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门模块、风传感器的测试结构以及风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0124发布日期:2021-02-20 16:2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移门模块、风传感器的测试结构以及风洞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传感器测试领域,具体涉及移门模块、风传感器的测试结构以及风洞。


背景技术:

[0002]
风洞能够对风传感器进行检测、校准等操作。现有测试时都是人工转动活动门,将待测试件装入风洞测试空间的夹具,这种方式效率较低。如果要通过机械抓手来取放待测试件,则需要频繁的转动活动门,活动门运动幅度大,机械抓手的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移门模块、风传感器的测试结构以及风洞。
[0004]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移门模块,设置于风洞的驻室上,所述驻室包括中空的本体,本体内形成测试空间,本体的侧壁具有取拿口;所述移门模块包括:
[0006]
两个移动轨道,分别设置在取拿口的两侧;
[0007]
移动座,滑动设置在移动轨道上;
[0008]
移门,两侧分别固定在两个移动轨道的移动座上;
[0009]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座往复移动,使移门遮盖取拿口或打开取拿口。
[0010]
当需要通过机械抓手来取拿待测试件时,通过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移门移动,从而打开取拿口,机械抓手可以穿过取拿口取拿待测试件,在取拿完成后再驱动移动门遮盖取拿口,相对于打开活动门来取拿待测试件而言,效率更高,路径可以设置的更好。
[0011]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移动轨道上的丝杆以及驱动丝杆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移动座具有与丝杆配合的第一螺纹孔。
[0012]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轮组以及安装在传动轮组上的传动带,所述移动座与传动带固定,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传动轮组的至少一个传动轮转动。
[0013]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轨道处安装有行程传感器,所述行程传感器用于探测移门的移动位置,所述行程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或微动开关。
[0014]
设置行程传感器能够精确控制移门位置。
[0015]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多块透明的侧板。
[0016]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移门为透明板。
[0017]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在取拿口的外周固定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位于本体的侧壁和移门之间。
[0018]
设置密封条能够实现可靠密封,保证测试空间的可靠性。
[0019]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风传感器的测试结构,包括上文所述的测试结构。
[0020]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风洞,包括测试结构。
[002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通过机械抓手来取拿待测试件时,通过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移门移动,从而打开取拿口,机械抓手可以穿过取拿口取拿待测试件,在取拿完成后再驱动移动门遮盖取拿口,相对于打开活动门来取拿待测试件而言,效率更高,路径可以设置的更好。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实施例1测试结构的示意图;
[0023]
图2是适配器和风传感器的示意图;
[0024]
图3是放置架的剖视图;
[0025]
图4是放置有适配器的放置架的示意图;
[0026]
图5是自动夹具的示意图;
[0027]
图6是自动夹具的俯视图;
[0028]
图7是移门模块安装在驻室的示意图;
[0029]
图8是移门模块的示意图;
[0030]
图9是密封条的示意图;
[0031]
图10是实施例1风洞的示意图;
[0032]
