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中空玻璃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8082发布日期:2020-08-14 18:48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中空玻璃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节能中空玻璃组合结构,属于节能玻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节能玻璃通常会保温和隔热,种类有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和普通玻璃等,中空玻璃属于比较常见的节能玻璃。中空玻璃是将两片或多片玻璃以有效支撑均匀隔开并对周边粘接密封,使玻璃层之间形成有干燥气体的空腔,其内部形成了一定厚度的被限制了流动的气体层。由于这些气体的导热系数大大小于玻璃材料的导热系数,因此具有较好的隔热能力。中空玻璃的特点是传热系数较低,与普通玻璃相比,其传热系数较低,是目前最实用的隔热玻璃。

为了提高中空玻璃的保温和隔热效果,通常会在中空玻璃上设置镀膜,常用的中空玻璃通常为双玻单腔,且内玻璃和外玻璃上均设置镀膜层,且中空玻璃的镀膜层通常设置在两层玻璃之间。发明人发现,该种中空玻璃在使用时,由于室内热量需要穿过内层玻璃后,才会受到镀膜层的阻挡,因此室内的热量有部分损失在内层玻璃上,这导致现有的中空玻璃的保温和隔热效果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中空玻璃的保温和隔热性能,进而提高节能效果的节能中空玻璃组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节能中空玻璃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外玻璃和内玻璃,外玻璃和内玻璃之间设置有间隔条,内玻璃上的内玻璃镀膜层设置在内玻璃朝向室内的一侧,外玻璃上设置有外玻璃镀膜层。

优选的,所述的内玻璃镀膜层为掺氟氧化锡薄膜。

优选的,内玻璃为在线low-e玻璃。

优选的,所述的外玻璃镀膜层设置在外玻璃和内玻璃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外玻璃为离线low-e玻璃。

优选的,所述的间隔条为铝间隔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节能中空玻璃组合结构内玻璃镀膜层设置在内玻璃朝向室内的一侧,直接对室内的热量进行阻挡,避免内玻璃对室内热量造成消耗,与传统的中空玻璃相比,大大提高了中空玻璃的保温和隔热效果,进而大大提高了中空玻璃的节能性能。

2、内玻璃镀膜层为掺氟氧化锡薄膜,不会由于氧化而导致中空玻璃透光和节能性能降低。

3、内玻璃为在线low-e玻璃,镀膜的硬度高,耐磨性能优异,能够避免磕碰导致的损坏,使用寿命长,可以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节能中空玻璃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玻璃2、外玻璃镀膜层3、内玻璃4、内玻璃镀膜层5、间隔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节能中空玻璃组合结构,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外玻璃1和内玻璃3,外玻璃1和内玻璃3之间设置有间隔条5,内玻璃3上的内玻璃镀膜层4设置在内玻璃3朝向室内的一侧,外玻璃1上设置有外玻璃镀膜层2。本节能中空玻璃组合结构内玻璃镀膜层4设置在内玻璃3朝向室内的一侧,直接对室内的热量进行阻挡,避免内玻璃3对室内热量造成消耗,与传统的中空玻璃相比,大大提高了中空玻璃的保温和隔热效果,进而大大提高了中空玻璃的节能性能。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外玻璃1与内玻璃3平行且间隔设置,外玻璃1与内玻璃3之间设置有间隔条5,在本实施例中,间隔条5为铝间隔条,间隔条5间隔设置有多条。间隔条5上密布有多个微孔,形成多个通道。

外玻璃1的外玻璃镀膜层2设置在外玻璃1与内玻璃3之间,外玻璃1的外玻璃镀膜层2与外玻璃1的对应侧相连。外玻璃1为离线low-e玻璃。

离线low-e玻璃是离开浮法玻璃生产线,利用真空磁控溅射的方法,将辐射率极低的金属银及其它金属和金属化合物按照一定顺序均匀地镀在玻璃表面而制成的。因此外玻璃膜镀层2质软,很容易由于碰撞而损坏,此外,由于外玻璃镀膜层2的材质为金属银及其它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因此很容易被氧化而降低玻璃的透光和节能性能,因此外玻璃镀膜层2仅仅且只能够设置在内玻璃3和外玻璃1之间保护使用。

内玻璃3的内玻璃镀膜层4设置在内玻璃3朝向室内的一侧,内玻璃镀膜层4为掺氟氧化锡薄膜,内玻璃镀膜层4与内玻璃3的对应侧相连。内玻璃3为在线low-e玻璃。

在线low-e玻璃是在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在热的玻璃表面上喷涂以锡盐为主要成分的化学溶液,利用玻璃自身的热量,在玻璃表面反应形成具有一定低辐射功能的掺氟氧化锡化合物薄膜,该薄膜与玻璃的结合属于化学反应,膜层与玻璃结合为一体,因此,与内玻璃3相连的内玻璃镀膜层4硬度大,不会由于碰撞而损坏,而且由于其材质为掺氟氧化锡薄膜,因此不怕被氧化,可以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使用。

实施例2

内玻璃3仍为在线low-e玻璃,内玻璃3的内玻璃镀膜层4设置在内玻璃3朝向室内的一侧,内玻璃镀膜层4为掺氟氧化锡薄膜,外玻璃1为在线low-e玻璃,且外玻璃1的外玻璃镀膜层2设置在外玻璃1和内玻璃3之间并与外玻璃1的对应侧相连。

本节能中空玻璃组合结构与传统的中空玻璃相比,保温和隔热参数如下表所示:

表中,实验1为实施例1,即内玻璃3为在线low-e玻璃,外玻璃1为离线low-e玻璃,内玻璃镀膜层4朝向室内一侧,外玻璃镀膜层2位于内玻璃3和外玻璃1之间并与外玻璃1的对应侧相连;实验2为实施例1的对照组,即内玻璃3为在线low-e玻璃,外玻璃1为离线low-e玻璃,内玻璃镀膜层4和外玻璃镀膜层2均位于内玻璃3和外玻璃1之间并分别与内玻璃3和外玻璃1的对应侧相连;实验3为实施例2,即内玻璃3和外玻璃1均为在线low-e玻璃,内玻璃镀膜层4朝向室内一侧,外玻璃镀膜层2位于内玻璃3和外玻璃1之间并与外玻璃1的对应侧相连;实验4为实施例2的对照组,即内玻璃3和外玻璃1均为在线low-e玻璃,内玻璃镀膜层4和外玻璃镀膜层2均位于内玻璃3和外玻璃1之间并分别与内玻璃3和外玻璃1的对应侧相连。

对比实验1和实验2可知:在不影响可见光透过率的前提下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实验1的传热系数(u值)要小于实验2的u值,说明实验1的保温隔热效果较好,与实验2相比,外面的热量不易进入室内,室内温度受室外温度的影响较小。实验1的sc(遮阳系数)小于实验2的sc及实验1的shgc(太阳能得热系数)小于实验2的shgc共同证明了以上观点。因此,实验1的玻璃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效果要优于实验2的玻璃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效果。

对比实验3和实验4可知:在不影响可见光透过率的前提下,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实验3的传热系数(u值)要小于实验4的u值,说明实验3的保温隔热效果较好,与实验4相比,外面的热量不易进入室内,室内温度受室外温度的影响较小。实验3的sc(遮阳系数)小于实验4的sc及实验3的shgc(太阳能得热系数)小于实验4的shgc,此结果共同证明了以上观点。因此,实验3的玻璃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效果要优于实验4的玻璃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效果。

由上可以看出,内玻璃镀膜层4设置在内玻璃3朝向室内的一侧,能够在不影响可见光透过率的前提下,保温和隔热效果上均得到提高,使用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