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检修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45807发布日期:2021-03-12 13:2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检修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力检修梯。



背景技术:

在电力检修时,检修人员经常通过电力检修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与维护,检修人员将检修梯的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电力设备底下时才能够通过脚踏板一步步进行攀爬所使检修人员能够顺利的到达电力设备附近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检修与维护;

综上所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电力检修梯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但由于现有的检修梯的高度、长度有限且不能够进行旋转活动,所使检修人员需对其他部位的电力设备进行检修时就得频繁的将固定底座的螺栓进行松开移动检修梯才能够再次进行固定,从而增加了检修人员的工作难度与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力检修梯,其结构包括固定座、支撑架、检修台、爬梯、防护栏,所述固定座焊接连接与支撑架的下端并与之进行支撑配合,所述检修台位于支撑架的上端并与之形成垂直形状,所述爬梯位于检修台的左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防护栏焊接连接于爬梯的左右两侧。

所述固定座设有螺丝、螺纹轴、减震轴、转轮、控制盘,所述螺丝通过螺纹轴固定于减震轴的上方,所述转轮位于减震轴的下方并与之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控制盘安装与转轮的侧边,所述减震轴通过螺丝固定在转轮的上方并形成三角形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盘设有电池盒、通电架、活动轴、推动杆、导电轴,所述电池盒凹陷于通电架的中间部位并与之进行通电连接,所述活动轴安装与通电架下端的左右两侧,所述推动杆与导电轴为一体并处于导电轴的上方位置,所述导电轴设于通电架的上方并与之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活动轴在通电架两侧的下端一共设有两座,并且处于对立面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轴设有驱动块、摩擦块、活动通道、滑轮、固定轴,所述驱动块水平安装于摩擦块的右侧并与之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活动通道径直嵌入驱动块的左侧,所述滑轮与活动通道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固定轴安装于滑轮的下端,所述固定轴通过滑轮下降后所带的支撑板上设有防滑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轴左右两侧的下端设有导电框、传导线、滑轨、导向轮、顶杆,所述导电框内侧设有传导线,所述滑轨嵌入导电框的中心位置,所述导向轮安装与顶杆的左右两侧,所述滑轨在导电框内处于圆形状态并与导电框中间部位的滑轨为相通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轨设有活动块、弹簧、滚珠、连接带、吸附轴,所述活动块左侧装有弹簧并与之进行活动配合,所述滚珠的侧边与弹簧的底部形成电连接,所述连接带两侧贴合于滚珠的两侧,所述吸附轴安装于弹簧的上下两侧并与之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滚珠为铁质品,并且通过连接带形成连接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轴设有电磁块、导向点、电线,所述电磁块与导向点相互平行,所述电线嵌入于电磁块的下端并与之进行通电连接,所述电线径直嵌入于导向点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由转轮代替了以往的螺栓,所使通过控制盘能够对正常进行运作的转轮进行速度上和稳定性上的控制,所使转轮在下坡或者在平地上进行运动时,可通过人力将控制盘的摩擦块进行挤压,所使摩擦块能够与转轮进行接触,使转轮通过摩擦块的持续摩擦后能够使转轮慢慢停止,从而使检修梯在进行移动的时候达到一种容易操控的状态,并且能够减少使用人员的工作强度。

2.本发明由滚珠通过吸附轴能够进入到导电框中间位置的滑轨中,从而通过滚珠持续的撞动下使活动块能够将顶杆进行撞出,使摩擦块能够进一步的与转轮提升接触面积,从而能够使转轮快速停止活动。

附图说明

图1属于一种电力检修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属于一种固定座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属于一种控制盘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属于一种活动轴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属于一种导电轴设有部件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6属于一种滑轨设有部件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7属于一种吸附轴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固定座-1、支撑架-2、检修台-3、爬梯-4、防护栏-5、螺丝-11、螺纹轴-12、减震轴-13、转轮-14、控制盘-15、电池盒-151、通电架-152、活动轴-153、推动杆-154、导电轴-155、驱动块-a1、摩擦块-a2、活动通道-a3、滑轮-a4、固定轴-a5、导电框-551、传导线-552、滑轨-553、导向轮-554、顶杆-555、活动块-b1、弹簧-b2、滚珠-b3、连接带-b4、吸附轴-b5、电磁块-b51、导向点-b52、电线-b5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图1至图4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检修梯,

其结构包括,固定座1、支撑架2、检修台3、爬梯4、防护栏5,所述固定座1焊接连接与支撑架2的下端并与之进行支撑配合,所述检修台3位于支撑架2的上端并与之形成垂直形状,所述爬梯4位于检修台3的左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防护栏5焊接连接于爬梯4的左右两侧。