图11是实施例2风洞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2是碎片拦截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3是碎片拦截机构的侧视图;
[0035]
图14是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5是阻尼网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0037]
图16是阻尼网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0038]
图17是阻尼网安装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0039]
图18是固定框的剖视图;
[0040]
图19是蜂窝器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0041]
图20是蜂窝器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0042]
图21是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动力机构的示意图;
[0043]
图22是图21中a处的放大图;
[0044]
图23是驻室的示意图;
[0045]
图24是驻室分别连接收缩段和扩压段的示意图;
[0046]
图25是驻室的环形部的示意图。
[0047]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0048]
1、碎片拦截机构;2、中空管体;3、拦截网;4、排渣口;5、封板;6、中空分管;7、中间管;8、固定环;9、环状部;10、拉手;11、扩压段;12、动力机构;13、动力机架;14、动力电机;15、风罩;16、连接口;17、出风口;18、涡流叶片;19、盘体;20、叶片;21、金属网;22、减震装置;23、稳流段外壳;24、整流段外壳;25、阻尼网组件;26、固定框;27、阻尼网;28、金属框;29、硅胶条;30、环状凹槽;31、法兰部;41、第一中空段;42、第二中空段;43、蜂窝器组件;44、连接件;45、分体;46、第一部分;47、第二部分;48、第一模块;49、第二模块;50、第一基架;51、整流段;52、稳流段;53、收缩段;54、驻室;55、第二基架;56、防脱槽;57、连接条;58、连接
螺栓;59、第二螺纹孔;60、本体;61、第一板;62、第二板;63、第二开口;64、活动门;65、进出口;66、把手;67、环形部;68、调压孔;69、挡片;70、适配器;71、放置架;72、移门模块;73、移动固定组件;74、壳体;75、对接座;76、架体;77、支撑板;78、定位槽;79、无线充电器;80、第二电路板;81、感应传感器;82、指示灯;83、机械抓手;84、自动夹具;85、测试空间;86、支撑架;87、夹块;88、夹持空间;89、上下调节夹具;90、移动轨道;91、移动座;92、移门;93、驱动机构;94、行程传感器;95、密封条;96、风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0050]
实施例1
[0051]
如图1所示,一种风传感器的测试结构,包括:
[0052]
驻室54,具有测试空间85,驻室54的侧壁具有取拿口(图中未标出);
[0053]
放置架71,位于测试空间85外侧,且与驻室54相对固定;
[0054]
适配器70,用于安装待测试的风传感器96,适配器70安放在放置架71上;
[0055]
移动固定组件73,包括机械抓手83和自动夹具84,自动夹具84设置在测试空间85内,机械抓手83位于测试空间85内或者位于测试空间85外侧,机械抓手83能够穿过取拿口,机械抓手83用于抓取适配器70,将适配器70放入自动夹具84或者从自动夹具84取出;
[0056]
移门模块72,用于遮盖或打开取拿口。
[0057]
本申请的测试结构能够实现自动安装和移出适配器70,其工作原理为:移门模块72工作,打开取拿口,机械抓手83工作,抓取放置架71上对应的适配器70,机械抓手83通过取拿口将适配器70放入自动夹具84中,自动夹具84夹紧适配器70,机械抓手83复位,移门模块72工作,关闭取拿口;当自动夹具84的适配器70在测试空间85完成测试后,移门模块72工作,打开取拿口,机械抓手83工作,抓取自动夹具84上的适配器70,机械抓手83通过取拿口将适配器70放入放置架71或其他位置。
[0058]
如图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适配器70包括:
[0059]
壳体74;
[0060]
对接座75,可拆卸安装在壳体74的上部,用于安装待测试的风传感器96(比如风速传感器或风向传感器);
[0061]
第一电路板(图中省略未示出),安装在壳体74内,第一电路板用于与待测试的风传感器96电连接,第一电路板具有无线传输模块;
[0062]
电池(图中省略未示出),安装在壳体74内,用于给适配器70供电。
[0063]
本申请的适配器70用于连接待测试的风传感器96,壳体74尺寸固定,因此方便设计对应的夹持结构;适配器70具有无线传输模块,相对于现有的有线传输方式而言,适配器70能够将待测试的风传感器96的信号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给风洞的控制器,避免了繁琐的排线操作。
