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罩组件及扫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30202发布日期:2021-04-02 10:08阅读:80来源:国知局
雷达罩组件及扫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扫地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雷达罩组件及扫地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亦不断增加,机器机代替人工作成了必然的趋势,家庭清扫机随之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

目前大范围使用的扫地机产品一般都是采用碰撞传感器来感测外部状态,并根据感测到的碰撞情况进行对应的反馈,采取相应的措施,然而,目前的技术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如感测精准度不够,结构设计单一,功能不够丰富等,制约着产品的进一步的推广。

目前在扫地机的碰撞传感机构系统中,也有采用弹片或者摆杆的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消费者需求的提高,扫地机朝着体积小而结构精细的趋势发展,扫地机的内部空间寸土寸金,体积的进一步缩小、功能进一步增多使得空间问题逐渐成为产品设计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雷达罩组件及扫地机,旨在解决扫地机中碰撞传感机构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雷达罩组件,所述雷达罩组件应用于扫地机,包括:

雷达罩,所述雷达罩包括板体和设置于所述板体上的顶罩,所述顶罩用于盖住所述雷达,所述雷达罩以第一旋转轴为轴可翻转的连接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

第一感应装置,所述第一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与所述板体之间,所述第一感应装置电性连接到所述扫地机的处理器,其中,所述第一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雷达罩的状态改变。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中部设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用于穿过所述扫地机的雷达,所述雷达罩以第二旋转轴为轴可翻转的固定于所述框体上,所述框体的一侧以所述第一旋转轴为轴可翻转的连接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从而所述雷达罩通过所述框体以所述第一旋转轴为轴可翻转的连接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旋转轴成45度到135度夹角;

所述第二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与所述框体之间或所述扫地机的顶板与所述板体之间,所述第二感应装置电性连接到所述扫地机的处理器,

其中,所述第二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框体的状态改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扫地机的正前进方向轴y成45度夹角;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扫地机的正前进方向轴y成-45度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均为弹性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框体的底部或所述扫地机的顶板,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支撑所述框体与所述雷达罩。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板体的底部或所述扫地机的顶板,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支撑所述雷达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为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顶罩远离所述板体一端为顶部板,所述顶部板的重心位于所述顶部板上近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为同一个感应装置,且位于所述板体下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扫地机,包括上述的雷达罩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雷达罩组件及扫地机,雷达罩以第一旋转轴为轴可翻转的连接于扫地机的顶板,第一感应装置设置于扫地机的顶板与板体之间;从而当扫地机遇到碰撞时,第一感应装置感应到雷达罩的状态改变趋势而判定扫地机碰撞到物体;通过将扫地机的碰撞传感机构集成于雷达罩结构中,从而充分利用了扫地机中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雷达罩组件与扫地机顶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雷达罩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中撞击力垂直于第一旋转轴且平行于第二旋转轴时框体相对顶板的上翻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中撞击力垂直于第二旋转轴且平行于第一旋转轴时雷达罩相对框体的上翻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中撞击力来自于扫地机的正前进方向时框体、雷达罩的上翻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扫地机的中扫盒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扫地机的中扫盖组件示意图(背面);

图8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扫地机的中扫盖组件示意图(正面);

图9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扫地机的中扫盖与中扫盒匹配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扫地机的锁钩与固定孔的匹配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扫地机的弹性扣组件在中扫盖板上的固定示意图(纵剖面);

图12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扫地机的弹性扣组件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扫地机的弹性扣组件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扫地机的弹性扣组件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扫地机的弹性扣组件局部放大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上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单元、模块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单元、模块、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参照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雷达罩组件,包括:

雷达罩2200,所述雷达罩2200包括板体2210和设置于所述板体2210上的顶罩2220,所述顶罩2220用于盖住所述雷达,所述雷达罩2200以第一旋转轴为轴可翻转的连接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2300;

第一感应装置,所述第一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2300与所述板体2210之间,所述第一感应装置电性连接到所述扫地机的处理器,其中,所述第一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雷达罩2200的状态改变。

