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压反弹装置的稳定开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82515发布日期:2020-06-12 16:3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压反弹装置的稳定开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压反弹装置的稳定开闭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10786658a于2019年11月8日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家具稳固按压反弹结构,包括相互滑动开闭配合的动滑轨和定滑轨,动滑轨上设置有活动件和按压作用组件,定滑轨上设置有按压反弹装置;按压作用组件包括按压支架和调节件,按压支架固定设置在动滑轨上,调节件可调节式活动设置在按压支架上、且与按压反弹装置相互按压反弹作用;通过工具或手动作用动滑轨、且驱动动滑轨滑动在定滑轨上,动滑轨在滑动时通过调节件与按压反弹装置的相互作用自动滑动打开在定滑轨上;动滑轨与定滑轨之间通过调节件实现相互按压反弹作用位置的调节;动滑轨相对定滑轨滑动打开或关闭至一定位置时通过活动件作用并驱动按压反弹装置复位至终端初始位置。

上述结构在按压打开时必须克服按压弹性件的弹性,才能使推移件沿心形滑槽的轨迹滑动打开,由于按压弹性件的弹性大,用户在按压时需要实施相同的力才可以,导致用户必须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按压打开家具,同时由于按压反弹装置内各构件间连接紧凑性较低,在打开或关闭时各构件间总会出现碰撞,导致家具在开闭过程中出现各种异响,降低产品使用寿命,而且动滑轨和定滑轨在出厂时装配位置是固定的,按压反弹装置、活动件分别固定在动滑轨、定滑轨时其装配要求度高,如果按压反弹装置、活动件分别的动滑轨、定滑轨上的装配位置过前或过后,那么按压反弹装置、活动件之间的有效作用位置就会出现问题,导致二者无法正常作用、或作用后无法正常脱离,造成动滑轨和定滑轨无法正常按压打开和关闭,影响用户使用的体验。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性能可靠,各构件间连接紧凑,开闭过程静音、无异响,灵活性高,使用寿命长且使用范围广的按压反弹装置的稳定开闭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按压反弹装置的稳定开闭结构,包括反弹支架、推移元件、滑动元件,反弹支架上设置有心形滑槽,推移元件上设置有滑轴部,滑动元件弹性伸缩限位滑动在推移元件和/或反弹支架上、且在滑动时作用并驱动滑轴部朝一顺序方向沿心形滑槽的轨迹定位和/或滑动,其特征在于:滑动元件上设置有心槽滑入引导部和辅助件,辅助件弹性定位滑动在滑动元件上、且其上设置有心槽滑入缓冲部和暂定部。

所述的滑动元件滑入反弹支架时通过心槽滑入引导部作用并驱动滑轴部朝一顺序方向沿心形滑槽的轨迹滑动,滑轴部滑动至一定位置时与心槽滑入引导部脱离、且与心槽滑入缓冲部相互作用,滑轴部通过心槽滑入缓冲部的作用引导缓冲滑入并暂时定位在暂定部上;其中,滑动元件在滑轴部、心槽滑入引导部脱离时与辅助件相互弹性滑动。

所述的滑轴部暂时定位在暂定部上、且滑动元件与辅助件相互弹性复位滑动时,滑轴部与暂定部脱离、且滑入并停留在心形滑槽内;其中,推移元件和/或滑动元件在滑轴部停留在心形滑槽内时定位在反弹支架内。

所述心形滑槽上至少设置有暂停区域,暂停区域的尺寸与滑轴部的尺寸相当;所述的滑轴部通过心槽滑入缓冲部的作用引导缓冲滑入并暂时定位在暂定部和暂停区域上。

所述心形滑槽上设置有下限位滑动区域和心形停留区域,暂停区域位于下限位滑动区域和心形停留区域之间、且其侧部还设置有倾斜引导部。

所述的滑动元件滑入反弹支架时通过心槽滑入引导部作用并驱动滑轴部滑动在下限位滑动区域上,滑轴部滑动至一定位置时与心槽滑入引导部脱离、且依靠并作用在心槽滑入缓冲部和/或倾斜引导部上,滑轴部通过心槽滑入缓冲部和/或倾斜引导部的作用引导缓冲滑入并暂时定位在暂定部和暂停区域上;其中,滑动元件在滑轴部、心槽滑入引导部脱离时与辅助件相互弹性滑动。