[0064]
于本实施例中,壳体74的底部安装有霍尔传感器(图中省略未示出),霍尔传感器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电池为可充电电池,第一电路板上安装有有线充电模块和无线充电模块。
[0065]
于本实施例中,对接座75有多个,不同的对接座75用于连接不同规格的风传感器
96。对接座75通过插接、卡接、旋转卡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待测试的风传感器96的下端连接。
[0066]
如图3和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放置架71包括与驻室54相对固定的架体76,架体76具有至少一块支撑板77,支撑板77上具有多个定位槽78,支撑板77为绝缘板,定位槽78的底部设置有无线充电器79。
[0067]
壳体74用于插入定位槽78,无线充电器79用于与无线充电模块配合,给电池充电。架体76与驻室54相对固定,使得定位槽78的位置是确定的,通过定位槽78能够安装待测试器件,即保证待测试器件的位置是确定的。通过在定位槽78的底部设置无线充电器79可以为待测试器件充电。
[0068]
架体76与驻室54(风洞主体)相对固定,使得定位槽78的位置是确定的,通过定位槽78能够安装待测试器件,即保证待测试器件的位置是确定的。支撑板77为绝缘板能够有效隔绝电流,通过在定位槽78的底部设置无线充电器79可以为待测试器件充电。
[0069]
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支撑板77内安装有第二电路板80,第二电路板80包括感应传感器81和指示灯82。设置感应传感器81能够探知对应的安装槽是否有待测试器件,通过指示灯82能够对感应传感器81的探测结果做出表示。感应传感器81可以采用多种类型,比如重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等。
[0070]
于本实施例中,感应传感器81为光电传感器,感应传感器81设置在定位槽78的侧壁。指示灯82嵌装在支撑板77的上表面。
[0071]
如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支撑板77有多个,各支撑板77上下间隔设置。上下间隔设置的形式能够放置较多的待测试器件。
[0072]
如图1、5和6所示,自动夹具84包括支撑架86以及多个绕支撑架86轴线均匀分布的夹块87,夹块87能够相对支撑架86往复移动,各夹块87和支撑架86形成空间大小可变的夹持空间88,自动夹具84还包括用于驱动夹块87往复移动的电机或气缸(图中省略未画出);支撑架86上安装有磁铁(图中省略未示出);霍尔传感器用于与磁铁配合。
[0073]
通过霍尔传感器和磁铁的配合,使得自动夹具84能够自动判断适配器70是否到位,此外,还可以通过霍尔传感器的信号变化来自动触发无线传输模块工作。
[0074]
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风洞的测试空间85的上下调节夹具89,自动夹具84的下端固定在上下调节夹具89上。通过上下调节夹具89能够调节自动夹具84的高度,最终能够实现调节待检测器件的高度。
[0075]
如图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夹块87有4个。
[0076]
如图7和8所示,移门模块72包括:
[0077]
两个移动轨道90,分别设置在取拿口的两侧;
[0078]
移动座91,滑动设置在移动轨道90上;
[0079]
移门92,两侧分别固定在两个移动轨道90的移动座91上;
[0080]
驱动机构93,用于驱动移动座91往复移动,使移门92遮盖取拿口或打开取拿口。
[0081]
如图9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取拿口的外周固定有密封条95,密封条95与移门92配合。设置密封条95能够实现可靠密封,保证测试空间85的可靠性。
[0082]
实际运用时,驱动机构93可以包括转动安装在移动轨道90上的丝杆以及驱动丝杆转动的驱动电机,移动座91具有与丝杆配合的第一螺纹孔。
[0083]
实际运用时,驱动机构93可以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轮组以及安装在传动轮组上的传动带,移动座91与传动带固定,驱动电机用于驱动传动轮组的至少一个传动轮转动。
[0084]
如图7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移动轨道90处安装有行程传感器94,行程传感器94用于探测移门92的移动位置,行程传感器94为光电传感器或微动开关。设置行程传感器94能够精确控制移门92位置。
[0085]
实际运用时,为了方便观察,于本实施例中,本体60包括多块透明的侧板。移门92为透明板。
[0086]
如图10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风洞,包括本实施例的测试结构,还包括与驻室54前端连接的收缩段53和扩压段11。
[0087]
实施例2
[0088]
本实施例公开了如图11所示,一种风洞,包括依次设置的整流段51、稳流段52、收缩段53、扩压段11以及动力机构12。
