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把头可折叠的拖把及拖把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3511发布日期:2020-08-25 19:20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拖把头可折叠的拖把及拖把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拖把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拖把头可折叠的拖把及拖把桶。



背景技术:

传统一字型拖把是众多拖把样式中的一种,它具有构造简单,宽度长、拖地快的特点。但它的缺点是因为长没办法脱水。后来发明了可折叠拖把,由于折叠拖把收缩时,有定位针自动从拖把杆中伸出插进脱水篮的中心孔中,然后利用手压旋转装置就脱水,并保持脱水篮旋转时平衡不晃动。由于可折叠拖把可以脱水,展开拖地做到多快好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并广泛使用。

但就是这样受欢迎的折合拖把自投放市场以来,发现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展开拖地时,如果角度不把握好,拖把靠地面的一侧会碰到地面。因为拖把纱栽在长条纱线板上,纱线板装配到长方体的拖把头壳内,就是这个长方体头壳的边沿不小心会划伤地面。再是有些消费者需要拖把头折叠状态下拖地,伸出的定位针会碰到地面,也会影响拖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可折叠长条形拖把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美观省力、减去配件节约成本的拖把头可折叠的拖把及拖把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拖把头可折叠的拖把,包括可折叠拖把头和拖把杆,所述可折叠拖把头包括三段,分别为左拖把头、中间拖把头和右拖把头,所述左拖把头的右端与中间拖把头的左端之间、所述中间拖把头的右端与右拖把头的左端之间均通过扭簧连接,所述拖把杆为管状结构,包括内杆和外杆,每段拖把头均由长扁条纱线板、纱线和头壳组成,纱线装配到长扁条纱线板上,长扁条纱线板装配到头壳上,所述中间拖把头的长扁条纱线板的正中处开设有一个洞孔,在可折叠拖把头放入脱水篮时,该洞孔刚好套在脱水篮中心处的定位针进行定位,使脱水篮和可折叠拖把头处在同心线上;

所述内杆分成两段,分别上段内杆和下段内杆,所述外杆套装在上段内杆外,所述上段内杆的下端与下段内杆的上端螺纹连接;

所述可折叠拖把头与拖把杆之间通过旋转接头连接,所述旋转接头包括倒u型上连接件和倒t型下连接件,所述倒u型上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下段内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倒t型下连接件的下端与中间拖把头的头壳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倒u型上连接件与倒t型下连接件之间通过横轴可旋转连接并紧固,所述横轴的左右两部分上分别设有一个穿孔;

所述拖把还包括用于拖把旋转的旋转装置和用于驱动三段拖把头进行折叠和展开的折叠机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螺旋杆、螺旋杆外套、旋转定位头和抱锁,所述螺旋杆外套固定在上段内杆内,所述螺旋杆外套内壁上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杆位于螺旋杆外套内,所述螺旋杆的上端与外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定位头安装在螺旋杆的下端上,所述旋转定位头上设有与螺旋杆外套上的螺旋槽相互配合的螺旋凸起,所述螺旋凸起与螺旋槽形成螺旋副;

在抱锁解锁状态下,向下按压外杆,螺旋杆向下运动,通过旋转定位头与螺旋杆外套的配合,使得上段内杆进行旋转,上段内杆带动下段内杆,下段内杆带动可折叠拖把头在脱水篮里进行旋转,同时实现拖把杆的缩短,当上拉外杆,实现拖把杆的伸长,外杆通过抱锁锁定到上段内杆上;

