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除湿机使用结束后的关闭延时系统及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4601发布日期:2020-05-22 21:05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人体除湿机使用结束后的关闭延时系统及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浴后的人体风干或烘干的设备;具体地,浴后使用者以站立在除湿机上,除湿机向上喷射常温或经加热后的气流,以烘干湿漉漉的身体,尤其涉及一种人体除湿机的关闭延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高,日常中许多卫生细节也越来越被重视。

申请公布号为cn102755131a的环形出风的烘手机,授权公告号为cn201431412y的烘手机导风结构,其公开了用于手部烘干的设备。

授权公告号为cn2232249y的烘足部之装置,其由一底座、触动开关、脚踏垫、水盘、鼓风轮、加热线圈、上盖及一紫外线灯管等组成;当使用者的脚置于该脚踏垫上时,在重力作用下即可启动该各触动开关使电路呈导通状态,而此时该各鼓风轮即会开始动作,以吹出热气,将潮湿的双脚烘干。

申请公布号为cn105358027a的人体烘干机,包括机壳,由上部结合踏板的上机体与下机体构成;机盖单元,结合在上述机壳的上部;送风单元,凭借安装在上述机壳内部的高速旋转送风机的驱动而让外部空气流入内部;及压缩气室,针对流入上述送风单元的空气进行压缩后通过排放口的喷嘴吐出空气。

在高速旋转送风机的一侧安装有把流入送风单元的空气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加热器;加热器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加热。浴后使用者站立在烘干机后,启动烘干机,送风机和加热器开启,外部送入的空气气流经加热器加热后向外吹出暖风;以吹干湿漉漉的身体。当使用者离开烘干机后,为了节能考虑,同时对送风机及加热器的电源切断。实用新型人经过实践后发现断电后的加热器会维持一个几十秒至几分钟不等的较长时间,这会对老化烘干机的塑料件及内置的电路元器件,进一步地降低烘干机的使用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除湿机使用结束后的关闭延时系统,进一步地提供应用有上述系统的人体除湿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人体除湿机使用结束后的关闭延时系统,包括送风单元及用于人体站立的气流喷射单元,所述的送风单元与气流喷射单元之间设有对流经气流进行加热处理的加热单元;除湿机使用结束后,控制单元关闭所述的加热单元的运行;所述的送风单元相对延迟于一段时间后关闭,该段时间内的送风单元继续运行所产生的气流能加快散发加热单元关闭后的残余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还包括与控制单元连接的可控制人体除湿机启闭的人体传感器或微动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控制单元关闭加热单元后,控制单元可预设送风单元的运行功率及运行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控制单元关闭加热单元后,控制单元调整送分单元以低功率模式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加热单元为ptc发热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加热单元的发热温度为60-120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送风单元包括带有电机的送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该时间段为3-30s。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的加热单元的功率在600-1000w,所述的送风单元的功率在400-800w。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主题为:人体除湿机,包括所述的关闭延时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当人体除湿机使用结束后,控制单元关闭加热单元的运行;送风单元相对于加热单元延迟于一段时间后关闭,该段时间内的送风单元继续运行所产生的气流能加快散发加热单元关闭后的残余热量,可避免发热的加热单元对除湿机内部的塑料部件及电子元器件的损害。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机芯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机芯的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送风单元局部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上外壳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底壳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底壳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支撑脚组件和微动开关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支撑脚组件和微动开关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单元电路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启闭系统流程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人体除湿机使用结束后的关闭延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所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的所以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4所示,一种人体除湿机具有凸起部位100及人体站立部200,凸起部位100紧邻相连于人体站立部200的前侧,凸起部位100的水平位置高于人体站立部200。人体站立部200为扁平部件,凸起部位100为卧式的筒状部件,该筒状部件的外表面为圆弧面。

凸起部位100具有筒状的外罩机壳001,人体站立部200包括上表面凹陷的平面外壳002,外罩机壳001和平面外壳002相连,两者的上部分一体成型形成除湿机的上外壳1a,且两者的下部分一体成型形成底壳1b。上外壳1a和底壳1b组成除湿机的外壳组件1,对除湿机起到防尘防水的保护作用,同时使除湿机外形更为美观。

凸起部位100具有送风单元,人体站立部200具有气流喷射单元,送风单元送出的气体被气流喷射单元向上喷出,从而烘干人体。

如图5-9所示,具体而言,外壳组件1内的空腔中设有机芯壳体3,机芯壳体3包括位于外罩机壳001内的卧式壳体3a和位于平面外壳002内的具有至少一个喷嘴5的扁平壳体3b,其中卧式壳体3a和扁平壳体3b的上部组成机芯壳体3的上壳体31,扁平壳体3b的下部为机芯壳体3的下壳体32。

送风单元包括卧式壳体3a及其内部的高速旋转的送风机2等。送风机2以横向卧式的方式安装在卧式壳体3a内,其两端均设有减振构件,包括第一减振构件4a和第二减振构件4b,减振构件具有弹塑性,通过变形来耗散或吸收送风机2作业时的震动的能量,不仅降低送风机2振动对卧式壳体3a的冲击,同时有效降低振动噪声。

卧式壳体3a的侧端部设有进风口01,送风机2的吸入口02和转页正对卧式壳体3a的进风口01。送风机2内部的电机驱动转页旋转,使得外部空气从进风口01以水平方向吸入至送风机2内部。并且,送风机2转页高速旋转,将吸入外部气流转化为高速气流,再从送风机2的输出口04强制送出,并流入气流喷射单元。优选地,送风单元的功率在400-800w。