所述的滑轴部暂时定位在暂定部和暂停区域上、且滑动元件与辅助件相互弹性复位滑动时,滑轴部与暂定部和暂停区域脱离、且在倾斜引导部上引导滑动并停留在心形停留区域内;其中,推移元件和/或滑动元件在滑轴部停留在心形停留区域内时定位在反弹支架内。

所述辅助件上设置有定位部,滑动元件上设置有定位配合部,辅助件与滑动元件之间还设置有辅助弹性件,辅助弹性件一端与辅助件弹性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元件弹性连接;所述的辅助件通过定位部、辅助弹性件的配合始终朝滑动元件滑入方向弹性定位滑动在滑动元件的定位配合部上。

所述滑动元件上设置限位部,推移元件上设置有限位配合部,滑动元件与推移元件之间还设置有滑动弹性件,滑动弹性件一端与滑动元件弹性连接,另一端与推移元件弹性连接;所述的滑动元件通过限位部、滑动弹性件的配合始终朝滑动元件滑入反方向弹性伸缩限位滑动在推移元件的限位配合部上。

所述推移元件与反弹支架之间设置有按压弹性件,按压弹性件一端与推移元件弹性连接,另一端与反弹支架弹性连接;所述的滑轴部停留在心形停留区域内、且滑动元件相对反弹支架按压滑动时,滑动元件和/或辅助件作用并驱动滑轴部从心形停留区域滑出,推移元件和/滑动元件在滑轴部从心形停留区域滑出时通过按压弹性件滑动伸出反弹支架外。

所述按压弹性件产生的弹性作用力大于滑动弹性件和/或辅助弹性件产生的弹性作用力;所述的辅助弹性件产生的弹性作用力大于滑动弹性件产生的弹性作用力;所述的滑轴部在倾斜引导部上引导滑动的作用力大于滑动弹性件产生的弹性力。

所述滑动元件和/或辅助件上设置有心槽滑出引导部。

所述的滑轴部停留在心形停留区域内、且滑动元件相对反弹支架按压滑动时,滑动元件和/或辅助件通过心槽滑出引导部作用并驱动滑轴部从心形停留区域滑出,推移元件和/滑动元件在滑轴部从心形停留区域滑出时通过按压弹性件滑动伸出反弹支架外。

所述心形滑槽上还设置有上限位滑动区域和转换区域;所述的上限位滑动区域、转换区域、下限位滑动区域、暂停区域、心形停留区域相互首尾相接,以构成心形滑槽。

所述的滑动元件滑入反弹支架时通过心槽滑入引导部作用并驱动滑轴部滑动在下限位滑动区域上,滑轴部滑动至一定位置时与心槽滑入引导部脱离、且依靠并作用在心槽滑入缓冲部和倾斜引导部上,滑轴部通过心槽滑入缓冲部和倾斜引导部的作用引导缓冲滑入并暂时定位在暂定部和暂停区域上;其中,滑动元件在滑轴部、心槽滑入引导部脱离时与辅助件相互弹性滑动。

所述的滑轴部暂时定位在暂定部和暂停区域上、且滑动元件通过辅助弹性件与辅助件相互弹性复位滑动时,滑轴部与暂定部和暂停区域脱离、且在倾斜引导部上引导滑动并停留在心形停留区域内;其中,推移元件和/或滑动元件在滑轴部停留在心形停留区域内时定位在反弹支架内。

所述的滑轴部停留在心形停留区域内、且滑动元件相对反弹支架按压滑动时,滑动元件和/或辅助件通过心槽滑出引导部作用并驱动滑轴部从心形停留区域滑出、且在上限位滑动区域上滑动,滑轴部在上限位滑动区域上滑动至一定位置时从转换区域缓冲滑动在下限位滑动区域上;其中,推移元件和/滑动元件在滑轴部从心形停留区域滑出时通过按压弹性件滑动伸出反弹支架外。

所述心槽滑入引导部、心槽滑入缓冲部、倾斜引导部、心槽滑出引导部、转换区域分别由至少一曲折段构成,且相互之间的曲折段曲率相同或不同;所述的心槽滑入引导部、心槽滑入缓冲部、倾斜引导部、心槽滑出引导部、转换区域分别通过曲折段与滑轴部相互作用。