本实施例中,所述雷达罩2200以第一旋转轴为轴可翻转的连接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2300。所述板体2210与所述顶罩2220相背离的面上设有两个卡头2211,两个所述卡头2211之间设有支撑部2212;所述顶板2300上设有与所述卡头2211对应匹配的转轴孔2310,以及与所述支撑部2212对应的安装槽,其中,支撑部2212大致呈柱体,且大致水平的安装在安装槽中,安装槽中朝支撑部2212的方向凸设有多个支撑筋2320,以帮助支持支撑部2212,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撑筋2320在安装槽中沿着安装槽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多个支撑筋2320沿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进一步的,为了使所述支撑部2212与所述安装槽形成的配合不阻碍所述雷达罩2200的翻转,支撑筋2320面向支撑部2212的一侧优选的设置为弧面,该弧面的中部朝远离支撑部2212的方向凹陷,如此,支撑部可在由多个支撑筋2320均匀支撑的同时,还可以在支撑筋2320的弧面上进行旋转,顺畅而稳定的实现所述雷达罩2200的翻转。

具体安装时,所述卡头2211与所述转轴孔2310配合,使得所述雷达罩2200铰接于所述顶板2300上,从而实现所述雷达罩2200以第一旋转轴为轴可翻转的连接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2300;而所述支撑部2212可以支撑所述雷达罩2200,降低所述卡头2211的负担,同时即使所述卡头2211破坏失效,所述雷达罩2200依然可以以所述支撑部2212为基础旋转。

所述第一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2300与所述板体2210之间;当所述扫地机未撞击任何物体时,所述雷达罩2200处于自然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感应装置未获得击发信号。当所述扫地机遇到碰撞时,所述第一感应装置感应到所述雷达罩2200的状态改变趋势而判定所述扫地机碰撞到物体。上述雷达罩2200状态改变趋势为上翻、回落或下沉。将扫地机的碰撞传感机构集成于雷达罩结构中,从而充分利用了扫地机中的空间。

参照图2-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雷达罩组件还包括框体2100和第二感应装置;

所述框体2100中部设有镂空部2110,所述镂空部2110用于穿过所述扫地机的雷达,所述雷达罩2200以第二旋转轴为轴可翻转的固定于所述框体2100上,所述框体2100的一侧以所述第一旋转轴为轴可翻转的连接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2300,从而所述雷达罩2200通过所述框体2100以所述第一旋转轴为轴可翻转的连接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2300,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旋转轴成45度到135度夹角;

所述第二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2300与所述框体2100之间或所述扫地机的顶板2300与所述板体2210之间,所述第二感应装置电性连接到所述扫地机的处理器,

其中,所述第二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框体2100的状态改变。

当所述扫地机未撞击任何物体时,所述雷达罩2200处于自然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感应装置未获得击发信号。当撞击力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轴时,所述雷达罩2200的状态改变趋势最大,当撞击力平行于所述第一旋转轴时,所述雷达罩2200的状态改变趋势最小。通过所述第一感应装置感应到所述雷达罩2200的状态改变趋势而判定所述扫地机碰撞到物体。上述状态改变趋势为上翻或回落或下沉。

当所述扫地机未撞击任何物体时,所述雷达罩2200与所述框体2100处于自然状态,此时所述第二感应装置未获得击发信号。当撞击力垂直于所述第二旋转轴时,所述雷达罩2200与所述框体2100的状态改变趋势最大,当撞击力平行于所述第二旋转轴时,所述雷达罩2200与所述框体2100的状态改变趋势最小。通过所述第二感应装置感应到所述雷达罩2200与所述框体2100的状态改变趋势而判定所述扫地机碰撞到物体。上述状态改变趋势为上翻或回落或下沉。所述第一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2300上或所述板体2210下;所述第二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2300上或所述框体2100下。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扫地机的正前进方向轴y成15度到75度夹角,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扫地机的正前进方向轴y成-15度到-75度夹角,且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垂直。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分别位于所述扫地机的正前进方向轴y的两侧,上述第一旋转轴与上述第二旋转轴的角度设置使得无论所述扫地机以哪个方向撞击到物体,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能获得较强的信号感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相互垂直,从而无论所述扫地机以哪个方向撞击到物体,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能获得相应的灵敏感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扫地机的正前进方向轴y成45度夹角;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扫地机的正前进方向轴y成-45度夹角。

