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35530发布日期:2020-08-21 15:07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护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医用折叠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医用折叠床是为陪护病人的家属而设计的,该折叠床多设置在病床一侧的床头柜内,使用者水平拉拽柜门即可将折叠床变形后平躺使用。一些病房内家属需要不间断的看护病人,所以需要在病房内另行设置座椅等,占用有限的病房空间,但医用折叠床由于与床头柜相连,且仅具有水平打开成床体和折叠变形成可收纳的功能,若供人坐立则需水平打开,占用病房空间,所以现有病房床头柜内的折叠床功能极其单一。另一方面,病床旁多放痰盂等器皿,极易散发出各种异味,但现有床头柜内的折叠床打开后床板与地面间距极低,人躺在上面很靠近于地面各种器皿,导致人难以忍受甚至被各种病菌所传染。且现有病床受床头柜内空间限制,床板宽度和长度均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床板窄或短导致折叠床的使用体验性极差。

因此,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折叠床。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医用折叠床,其中,包括床板结构和支脚结构,所述支脚结构连接在所述床板结构上且所述支脚结构可转动,所述支脚结构转动后与所述床板结构相互重叠;所述床板结构包括依次延直线水平连接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可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后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相互重叠,所述第二支撑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板可转动,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后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下表面相互重叠,所述第四支撑板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第四支撑板可转动,所述第四支撑板转动后使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上表面相互重叠,所述第二支撑板一端向上转动可调节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间的夹角大小。

所述的医用折叠床,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上均包覆有聚氨酯发泡自结皮材料。

所述的医用折叠床,其中,所述医用折叠床上安装有与自动锁体配合的连接环。

所述的医用折叠床,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垂直投影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内,所述第四支撑板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垂直投影在所述第三支撑板内,所述第二支撑板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垂直投影在所述第三支撑板内。

所述的医用折叠床,其中,所述支脚结构包括第一支脚、第二支脚、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所述第一支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两侧且所述第一支脚可转动,所述第一支脚转动后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两侧表面重叠;所述第二支撑板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凹腔,所述第二支脚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下表面且所述第二支脚可转动,所述第二支脚转动后收纳在所述第一凹腔中;所述第三支撑板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凹腔,所述第三支脚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下表面且所述第三支脚可转动,所述第三支脚转动后收纳在所述第二凹腔中;所述第四支脚安装在所述第四支撑板两侧且所述第四支脚可转动,所述第四支脚转动后与所述第四支撑板两侧表面重叠。

所述的医用折叠床,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板两侧连接有第一扶手且所述第一扶手可转动,所述第一扶手转动后可收纳在所述第一凹腔内;所述第三支撑板两侧连接有第二扶手且所述第二扶手可转动,所述第二扶手转动后可收纳在所述第二凹腔内;所述第一扶手与所述第二扶手可分离式连接。