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用户在使用时,通过外置的驱动装置驱动滑动元件滑入反弹支架,滑动元件在滑动时会通过心槽滑入引导部作用并驱动滑轴部滑动在下限位滑动区域上,滑轴部滑动至一定位置时与心槽滑入引导部脱离、且依靠并作用在心槽滑入缓冲部和倾斜引导部上,滑轴部通过心槽滑入缓冲部和倾斜引导部的作用引导缓冲滑入并暂时定位在暂定部和暂停区域上,此时,滑动元件在滑轴部、心槽滑入引导部脱离时能与辅助件相互弹性滑动,从而避免按压反弹装置和外置的驱动装置因装配位置出现误差,导致二者无法正常作用的问题,以简化按压反弹装置、驱动装置分别与家具可动件、家具不动件装配的工艺。当滑轴部暂时定位在暂定部和暂停区域上、且滑动元件通过辅助弹性件与辅助件相互弹性复位滑动时,滑轴部会与暂定部和暂停区域脱离、且在倾斜引导部上引导滑动并停留在心形停留区域内,以最终实现推移元件和滑动元件定位在反弹支架内。由于心槽滑入缓冲部、倾斜引导部、倾斜引导部的引导缓冲,能避免滑轴部在滑动时与推移元件、滑动元件、辅助件所出现的碰撞,能使滑轴部无撞碰、无异响、静音地滑入并停留在心形停留区域内,能避免反弹支架、推移元件、滑动元件因生产尺寸、装配位置不准确,导致各构件间装配松散,滑轴部滑入停留在心形停留区域内时出现撞碰、异响等问题,从而提高按压反弹装置各构件间的连接紧凑性及使用寿命。

滑轴部停留在心形停留区域内、且用户按压滑动元件相对反弹支架滑动时,滑动元件和/或辅助件通过心槽滑出引导部作用并驱动滑轴部从心形停留区域滑出、且在上限位滑动区域上滑动,滑轴部在上限位滑动区域上滑动至一定位置时从转换区域缓冲滑动在下限位滑动区域上,以最终实现推移元件和滑动元件滑动伸出反弹支架外。由于转换区域的缓冲作用,能使滑轴部无撞碰、无异响、静音地滑到从上限位滑动区域滑动至下限位滑动区域上,从而避免滑轴部因装配位置不标准出现卡死,无法正常进入下限位滑动区域的问题,同时还能进一步地解决反弹支架、推移元件、滑动元件因生产尺寸、装配位置不准确,导致各构件间装配松散,滑轴部从上限位滑动区域滑动至下限位滑动区域时出现撞碰、异响等问题。

2、心槽滑入引导部、心槽滑入缓冲部、倾斜引导部、心槽滑出引导部、转换区域在工作时互不干扰,并分别由至少一曲折段构成,因此推移元件、滑动元件相对反弹支架关闭时能通过心槽滑入引导部、心槽滑入缓冲部、倾斜引导部的配合部分抵消按压弹性件作用在推移元件上的弹性作用力,使推移元件、滑动元件能够通过自身惯性自动滑入并定位在反弹支架内;推移元件、滑动元件相对反弹支架滑出打开时同样能通过心槽滑入引导部部分抵消按压弹性件作用在推移元件上的弹性锁定力,使用户可以使用较少的按压力即可驱动推移元件、滑动元件自动滑出反弹支架外,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转换区域则能转化按压弹性件作用在推移元件、滑动元件的弹出作用力,避免弹出作用力过大,导致反弹支架、推移元件、滑动元件出现撞碰、异响等问题。

3、上限位滑动区域、转换区域、下限位滑动区域、暂停区域、心形停留区域的首尾相接能有效地强制约束滑轴部只能朝一顺序方向沿心形滑槽的轨迹滑动,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滑轴部在推移元件上无法定位,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容易在推移元件上随意位移,导致滑轴部卡死在推移元件上,无法沿心形滑槽的轨迹定位及滑动的问题,使产品的使用稳定性更高。

4、暂停区域的尺寸与滑轴部的尺寸相当,同时由于辅助弹性件、按压弹性件、滑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因此当滑轴部暂时定位在暂定部和暂停区域时不会出现任何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移问题,不但能提高产品的使用稳定性,同时还能避免滑动元件的心槽滑入引导部无法与滑轴部脱离,导致滑动元件与滑轴部相互卡死的问题,以减少按压反弹装置的生产制造误差、以及按压反弹装置和外置的驱动装置的装配误差,从而更进一步地保证了按压反弹装置和外置的驱动装置在不受装配位置的影响下还能够正常相互作用。

