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过线结构的镜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0496发布日期:2020-12-18 13:1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过线结构的镜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子,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过线结构的镜子。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镜子是必备的生活物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镜子的功能及要求也越发重视;现有的镜子,其功能较为单一,镜子本身不具备补光灯,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不能够看清镜像,需要借助外部的灯光,无法满足用户在环境光不足时的使用需求;可移动式的镜子(例如化妆镜)便于携带、移动,通常被用于整理仪容;部分现有的镜子,研发者会在镜子上安装灯源,需灯源照射时,则打开相应的开关。这类镜子需要在内部布线以实现灯源的电路接通;现有技术中,大多数镜子是可翻转的,用以调节镜子的朝向角度,使用户具备更好的体验。对于带有电路的双面镜而言,在对镜子进行翻转时需要进行180°或360°翻转以实现镜面的切换,但这类镜子在翻转过程中,其内部电线会因多次翻转而产生缠绕,从而对内部电线产生损耗,随着长时间使用容易发生线路断开的情况。另外,现有镜子在实现镜面电动翻转时,不仅会遇到内部导线缠绕的问题,也会面临因镜子内部空间过小而产生的驱动机构的过线问题。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镜子翻转时内部线路不会缠绕,具有效果良好的过线结构的镜子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过线结构的镜子,该镜子通过设置过线结构来实现镜子翻转时的过线问题,使导线不会在镜子内部发生缠绕。设置相互隔离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来实现两个极性电流的传导,从而使镜子里的电路实现导通。该镜子实现了镜面的电动翻转,且无需设置多个驱动机构,无需解决控制驱动机构的同步性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过线结构的镜子,所述镜子包括翻转镜与外围框架,翻转镜通过转轴与框架连接,所述翻转镜包括镜片与壳体;其特征在于,镜片与壳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过线结构的腔体;

所述腔体内设有过线结构,所述过线结构位于壳体旋转轴线上且与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过线结构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分别与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分别与位于框架内的电路的正负极连接;

所述第一导体、第二导体通过导线与电源正负极或驱动机构正负极连接,以使电路接通。

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框架旋转时,所述壳体带动过线结构同步旋转,使驱动机构、过线结构及其相连的导线同步转动;而驱动机构输出轴在镜子中同时作为转轴使用。

具体的,通过在镜子内设置过线结构,该过线结构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导体、第二导体,且该过线结构与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壳体旋转轴线上的两侧,再通过导线将两者连接,实现驱动机构的线路接通。同时,驱动机构输出轴与框架连接,驱动框架旋转时,与框架连接的壳体、过线结构同步旋转,此时固定于壳体上的驱动机构也随着同步旋转,连接驱动机构与过线结构的导线随着旋转,不会发生缠绕;在实现导线导通的同时,也解决了翻转时过线缠绕的问题。

具体的,由于镜子内腔体的空间有限,如果在壳体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驱动机构的话,两个驱动机构会增加成本;同时,要控制两个驱动机构同步旋转,使导线不会发生缠绕;但驱动机构的同步性控制非常难,会增加电路控制设计的难度。故本技术方案的过线结构可解决此问题。

具体的,框架内的电路包括灯源或其他元件连接形成的电路,例如感应元件等。

具体的,驱动机构固定在壳体上,可以带动驱动机构同时翻转,且有利于驱动机构固定的稳定性。

以上的,所述过线结构包括与框架连接的转轴,以及与转轴连接的固定块;转轴在轴向上设有通槽,第一导体的一端穿过通槽并部分裸露,以供导线与第一导体形成连接;第一导体另一端与第一电极片连接;所述转轴上包裹有导电材料形成所述第二导体。

具体的,转轴设有通槽,将第一导体(即内导体)穿过通槽与导线连接,而在转轴的外周上包裹有导电材料形成第二导体,该结构实现了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的隔离,可以用来导通不同极性的电流。而固定块的设置,可以使穿过通槽的第一导体一端固定,另一端悬空用于缠绕或连接第一电极片。另外,固定块还可以有利于导线的固定,使导线与第一导体的连接更为稳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体通过紧配方式与固定块固定。

以上的,所述固定块设有用于第一导体插入连接的插槽。

具体的,该结构使得第一导体更好地固定,同时也实现第一导体部分裸露实现与导线的连接,使导线可以进入插槽内与第一导体连接。

以上的,所述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包括弹性电极片;所述弹性电极片与第一导体、第二导体接触,并可相对第一导体、第二导体运动;所述弹性电极片接外部电源。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均采用弹簧,所述第一电极片一端与第一导体固定连接,并绕设在所述第一导体外周后,另一端与壳体内的电路正极或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片一端与转轴上的第二导体连接,并绕设在所述第二导体外周后,另一端与壳体内的电路的负极或正极连接。

具体的,弹簧具有一定的弹性且能进行导电。在壳体旋转过程中,弹簧的弹性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可进行导电,使位于框架内的电路与驱动机构形成连接。

优选的,所述镜子还包括灯源,灯源设于框架内并朝向镜片前方照射。

具体的,由于发光镜子一般会在框架内设置一圈灯源,通过框架的材质选用可透光材料,使灯源的光亮透出,实现补光。因此,位于框架的灯源需要导线接通,故在灯源附近设置过线结构来实现导线接入灯源的同时,保证镜子旋转时,该导线不会发生缠绕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刷电机、马达。