气流喷射单元包括扁平壳体3b,扁平壳体3b内具有气流腔03,该气流腔03与卧式壳体3a相通,使得送风单元送出的气体从气流腔03的入口部位输入,并送喷嘴5处喷出。

如图1、2所示,人体站立部200上表面具有脚踏板300。脚踏板300上有和喷嘴5匹配的喷气孔,喷嘴5从喷气孔中穿出,并凸出于脚踏板300的上表面。

优选地,送风机2的输出口04与气流腔03的入口部位正对,使流动路径趋于直线的高速气流可直线、平稳、高速地流向扁平壳体3b的气流腔03的入口部位进而流入气流腔03内,避免了不必要的气流扩散,使气流传输更为高效。

如图8所示,在送风单元的卧式壳体3a与气流喷射单元的扁平壳体3b连接处的气流腔03的入口部位设有对流经气流进行加热处理的加热单元,该加热单元为水平横置的ptc发热模块6,加热单元的功率在600-1000w,加热单元的发热温度为60-120度,其运行和加热功率均受控制单元控制。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卧式壳体3a远离进风口01的一端的端部盖板7外表面上以竖向方式安装固定有主控板8。主控板8上具有控制启闭系统及操控送风机2和加热模块功率的控制单元,电路图如图15所示。

除湿机的启闭系统包括与控制单元连接的可控制人体除湿机启闭的人体传感器或微动开关。如图16所示,启闭系统能在人体站立到除湿机上时,自动开启送风单元和加热单元,并在人体离开除湿机后,关闭送风单元和加热单元。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启闭系统还包括人体除湿机使用结束后的关闭延时系统。除湿机使用结束后,控制单元接收到来自人体传感器或微动开关的信号,先关闭加热单元的运行,而延时一段时间后,控制单元关闭送风单元的运行,该段时间内的送风单元继续运行所产生的气流能加快散发加热单元关闭后的残余热量,可避免发热的加热单元对除湿机内部的塑料部件及电子元器件的损害。

控制单元可预设加热单元关闭后的送风单元延迟运行时间及该段时间内送风单元的运行功率。优选地该时间段为3-30s,且该段时间内控制单元调整送风单元以低功率模式运行。

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微动开关10形式实现除湿机的启闭。

图11-14所示,作为具体地一个实施例,启闭系统包括设置在外壳组件1的底部的支撑脚组件9及内部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微动开关10。

支撑脚组件9包括至少一个可上下浮动的承压部91,微动开关10置于承压部91的上方,承压部91的内侧壁设有用于触发微动开关10的顶杆92。承压部91内侧设有弹性部件11,弹性部件11套在的顶杆92上,弹性部件11优选为弹簧。当弹性部件11无外力作用,处于原始状态,使承压部91件离开微动开关10;当,弹性部件11被压缩,使承压部91向上浮动,顶杆92触发微动开关10,微动开关10触发一信号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启动送风单元运行。

具体地,除湿机的底壳1b上设置有柱状安装孔12,柱状安装孔12内塞入承压部91。承压部91的内侧壁的外围设有多根轴向延伸的导向脚93,导向脚93以卡扣结构连接在柱状安装孔12的底壁连接孔09上。并且,承压部91的顶杆92从柱状安装孔12的底壁中间的触发孔05中伸出,弹性部件11顶在柱状安装孔12的底壁与承压部91件的内壁之间。

同时,机芯壳体的扁平壳体3b中设有用于安装微动开关10及容纳柱状安装孔12的圆通孔18,微动开关10安装在外壳组件1的上外壳1a的内侧,微动开关10的触发件101正对从柱状安装孔12底壁出伸出的承压部91的顶杆92。

终上所述,人体站立在除湿机上后,承压部向上浮动触发微动开关,微动开关触发一信号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启动送风单元运行;人体离开除湿机后,承压部离开微动开关,控制单元关闭送风单元运行。

此外,如图10、14所示,支撑脚组件9上还可以分布有多个重量检测传感器13,用以在使用者站立到除湿机上进行体表烘干的同时称量人体重量。重量检测传感器13设置在承压部91的底面,其与设置在外壳组件1上表面的显示屏14电连接,显示屏14将显示重量检测传感器13所检测到的重量。

此外,如图1、2、10所示,除湿机还包括一个手动的操控开关15,操控开关15包括除湿机运行的启闭开关、强弱风开关和热风开关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除湿机可以在模式下运行,包括冷热风模式及不同风速模式,使用者可以通过对控制多种模式运行的操控开关15的调节体验不同模式的体表烘干效果。因而,操控开关15包括除湿机运行的启闭开关,强风开关、弱风开关及热风开关。手动的除湿机运行的启闭开关与除湿机的自动启闭系统协同作用,共同控制除湿机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操控开关15设置在凸起部位100的圆弧面的上表面,且朝向正上方或朝向人体站立部200的上部区域,操控开关15与人体站立部200的高度差及水平距离均小于15厘米,从而当使用者站立在除湿机上时可以方便地对操控开关15进行调节。甚至,使用者可以一脚站立于人体站立部200上,另一脚用于操作凸起部位100上的操控开关15,以控制除湿机按所需模式进行运行。

操控开关15可以为触碰式开关、机械式按压开关或感应式开关。本实施例中优选触碰式开关。操控开关15整体装配在预设于凸起部位100的圆弧面的安装槽孔07中,其外侧的安装面为平面或圆弧面;操控开关15的控制电路板16在安装面下面,固定在外罩机壳001的内表面上。为避免人体滴落的水损坏控制电路板16,操控开关15上设有防水处理。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人体除湿机还优选地配置有手持遥控开关,手持遥控开关与内置于凸起部位100内的控制单元无线连接,从而使用者不仅可以通过凸起部位100的操控开关15对除湿机进行控制,还可以通过手持遥控开关进行无线遥控,使用更为便利,体验感更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人体除湿机使用结束后的关闭延时系统及除湿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