[0089]
如图11、12和13所示,风洞还包括碎片拦截机构1,包括中空管体2以及固定在中空管体2上的拦截网3,拦截网3用于拦截碎片,防止碎片通过中空管体2;中空管体2的侧壁具有排渣口4,排渣口4位于拦截网3的前侧下方,排渣口4处安装有封板5。
[0090]
设置拦截网3能够有效拦截碎片,防止碎片进入风洞的其他部分;设置排渣口4和封板5能够方便将拦截的碎片排出。
[0091]
实际运用时,优选的,拦截网3有多个,各拦截网3依次间隔分布,中空管体2的侧壁在每个拦截网3的前侧下方均具有排渣口4。多个拦截网3的设置能够实现更可靠的拦截。
[0092]
实际运用时,优选的,后侧的拦截网3的孔径小于邻近的前侧的拦截网3的孔径。通过多层次的拦截能够有效提高拦截效率。
[0093]
于本实施例中,拦截网3有2个,拦截网3具有方形孔,位于前侧的拦截网3的方形孔的孔径范围为80mm*80mm~100mm*100mm,位于后侧的拦截网3的方形孔的孔径范围为50mm*50mm~70mm*70mm。
[0094]
如图1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中空管体2具有多个中空分管6,每个中空分管6的后端固定有拦截网3,相邻两个中空分管6直接连接或者通过中间管7连接。
[0095]
如图1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环8,中空分管6的端部具有向外延伸的环状部9,拦截网3的周沿位于固定环8和环状部9之间,固定环8通过紧固件与环状部9固定,将拦截网3压紧。
[0096]
实际运用时,封板5的一端转动安装在中空管体2上,另一端通过磁吸、卡合或紧固件固定在中空管体2上。封板5的这种结构方便打开和关闭。
[0097]
如图1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封板5的外侧壁具有拉手10。
[0098]
于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碎片拦截机构1位于扩压段11的后端。
[0099]
如图11和14所示,本实施例的动力机构12包括:
[0100]
动力机架13;
[0101]
动力电机14,固定在动力机架13上;
[0102]
中空的风罩15,设置在动力机架13上,风罩15的前端具有连接口16,连接口16用于与风洞的扩压段11连接,风罩15的后端与动力电机14的输出端(图中未标出)相对,风罩15的侧端具有出风口17;
[0103]
涡流叶片18,设置在风罩15内,且正对连接口16,与动力电机14的输出轴(图中未标出)固定,涡流叶片18转动时,使空气从连接口16进入并从出风口17排出。
[0104]
动力机构12工作时,空气从连接口16进入并从风罩15侧端的出风口17排出,空气不会经过动力电机14,能够有效防止碎片进入动力电机14,整个动力机构12更为稳定可靠。
[0105]
如图1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涡流叶片18包括盘体19以及多块叶片20,叶片20设置在盘体19的边缘且绕盘体19的轴线均匀分布。
[0106]
如图1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7处安装有金属网21。设置金属网21能够提高性,既防止外部物件通过出风口17进入风罩15内,又可以过滤碎片。实际运用时,优选的,金属网2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安装在风罩15上。
[0107]
如图1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动力机架13的下部安装有多个减震装置22。通过设置减震装置22能够有效降低震动,改善工作环境。
[0108]
本实施例中,稳流段52包括稳流段外壳23,整流段51包括整流段外壳24,整流段外壳24包括第一中空段41和第二中空段42。
[0109]
本实施例的风洞还包括阻尼网27安装结构,如图15、16和17所示,阻尼网27安装结构包括稳流段外壳23、整流段外壳24以及位于稳流段外壳23和整流段外壳24之间的阻尼网组件25,阻尼网组件25包括依次设置的固定框26、阻尼网27和金属框28,固定框26和金属框28相互压紧并固定,将阻尼网27限定在中间,稳流段外壳23的端部与固定框26对接,整流段外壳24的端部与金属框28对接。通过固定框26和金属框28能够预先将阻尼网27压紧并固定住,从而能够保证阻尼网27的平整度,方便阻尼网27安装在稳流段外壳23和整流段外壳24之间。
[0110]
于本实施例中,固定框26的材质为塑料。
[0111]
如图16和18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稳流段外壳23的端部沿周向粘接有硅胶条29,固定框26面向稳流段外壳23的一端具有环状凹槽30,硅胶条29嵌入环状凹槽30。硅胶条29和环形凹槽相互配合方便阻尼网组件25的定位和安装,且使阻尼网27更好的张紧,保证平整度。
[0112]
于本实施例中,固定框26的材质为pp。
[0113]
于本实施例中,金属框28的材质为钢。
[0114]
于本实施例中,阻尼网27为钢丝网。
[0115]
