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开水瓶的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8039发布日期:2020-09-29 09:2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用于开水瓶的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控器,尤其涉及一种开水瓶的温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电热开水瓶一般通过电路板和突跳式温控器,对加热内胆底部的发热管进行控制,实现加热、保温、再加热的控制,其结构复杂,在加热内胆底部布设许多连接线,装配非常不方便,再者在内部故障时过热保险方面,现一般采用凸跳式温控器结合保险丝来实现,其存在以下缺点:体积大、连接复杂,易与其他连接线混淆。加热内胆与泵之间的连接管需要专用紧固件将其密封紧固在加热内胆底部,成本高。由于凸跳式温控器为公用件,而其一旦出现故障,则丧失所有安全防线,不仅开水瓶故障报废,甚至出现火灾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装配简便、布线分明、安全可靠的开水瓶用温控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开水瓶的温控器,所述的开水瓶包括带出水口的开水瓶本体,所述的开水瓶本体内设有加热内胆,加热内胆底部安装有发热管,加热内胆底部通过水泵与出水口连接,即水泵的进水管与加热内胆底部连通,水泵的出水管与出水口连通,所述的温控器包括开有限位孔的主壳体、固定安装在主壳体上的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两致动器、于主壳体内并分别置于两致动器下方的两触点开关、连接在触点开关上的若干接线片,所述的两致动器分别为防干烧金属致动器和保险式致动器,所述水泵的进水管经主壳体限位孔连接水泵,且通过主壳体将进水管抵压固定在加热内胆底部,所述的防干烧金属致动器的致动温度低于保险式致动器,所述的防干烧金属致动器为自动复位致动器,所述的保险式致动器为手动复位致动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的保险式致动器的致动温度在170℃。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的触点开关包括一端带静触点的第一接线片、置于致动器下方的第二接线片、助动瓷棒,第一接线片的另一端与发热管电连接,第二接线片活动端上带有与静触点相配合的触点,助动瓷棒穿过固定板竖立在第二接线片和致动器之间,所述第二接线片活动端在致动器的致动下跳时经助动瓷棒联动下移,第二接线片上的触点与静触点脱开,触点开关断开。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的第二接线片7呈字型,即所述的第二接线片包括一端上设有触点的直条部、自直条部另一端向下弯折并伸出主壳体外接线的弯折部,在直条部上靠近弯折部的位置通过固定件将第二接线片连接于主壳体上,所述的主壳体上开有供弯折部插入并外伸而出的插孔。

所述的固定板上还设有用于压紧温度传感器的压板。

本实用新型用于开水瓶的温控器,采用保险式致动器替代现有的凸跳式温控器和保险丝的设计,其大大缩小了温控器的体积,本设计无需许多的布线,简化布线,且保险丝致动器为独立的致动器,与现有兼容用的凸跳式温控器设计相比,本设计的安全性更高且稳定性非常好。再者本实用新型采用温控器主壳体抵压固定水泵进水管于加热内胆底部,无需另设紧固件,节约成本,进一步缩小体积,简便装配。本实用新型设计灵巧、结构合理简便紧凑、结构小型实用化、装配方便,又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开水瓶的温控器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加热内胆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开水瓶的温控器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开水瓶包括带出水口的开水瓶本体(图中未标示),所述的开水瓶本体内设有加热内胆9,加热内胆9底部安装有发热管7,加热内胆底部通过水泵与高于注水口位置的出水口连接,即水泵的进水管与加热内胆底部连通,水泵的出水管与出水口连通。所述的温控器包括开有限位孔1-1的主壳体1、固定安装在主壳体1上的固定板2、固定安装在固定板2上两致动器、于主壳体内并分别置于两致动器下方的两触点开关、连接在触点开关上的若干接线片,所述的两致动器分别为防干烧金属致动器3和保险式致动器8。本实施例的固定板2上还设有用于压紧温度传感器的压板11,本设计既能提高紧凑性又省去另外增加的压紧零件和紧固件以及人工。

所述水泵的进水管10经主壳体限位孔连接水泵,且通过主壳体将进水管10抵压固定在加热内胆底部,所述的防干烧金属致动器的致动温度低于保险式致动器8,本实施例的保险式致动器在常温下的致动温度在170℃。所述的防干烧金属致动器3为自动复位致动器,为活致动器。所述的保险式致动器8为手动复位致动器,该手动复位致动器作为开水瓶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在致动后,常温下除拆机手动复位意外无法自动复位,为一次性的死致动器。

