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便器盖板及智能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8449发布日期:2020-10-02 08:24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坐便器盖板及智能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坐便器盖板及智能坐便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生活的发展,智能坐便器逐渐成为家居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设备,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其中,智能坐便器设置有用于可选择地遮盖或显露智能坐便器开口的盖板,在不使用智能坐便器时通过盖板遮盖智能坐便器开口,可以防止异物落入智能坐便器中。在使用智能坐便器时通过盖板显露智能坐便器开口,可以便于用户的使用。

但是,在盖板遮盖或显露智能坐便器开口的过程中,由于用户的操作方式不同,盖板遮盖智能坐便器开口时会发生左右偏移,使盖板无法完整地遮盖智能坐便器开口,影响智能坐便器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坐便器盖板及智能坐便器,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坐便器盖板,坐便器盖板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阻尼缓降装置。第二盖板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盖板,阻尼缓降装置包括第一缓降组件和第二缓降组件,第一缓降组件和第二缓降组件间隔设置,并相对第一盖板的中线对称,第一缓降组件和第二缓降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阻尼件和连接件,阻尼件连接于第一盖板,连接件连接于阻尼件与第二盖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阻尼件包括阻尼器和阻尼器套,阻尼器套连接于第一盖板;阻尼器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活动端相对固定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端,固定端固定于阻尼器套和第一盖板之间,活动端与连接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动端相对固定端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110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包括连接转轴和连接部,连接转轴套设于活动端,连接部连接于连接转轴和第二盖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转轴包括延伸连接部,延伸连接部凸出于连接转轴的外周面;连接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与延伸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段与第二盖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段为弧形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延伸连接部背离连接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槽,第一连接段嵌设于连接槽;第二盖板设有第二连接槽,第二连接段嵌设接于第二连接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为金属连接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盖板设有安装支架,阻尼器套与阻尼器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一种智能坐便器,包括坐便器主体和如上述的坐便器盖板,坐便器盖板与坐便器主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坐便器和智能盖板,通过设置相对第一盖板的中线彼此设置的第一缓降组件和第二缓降组件,在第二盖板相对第一盖板转动的过程中向第二盖板提供相对平衡的阻尼力,第二盖板左右受力平衡,不会发生偏移。同时,阻尼件在第二盖板的转动过程提供的阻尼力可以部分抵消驱动第二盖板转动的外力,以使第二盖板相对第一盖板的转动过程平缓流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坐便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坐便器盖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ii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所述的第一缓降组件的拆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坐便器100,智能坐便器100包括坐便器主体110和坐便器盖板200,坐便器盖板200连接于坐便器主体110。

其中,坐便器主体110为允许用户进行如厕等操作的器具,坐便器主体110设有开口(图中未示出),坐便器主体110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坐便器盖板200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卡扣连接、铰链连接等方式连接于坐便器主体110,并用于配合坐便器主体110以实现智能坐便器100的相关功能。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坐便器盖板200,坐便器盖板200包括第一盖板210、第二盖板230和阻尼缓降装置250。第二盖板230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盖板210,阻尼缓降装置250连接于第一盖板210和第二盖板230之间,在第二盖板230相对第一盖板210转动时,阻尼缓降装置250用于提供第二盖板230相对第一盖板210转动过程的阻尼力,阻尼力可以部分抵消驱动第二盖板230转动的外力,以使第二盖板230相对第一盖板210的转动过程平缓流畅。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盖板210为相对坐便器主体110固定设置的盖板,第二盖板230为相对坐便器主体110可活动的盖板。在第二盖板230相对第一盖板210转动至与坐便器主体110配合的过程中,阻尼缓降装置250提供的阻尼力可以部分抵消驱动第二盖板230转动的外力,使该过程中的第二盖板230能够平缓地坐便器主体110配合。从而,第二盖板230受到较大外力驱动时不会与坐便器主体110发生碰撞,延长了智能坐便器100的使用寿命。

第一盖板210设有容置腔(图中未示出),容置腔用于容置实现智能坐便器100相关功能的功能模组(图中未示出),功能模组可以包括喷枪、烘干器、风机等。第一盖板210能够对容置于容置腔内的功能模组提供保护,以防止功能模组被水浸湿或受外力撞击,从而延长了功能模组的使用寿命。

第二盖板230可以相对第一盖板210转动至第二盖板230封盖坐便器主体110的开口,以避免异物经由坐便器主体110的开口落入坐便器主体110内。第二盖板230也可以相对转动至与第一盖板210呈角度,此时坐便器主体110的开口显露,以便用户进行如厕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盖板230相对第一盖板210转动至第二盖板230封盖坐便器主体110的开口时,第二盖板230连接于坐便器主体110的一侧所在的平面与第一盖板210连接于坐便器主体110的一侧所在的平面共面。