优选的,所述镜子还包括与框架连接的立柱,立柱上设有调节按钮,调节按钮与电路连接,以使所述调节按钮控制驱动机构开闭。

具体的,驱动机构的运行需要通过控制其开闭以实现;在立柱上设置按钮,使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是否通过电动使镜子翻转,或直接手动推动镜子翻转。当手动推动镜子翻转时,由于设有过线结构,其内部的导线也不会发生缠绕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过线结构的镜子,该镜子通过设置过线结构来实现镜子翻转时的过线问题,使导线不会在镜子内部发生缠绕。过线结构设置相互隔离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来实现两个极性电流的传导,通过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与第一导体、第二导体连接,从而使镜子里的电路实现导通。该镜子实现了镜面的电动翻转,且无需设置多个驱动机构,无需解决控制驱动机构的同步性问题,仅通过物理结构即能实现各结构同步翻转,能够有效节省成本,且结构简单,具有较强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子的过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子的灯源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子的过线结构与灯源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子的过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子的过线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子的过线结构的电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子的过线结构导体与导线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翻转镜,2框架,3支撑座;

11镜片,12壳体,13灯源,14驱动机构,15过线结构,16导线;31立柱,32调节按钮;

151转轴,1511通槽,152固定块,1521插槽,153第一导体,154第二导体,155第一电极片,156第二电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过线结构的镜子,所述镜子包括翻转镜1、框架2、支撑座3,翻转镜1与通过转轴与框架2连接,所述翻转镜1包括镜片11与壳体12;镜片11与壳体1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过线结构的腔体;腔体内设有驱动机构14,驱动机构输出轴与框架2形成连接,并与框架2相对固定,驱动机构输出轴同为翻转镜1、框架2的一侧转轴;

所述腔体内设有过线结构15,所述过线结构15、驱动机构14分别与位于壳体旋转轴线上的两侧固定连接;

所述过线结构15包括与框架2连接的转轴151,以及与转轴151连接的固定块152,转轴151在轴向上设有通槽1511,第一导体153的一端穿过通槽1511与固定块15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极片155连接;所述第一导体153与固定块152连接的一端部分裸露,以使导线16与第一导体153连接;所述转轴151上包裹有导电材料形成所述第二导体154。第一导体153、第二导体154分别与第一电极片155、第二电极片156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片155、第二电极片156分别与位于框架2内的电路的正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导体153、第二导体154通过导线16与驱动机构14正负极连接,以使所述电路与驱动机构14接通。

当所述驱动机构14驱动框架2旋转时,壳体12带动过线结构15同步旋转,使驱动机构14、过线结构15及其相连的导线16同步转动。

具体的,通过在镜子内设置过线结构15,该过线结构15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导体153、第二导体154,且该过线结构15与驱动机构14分别设置在壳体12旋转轴线上的两侧,再通过导线16将两者连接,实现驱动机构14的线路接通。同时,驱动机构输出轴与框架2连接,驱动框架旋转时,与框架2连接的壳体12、过线结构15同步旋转,此时固定于壳体上的驱动机构14也随着同步旋转,连接驱动机构与过线结构的导线随着旋转,不会发生缠绕;在实现导线导通的同时,也解决了翻转时过线缠绕的问题。由于镜子内腔体的空间有限,如果在壳体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驱动机构的话,两个驱动机构会增加成本;同时,要控制两个驱动机构同步旋转,使导线不会发生缠绕;但驱动机构的同步性控制非常难,会增加电路控制设计的难度。故本技术方案的过线结构可解决此问题。

具体的,驱动机构14固定在壳体13上,可以带动驱动机构14同时翻转,且有利于驱动机构14固定的稳定性。转轴151设有通槽1511,将第一导体153穿过通槽1511与导线连接,而在转轴151的外周上包裹有导电材料形成第二导体154,该结构实现了第一导体153与第二导体154的隔离,可以用来导通不同极性的电流。而固定块152的设置,可以使穿过通槽1511的第一导体153一端固定,另一端悬空用于缠绕或连接第一电极片155。另外,固定块152还可以有利于导线的固定,使导线与第一导体153的连接更为稳定。

所述固定块152设有用于第一导体153插入连接的插槽1521。插槽1521的设计使得第一导体153更好地固定在固定块上,同时也实现第一导体153部分裸露实现与导线的连接,使导线可以进入插槽1521内与第一导体15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片155、第二电极片156均采用弹簧,所述第一电极片155一端与第一导体153固定连接,并绕设在所述第一导体153外周后,另一端与壳体12内的电路正极或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片156一端与转轴151上的第二导体154连接,并绕设在所述第二导体154外周后,另一端与壳体12内的电路的负极或正极连接。弹簧具有一定的弹性且能进行导电。在壳体12旋转过程中,弹簧的弹性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可进行导电,使位于框架2内的电路与驱动机构14形成连接。

所述镜子还包括灯源13,灯源13设于框架2内并朝向镜片11前方照射;所述电路包括一路灯源13。该路灯源13设置在过线结构15周侧的框架2内。

具体的,由于发光镜子一般会在壳体12内设置一圈灯源13,通过壳体12的材质选用可透光材料,使灯源13的光亮透出,实现补光。采用一圈灯源形成一路灯源,灯源与电极片连接实现电路的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采用有刷电机。所述支撑座3包括立柱31,立柱31上设有调节按钮32,所述调节按钮32与电路连接,以使所述调节按钮控制驱动机构14开闭。具体的,驱动机构14的运行需要通过控制其开闭以实现;在支撑座3上设置按钮,使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是否通过电动使镜子翻转,或直接手动推动镜子翻转。当手动推动镜子翻转时,由于设有过线结构,其内部的导线也不会发生缠绕等问题。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