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调节锁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1809发布日期:2020-06-02 19:07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脚踏调节锁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脚踏调节锁紧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独使用办公座椅不再满足个人需求,很多时候在座椅上加一个脚踏装置可以达到让人休息的目的。但是现有市场上的脚踏装置虽然也能进行角度调节,但是脚踏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从而导致使用者操作时困难,这样极大影响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脚踏调节锁紧机构。

一种脚踏调节锁紧机构,用于装设在座椅上,所述座椅上设有一支撑脚;所述脚踏调节锁紧机构包括脚踏板及调节组件;所述脚踏板枢接在支撑脚顶部并可在支撑脚上转动;所述调节组件一端连接在支撑脚上,另一端连接在脚踏板上,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把手、伸缩内套、刹车片、压簧、伸缩杆及伸缩外套,所述刹车片、压簧及伸缩杆均装设在伸缩内套内,所述压簧两端分别抵顶在伸缩内套及刹车片上,所述伸缩杆卡设在刹车片上并延伸至伸缩内套外侧,所述把手卡设在伸缩内套外侧并可在伸缩内套外侧滑动,所述把手与刹车片相连,所述把手滑动可带动刹车片运动,所述伸缩外套套设在伸缩内套上并与伸缩杆相连;按压把手时,把手带动刹车片运动,将刹车片从伸缩杆上退出,压簧收缩,进而使所述伸缩内套可在伸缩杆上滑动,松开把手时,压簧抵顶刹车片回位,刹车片卡紧伸缩杆。

进一步地,所述刹车片包括安装端、与安装端一体相连的卡扣端、连接在卡扣端远离安装端的一侧并延伸至把手外侧的限位块及连接在限位块远离卡扣端一侧的凸块,所述凸块卡设在所述压簧内。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上设有一限位孔,所述限位块卡设在所述限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端与限位块间存在位置落差,从而所述卡扣端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内套上设有一容置槽,所述刹车片及压簧均装设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容置槽槽壁一侧设有两限位板,所述安装端卡设两所述两所述限位板之间,从而所述卡扣端可绕安装端在容置槽内竖向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端上设有第一穿孔,所述容置槽两侧槽壁上设有与第一穿孔相对应的第二穿孔,所述伸缩杆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并延伸至伸缩内套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上设有若干沿轴向分布的限位槽,所述卡扣端上第一穿孔的孔壁卡设在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装设在伸缩内套的一端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卡扣在容置槽的一侧槽壁外侧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脚踏板及调节组件,所述脚踏板枢接在支撑脚顶部并可在支撑脚上转动;所述调节组件一端连接在支撑脚上,另一端连接在脚踏板上。按压把手时,把手带动刹车片运动,将刹车片从伸缩杆上退出,压簧收缩,进而使所述伸缩内套可在伸缩杆上滑动,松开把手时,压簧抵顶刹车片回位,刹车片卡紧伸缩杆。从而达到调节脚踏板30角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可调节脚踏板角度的座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脚踏调节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调节组件的分解图;

图4为3中刹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脚踏调节锁紧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图1中调节组件的施力图;

图7为图2隐藏掉伸缩内套及伸缩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脚踏调节锁紧机构,用于装设在座椅上,所述座椅上设有一支撑脚20。所述脚踏调节锁紧机构包括脚踏板30及调节组件40,所述脚踏板30枢接在支撑脚20顶部并可在支撑脚20上转动;所述调节组件40一端连接在支撑脚20上,另一端连接在脚踏板30上。