所述的医用折叠床,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和所述第四支撑板一侧均安装有行走轮。

所述的医用折叠床,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安装有提手。

所述的医用折叠床,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另一端面为斜面,所述第四支撑板另一端面为斜面,所述第一支撑板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板另一端可分离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为独立式的折叠床结构,不受病房中床头柜内空间的限制,可随意定制床板结构宽度、长度和支脚结构的高度。多个支撑板相对转动后可折叠在一起,其中,当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重叠,且第二支撑架一端向上转动后可使原折叠床结构变为折叠椅结构,同时,第四支撑板折叠在第三支撑板表面,使用者可坐在第三支撑板上,背靠第一支撑板。当向下翻折转动第二支撑架一端后使第二支撑板下表面与第三支撑板的下表面相互重叠,即可快速地将折叠床整体收纳起来呈箱体状。本折叠床变形后可用于实现躺坐功能,且变形后的箱体可摆放在病床旁,可用于放置地面物体或生活用品,使这些物品远离地面,且病人下床时可踩在箱体上,相当于在病床与地面间增加一个阶梯结构,方便病人下床,外观整洁,便于在有限室内空间内与其他室内杂物进行存储,方便使用者对室内空间进行规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床变形座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呈完全收纳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折叠床及其扶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折叠床收纳工作原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第一支撑板;11、第一支脚;12、第三凹腔;2、第二支撑板;21、第一连接轴;22、第二支脚;23、第一扶手;24、第二铰接座;3、第三支撑板;31、第二连接轴;32、第三支脚;33、第一铰接座;34、第二扶手;35、第三铰接座;4、第四支撑板;41、第四支脚;51、转轴座;52、第一转轴;6、聚氨酯发泡自结皮材料;7、行走轮;8、提手;9、第一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医用折叠床,包括床板结构和支脚结构,该支脚结构连接在该床板结构上且该支脚结构可转动,该支脚结构转动后与该床板结构相互重叠;该床板结构包括依次延直线水平连接的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第三支撑板3和第四支撑板4,该第一支撑板1一端与该第二支撑板2一端连接且该第一支撑板1可转动,该第一支撑板1转动后使该第一支撑板1的上表面与该第二支撑板2的上表面相互重叠,该第二支撑板2另一端与该第三支撑板3一端连接且该第二支撑板2可转动,该第二支撑板2转动后使该第二支撑板2的下表面与该第三支撑板3的下表面相互重叠,该第四支撑板4一端与该第三支撑板3另一端连接且该第四支撑板4可转动,该第四支撑板4转动后使该第四支撑板4的上表面与该第三支撑板3的上表面相互重叠,该第二支撑板2一端向上转动可调节该第二支撑板2与该第三支撑板3间的夹角大小。该第二支撑板2一端向上转动可调节该第二支撑板2与该第三支撑板3间的夹角大小后,可用于将折叠床变为折叠椅结构,具体变形方法详见下文。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为独立式的折叠床结构,不受病房中床头柜内空间的限制,可随意定制床板结构宽度、长度和支脚结构的高度,以提高折叠床使用舒适性。多个支撑板相对转动后可折叠在一起,其中,当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重叠,且第二支撑架一端向上转动后可使原折叠床结构变为折叠椅结构,同时,第四支撑板4折叠在第三支撑板3表面,使用者可坐在第三支撑板3上,背靠第一支撑板1。当向下翻折转动第二支撑架一端后使第二支撑板2下表面与第三支撑板3的下表面相互重叠,即可快速地将折叠床整体收纳起来呈箱体状。本折叠床变形后可用于实现躺坐功能,且变形后的箱体可摆放在病床旁,可用于放置地面物体或生活用品,使这些物品远离地面,且病人下床时可踩在箱体上,相当于在病床与地面间增加一个阶梯结构,方便病人下床,外观整洁,便于在有限室内空间内与其他室内杂物进行存储,方便使用者对室内空间进行规划。在医院的仓库中,亦需要存放大量的折叠床,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叠床结构收纳后整体可呈箱体状,其规整的外形便于多个折叠床叠放在仓库中存储,或是并排放置,便于使用者对室内空间进行规划,从而可存储更多的折叠床。完全折叠收纳后的折叠床可塞到床头柜与病床之间的缝隙中,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

