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腰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4588发布日期:2020-09-15 19:0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腰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腰垫。



背景技术:

床垫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获得健康而又舒适的睡眠而使用的一种介于人体和床之间的物品。现有的床垫大多在布料垫套内套入一张平整的薄垫芯,用户平躺于该床垫时腰部不能贴合床垫而无外力支撑,容易造成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支撑腰部、更舒适的顶腰垫。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顶腰垫,包括第一垫层、与第一垫层贴合的第二垫层、设置于第一垫层和第二垫层之间的顶腰层,所述第一垫层突伸有顶腰部,所述顶腰部与第二垫层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顶腰层容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垫层、第二垫层和顶腰层均为软弹垫层,所述第一垫层的硬度<所述顶腰层的硬度<所述第二垫层的硬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垫层开设有透气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垫层远离第一垫层的一面开设有导气槽。

优选的,所述导气槽包括多个设置于第二垫层的一端部的第一凹槽、多个设置于第二垫层的中部的第二凹槽和多个设置于第二垫层的另一端部的第三凹槽,相邻两个第一凹槽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第二凹槽的间距,相邻两个第三凹槽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第二凹槽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顶腰部呈弧形。

优选的,所述顶腰垫还包括凝胶涂层,所述凝胶涂层贴合于所述第二垫层远离第一垫层的一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顶腰垫,在第一垫层突伸出顶腰部,在顶腰部与第二垫层之间增加顶腰层,当用户平躺于第一垫层的顶部并将腰部贴合于顶腰部的顶部,即可起到支撑腰部的作用,更符合“人体工学”,从而使用户更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第一垫层;2、第二垫层;3、顶腰层;4、顶腰部;5、透气通孔;6、第一凹槽;7、第二凹槽;8、第三凹槽;9、凝胶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4所示,一种顶腰垫,包括第一垫层1、与第一垫层1贴合的第二垫层2、设置于第一垫层1和第二垫层2之间的顶腰层3,所述第一垫层1突伸有顶腰部4,所述顶腰部4与第二垫层2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顶腰层3容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该顶腰垫在第一垫层1突伸出顶腰部4,在顶腰部4与第二垫层2之间增加顶腰层3,当用户平躺于第一垫层1的顶部并将腰部贴合于顶腰部4的顶部,即可起到支撑腰部的作用,更符合“人体工学”,从而使用户更舒适。进一步的,所述顶腰部4位于第一垫层1的非中心位置,即顶腰部4位于第一垫层1的中部并偏向第一垫层1的其中一端,以符合“人体工学”;采用常规的布料垫套将所述顶腰垫套装起来使用,更有利于保护所述顶腰垫,避免所述顶腰垫积尘、积汗,且常规的布料垫套更方便清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垫层1、第二垫层2和顶腰层3均为软弹垫层,所述第一垫层1的硬度<所述顶腰层3的硬度<所述第二垫层2的硬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软弹垫层作顶腰垫,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控制所述第一垫层1的硬度<所述顶腰层3的硬度<所述第二垫层2的硬度,使用户平躺于第一垫层1顶部时体验由软到硬的缓冲感,而且保证了所述顶腰部4对腰部具备支撑力,从而使用户更舒适。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垫层1、顶腰层3和第二垫层2均采用市面上有售的聚氨酯材料或乳胶,在此仅作为应用;所述第一垫层1的硬度为5-15n,所述顶腰层3的硬度为70-120n,所述第二垫层2的硬度为240-310n,上述硬度采用gb/t10807-2006的方法a测得。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垫层1、顶腰层3和第二垫层2均采用市面上有售的聚氨酯材料;所述第一垫层1的硬度为12n,所述顶腰层3的硬度为100n,所述第二垫层2的硬度为270n。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垫层1开设有透气通孔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躺于所述顶腰垫的用户在翻动过程中第一垫层1回弹再加上设置有透气通孔5,大大促进第一垫层1中的空气交换,更舒适。进一步的,所述透气通孔5设有多个,多个透气通孔5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垫层1,进一步提高第一垫层1的透气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垫层2远离第一垫层1的一面开设有导气槽。

所述顶腰垫可正反两用,即用户可躺在第一垫层1的顶部,又可以将顶腰垫翻转然后用户躺在第二垫层2的顶部;设置的导气槽促进第二垫层2中的空气交换,更舒适,且能够使得第二垫层2的弹性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气槽包括多个设置于第二垫层2的一端部的第一凹槽6、多个设置于第二垫层2的中部的第二凹槽7和多个设置于第二垫层2的另一端部的第三凹槽8,相邻两个第一凹槽6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第二凹槽7的间距,相邻两个第三凹槽8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第二凹槽7的间距;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和第三凹槽8平行设置,多个第一凹槽6、多个第二凹槽7和多个第三凹槽8均沿着第二垫层2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的不同部位对顶腰垫的受力也有所不同,设置成上述间距,在满足透气的基础上更有利于顶腰垫分区承托,更符合“人体工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腰部4呈弧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贴合人体的腰部,提高了舒适度,更符合“人体工学”。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腰垫还包括凝胶涂层9,所述凝胶涂层9贴合于所述第二垫层2远离第一垫层1的一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所述第二垫层2的表面具有冰凉的感觉,用户在天气燥热时躺在第二垫层2的顶部更加舒适。进一步的,所述凝胶涂层9采用市面上有售的凝胶涂胶料涂覆于第二垫层2后干燥而成。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顶腰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垫层、与第一垫层贴合的第二垫层、设置于第一垫层和第二垫层之间的顶腰层,所述第一垫层突伸有顶腰部,所述顶腰部与第二垫层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顶腰层容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层、第二垫层和顶腰层均为软弹垫层,所述第一垫层的硬度<所述顶腰层的硬度<所述第二垫层的硬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层开设有透气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垫层远离第一垫层的一面开设有导气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槽包括多个设置于第二垫层的一端部的第一凹槽、多个设置于第二垫层的中部的第二凹槽和多个设置于第二垫层的另一端部的第三凹槽,相邻两个第一凹槽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第二凹槽的间距,相邻两个第三凹槽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第二凹槽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腰部呈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腰垫还包括凝胶涂层,所述凝胶涂层贴合于所述第二垫层远离第一垫层的一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腰垫,包括第一垫层、与第一垫层贴合的第二垫层、设置于第一垫层和第二垫层之间的顶腰层,所述第一垫层突伸有顶腰部,所述顶腰部与第二垫层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顶腰层容设于所述容置槽内。该顶腰垫在第一垫层突伸出顶腰部,在顶腰部与第二垫层之间增加顶腰层,当用户平躺于第一垫层的顶部并将腰部贴合于顶腰部的顶部,即可起到支撑腰部的作用,更符合“人体工学”,从而使用户更舒适。

技术研发人员:张栋;李佐军;吕政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赛诺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5
技术公布日:2020.09.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