装区70上的所述污物清洁层也位于所述尾板6的下面并朝下方向布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述扩展板7为所述污物清洁层提供安装区,可减少所述污物清洁层的设置对所述外壳体1的体积设置的限制,所述外壳体1可按其内部功能构件的需要布置体积,而不需要为了能够布置大面积的所述污物清洁层而设置大型体积。另外由于所述扩展板7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外壳体1上,这样,在不需要使用所述污物清洁层时可拆卸下所述扩展板7,减少所述地刷拖头300的总体积,便于灵活拖拉所述地刷拖头300。另外,由于在所述扩展板7上设置有竖立布置的凸起柱71,所述凸起柱71大致垂直所述扩展板7向上延伸布置,在所述外壳体1上设置有定位孔16,这样所述扩展板7与所述外壳体1之间通过所述凸起柱71与所述定位孔16的紧配合连接一起,不仅便于所述扩展板7的拆装,还可以借助所述定位孔16与所述凸起柱71的紧配合优化所述扩展板7与所述外壳体1之间的力量传递,使得在拖拉所述外壳体1时能够随同拖拉所述扩展板7并把所述扩展板7移动到正确的位置,即能够通过拖拉所述外壳体1而准确把控所述扩展板7的抹拭位置。其次,还可以在抹拭过程中可通过对所述外壳体1施加下压力时能够通过所述定位孔16与所述凸起柱71的配合让所述扩展板7上的所述污物清洁层能够尽量贴合到待清洁的污物上而不向上翘起,有利于优化所述污物清洁层的抹拭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