如图1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稳流段外壳23的端部和整流段外壳24的端部均具有法兰部31,稳流段外壳23和整流段外壳24通过穿过法兰部31的螺栓固定。
[0116]
于本实施例中,螺栓穿过固定框26和金属框28。
[0117]
本实施例的风洞还包括蜂窝器安装结构,如图19和20所示,蜂窝器安装结构包括第一中空段41、第二中空段42以及夹紧固定在第一中空段41和第二中空段42之间的蜂窝器组件43,蜂窝器组件43包括连接件44以及多个分体45,各分体45依次平铺,连接件44位于相邻两个分体45之间且与对应的两个分体45固定,连接件44的两端均位于第一中空段41和第二中空段42之间。
[0118]
分体45式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单个分体45的体积,加工方便;通过连接件44能够将两个分体45相连,且连接件44的两端均位于第一中空段41和第二中空段42之间,通过连接件44能够使分体45的受力效果好,整个蜂窝器组件43不易变形。
[0119]
如图20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4为t型,连接件44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部分46和第二部分47,第一部分46位于对应两个分体45的侧壁之间,第二部分47分别与对应两个分体45的端面接触。连接件44为t型,能够使两个分体45可靠固定住,且挡风面积可以设置的较小。
[0120]
于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4为铝型材。
[0121]
实际运用时,连接件44通过紧固件与分体45固定,或者是,连接件44与分体45粘接固定。
[0122]
于本实施例中,分体45有两个。
[0123]
如图19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中空段41的端部和第二中空段42的端部均具有法兰部31,第一中空段41和第二中空段42通过穿过法兰部31的螺栓固定。
[0124]
本申请的风洞为模块式风洞,如图21所示,风洞可分为第一模块48、第二模块49和动力机构12,第一模块48包括第一基架50以及安装在第一基架50上且依次连接的整流段51、稳流段52、收缩段53以及用于实验的驻室54;第二模块49包括第二基架55以及安装在第二基架55上的扩压段11。
[0125]
风洞分为三个部分,这种模块化的分体45式结构,方便运输,且后期到达目的地后,安装的工作量也较小,只需将第一模块48与第二模块49相连,第二模块49与动力机构12相连。
[0126]
如图2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架50和第二基架55均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防脱槽56,且第一基架50的防脱槽56和第二基架55的防脱槽56一一对应配合,模块式风洞还包括连接条57和连接螺栓58,连接条57具有第二螺纹孔59,连接条57的两端分别插入相对应的第一基架50和第二基架55的防脱槽56,连接螺栓58旋入对应的第二螺纹孔59,使连接条57固定在对应的防脱槽56中。第一基架50和第二基架55这种连接结构方便可靠。
[0127]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驻室54位于收缩段53和扩压段11之间,驻室54包括中空的本体60,本体6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61和第二板62,第一板61的中部具有与收缩段53对接的第一开口(图中未标出),第二板62的中部具有与扩压段11对接的第二开口63,本体60还具有至少一个可打开的活动门64。
[0128]
本申请的驻室54内部空间大,不再受限于收缩段53和扩压段11的端部大小,通过活动门64能够方便人员对本体60内部进行操作,比如安装或调节待测仪器,风洞试验时更为方便。
[0129]
于本实施例中,本体60为立方体结构。
[0130]
如图23和2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体60的侧端具有进出口65,活动门64一端转动在本体60上,用于打开或关闭进出口65。
[0131]
实际运用时,活动门64的活动端通过插销或磁吸方式与活动门64固定。
[0132]
如图2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活动门64具有把手66。
[0133]
如图23、24和2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板62具有向本体60内部延伸的环形部67,环形部67的侧壁具有调压孔68,调压孔68上可拆卸安装有挡片69。通过调节挡片69的能够实现压力调节的作用,保证驻室54内的压力满足试验条件。
[0134]
实际运用时,本实施例的驻室可以用于实施例1中,作为实施例1的驻室。
[0135]
实际运用时,实施例1的测试结构可以运用至本实施例的风洞中,更具体的说,用
实施例1的测试结构来替换本实施例的驻室54。
[013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