实际应用中,第一支撑板1一端与第二支撑板2一端通过第一铰链连接,第四支撑板4一端与第三支撑板3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连接,第二支撑板2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轴21,第一连接轴21两端突出设置在第二支撑板2两侧,第三支撑板3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轴31,第二连接轴31两端突出设置在第三支撑板3两侧,第一连接轴2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轴31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9相连,第一连接轴2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轴31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图中未标出)相连,第一连接件9和第二连接件表面均开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孔(图中未标出)用于分别连接两转轴的其中一端,当然,第一连接件9设置在第二支撑板2一侧。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轴21和第二连接轴31也可选用销轴等。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均包括转轴座51和第一转轴52,上述各支撑板的两侧均对称安装有该转轴座51,且该转轴座51靠近各支撑板的端部,第一铰链中的第一转轴52分别穿过第一支撑板1一侧的转轴座51、第二支撑板2一侧的转轴座51、第一支撑板1另一侧的转轴座51和第二支撑板2另一侧的转轴座51,实现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间的可转动连接,同理地,第三支撑板3与第四支撑板4的连接方式与上述连接方式相同,本文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该第二支撑板2、该第三支撑板3和该第四支撑板4上均包覆有聚氨酯发泡自结皮材料6。对于医院病房这个环境来说,用聚氨酯发泡自结皮可以起到抗菌防菌的作用,方便消毒,且聚氨酯发泡自结皮具有一定的弹性,软硬度适中,多应用于自行车座表面等结构上。用于本实用新型材料替代布料,人造革等材料,结实耐用,使用寿命长,至少5年以上。而布料或者人造革容易磨损,破裂,也容易滋生细菌,不易清理消毒。聚氨酯发泡自结皮表面触感舒适,最大限度提供好的睡感坐感。实际应用中,可使聚氨酯发泡自结皮材料6表面呈曲面,以增加聚氨酯发泡自结皮材料6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和对人体的支撑点,增加使用舒适感。各支撑架表面包覆聚氨酯发泡自结皮,使支撑架表面具有一定的弹性,完全折叠收纳后折叠床整体厚度也较小,立起后可塞到床头柜与病床之间的缝隙中,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板1在该第二支撑板2上的垂直投影在该第二支撑板2内,该第四支撑板4在该第三支撑板3上的垂直投影在该第三支撑板3内,该第二支撑板2在该第三支撑板3上的垂直投影在该第三支撑板3内。为了将折叠床收纳成箱体状,则使各支撑板表面在折叠后相互重叠,且折叠后各支撑架边缘无外凸的情况为好。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可使第一支撑架上表面的表面积小于第二支撑架上表面的表面积,从而可在第二支撑架表面形成一阶梯状结构,当折叠床变形为箱体且第一支撑架的下表面朝上时,可将该折叠床置于病床下,病人下床时可先踩在箱体上,相当于在病床与地面间增加一个阶梯结构,使病人在箱体上逐层的向下移动,方便病人下床。

