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低姿态零重力设计且增加倾斜靠背的全联动座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06640发布日期:2020-11-04 04:1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具有低姿态零重力设计且增加倾斜靠背的全联动座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斜倚座椅装置和使用它们的椅子,尤其涉及一种斜倚座椅装置,该斜倚座椅装置用于具有脚凳/凳塌、座部和靠背的剧院椅子上,该凳塌、座部和靠背可以定位在期望的零重力构造中。



背景技术:

在运动家具工业中,存在使椅子在至少以下两个位置之间移动/运动的装置:收拢位置,其中搁脚板收回并且椅背基本竖直;和完全倾斜位置,其中搁脚板伸出,座部从后向前倾斜,并且靠背斜倚(所谓的“零重力”位置)。这种类型的运动现在正在进入另一些环境,如剧院或影院。然而,这些商业环境给这种运动家具带来了新的问题。拥有一个适应这些环境所带来的挑战的设计将是有利的。此外,现有的座椅单元提供倾斜的零重力位置,但是通过相对于座部本身固定的椅背来实现。一些用户可能更喜欢类似的座椅单元,但是希望该座椅单元在移动到零重力伸展位置时相对于座部稍微向后倾斜。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用于座椅单元的座椅装置,该座椅单元具有搁脚板、座部和靠背。该装置适于将座椅单元从收拢位置移动到伸展位置,在收拢位置,搁脚板收回/隐藏/存放在座部下方,座部处于大致水平的取向,并且靠背处于垂直位置,在伸展位置,搁脚板伸出,座部从后向前倾斜,并且靠背处于倾斜位置。该装置包括一对分隔开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它们以间隔方式连接在一起。座椅单元具有一对可操作成使座椅单元在收拢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的机构,一个机构连接到一个基板。每个机构都是另一机构的镜像。每个机构具有通过第一联动装置枢转地连接到相应基板的座部板,第一联动装置使座部板在座椅单元处于收拢位置时的第一位置和座椅单元处于伸展位置时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每个机构还包括靠背安装连杆,该靠背安装连杆枢转地连接到座部板并且连接到第二联动装置,该第二联动装置使靠背安装连杆从座椅单元处于收拢位置时的第一竖直位置倾斜到座椅单元处于伸展位置时的第二倾斜位置。在倾斜位置,靠背安装连杆相对于座部板稍微倾斜,以提供与靠背相对于座部固定的座椅单元不同的倾斜位置。搁脚板联动装置枢转地连接到座部板,该搁脚板联动装置使搁脚板从座椅单元处于收拢位置时的收回位置移动到座椅单元处于伸展位置时的打开位置。第三联动装置连接到搁脚板联动装置,该第三联动装置使搁脚板联动装置在收回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曲拐枢转地连接到座部板。曲拐具有从与座部板的枢转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区段,以及从与座部板的枢转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区段。曲拐的第一区段枢转地连接到第三联动装置中的连杆,第二区段枢转地连接到第三联动装置中的连杆并且连接到第二联动装置中的连杆。曲拐(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搁脚板的伸出位置和靠背的倾斜位置。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优点和新颖特征将部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将在下面的研究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来了解。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椅子的剖视图,其中装置处于收拢位置,示出了装置的一侧;

图2是类似于图1但从相反的一侧观看的视图;

图3是部分透视图,为了清楚起见去除了一部分,示出了完全倾斜的位置;

图4是类似于图3但沿着更靠近侧面的截面截取以更好地示出连杆的视图;

