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钢窗安装用承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8838发布日期:2021-03-02 20:16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钢窗安装用承重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框安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塑钢窗安装用承重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塑钢窗是继木、铁、铝合金窗之后,在90 年代中期被国家积极推广的的一种窗户形式。由于其价格较低,性能价格比较好,现仍被广泛使用。这种窗户的边框是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加上一定比例的稳定剂、着色剂、填充剂、紫外线吸收剂等,经挤出成型材;是现代建筑最常用的窗户类别之一。
[0003]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784739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窗框安装用承重结构,钢副框上端面间隔设置至少一个套筒,每个套筒的开口端朝向上方的窗框底面,开口端内设置一承重柱,该承重柱下端外缘所制的外螺纹与套筒内缘所制的内螺纹之间为啮合配合,承重柱上端面与窗框底面之间为面接触,在承重柱外缘制有用于工具卡住并拧动承重柱的平边。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钢副框上设置多个承重柱,安装窗框时需要分别调节每个承重柱的高度,操作较为不便;且可能存在多个承重柱高度不同而影响窗框安装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钢窗安装用承重结构,其具有可同时调节多个承重柱高度的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塑钢窗安装用承重结构,包括安装在窗口处墙体底端表面上的钢副框,所述钢副框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套筒,多个所述套筒的开口均朝向窗框底面设置,任一所述套筒的开口端内均滑移设置有承重柱,所述承重柱上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套筒内固定连接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多个所述套筒上共同转动连接有与多个齿轮共同固定连接的转动杆。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副框上设置多组承重柱,可起到承载支撑窗框的作用;根据窗框的实际安装需求,需要调整承重柱的高度时,可转动转动杆使齿轮转动,由于承重柱上固定连接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从而可使齿条移动,以此改变了承重柱的位置;调节时,只需转动转动杆可同时完成多个承重柱高度的调节,操作较为方便;且能够保证多个承重柱调节后的高度保持一致,以此保证窗框安装的效果。
[000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杆的端部上开设有内六角孔,所述转动杆的端部上设有用于限制转动杆转动的限位结构。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柱的端部设置有内六角孔,需要转动转动柱来调节承重柱的高度时,利用六角扳手与内六角孔配合,以此可方便地转动转动杆;承重柱位置调节完成后,再利用限位结构对转动杆进行限位,防止其自转而影响承重柱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窗框的稳定性。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在钢副框上的限位板及固定在限位板且可与内六角孔相适配的内六角柱。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柱位置调节完成后,将内六角柱插入转动杆端部上的内六角孔内,然后将限位板固定在钢副框上,以此可限制转动杆的转动,保证了承重柱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窗框的稳定性。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多个所述承重柱的顶部上共同固定连接有与窗框底部接触的承重板。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承重柱的顶部设置与窗框底部接触的承重板,承重板与窗框之间为面接触,且承重板与窗框之间的接触面积比承重柱与窗框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可使支撑更加稳定,且不会破坏窗框的表面。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套筒的开口端内壁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承重柱上固定连接有与导向槽相适配的导向条。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柱移动时,导向条始终沿着导向槽滑移,从而可使承重柱可更加平稳地移动,保证了承重结构的稳定性。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重柱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加强筋。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承重柱内开设有空腔,可减少承重柱的重量;而在空腔内设置有加强筋,可在减轻承重柱重量的同时,保证其承重性能。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强筋为米字形结构。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加强筋设置成米字形结构,可同时支撑及加固空腔的各个侧壁及各个边角,从而保证承重柱的机械强度,以此保证承重柱的承重性能。