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上述角度设置,使得无论所述扫地机以哪个方向撞击到物体,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能获得优良的感应。本实施例中,所述雷达罩2200可翻转的固定于所述框体2100的镂空部2110中。

参照图3,在一种情况下,当撞击力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轴时,所述雷达罩2200相对于所述框体2100上翻;而此时该撞击力平行于所述第二旋转轴,所述框体2100相对于所述顶板2300上翻趋势最小。

参照图4,在一种情况下,当撞击力垂直于所述第二旋转轴时,所述框体2100相对于所述顶板2300上翻;而此时该撞击力平行于所述第一旋转轴,所述雷达罩2200相对于所述框体2100上翻趋势最小。

参照图5,在一种情况下,当撞击力来自于所述扫地机的正前进方向轴y时,所述雷达罩2200相对于所述框体2100上翻,同时所述框体2100相对于所述顶板2300也上翻。

需要说明的是,图3-5中对于所述雷达罩2200或所述框体2100的上翻程度均进行了夸大处理。甚至在一些实施中,所述顶板2300上还覆盖有盖板,所述盖板会限制所述雷达罩2200和所述框体2100的上翻,但所述盖板不会限制所述雷达罩2200或所述框体2100的下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均为弹性开关。

当所述雷达罩2200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感应装置的弹性开关未被触发。当所述雷达罩2200翻起或具有翻起的趋势时,所述第一感应装置的弹性开关依旧未被触发,只有当所述雷达罩2200回落,且回落至越过原来自然状态形成下沉状态时,所述第一感应装置的弹性开关才被触发。

当所述雷达罩2200与所述框体2100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感应装置的弹性开关未被触发。当所述雷达罩2200与所述框体2100一同翻起或具有翻起的趋势时,所述第二感应装置的弹性开关依旧未被触发,只有当所述雷达罩2200与所述框体2100一同回落,且回落至越过原来自然状态形成下沉状态时,所述第二感应装置的弹性开关才被触发。

无论所述扫地机以哪个方向撞击到物体,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能获得相应的感应,从而所述扫地机的处理器能判定出现了碰撞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体2100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2300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框体2100的底部或所述扫地机的顶板2300,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支撑所述框体2100与所述雷达罩2200。

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件支撑所述雷达罩2200与所述框体2100的整体,而使得所述雷达罩2200与所述框体2100的重力不会完全作用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降低了所述框体2100对所述第二感应装置误控的可能,也能在第二感应装置被压持触发后,利用其形变后的回弹力帮助雷达罩2200与框体2100复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体2210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2300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板体2210的底部或所述扫地机的顶板2300,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支撑所述雷达罩2200。

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弹性件支撑所述雷达罩2200,而使得所述雷达罩2200的重力不会完全作用于所述第一感应装置,降低了所述雷达罩2200对所述第一感应装置误控的可能,也能在第一感应装置被压持触发后,利用其形变后的回弹力帮助雷达罩2200复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为压力传感器。

当所述雷达罩2200翻起或具有翻起的趋势时,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上的压力信号减小。而当所述雷达罩2200下沉时,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上的压力信号增大。

当所述雷达罩2200与所述框体2100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上的压力信号较大。当所述雷达罩2200与所述框体2100一同翻起或具有翻起的趋势时,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上的压力信号减小。而当所述雷达罩2200与所述框体2100一同下沉时,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上的压力信号增大。

当所述第二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2300与所述框体2100之间时,根据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和所述第二感应装置获得的压力感应,能大致判断撞击所来自的方向,如预先获得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获得的压力感应信号的大小关系与不同撞击力方向的对应关系。具体当撞击力的大小影响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获得的压力感应信号的大小,然而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获得的压力感应信号的大小关系并不会随着撞击力的大小而改变。当所述扫地机遇到撞击时,所述扫地机的处理器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和所述第二感应装置获得的压力信号强度关系对比以上述对应关系来判断撞击所来自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罩2220设置于所述板体2210上近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一侧。