请一并参阅图2~图4,阻尼缓降装置250包括第一缓降组件251和第二缓降组件253,第一缓降组件251和第二缓降组件253间隔设置,并相对第一盖板210的中线对称。通过相对第一盖板210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缓降组件251和第二缓降组件253,可以使第二盖板230相对第一盖板210转动至封盖坐便器主体110的开口或第二盖板230相对第一盖板210转动至与第一盖板210呈角度的过程中,第二盖板230的左右受力平衡,不会发生偏移,从而能够完整地封闭坐便器主体110的开口。其中,第二盖板230的左右是指第二盖板230的中线的两边,第一缓降组件251和第二缓降组件253连接于第二盖板230时,也相对第二盖板230的中心对称设置,并为第二盖板230的左右两边提供平衡的阻尼力。而且,第一缓降组件251和第二缓降组件253在第二盖板230的转动过程提供阻尼力,阻尼力可以部分抵消驱动第二盖板230转动的外力,以使第二盖板230能够平缓地与坐便器主体110配合。

如图3所示,第一缓降组件251和第二缓降组件253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阻尼件270和连接件280,阻尼件270连接于第一盖板210,连接件280连接于阻尼件270与第二盖板230之间。其中,以第一缓降组件251包括阻尼件270和连接件280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缓降组件253的结构与第一缓降组件251的结构相同,可以对应参照第一缓降组件251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做赘述。第二盖板230相对第一盖板210转动时,第二盖板230通过连接件280带动阻尼件270的部分转动,从而获得阻尼力,阻尼力可以抵消部分驱动第二盖板230的外力,以使第二盖板230能够平缓地相对第一盖板210转动。

具体地,如图4所示,阻尼件270包括阻尼器271和阻尼器套273,阻尼器套273连接于第一盖板210。阻尼器271包括固定端2711和活动端2713,活动端2713相对固定端2711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端2711,固定端2711固定于阻尼器套273和第一盖板210之间,活动端2713与连接件280连接。在第二盖板230相对第一盖板210转动时,第二盖板230通过连接件280带动活动端2713相对固定端2711转动,从而阻尼器271提供第二盖板230相对第一盖板210转动过程的阻尼力(也即,活动端2713相对固定端2711转动过程中提供的阻尼力),可以部分抵消驱动第二盖板230转动的外力,使得第二盖板230能够平缓地相对第一盖板210转动。

进一步地,活动端2713相对固定端2711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110度,从而第二盖板230能够相对第一盖板210转动的角度范围大致为0~110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动端2713相对固定端2711的转动角度为0度时,第二盖板230能够封盖坐便器主体110的开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阻尼器套273设有通槽2731,固定端2711穿设通槽2731,并相对阻尼器套273固定。活动端2713相对通槽2731显露,以便与连接件280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阻尼件270还包括阻尼器盖275,阻尼器盖275连接于阻尼器套273,并用于封盖通槽2731的一端,以限制固定端2711穿设通槽2731的尺寸。在装配阻尼件270时,可以先将活动端2713经由通槽2731穿设至显露,再将阻尼器盖275连接于阻尼器套273远离活动端2713的一侧,并封盖通槽2731的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80为金属连接件,以保证连接件280连接于阻尼件270和第二盖板230之间的连接强度。

连接件280包括连接转轴281和连接部283,连接转轴281套设于活动端2713,连接部283连接于连接转轴281和第二盖板230之间。第二盖板230相对第一盖板210转动时,连接转轴281带动活动端2713相对固定端2711转动。

进一步地,连接转轴281包括延伸连接部2811,延伸连接部2811凸出于连接转轴281的外周面,以便于与连接部283的连接。在图示中,延伸连接部2811为连接转轴281并无明显的界限,延伸连接部2811为为描述方便所做的命名,并不对其具体形状形成限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延伸连接部2811背离连接转轴28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槽2801(如图3所示),连接部283的一端嵌设第一连接槽2801,从而实现连接转轴281与延伸连接部2811的连接。

连接部28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831和第二连接段2833,第一连接段2831与延伸连接部2811连接,第二连接段2833与第二盖板230连接。第二连接段2833为弧形段,第二盖板230相对第一盖板210转动时,第二连接段2833能够避让第一盖板210,从而第二盖板230能够相对第一盖板210流畅地转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段2831与第二连接段2833为连接部283中为描述方便所做的区分,在实际应用时并没有不同,不构成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连接段2831为弧形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盖板230设有第二连接槽231(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段2833嵌设接于第二连接槽231,第一连接段2831嵌设于第一连接槽2801。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槽2801和第二连接槽231,可以加强连接部283连接于连接转轴281和第二盖板230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盖板210设有安装支架211,阻尼器套273与安装支架211固定连接。安装支架211可以定位阻尼器套273的安装位置,并用于固定阻尼器套273,以防止阻尼器套273在第二盖板230相对第一盖板210转动时发生偏移,从而影响阻尼件270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坐便器盖板200和智能坐便器100,通过设置相对第一盖板210的中线彼此设置的第一缓降组件251和第二缓降组件253,在第二盖板230相对第一盖板210转动的过程中向第二盖板230提供相对平衡的阻尼力,第二盖板230左右受力平衡,不会发生偏移。同时,阻尼件270在第二盖板230的转动过程提供的阻尼力可以部分抵消驱动第二盖板230转动的外力,以使第二盖板230相对第一盖板210的转动过程平缓流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