所述调节组件40包括把手41、第一固定杆42、伸缩内套43、刹车片44、压簧45、伸缩杆46、伸缩外套47、第二固定杆48及固定螺丝49。所述第一固定杆42穿设在把手41上,并且与脚踏板30底部相连。所述刹车片44、伸缩杆46及压簧45均装设在伸缩内套43内,并且所述压簧45两端分别抵顶在伸缩内套43及刹车片44上,所述把手41卡设在伸缩内套43外侧并可在伸缩内套43外侧滑动,所述把手41与刹车片44相连,所述把手41滑动可带动刹车片44运动。所述伸缩杆46穿设在刹车片44上并穿过伸缩内套43延伸至外侧。所述伸缩外套47套设在伸缩内套43上,所述伸缩外套47远离第一固定杆42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孔(图未示),所述伸缩杆46远离刹车片44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孔(图未示),所述固定螺丝49穿过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从而将伸缩外套47与伸缩杆46相连。

所述伸缩外套47远离第一固定杆42的一侧设有两固定块471,所述固定块471上设有一横向延伸的第一固定孔(图未标),所述支撑脚20上设有两向外延伸的连接块(图未示),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一横向贯穿的第二固定孔(图未示),所述第二固定杆48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从而将调节组件40与支撑脚20相连。

所述伸缩内套43远离第一固定杆42的一侧上设有一容置槽431,所述刹车片44及压簧45均装设在所述容置槽431内,所述刹车片44包括安装端441、与安装端441一体相连的卡扣端442、连接在卡扣端442远离安装端441的一侧并延伸至把手41外侧的限位块444及连接在限位块443远离卡扣端442一侧的凸块443,所述凸块443卡设在所述压簧45内。所述安装端441与限位块444间存在位置落差,从而所述卡扣端442倾斜设置。所述容置槽431槽壁一侧设有两限位板(图未示),所述安装端441卡设两所述两所述限位板之间,从而所述卡扣端442可绕安装端441在容置槽431内竖向摆动。所述把手41上设有一限位孔411,所述限位块444卡设在所述限位孔411内。

所述卡扣端442上设有第一穿孔445,所述容置槽431两侧槽壁上设有与第一穿孔445相对应的第二穿孔(图未标),所述伸缩杆46穿过所述第一穿孔445及第二穿孔并延伸至伸缩内套43外侧。所述伸缩杆46上设有若干沿轴向分布的限位槽(图未标),所述卡扣端442上第一穿孔445的孔壁卡设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伸缩杆46装设在伸缩内套43的一端设有凸出部(图未示),所述凸出部卡扣在容置槽431靠近第一固定杆42的一侧槽壁外侧上,从而避免伸缩杆46从伸缩内套内滑出。

所述把手41远离支撑脚20的一侧设有一向下延伸的调节块412,从而方便使用者对脚踏板30角度进行调节。所述可调节脚踏板角度的座椅还包括若干螺杆(图未示),所述第一固定杆42上设有若干连接孔(图未标),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连接孔从而将第一固定杆42螺接在脚踏板30底部。

当需要对脚踏板30进行角度调节时,拉动把手41上的调节块,使其绕如图6所示上第一固定杆42的a轴向外旋转施以力f,带动把手41斜向下滑动,从而使得卡扣端442绕凸块443向下摆动,最终所述第一穿孔445与伸缩杆46呈垂直设置,所述卡扣端442从限位槽内退出,两者无干涉状态,所述伸缩内套43可在伸缩杆46上自由活动,进而调节脚踏板30角度。当脚踏板30角度确定后,松开把手41上的调节块,如图6所示,所述压簧45利用弹簧的张力n将卡扣端442顶起,并使得第一穿孔445与伸缩杆46不呈垂直设置,从而所述卡扣端442上第一穿孔445的孔壁重新卡设在所述限位槽内,以实现脚踏板30角度的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包括脚踏板30及调节组件40,所述脚踏板30枢接在支撑脚20顶部并可在支撑脚20上转动;所述调节组件40一端连接在支撑脚20上,另一端连接在脚踏板30上。按压把手41时,把手41带动刹车片44运动,将刹车片44从伸缩杆46上退出,压簧45收缩,进而使所述伸缩内套43可在伸缩杆46上滑动,松开把手41时,压簧45抵顶刹车片44回位,刹车片44卡紧伸缩杆46。从而达到调节脚踏板30角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可调节脚踏板角度的座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