上述顶罩2220在所述板体2210靠近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设置,使得所述雷达罩2200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力矩更短,利于所述雷达罩2200在惯性作用下产生以所述第二旋转轴为轴上翻的趋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罩2220远离所述板体2210一端为顶部板,所述顶部板的重心位于所述顶部板上近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一侧。

上述顶部板重心靠近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设计使得所述雷达罩2200行成了一个重心不稳定的结构,使得所述顶部板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力矩更短,利于所述雷达罩2200在惯性作用下产生以所述第二旋转轴为轴上翻的趋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为同一个感应装置,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位于所述板体2210下方。

当所述框体2100上翻时,所述雷达罩2200也会一同被掀起。当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扫地机的顶板2300且位于所述板体2210上远离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一角的下方的位置时,无论是所述雷达罩2200组件以所述第一旋转轴上翻后的回落或下沉或是所述雷达罩2200以所述第二旋转轴上翻后的回落或下沉均会触碰到上述感应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位于所述板体2210上远离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一角下方,这使得所述雷达罩2200上翻后的回落或下沉过程中对上述感应装置的作用力更大。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扫地机,包括上述的雷达罩组件。无论所述扫地机以哪个方向撞击到物体,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能获得相应的感应。

参照图6-15,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扫地机包括中扫盖组件1300,用于与中扫盒1100连接,所述中扫盖板13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中扫盖板1310的所述第二端可拆的连接到中扫盒1100;所述中扫盖板1310的所述第一端通过连接于所述第一端的弹性扣组件1330可拆的连接到设置于所述中扫盒1100上的固定孔1210;所述弹性扣组件1330包括:

底板1334,所述底板1334与所述中扫盖板1310相连接;

滑板1331,所述滑板1331设置于所述底板1334与所述中扫盖板1310之间;

拨动件1333,所述拨动件1333设置于所述滑板1331的一侧表面,其中,所述拨动件1333穿出于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的滑动孔1311,所述拨动件1333在所述滑动孔1311中滑动;

锁钩1332,所述锁钩1332设置于所述滑板1331上背离所述拨动件1333的一侧表面,其中,所述锁钩1332穿出于设置于所述底板1334上的通孔1321,所述锁钩1332与所述固定孔1210形成卡接配合;

弹性件1335,所述弹性件1335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弹性件1335的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滑板1331连接,所述弹性件1335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底板1334或所述中扫盖板1310连接,所述弹性件1335作用于所述滑板1331使所述锁钩1332紧扣所述固定孔1210。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扫盖板1310的中部为滚刷的镂空位(图未标),滚刷(图未示)通过所述滚刷的镂空位露出于所述中扫盖组件1300。本实施例中,不操作所述拨动件1333时,所述弹性件1335作用于所述滑板1331使所述锁钩1332紧扣所述固定孔1210;用户拨动所述拨动件1333时,所述锁钩1332朝远离相互扣接的位置移动以不再紧扣所述固定孔1210。所述中扫盖组件1300中所述弹性扣组件1330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拆卸等操作。

参照图6-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扫盒1100包括固定板1200,所述固定板1200可拆的连接于所述中扫盒1100上,所述固定孔1210设置于所述固定板1200上。可拆的所述固定板1200,便于单独成型,以满足所述固定板1200相对所述中扫盒1100更高的强度要求。

参照图6-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扫盒1100上所述固定孔1210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滑板1331上背离所述拨动件1333的一侧表面上的所述锁钩1332的数量与所述固定孔1210的数量对应。

参照图11-12,通过所述滑板1331上的所述锁钩1332,实现一个所述弹性扣组件1330匹配所述固定孔1210,当所述滑板1331滑动时,全部所述锁钩1332与所述固定孔1210的匹配状态同时改变。采用一个弹性扣组件1330匹配多个所述固定孔1210,保证所述中扫盖组件1300与所述中扫盒1100固定稳固的前提下,减少弹性扣组件1330和弹性件1335的数量,利于中扫盖组件1300的加工和组装过程。

参照图6-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扫盖板1310的所述第二端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的多个凸出结构1340可拆的连接到所述中扫盒1100上的多个卡槽1110。