本实施例的触点开关包括一端带静触点的第一接线片5、置于致动器下方的第二接线片4、助动瓷棒6,第一接线片5的另一端与发热管电连接,第二接线片4活动端上带有与静触点相配合的触点,助动瓷棒6穿过固定板竖立在第二接线片4和致动器之间,所述第二接线片4活动端在致动器的致动下跳时经助动瓷棒6联动下移,第二接线片4上的触点与静触点脱开,触点开关断开。触点开关的设计使得防干烧金属致动器3对防干烧功能的实现更为精准而灵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接线片4呈7字型导电簧片,即所述的第二接线片包括一端上设有触点的直条部4-1、自直条部4-1另一端向下弯折并伸出主壳体外接线的弯折部4-2,在直条部4-1上靠近弯折部的位置通过固定件7将第二接线片连接于主壳体上,所述的主壳体上开有供弯折部4-2插入并外伸而出的插孔。该第二接线片4的设计使得第二接线片的装配更为简便,且定位精准而一致,且连接稳固方便,更利于自动化装配的实现。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开水瓶的温控器,所述的开水瓶包括带出水口的开水瓶本体,所述的开水瓶本体内设有加热内胆(9),加热内胆(9)底部安装有发热管(7),加热内胆底部通过水泵与出水口连接,即水泵的进水管与加热内胆底部连通,水泵的出水管与出水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控器包括开有限位孔(1-1)的主壳体(1)、固定安装在主壳体(1)上的固定板(2)、固定安装在固定板(2)上两致动器、于主壳体内并分别置于两致动器下方的两触点开关、连接在触点开关上的若干接线片,所述的两致动器分别为防干烧金属致动器(3)和保险式致动器(8),所述水泵的进水管(10)经主壳体限位孔连接水泵,且通过主壳体将进水管(10)抵压固定在加热内胆底部,所述的防干烧金属致动器的致动温度低于保险式致动器(8),所述的防干烧金属致动器(3)为自动复位致动器,所述的保险式致动器(8)为手动复位致动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开水瓶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险式致动器的致动温度在17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开水瓶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点开关包括一端带静触点的第一接线片(5)、置于致动器下方的第二接线片(4)、助动瓷棒(6),第一接线片(5)的另一端与发热管(7)电连接,第二接线片(4)活动端上带有与静触点相配合的触点,助动瓷棒(6)穿过固定板竖立在第二接线片(4)和致动器之间,所述第二接线片(4)活动端在致动器的致动下跳时经助动瓷棒(6)联动下移,第二接线片(4)上的触点与静触点脱开,触点开关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开水瓶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接线片(4)呈7字型,即所述的第二接线片包括一端上设有触点的直条部(4-1)、自直条部(4-1)另一端向下弯折并伸出主壳体外接线的弯折部(4-2),在直条部(4-1)上靠近弯折部的位置通过固定件将第二接线片连接于主壳体上,所述的主壳体上开有供弯折部(4-2)插入并外伸而出的插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开水瓶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2)上还设有用于压紧温度传感器的压板(1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开水瓶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2)上还设有用于压紧温度传感器的压板(1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开水瓶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2)上还设有用于压紧温度传感器的压板(11)。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开水瓶的温控器,所述的开水瓶包括带出水口的开水瓶本体,所述的开水瓶本体内设有加热内胆,加热内胆底部安装有发热管,加热内胆底部通过水泵与出水口连接,即水泵的进水管与加热内胆底部连通,水泵的出水管与出水口连通,所述的温控器包括开有限位孔的主壳体、固定安装在主壳体上的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两致动器、于主壳体内并分别置于两致动器下方的两触点开关、连接在触点开关上的若干接线片,所述的两致动器分别为防干烧金属致动器和保险式致动器,简化布线,且保险丝致动器为独立的致动器,与现有兼容用的凸跳式温控器设计相比,本设计的安全性更高且稳定性非常好。

技术研发人员:杨强;郑和生;王明龙;杨立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家泰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6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