本实施例中,该支脚结构包括第一支脚11、第二支脚22、第三支脚32和第四支脚41,该第一支脚11安装在该第一支撑板1两侧且该第一支脚11可转动,该第一支脚11转动后与该第一支撑板1两侧表面重叠(例如人体两侧手臂伸直且与身体并拢时的状态);该第二支撑板2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凹腔(图中未标出),该第二支脚22安装在该第二支撑板2下表面且该第二支脚22可转动,该第二支脚22转动后收纳在该第一凹腔中;该第三支撑板3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凹腔(图中未标出),该第三支脚32安装在该第三支撑板3下表面且该第三支脚32可转动,该第三支脚32转动后收纳在该第二凹腔中;该第四支脚41安装在该第四支撑板4两侧且该第四支脚41可转动,该第四支脚41转动后与该第四支撑板4两侧表面重叠(例如人体两侧手臂伸直且与身体并拢时的状态)。实际应用中,第一支脚11一端和第四支脚41一端可均通过销轴(图中标未标出)安装在对应的支撑板两侧实现转动(该连接方式和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和常用技术手段,本文不再赘述),第一支撑板1两侧面和第四支撑板4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三凹腔12(如图3所示),使第一支脚11在转动后可收纳进第三凹腔12内,从而减少第一支撑板1两侧面和第四支撑板4两侧面结构外凸的现象,增加箱体结构的规整度。第二支脚22与第二支撑板2下表面通过第三铰链连接,第三支脚32与第三支撑板3下表面通过第四铰链(图中未画出)连接,第三铰链安装在第一凹腔内,第四铰链安装在第二凹腔内,第三铰链和第四铰链均包括第一铰接座33(如图4所示)和第一铰接轴(图中未标出),第三支脚32和第四支脚41上均开设有第一铰接孔(图中未画出),第三支脚32通过第三铰链中的第一铰接轴与第一凹腔内的第一铰接座33连接,第四支脚41通过第四铰链中的第一铰接轴与第二凹腔内的第一铰接座33连接。第一铰接轴可为销轴。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2两侧连接有第一扶手23且该第一扶手23可转动,该第一扶手23转动后可收纳在该第一凹腔内;该第三支撑板3两侧连接有第二扶手34且该第二扶手34可转动,该第二扶手34转动后可收纳在该第二凹腔内;该第一扶手23与该第二扶手34可分离式连接。第二支撑板2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五铰链,第三支撑板3两侧对称安装有第六铰链,第五铰链包括第二铰接座24和第二铰接轴(图中为标出),第六铰链包括第三铰接座35和第三铰接轴(图中为标出,第二铰接座24一端突出于第二支撑板2的下表面,第三铰接座35一端突出于第三支撑板3的下表面,第一扶手23一端通过的第二铰接轴与第二铰接座24一端连接并可转动,第二扶手34一端通过的第三铰接轴与第三铰接座35一端连接并可转动。第二扶手34上安装有卡合连接件(图中未画出),卡合连接件一端固定在第二扶手34上(固定方式可为螺钉连接、黏结或焊接),卡合连接件另一端与第一扶手23卡合连接,用于实现第一扶手23与该第二扶手34可分离式连接。具体的,实际应用中,第一扶手23和第二扶手34多为钢管,卡合连接件多为塑料件,在卡合连接件另一端表面设置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贯穿该卡合连接件端面,且第一凹槽表底面为弧形,并使得第一凹槽的开口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底部宽度,当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床变形为折叠椅子时,第二支撑板2两侧的第一扶手23与第三支撑板3两侧的第二扶手34相靠近,为了防止第二支撑板2一端继续朝第三支撑板3上表面方向转动,所以使第一扶手23与第二扶手34快速连接,即,使第一扶手23挤压第一凹槽开口处至其塑料结构变形后可快速卡接到第一凹槽内,第一扶手23与第二扶手34相连接也可防止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在水平方向受力后转动,以确保折叠椅的正常使用。而当使用者需要将折叠椅变为箱体时,用力拉拽第二支撑板2即可将第一扶手23与第二扶手34分离。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板1一侧和该第四支撑板4一侧均安装有行走轮7。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支撑板2上安装有提手8。实际应用中,该提手8可安装在第二支撑板2一侧,在行走轮7的支撑下,可将呈收纳状态的折叠床立起后移动,提手8可方便使用者对箱体式折叠床进行拉拽移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另一端面为斜面,该第四支撑板4另一端面为斜面,该第一支撑板1另一端与该第四支撑板4另一端可分离式连接。当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床变形为折叠椅子时,第二支撑板2一端向上翻折转动至预设位置,使第一支撑板1作为座椅靠背使用,为了防止第二支撑板2一端继续朝第三支撑板3上表面方向转动,则使第一支撑板1另一端与第四支撑板4另一端相互抵接,例如,第一支撑板1另一端与第四支撑板4另一端的斜面间相接使两支撑板间夹角呈九十度,此时折叠椅具有较好的结构连接稳定性。当然,也可减少第一支撑板1的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亦可将折叠床变为折叠椅结构,并使上述两扶手间连接以用于限制支撑板转动,减少第一支撑板1的表面积则形成了本文中上述的阶梯结构。另一方面,仅改变端面形状而不改变支撑板上下表面的好处在于,相邻支撑板的上下表面被支撑板所被覆盖,应用在医院多细菌的环境中时,可尽量减少细菌或其他杂物附着在支撑板表面上的现象发生,以提高使用者使用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医用折叠床上安装有与自动锁体配合的连接环,使用者开锁后使自动锁体与连接环断开连接即可使用医用折叠床。实际应用时,可优选地将连接环安装在第二支撑板2上(图中未画出),还可在第二支撑板2上设置二维码(图中未画出),自动锁体可为蓝牙锁、gprs锁等可实现扫码开锁的自动锁体或其他现有的使用钥匙进行开锁的锁体,该自动锁体可安装在医院走廊或病房内的墙壁上。例如,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叠床在完全收纳后置于医院通道中时,并将自动锁体通过架子固定在医院过道的墙壁上,使连接环同时连接在第二支撑板2和自动锁体上,使用者通过手机相应app对第二支撑板2上的二维码进行扫码后,使自动锁体脱离与连接环的连接(例如共享单车或公共租借自行车结构的解锁方式),使用者可移动折叠床进行使用,同时手机app上进行折叠床使用计费和定位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扫码共享使用功能。将连接环设置在第二支撑板2上,与医院墙壁上的自动锁体连接,方便折叠床与自动锁体连接,可使折叠床的支撑架表面完全与墙壁靠近或紧贴。实际应用中,在支撑板上行走轮7的支撑下,可将呈收纳状态的折叠床立起后移动,可在第二支撑板2一侧安装有提手8,并将连接环安装在该提手8上,同时,二维码也可设置在第二支撑板2一侧表面上,方便使用者扫码开锁。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