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套筒、可移动横轴、固定横轴、第一牵引钢绳和两个滑轮,所述套筒位于外杆的下方套装在内杆外,所述第一牵引钢绳和两个滑轮均位于内杆内,两个滑轮分别安装在滑轮架的上下两端,所述下段内杆的中部设有两个开槽,两个开槽左右正对布置,所述可移动横轴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开槽并与套筒连接,所述固定横轴位于可移动横轴的下方且固定在下段杆内,所述第一牵引钢绳的上端与可移动横轴连接,所述第一牵引钢绳的下端通过上侧的滑轮后与固定横轴连接;第二牵引钢绳的一端与左拖把头连接,第二牵引钢绳的另一端先穿过倒u型上连接件的左部和横轴左侧上的穿孔,然后绕过下侧的滑轮,再穿过倒u型上连接件的右部和横轴右侧上的穿孔,最后与右拖把头连接;当下移套筒时,第一牵引钢绳放松、滑轮架下移,同时可折叠拖把头在扭簧的作用下进行折叠;当上移套筒时,第一牵引钢绳带动滑轮架上移,同时可折叠拖把头在第二牵引钢绳的作用下展开;所述套筒上移至限位装置,进行限位。

进一步,每段拖把头还包括短绒护贴,所述短绒护贴包括长条勾面魔术贴,所述长条勾面魔术贴的光面上缝制有短纱线或植绒布;纱线沿着长扁条纱线板的宽度方向对称分开,短绒护贴位于长扁条纱线板的下方,且通过长条勾面魔术贴粘贴在分开后的纱线根部上。

再进一步,所述抱锁包括管型外壳、紧固片、凸轮结构和按钮,所述管型外壳的上端套装在外杆外并与外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管型外壳的下端套装在上段内杆上,所述紧固片设置在管型外壳下部内侧且嵌在管型外壳上,所述凸轮结构可转动的安装在管型外壳上且与紧固片接触,所述按钮与凸轮结构连接,通过按压按钮将外杆与上段内杆进行锁定。

再进一步,所述限位装置包括v型弹簧片和弹珠,所述套筒上还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位于可移动横轴的上方,所述v型弹簧片设置在下段内杆内,所述v型弹簧片的一端与下段内杆连接,所述v型弹簧片的另一端与弹珠连接,所述下段内杆上设有用于安装弹珠的弹珠孔,当套筒上移至弹珠处时,弹珠在v型弹簧片的作用下弹出卡在套筒的限位孔内,进行限位。

更进一步,每段拖把头上的纱线的中部分别设有织带。

一种与所述的拖把头可折叠的拖把配套使用的拖把桶,包括桶体和脱水篮,脱水篮可转动的安装在桶体内,所述脱水篮的中心处设有定位针,在使用时,将折叠后的拖把头放入脱水篮中,并将中间拖把头上的洞孔套在脱水篮的定位针上,实现可折叠拖把头与脱水篮同心旋转,旋转时不偏离中心,使拖把头在疾快旋转时也始终保持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无需用扳手拉动钢丝,用一个套筒套在拖把杆外,拖把杆内的钢绳固定可移动横轴上,拉动套筒就带动钢绳、滑轮,通过中间拖把头正中的洞孔与脱水篮中心的定位针实现定位;拖把杆可以沿着拖把头垂直平面旋转,短绒护贴的设计,使得在长方体头壳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碰到地面上,更方便使用;减少成本,美观大方,拖把杆上少了扳手脱水时减少偏心负荷;旋转稳定、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可折叠拖把头在折叠状态下的定位装置示意图。

图3是可折叠拖把头在展开状态下的定位装置示意图。

图4是抱锁的截面图。

图5是短绒护贴与长扁条纱线板分离的状态图。

图6是植入纱线的三段拖把头示意图。

图7是粘贴短绒护贴后的拖把头示意图。

图8是拖把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8,一种拖把头可折叠的拖把,包括可折叠拖把头1和拖把杆,所述可折叠拖把头1包括三段,分别为左拖把头11、中间拖把头12和右拖把头13,所述左拖把头11的右端与中间拖把头12的左端之间、所述中间拖把头12的右端与右拖把头13的左端之间均通过扭簧连接,所述拖把杆为管状结构,包括内杆和外杆,每段拖把头均由长扁条纱线板10、纱线20和头壳组成,纱线20装配到长扁条纱线板10上,长扁条纱线板10装配到头壳上,所述中间拖把头12的长扁条纱线板的正中处开设有一个洞孔,在可折叠拖把头放入脱水篮15时,该洞孔刚好套在脱水篮中心处的定位针进行定位,使脱水篮和可折叠拖把头处在同心线上;