图5是从相反的一侧观看的图4所示装置的侧视图;以及

图6是类似于图1的视图,示出了被旋转成朝上的位置的座部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具有搁脚板、座部和靠背的座椅单元的座椅装置(以及结合有该座椅装置的座椅单元)。该装置适于将座椅单元从收拢位置移动到伸展位置,在收拢位置,搁脚板收回在座部下方,座部处于大致水平的方位,并靠背处于垂直位置,在伸展位置,搁脚板伸出,座部从后向前倾斜,并且靠背处于倾斜位置。该装置包括一对分隔开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它们以间隔方式连接在一起。座椅单元具有一对可操作成使座椅单元在收拢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的机构,一个机构连接到一个基板。每个机构都是另一机构的镜像。每个机构具有通过第一联动装置枢转地连接到相应基板的座部板,第一联动装置使座部板在座椅单元处于收拢位置时的第一位置和座椅单元处于伸展位置时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每个机构还包括靠背安装连杆,该靠背安装连杆枢转地连接到座部板并且连接到第二联动装置,该第二联动装置使靠背安装连杆从座椅单元处于收拢位置时的第一竖直位置倾斜到座椅单元处于伸展位置时的第二倾斜位置。在倾斜位置,靠背安装连杆相对于座部板稍微倾斜,以提供与靠背相对于座部固定的座椅单元不同的倾斜位置。搁脚板联动装置枢转地连接到座部板,该搁脚板联动装置使搁脚板从座椅单元处于收拢位置时的收回位置移动到座椅单元处于伸展位置时的打开位置。第三联动装置连接到搁脚板联动装置,该第三联动装置使搁脚板联动装置在收回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曲拐枢转地连接到座部板。曲拐具有从与座部板的枢转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区段,以及从与座部板的枢转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区段。曲拐的第一区段枢转地连接到第三联动装置中的连杆,第二区段枢转地连接到第三联动装置中的连杆并且连接到第二联动装置中的连杆。曲拐(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搁脚板的伸出位置和靠背的倾斜位置。

座椅装置10在图1和2中显示为处于收拢位置,在图3-5中显示为处于伸展的零重力位置。如图2所示,座椅装置10具有一对分隔开的侧基板12,侧基板12连接到前轨14和后轨16。侧基板12、前轨14和后轨16形成座椅装置10的基座。前马达管/前电机管18连接到侧基板12并在它们之间延伸。u形夹20沿着前马达管18的一部分连接到前马达管18,并且通常位于其中心。u形夹20用于将马达/电机22枢转地连接到前马达管18。马达22具有可延伸的轴24,轴24在其外端可枢转地连接到u形夹26。u形夹26又连接到后马达管28上。后马达管28从座椅装置10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并且在每个外端连接到马达管支架30。前马达管18和后马达管28显示为由方形钢管制成,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此外,虽然未示出,但是应当理解,马达22连接到电源,使得马达22可以在操作控制装置(例如按钮或拨动开关)时使轴24伸出和缩回。

转向图4,仅示出了座椅装置10的一侧。座椅装置10的每一侧都是另一侧的镜像,因此下面只描述一侧。马达管支架30固定连接到后枢转连杆32。后枢转连杆32的一端在枢轴点34处枢转地连接到侧基板12。后枢转连杆32从枢轴点34延伸,并且在其另一端在枢轴点38处枢转地连接到座部板36。座部板36的后端在枢轴点42处枢转地连接到靠背安装连杆40。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靠背安装连杆40用于将椅背连接到座椅装置10。靠背安装连杆40在枢轴点46处枢转地连接到靠背支撑连杆44。靠背支撑连杆44背离枢轴点46延伸,并且在相对的端部在枢轴点50处枢转地连接到靠背曲拐48。注意,侧基板12的一部分在图4中被移除以示出这种连接。靠背曲拐48在枢轴点52处枢转地连接到座部板36。靠背曲拐48有点像l形,一条支腿(在枢轴点50处)枢转地连接到靠背支撑连杆44,另一条支腿在枢轴点56处枢转地连接到后控制连杆54。后控制连杆54是短的直连杆,其与枢轴点56相对的一端在枢轴点60处枢转地连接到曲拐58。

曲拐58具有回旋镖形状,并且在曲拐58中心附近在枢轴点62处枢转地连接到座部板36。曲拐58的一端在枢轴点66处枢转地连接到前枢转肘杆64。前枢转肘杆64的与枢轴点66相对的端部在枢轴点70处枢转地连接到前枢转连杆68。曲拐58的与枢轴点66相对的端部在枢轴点74处枢转地连接到搁脚板驱动连杆72。前枢转连杆68在其下端在枢轴点76处枢转地连接到侧基板12。前枢转连杆68从侧基板12向上延伸,并且在其上端在枢轴点78处枢转地连接到座部板36。如图3所示,横管80在前枢转连杆68的中点附近固定地连接到前枢转连杆68。横管80从座椅装置10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在每一端连接到相应的前枢转连杆68。横管80增加了座椅装置10的稳定性。

