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1360发布日期:2020-10-28 11:53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



背景技术:

在传统华夏文化饮食圈内,筷子是最基本的餐具,具有不可替代性、显著优越性和久远传承性,其外形恒久未变,材质变化也在较小范围内。筷子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目前现有的筷子虽能满足使用场景中的功能需求,但伴随现代社会和文明的高速、高度发展,外出就餐成为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外出就餐使用餐具过程中突出的卫生问题和环保问题,迫切需要一种可携带的体积小巧的筷具,既能保障卫生健康,又能缓解一次性餐具对环保造成的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可分离、可折叠、可结合、可携带、可简易操作的筷子,满足外出就餐对餐具的刚性需求,又能巧妙的解决分离、折叠、结合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包括筷子上部和筷子下部,所述筷子上部内部为一个空腔,此空腔与所述筷子下部的结合部分为一个用于安装在所述筷子下部上的锥形凸起穿过的通孔,此空腔内通过橡胶外圈嵌套有第一磁铁块,所述第一磁铁块通过弹簧与所述锥形凸起抵接,所述筷子上部的端部设置有柱塞,所述柱塞通过所述筷子上部内部的套筒与第二磁铁块相连接。

为了方便识别筷子的归属人,所述筷子上部的侧壁上粘接有标识牌,所述标识牌为荧光牌。

为了便于筷子上部与筷子下部安装,所述筷子上部与所述筷子下部通过所述锥形凸起与所述筷子上部上的通孔可拆卸的嵌套连接。

为了方便拆卸筷子,所述筷子上部与所述柱塞嵌套连接,所述柱塞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二磁铁块嵌套连接。

为了控制弹簧一侧的气压,所述橡胶外圈带动所述第一磁铁块在所述筷子上部内的空腔内滑动。

为了提高搁置筷子时的卫生情况,所述筷子下部的下方设置有嵌套槽,所述嵌套槽上可拆卸的嵌套有托台。

为了避免搁置筷子时筷子上部底部触地,所述托台与所述嵌套槽嵌套在一起时,所述嵌套槽的底部高于所述筷子上部的底部。

为了减小拆卸后携带时占用的体积,所述筷子上部与所述筷子下部的长度保持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结构小巧、拆卸和安装方便快捷,可以折叠携带,减小占用的空间,便于人们外出就餐时使用,具有便携的托举结构,安全又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的图1的a-a截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的筷子下部的放大视图。

图中:1、筷子上部;2、筷子下部;3、标识牌;4、柱塞;5、托台;6、橡胶外圈;7、第一磁铁块;8、弹簧;9、锥形凸起;10、嵌套槽;11、套筒;12、第二磁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3,一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包括筷子上部1和筷子下部2,筷子上部1内部为一个空腔,此空腔与筷子下部2的结合部分为一个用于安装在筷子下部2上的锥形凸起9穿过的通孔,此空腔内通过橡胶外圈6嵌套有第一磁铁块7,第一磁铁块7通过弹簧8与锥形凸起9抵接,筷子上部1的端部设置有柱塞4,柱塞4通过筷子上部1内部的套筒11与第二磁铁块12相连接。

具体的,筷子上部1的侧壁上粘接有标识牌3,标识牌3为荧光牌。

本实施例中:荧光的标识牌3可以用于标识筷子的主人、提示信息等,用于为用户提供方便。

具体的,筷子上部1与筷子下部2通过锥形凸起9与筷子上部1上的通孔可拆卸的嵌套连接。

本实施例中:这样设置便于在锥形凸起9与筷子上部1上的通孔将筷子上部1与筷子下部2装配到一起。

具体的,筷子上部1与柱塞4嵌套连接,柱塞4与套筒11固定连接,套筒11与第二磁铁块12嵌套连接。

本实施例中:柱塞4可以通过套筒11为第二磁铁块12提供固定的作用,同时第二磁铁块12可以在套筒11内拆卸,因此可以便捷的改变第二磁铁块12的磁极朝向。

具体的,橡胶外圈6带动第一磁铁块7在筷子上部1内的空腔内滑动。

本实施例中:这样设置可以通过橡胶外圈6带动第一磁铁块7在筷子上部1内滑动的位置,控制弹簧8一侧的气压,从而协助用户打开筷子上部1与筷子下部2或者保持筷子上部1与筷子下部2的结合稳定程度。