[002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重柱与所述加强筋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泡沫混凝土。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泡沫混凝土具有质轻、隔热、强度好等优点,将其设置在空腔内,可进一步提升承重柱的承重性能。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根据窗框的实际安装需求,需要调整承重柱的高度时,只需转动转动杆可同时完成多个承重柱高度的调节,操作较为方便;且能够保证多个承重柱调节后的高度保持一致,以此保证窗框安装的效果;
[0025]
利用限位结构对转动杆进行限位,防止其自转而影响承重柱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窗框的稳定性;
[0026]
承重板与窗框之间为面接触,且承重板与窗框之间的接触面积比承重柱与窗框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可使支撑更加稳定,且不会破坏窗框的表面。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实施例安装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8]
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
图4是实施例中凸显加强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
附图标记:1、钢副框;2、套筒;21、导向槽;22、齿轮;23、转动杆;231、内六角孔;3、承重柱;31、导向条;32、齿条;33、承重板;34、空腔;341、加强筋;342、泡沫混凝土;4、限位结构;41、限位板;42、内六角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塑钢窗安装用承重结构,包括钢副框1,钢副框1为中空的方形管状结构,且钢副框1固定在窗口处墙体底端表面上。钢副框1上固定连接有套筒2,套筒2的底部与钢副框1的中空腔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套筒2的开口端穿设钢副框1延伸至钢副框1外部,套筒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套筒2沿钢副框1的长度方向等距离均匀分布。
[0034]
参照图2,任一个套筒2内均滑移设置有承重柱3,承重柱3的长度方向与套筒2的长度方向一致。套筒2的开口内部上开设有导向槽21,导向槽21的长度方向与套筒2的长度方向一致。承重柱3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条31,导向条31与导向槽21相适配,且导向条31的长度方向与导向槽21的长度方向一致。承重柱3上固定连接有齿条32,齿条32的长度方向与承重柱3的长度方向一致。任一个套筒2内均固定连接有齿轮22,齿轮22与齿条32一一对应啮合。四个齿轮22上共同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3,转动杆23的长度方向与钢副框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转动杆23的两端部分别转动连接在钢副框1的两端侧壁上。
[0035]
参照图2、图3,转动杆23的两端部上均开设有内六角孔231,内六角孔231与转动杆23共轴心线,内六角孔231可与六角扳手配合,从而使转动杆23的转动更加方便。转动杆23上设有限位结构4,限位结构4用于限制转动杆23的转动,限位结构4包括限位板41和内六角柱42,内六角柱42固定在限位板41上,且内六角柱42可与内六角孔231相适配。限位板4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钢副框1的端部上,承重柱3位置调节完成后,将内六角柱42插入转动杆23端部上的内六角孔231内,然后将限位板41固定在钢副框1上,以此可限制转动杆23的转动,保证了承重柱3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窗框的稳定性。
[0036]
参照图2、图4,四个承重柱3的端部上共同固定连接有承重板33,承重板33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承重板33的长度方向与钢副框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承重板33的上表面与窗框的下表面紧贴,承重板33与窗框之间为面接触,且承重板33与窗框之间的接触面积比承重柱3与窗框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可使支撑更加稳定,且不会破坏窗框的表面。承重柱3内开设有空腔34,空腔34呈长方体形,空腔34的长度方向与承重柱3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空腔34内设有加强筋341,加强筋341为米字形结构,加强筋3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加强筋341沿空腔34的长度方向分布,且两个加强筋341固定连接,米字形结构的加强筋341可同时支撑及加固空腔34的各个侧壁及各个边角,从而保证承重柱3的机械强度。承重柱3与加强筋341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泡沫混凝土342,泡沫混凝土342具有质轻、隔热、强度好等优点,将其设置在空腔34内,可进一步提升承重柱3的承重性能。
[0037]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钢副框1上设置多组承重柱3,可起到承载支撑窗框的作用;根据窗框的实际安装需求,需要调整承重柱3的高度时,可转动转动杆23使齿轮22转动,由于承重柱3上固定连接有与齿轮22啮合的齿条32,从而可使齿条32移动,以此改变了承重柱3的位置;调节时,只需转动转动杆23可同时完成多个承重柱3高度的调节,操作较为方便;且能够保证多个承重柱3调节后的高度保持一致,以此保证窗框安装的效果。
[0038]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