搁脚板驱动连杆72从枢轴点74延伸,并且在其另一端在枢轴点84处枢转地连接到后凳塌连杆82。后凳塌连杆82的上端在枢轴点86处枢转地连接到座部板36,并且其下端在枢轴点90处枢转地连接到后伸展连杆88。后伸展连杆88的与枢轴点90相对的端部在枢轴点94处枢转地连接到中间凳塌支架92。大致在后伸展连杆88的中部,后伸展连杆88在枢轴点98处枢转地连接到前凳塌连杆96。前凳塌连杆96的上端在枢轴点100处枢转地连接到座部板36。前凳塌连杆96的下端在枢轴点104处枢转地连接到第一凳塌连杆102。第一凳塌连杆102从枢轴点104延伸,并在枢轴点106处枢转地连接到中间凳塌支架92。第一凳塌连杆102的外端在枢轴点110处枢转地连接到凳塌支架108。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凳塌支架108可以构造成具有被弹簧加载的释放设计。第二凳塌连杆112的一端在枢轴点114处枢转地连接到凳塌支架108,另一端在枢轴点116处枢转地连接到中间凳塌支架92的外端。尽管未示出,稳定器管可以连接到中间凳塌支架92的与枢轴点116相对的端部,在座椅装置10的每一侧的中间凳塌支架92之间延伸,以给座椅装置10提供额外的稳定性。

如图5最佳地所示,座部框架118在枢轴点122处枢转地连接到座部枢转连杆120。座部枢转连杆120也在枢轴点124处枢转地连接到座部板36。如图5所示,座部枢转连杆120在枢轴点124附近具有从座部枢转连杆120的周边延伸的止动凸块126。止动销128在枢轴点124正下方固定至座部板36。座部枢转连杆120允许座部框架118从图5所示的位置向上枢转到图6所示的位置。止动销128接合止动凸块126,以防止座部框架118过度旋转。另外,在座部框架118被旋转成朝上的位置(图6),座部的前边缘接合凳塌支架108上的搁脚板的顶部,以防止座部框架118过度旋转。

如图1和图4所示,上座部支架130连接至座部板36。上座部支架130在座部板36中的间隙上方跨越式延伸,为座部框架118提供额外的表面以靠置在该表面上,并确保座部框架118不会落入座部板36中的间隙中。

许多额外的止动销用于阻止座椅装置10移动超过期望的位置。如图1所示,止动销132连接到座部板36,当座椅装置10移动到收拢位置时,止动销132接合前凳塌连杆96的一部分,这使前凳塌连杆96的旋转停止在期望的位置。类似地,止动销134连接到侧基板12,如图2所示。止动销134接合前枢转连杆68的底部,并且当座椅装置10到达收拢位置时,止动销134阻止前枢转连杆68的旋转。

座椅装置10将座部从收拢位置(图1)移动到打开的零重力位置(图4)。通过接合马达22以使轴24缩回,座部板36从收拢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当轴24缩回时,后马达管28通过马达管支架30起作用,使后枢转连杆32绕枢轴点34逆时针旋转(从图4的角度看)。在前枢转连杆68和后枢转连杆32的控制下,这使座部板36向前和向下移动。在移动到打开位置时,座部框架118上的座部由座部板36向前移动,并且座部框架118的靠背下降,使得座部从后向前更加倾斜。随着座部板36向前移动,在曲拐58和搁脚板驱动连杆72的驱动下,凳塌支架108从收回位置移动到图4所示的打开位置。凳塌支架108的最终打开位置以相对于座部框架118的反向角度倾斜,以实现零重力位置的一部分。凳塌支架108的这个最终打开位置通过曲拐58的旋转来实现,曲拐58由座部板36、前枢转肘杆64(其连接到前枢转连杆68)和搁脚板驱动连杆72(其连接到后凳塌连杆82)的运动来控制。在从收拢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曲拐58绕枢轴点62逆时针旋转。该运动使后控制连杆54运动,这又导致靠背曲拐48绕枢轴点52顺时针旋转。靠背曲拐48的旋转运动拉动靠背支撑连杆44,致使当装置10从收拢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靠背安装连杆40稍微倾斜,绕枢轴点42旋转。在该零重力打开位置,靠背安装连杆40使靠背(其附接到靠背安装连杆40)相对于座部框架118稍微倾斜,从而为坐在具有座椅装置10的椅子上的人带来舒适的零重力位置。

从上文可以看出,本发明很好地适用于实现上述所有效果和目的以及其他优点,这些优点对于该结构来说是清楚的且固有的。应当理解,特定特征和变形/再组合是有用的,并且可以在不参考其他特征和变形的情况下使用。这是权利要求所预期的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因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做出许多可能的实施方式,所以应当理解,在此阐述的或在附图中示出的所有内容应当被解释为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