所述固定座1设有螺丝11、螺纹轴12、减震轴13、转轮14、控制盘15,所述螺丝11通过螺纹轴12固定于减震轴13的上方,所述转轮14位于减震轴13的下方并与之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控制盘15安装与转轮14的侧边,所述减震轴13通过螺丝11固定在转轮14的上方并形成三角形态,所述减震轴13的三角形态能够进一步的提升转轮14在行驶中的稳定性。

所述控制盘15设有电池盒151、通电架152、活动轴153、推动杆154、导电轴155,所述电池盒151凹陷于通电架152的中间部位并与之进行通电连接,所述活动轴153安装与通电架152下端的左右两侧,所述推动杆154与导电轴155为一体并处于导电轴155的上方位置,所述导电轴155设于通电架152的上方并与之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活动轴153在通电架152两侧的下端一共设有两座,并且处于对立面状态,所述两座活动轴153能够有效的将其它部件进行平稳的夹紧,所使其它部件不会导致往侧边偏移。

所述活动轴153设有驱动块a1、摩擦块a2、活动通道a3、滑轮a4、固定轴a5,所述驱动块a1水平安装于摩擦块a2的右侧并与之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活动通道a3径直嵌入驱动块a1的左侧,所述滑轮a4与活动通道a3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固定轴a5安装于滑轮a4的下端,所述固定轴a5通过滑轮a4下降后所带的支撑板上设有防滑轴,所述固定轴a5所带的防滑轴能够在斜坡上进行固定住,从而提升了在斜坡上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具体功能与操作流程:

本发明中,检修人员通过爬梯4能够进入到检修台3中,所使能够通过检修台3对各个地方的电力设备进行检修,从而防护栏5能够有效的提升检修人员在上方的安全性,所使检修人员将检修梯进行移动时,可直接通过固定座1下方的转轮14,所使转轮14能够带动检修梯进行移动,其中通过减震轴13能够有效的提升转轮14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当检修梯移动到具体位置时,检修人员可通过控制盘15的推动杆154将导电轴155进行推动,所使导电轴155设有的部件能够将驱动块a1进行推动,所使驱动块a1进而的将摩擦块a2进行顶出,所使摩擦块a2能够与转轮14进行接触,通过摩擦作用下能够使转轮14进行停止运动,驱动块a1在推动的过程中同时会将滑轮a4进行向下顶,所使固定轴a5被顶出后会将自身的部件进行展开,从而在地面上形成固定状态,进而提升了检修人员上检修梯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图5至图7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检修梯,

其结构包括,所述导电轴155左右两侧的下端设有导电框551、传导线552、滑轨553、导向轮554、顶杆555,所述导电框551内侧设有传导线552,所述滑轨553嵌入导电框551的中心位置,所述导向轮554安装与顶杆555的左右两侧,所述滑轨553在导电框551内处于圆形状态并与导电框551中间部位的滑轨553为相通状态,所述滑轨553的作用下能够使顶杆555被滑轨553中的部件进行推动,所使顶杆555能够进行伸出。

所述滑轨553设有活动块b1、弹簧b2、滚珠b3、连接带b4、吸附轴b5,所述活动块b1左侧装有弹簧b2并与之进行活动配合,所述滚珠b3的侧边与弹簧b2的底部形成电连接,所述连接带b4两侧贴合于滚珠b3的两侧,所述吸附轴b5安装于弹簧b2的上下两侧并与之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滚珠b3为铁质品,并且通过连接带b4形成连接状态,所述滚珠b3能够被吸附轴b5所引导,从而通过连接带b4能够使滚珠b3有序的进行排列。

所述吸附轴b5设有电磁块b51、导向点b52、电线b53,所述电磁块b51与导向点b52相互平行,所述电线b53嵌入于电磁块b51的下端并与之进行通电连接,所述电线b53径直嵌入于导向点b52的内部,所述电线b53有效的将两侧导向点b52进行分开,使分开的中间部位能够被其它部件进入。

本实施例的具体功能与操作流程:

本发明中,转轮14在进行高速运作时所使检修人员控制不了的情况下,检修人员将推动杆154将导电轴155进行推动,所使其与通电架152进行通电,所使导电框551能够处于通电状态,所使吸附轴b5的电磁块b51能够产生磁性,所使滚珠b3在电磁块b51的磁性引导下能够有效的进入到导电框551中间部位的滑轨553中,从而弹簧b2被滚珠b3进行挤压最后将活动块b1进行推动,活动块b1在被推动时会带动顶杆555,所使顶杆555能够伸出进一步的将摩擦块a2进行推出,从而提升了摩擦块a2与转轮14的接触面积,使转轮14能够快速的停止下来,最后将推动杆154往上提使其形成断电,所使电磁块b51不再具有磁性,同时弹簧b2进行反弹,从而使滚珠b3能够通过弹簧b2和滑轨553的作用下回到原有的位置上。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