综合而言,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性能可靠,各构件间连接紧凑,开闭过程静音、无异响,灵活性高,使用寿命长且使用范围广等特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心形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辅助件结构示意图。

图6-图1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推移元件、滑动元件相对反弹支架滑动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14,本按压反弹装置的稳定开闭结构,包括反弹支架1、推移元件2、滑动元件3,反弹支架1上设置有心形滑槽4,推移元件2上设置有滑轴部5,滑动元件3弹性伸缩限位滑动在推移元件2和/或反弹支架1上、且在滑动时作用并驱动滑轴部5朝一顺序方向沿心形滑槽4的轨迹定位和/或滑动,滑动元件3上设置有心槽滑入引导部6和辅助件7,辅助件7弹性定位滑动在滑动元件3上、且其上设置有心槽滑入缓冲部8和暂定部9。

滑动元件3滑入反弹支架1时通过心槽滑入引导部6作用并驱动滑轴部5朝一顺序方向沿心形滑槽4的轨迹滑动,滑轴部5滑动至一定位置时与心槽滑入引导部6脱离、且与心槽滑入缓冲部8相互作用,滑轴部5通过心槽滑入缓冲部8的作用引导缓冲滑入并暂时定位在暂定部9上;其中,滑动元件3在滑轴部5、心槽滑入引导部6脱离时与辅助件7相互弹性滑动。

滑轴部5暂时定位在暂定部9上、且滑动元件3与辅助件7相互弹性复位滑动时,滑轴部5与暂定部9脱离、且滑入并停留在心形滑槽4内;其中,推移元件2和/或滑动元件3在滑轴部5停留在心形滑槽4内时定位在反弹支架1内。

心形滑槽4上至少设置有暂停区域10,暂停区域10的尺寸x与滑轴部5的尺寸y相当,即滑轴部5处于暂停区域10时,如果在非受力状态下,二者呈间隔配合,从而避免滑轴部5因尺寸问题无法进入暂停区域10的问题;所述的滑轴部5通过心槽滑入缓冲部8的作用引导缓冲滑入并暂时定位在暂定部9和暂停区域10上。

心形滑槽4上设置有下限位滑动区域11和心形停留区域12,暂停区域10位于下限位滑动区域11和心形停留区域12之间、且其侧部还设置有倾斜引导部13。

滑动元件3滑入反弹支架1时通过心槽滑入引导部6作用并驱动滑轴部5滑动在下限位滑动区域11上,滑轴部5滑动至一定位置时与心槽滑入引导部6脱离、且依靠并作用在心槽滑入缓冲部8和/或倾斜引导部13上,滑轴部5通过心槽滑入缓冲部8和/或倾斜引导部13的作用引导缓冲滑入并暂时定位在暂定部9和暂停区域10上;其中,滑动元件3在滑轴部5、心槽滑入引导部6脱离时与辅助件7相互弹性滑动。

滑轴部5暂时定位在暂定部9和暂停区域10上、且滑动元件3与辅助件7相互弹性复位滑动时,滑轴部5与暂定部9和暂停区域10脱离、且在倾斜引导部13上引导滑动并停留在心形停留区域12内;其中,推移元件2和/或滑动元件3在滑轴部5停留在心形停留区域12内时定位在反弹支架1内。

辅助件7上设置有定位部14,滑动元件3上设置有定位配合部15,辅助件7与滑动元件3之间还设置有辅助弹性件16,辅助弹性件16一端与辅助件7弹性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元件3弹性连接;所述的辅助件7通过定位部14、辅助弹性件16的配合始终朝滑动元件3滑入方向弹性定位滑动在滑动元件3的定位配合部15上。

滑动元件3上设置限位部17,推移元件2上设置有限位配合部18,滑动元件3与推移元件2之间还设置有滑动弹性件19,滑动弹性件19一端与滑动元件3弹性连接,另一端与推移元件2弹性连接;所述的滑动元件3通过限位部17、滑动弹性件19的配合始终朝滑动元件3滑入反方向弹性伸缩限位滑动在推移元件2的限位配合部18上。