具体的,筷子下部2的下方设置有嵌套槽10,嵌套槽10上可拆卸的嵌套有托台5。

本实施例中:嵌套槽10内的托台5可以托起筷子下部2,避免筷子下部2端部触地导致脏污,提高了卫生程度。

具体的,托台5与嵌套槽10嵌套在一起时,嵌套槽10的底部高于筷子上部1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这样设置可以保证筷子下部2端部不会触地。

具体的,筷子上部1与筷子下部2的长度保持一致。

本实施例中:这样设置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本实用新型拆卸、折叠后的占用空间,从而便于携带。

工作原理:在平时携带时,将第二磁铁块12与第一磁铁块7的相斥的磁极向外,装入套筒11内,然后将柱塞4装入筷子上部1的端部,通过第二磁铁块12与第一磁铁块7的斥力,推动橡胶外圈6和第一磁铁块7沿着筷子上部1内的空腔向弹簧8一端移动,通过橡胶外圈6和第一磁铁块7挤压弹簧8所处的一侧空腔,在此处形成高压,在弹簧8的弹性共同推动下,推动锥形凸起9,将筷子下部2与筷子上部1拆卸开,便于用户日常携带,在使用时,将筷子下部2上的锥形凸起9插入筷子上部1端部的通孔内,把筷子上部1与筷子下部2嵌套连接,然后用筷子上部近距离接触外源磁铁,将第二磁铁块12与第一磁铁块7的相吸的磁极向外,装入套筒11内,然后将柱塞4装入筷子上部1的端部,通过第二磁铁块12与第一磁铁块7的吸引力,拉动橡胶外圈6和第一磁铁块7向第二磁铁块12一侧移动,在弹簧8一侧空腔形成低气压,保持筷子上部1与筷子下部2的装配稳定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筷子上部(1)和筷子下部(2),所述筷子上部(1)内部为一个空腔,此空腔与所述筷子下部(2)的结合部分为一个用于安装在所述筷子下部(2)上的锥形凸起(9)穿过的通孔,此空腔内通过橡胶外圈(6)嵌套有第一磁铁块(7),所述第一磁铁块(7)通过弹簧(8)与所述锥形凸起(9)抵接,所述筷子上部(1)的端部设置有柱塞(4),所述柱塞(4)通过所述筷子上部(1)内部的套筒(11)与第二磁铁块(1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筷子上部(1)的侧壁上粘接有标识牌(3),所述标识牌(3)为荧光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筷子上部(1)与所述筷子下部(2)通过所述锥形凸起(9)与所述筷子上部(1)上的通孔可拆卸的嵌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筷子上部(1)与所述柱塞(4)嵌套连接,所述柱塞(4)与所述套筒(11)固定连接,所述套筒(11)与所述第二磁铁块(12)嵌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外圈(6)带动所述第一磁铁块(7)在所述筷子上部(1)内的空腔内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筷子下部(2)的下方设置有嵌套槽(10),所述嵌套槽(10)上可拆卸的嵌套有托台(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台(5)与所述嵌套槽(10)嵌套在一起时,所述嵌套槽(10)的底部高于所述筷子上部(1)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筷子上部(1)与所述筷子下部(2)的长度保持一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包括筷子上部和筷子下部,所述筷子上部内部为一个空腔,此空腔与所述筷子下部的结合部分为一个用于安装在所述筷子下部上的锥形凸起穿过的通孔,此空腔内通过橡胶外圈嵌套有第一磁铁块,所述第一磁铁块通过弹簧与所述锥形凸起抵接,所述筷子上部的端部设置有柱塞,所述柱塞通过所述筷子上部内部的套筒与第二磁铁块相连接,该种新型可分离结合筷子,结构小巧、拆卸和安装方便快捷,可以折叠携带,减小占用的空间,便于人们外出就餐时使用,具有便携的托举结构,安全又卫生。

技术研发人员:王富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富刚
技术研发日:2019.07.16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