本实施例中,拨动所述拨动件1333来解锁所述中扫盖板1310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中扫盒1100的配合后,翻转所述中扫盖组件1300,进而所述中扫盖板1310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中扫盒1100的配合脱离后,将所述中扫盖组件1300从所述中扫盒1100上取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扫盖板1310的所述第二端通过连接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弹性扣组件可拆的连接到设置于所述中扫盒1100上的对侧固定孔。

所述第二弹性扣组件包括:

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中扫盖板1310相连接;

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中扫盖板1310之间;

第二拨动件,所述第二拨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板的一侧表面,其中,所述第二拨动件穿出于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上的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拨动件在所述第二滑动孔中滑动;

对侧锁钩,所述对侧锁钩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板上设有所述第二拨动件的相对一侧表面,其中,所述对侧锁钩穿出于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上的通孔,所述对侧锁钩与所述对侧固定孔形成卡接配合;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板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或所述中扫盖板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作用于所述第二滑板使所述对侧锁钩紧扣所述对侧固定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扫盖板1310的所述第一端通过连接于所述第一端的弹性扣组件1330可拆的连接到设置于所述中扫盒1100上的固定孔1210;所述中扫盖板1310的所述第二端通过连接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弹性扣组件可拆的连接到设置于所述中扫盒1100上的对侧固定孔。上述弹性扣组件1330与所述第二弹性扣组件共同固定中扫盖板1310的方式较为稳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扣组件与所述弹性扣组件1330呈中心对称布置。

上述第二弹性扣组件与所述弹性扣组件1330的中心对称布置。用户采用单手捏合的操作便可同时将上述第二弹性扣组件与上述弹性扣组件1330释放,且由于上述第二弹性扣组件与上述弹性扣组件1330位于所述中扫盖板1310的对称轴上,方便用户单手将所述中扫盖组件1300自中扫盒1100取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拨动件1333靠近所述弹性件1335的侧面具有阴角倒角13331。

参照图14-15,若所述拨动件1333靠近所述弹性件1335的侧面垂直于所述滑板1331,则取下所述中扫盖组件1300的过程完全依赖摩擦力。上述阴角倒角13331的设置形成一个内扣结构,使得用户对所述拨动件1333进行操作时候,手指容易放置且能抠住所述拨动件1333,同时上述阴角倒角13331也增大了所述拨动件1333与用户的手指接触面积,有助于增大摩擦力以便于用户自所述中扫盒1100上取下所述中扫盖组件130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扣组件1330包括两个所述锁钩1332,两个所述锁钩1332位置对称的设置于所述拨动件1333的两侧,所述滑动孔1311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的中部位置。

两个所述锁钩1332以位置对称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拨动件1333的两侧,所述锁钩1332的朝向一致;从而保证拨动所述滑板1331时,两个所述锁钩1332能同时脱离于所述固定孔1210或同时固定于所述固定孔1210。

所述拨动件1333安装于所述第一端的中部位置,使得用户通过所述拨动件1333取下所述中扫盖组件1300的过程中,所述中扫盖组件1300受力均匀;同时所述锁钩1332对称的设置增加了所述中扫盖组件1300在所述中扫盒1100上固定的稳固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上设有内凹部1312。

参照图8,所述内凹部1312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施力点,便于所述中扫盖组件1300的拆卸与安装过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扣组件1330包括四个所述锁钩1332,四个所述锁钩1332均匀分布于所述滑板1331的一侧。

所述锁钩1332数量的增加在没有增加所述弹性扣组件1330的加工难度和安装难度的前提下,增强了所述中扫盖组件1300在所述中扫盒1100固定的稳固性。

参照图12-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钩1332包括远离所述滑板1331且呈弯折状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上近所述滑板1331的一侧设有倒角。在所述锁钩1332与所述固定孔1210配合过程中,所述倒角的存在起到导向作用,利于上述配合过程的完成。

综上所述,本申请雷达罩组件及扫地机,雷达罩以第一旋转轴为轴可翻转的连接于扫地机的顶板,第一感应装置设置于扫地机的顶板与板体之间;从而当扫地机遇到碰撞时,第一感应装置感应到雷达罩的状态改变趋势而判定扫地机碰撞到物体;通过将扫地机的碰撞传感机构集成于雷达罩结构中,从而充分利用了扫地机中的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