所述内杆分成两段,分别上段内杆211和下段内杆212,所述外杆22套装在上段内杆外,所述上段内杆211的下端与下段内杆212的上端螺纹连接;

所述可折叠拖把头与拖把杆之间通过旋转接头连接,所述旋转接头包括倒u型上连接件666和倒t型下连接件888,所述倒u型上连接件666的上端与所述下段内杆21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倒t型下连接件888的下端与中间拖把头12的头壳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倒u型上连接件666与倒t型下连接件888之间通过横轴999可旋转连接并紧固,所述横轴999的左右两部分上分别设有一个穿孔;

所述拖把还包括用于拖把旋转的旋转装置和用于驱动三段拖把头进行折叠和展开的折叠机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螺旋杆31、螺旋杆外套32、旋转定位头33和抱锁34,所述螺旋杆外套32固定在上段内杆211内,所述螺旋杆外套32内壁上设有螺旋槽321,所述螺旋杆31位于螺旋杆外套32内,所述螺旋杆31的上端与外杆2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定位头33安装在螺旋杆31的下端上,所述旋转定位头33上设有与螺旋杆外套32上的螺旋槽321相互配合的螺旋凸起,所述螺旋凸起与螺旋槽321形成螺旋副;

在抱锁解锁状态下,向下按压外杆22,螺旋杆31向下运动,通过旋转定位头33与螺旋杆外套32的配合,使得上段内杆211进行旋转,上段内杆带动下段内杆212,下段内杆212带动可折叠拖把头在脱水篮里进行旋转,同时实现拖把杆的缩短,当上拉外杆22,实现拖把杆的伸长,外杆22通过抱锁锁定到上段内杆211上;

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套筒41、可移动横轴42、固定横轴43、第一牵引钢绳44和滑轮,所述套筒41位于外杆22的下方套装在内杆外,所述第一牵引钢绳44和两个滑轮均位于内杆内,两个滑轮分别安装在滑轮架45的上下两端,所述下段内杆212的中部设有两个开槽6,两个开槽6左右正对布置,所述可移动横轴42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开槽6并与套筒41连接,所述固定横轴位于可移动横轴42的下方且固定在下段杆内,所述第一牵引钢绳44的上端与可移动横轴42连接,所述第一牵引钢绳44的下端通过上侧的滑轮后与固定横轴43连接;第二牵引钢绳8的一端与左拖把头11连接,第二牵引钢绳8的另一端先穿过倒u型上连接件666的左部和横轴999左侧上的穿孔,然后绕过下侧的滑轮,再穿过倒u型上连接件666的右部和横轴右侧上的穿孔,最后与右拖把头13连接;当下移套筒41时,第一牵引钢绳44放松、滑轮架下移,同时可折叠拖把头在扭簧的作用下进行折叠;当上移套筒41时,第一牵引钢绳44带动滑轮架上移,同时可折叠拖把头在第二牵引钢绳8的作用下展开;所述套筒41上移至限位装置,进行限位。

进一步,每段拖把头还包括短绒护贴91,所述短绒护贴91包括长条勾面魔术贴92,所述长条勾面魔术贴92的光面上缝制有短纱线93或植绒布;纱线20沿着长扁条纱线板10的宽度方向对称分开,短绒护贴91位于长扁条纱线板10的下方,且通过长条勾面魔术贴92粘贴在分开后的纱线根部上。