推移元件2与反弹支架1之间设置有按压弹性件20,按压弹性件20一端与推移元件2弹性连接,另一端与反弹支架1弹性连接;所述的滑轴部5停留在心形停留区域12内、且滑动元件3相对反弹支架1按压滑动时,滑动元件3和/或辅助件7作用并驱动滑轴部5从心形停留区域12滑出,推移元件2和/滑动元件3在滑轴部5从心形停留区域12滑出时通过按压弹性件20滑动伸出反弹支架1外。

按压弹性件20产生的弹性作用力大于滑动弹性件19和/或辅助弹性件16产生的弹性作用力;所述的辅助弹性件16产生的弹性作用力大于滑动弹性件19产生的弹性作用力;所述的滑轴部5在倾斜引导部13上引导滑动的作用力大于滑动弹性件19产生的弹性力。

其中,辅助弹性件16产生弹性作用力的方向与滑动弹性件19产生弹性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具体如图6-图14所示,辅助弹性件16产生弹性作用力的方向朝左,滑动弹性件19产生弹性作用力的方向朝右,当推移元件2、滑动元件3相对反弹支架1滑动时,辅助弹性件16和滑动弹性件19之间的力会产生相互抵消关系,以最终使滑轴部5只能朝一顺序方向沿心形滑槽4的轨迹定位和/或滑动,以及推移元件2、滑动元件3和辅助件7之间也能相互弹性滑动。

滑动元件3和/或辅助件7上设置有心槽滑出引导部21。

滑轴部5停留在心形停留区域12内、且滑动元件3相对反弹支架1按压滑动时,滑动元件3和/或辅助件7通过心槽滑出引导部21作用并驱动滑轴部5从心形停留区域12滑出,推移元件2和/滑动元件3在滑轴部5从心形停留区域12滑出时通过按压弹性件20滑动伸出反弹支架1外。

心形滑槽4上还设置有上限位滑动区域22和转换区域23;所述的上限位滑动区域22、转换区域23、下限位滑动区域11、暂停区域10、心形停留区域12相互首尾相接,以构成心形滑槽4。

其中,推移元件2、滑动元件3相对反弹支架1的滑动过程参见图6-图14,具体过程如下,特别指出的是,滑动元件3的滑动可以用手直接作用、或者如现有技术的中国专利文献号cn110786658a所提及的活动件进行作用。

滑动元件3滑入反弹支架1时通过心槽滑入引导部6作用并驱动滑轴部5滑动在下限位滑动区域11上,滑轴部5滑动至一定位置时与心槽滑入引导部6脱离、且依靠并作用在心槽滑入缓冲部8和倾斜引导部13上,滑轴部5通过心槽滑入缓冲部8和倾斜引导部13的作用引导缓冲滑入并暂时定位在暂定部9和暂停区域10上;其中,滑动元件3在滑轴部5、心槽滑入引导部6脱离时与辅助件7相互弹性滑动。

滑轴部5暂时定位在暂定部9和暂停区域10上、且滑动元件3通过辅助弹性件16与辅助件7相互弹性复位滑动时,滑轴部5与暂定部9和暂停区域10脱离、且在倾斜引导部13上引导滑动并停留在心形停留区域12内;其中,推移元件2和/或滑动元件3在滑轴部5停留在心形停留区域12内时定位在反弹支架1内。

滑轴部5停留在心形停留区域12内、且滑动元件3相对反弹支架1按压滑动时,滑动元件3和/或辅助件7通过心槽滑出引导部21作用并驱动滑轴部5从心形停留区域12滑出、且在上限位滑动区域22上滑动,滑轴部5在上限位滑动区域22上滑动至一定位置时从转换区域23缓冲滑动在下限位滑动区域11上;其中,推移元件2和/滑动元件3在滑轴部5从心形停留区域12滑出时通过按压弹性件20滑动伸出反弹支架1外。

心槽滑入引导部6、心槽滑入缓冲部8、倾斜引导部13、心槽滑出引导部21、转换区域23分别由至少一曲折段构成,且相互之间的曲折段曲率相同或不同;所述的心槽滑入引导部6、心槽滑入缓冲部8、倾斜引导部13、心槽滑出引导部21、转换区域23分别通过曲折段与滑轴部5相互作用。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横向”、“纵向”、“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