再进一步,所述抱锁34包括管型外壳342、紧固片343、凸轮结构344和按钮341,所述管型外壳342的上端套装在外杆22外并与外杆2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管型外壳342的下端套装在上段内杆211上,所述紧固片343设置在管型外壳下部内侧且嵌在管型外壳342上,所述凸轮结构344可转动的安装在管型外壳342上且与紧固片343接触,所述按钮341与凸轮结构344连接,通过按压按钮341将外杆22与上段内杆211进行锁定。通过按压或开启按钮341实现凸轮结构344的旋转,凸轮结构344与紧固片相接触,进而实现紧固片343与上段内杆211的锁紧或解锁。

再进一步,所述限位装置包括v型弹簧片71和弹珠72,所述套筒41上还设有限位孔411,所述限位孔411位于可移动横轴42的上方,所述v型弹簧71片设置在下段内杆212内,所述v型弹簧片71的一端与下段内杆212连接,所述v型弹簧片71的另一端与弹珠72连接,所述下段内杆212上设有用于安装弹珠72的弹珠孔,当套筒41上移至弹珠处时,弹珠72在v型弹簧片71的作用下弹出卡在套筒41的限位孔内,进行限位。

更进一步,每段拖把头上的纱线20的中部分别设有织带。将三个拖把头上的纱线连成整体,防止固定在拖把头上的独立纱线在使用时反转至头壳上。

一种与所述的拖把头可折叠的拖把配套使用的拖把桶,包括桶体14和脱水篮15,脱水篮15可转动的安装在桶体14内,所述脱水篮15的中心处设有定位针,在使用时,将折叠后的拖把头放入脱水篮15中,并将中间拖把头12上的洞孔套在脱水篮的定位针16上,实现可折叠拖把头与脱水篮15同心旋转,旋转时不偏离中心,使拖把头在疾快旋转时也始终保持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杆31的上端向上延伸的延长构件311与外杆锚固连接,所述上段内杆211的下端设有内螺纹2111,所述下段内杆212的上端设有外螺纹2121,下段内杆212上的开槽设有一定的高度,同时与内杆的空腔连通,下段内杆212的下端通过紧固螺帽5与倒u型上连接件666螺纹连接。

所述拖把杆通过旋转接头与中间拖把头连接,可以摆换角度,即拖把杆可以沿与中间拖把头的居中垂直平面做180°之内的定位扳动。拖把杆转换角度时的第二牵引钢绳8行程,必须把倒u型上连接件666的底部的凸度(高低)算计恰当,就是设计到与垂直时的第二牵引钢绳8行程相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压外杆22可实现拖把杆及可折叠拖把头的整体旋转,同时通过下压或上提外杆22可实现拖把杆的伸缩;另外,通过上下移动套筒41可实现可折叠拖把头1的展开和折叠。

如图6所示,三段拖把头的长扁条纱线板10上对称植入纱线20,如图5所示,将长扁条纱线板10翻转后,将纱线20对称将开,并将短绒护贴91通过长条勾面魔术贴92粘贴在纱线根部上;如图7是短绒护贴粘贴后的示意图。贴粘上与长扁条纱线板10差不多宽的短绒护贴成为肩托,使拖把纱线不呈垂直状,而是横跨过肩托后再垂直,避免了因拖把杆把握角度不准确而触碰到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当清洗拖把后需要脱水时,首先摁下弹珠将套筒41下移,在扭簧的作用下,拖把头实现折叠;然后将拖把头放入到旋转脱水篮15内,并将中间拖把头上的洞孔套在脱水篮15的定位针16上,使拖把篮和拖把头处在同心线上,旋转时始终处于稳定状态;接着按压外杆22,实现拖把杆和可折叠拖把头的一起旋转,进而实现自动脱水,脱水完毕后,将拖把从旋转脱水篮15中拿出,上移套筒41在第一牵引钢绳44带动下,同时在第二牵引钢绳8的放松下,强迫左拖把头11和右拖把头13展开,可折叠拖把头1即实现展开,然后通过限位装置的弹珠72进行套筒41的限位;通过上提外杆22可实现拖把杆的伸长,同时通过抱锁34将外杆22锁定在上段内杆211上,同时可以通过旋转接头调整拖把杆角度,然后进行拖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