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烤盖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1909发布日期:2021-05-25 12:21阅读:49来源:国知局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压力烘烤一体锅中,玻璃挡污板与盖体之间的连接具有缝隙,就使得玻璃挡污板与盖体之间不能完全密封,在清洗烘烤盖时水容易进入到盖体的内部,同时油污也容易堆积在玻璃挡污板与盖体之间的缝隙处,不易清洗。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烘烤盖不易清洗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烤盖和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烘烤盖不易清洗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烘烤盖,包括:上部反射罩;透光板,透光板卡设在上部反射罩内;下部反射罩,下部反射罩连接在上部反射罩的下方,透光板抵接在下部反射罩上,以将透光板限制在上部反射罩与下部反射罩围成的空间内。

通过将透光板卡设在上部反射罩内,就使得透光板通过上部反射罩进行固定,进而使得透光板与下部反射罩的装配的自由度更大,便于密封透光板与下部反射罩之间的缝隙,进而可以减少污渍进入到上部反射罩、透光板和下部反射罩围成的空间中,以保证烘烤盖能够稳定使用。同时,还可以减少油污积聚在透光板与下部反射罩之间的间隙处。经透光板与下部反射罩之间的间隙密封住,在清洗烘烤盖时,水不会进入到烘烤盖的内部,便于烘烤盖的清洁,还有利于烘烤盖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下部反射罩包括:主体段,主体段的中心具有透光孔,主体段与上部反射罩连接;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由主体段向上伸出,且支撑结构绕透光孔的周向设置,透光板抵接在支撑结构上。透光板设置在透光孔处,以使得烘烤盖内部的发热元件发出的光能够透过透光板辐射到烘烤盖的外部,以对食物进行烘烤。主体段与上部反射罩进行连接,以将透光板稳定的限制到上部反射罩与下部反射罩之间的空间中,避免透光板与上部反射罩脱离的现象,增加了透光板与上部反射罩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是环筋,环筋绕透光孔的周向设置,且环筋围成的面积小于透光板的面积。将支撑结构设置成环筋便于密封与透光板之间的间隙,同时环筋与透光板的接触面积大,以稳定支撑透光板。环筋围成的面积小于透光板的面积,使得环筋位于透光板的外周的内侧,以保证环筋能够稳定支撑透光板,避免透光板从环筋上脱离的情况产生。

进一步地,透光板与主体段间隔设置,且透光板与主体段之间的间隔d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这样设置可以保证透光板与主体段之间容易密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烘烤盖的厚度,以保证烘烤盖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透光板、主体段和上部反射罩之间围成填充间隙,以将密封结构填充到填充间隙处形成密封。在透光板、主体段和上部反射罩之间围成填充间隙,且将密封结构填充至填充间隙处以同时对三者之间的间隙形成密封,减少进入到烘烤盖内部的污渍,保证烘烤盖内部的洁净。

进一步地,上部反射罩包括:罩体段,透光板卡设在罩体段内;外翻凸缘,外翻凸缘由罩体段的底部向外伸出,下部反射罩与外翻凸缘连接。这样设置使得罩体段在水平方向对透光板进行限位,避免透光板晃动,增加了透光板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罩体段呈直筒状;或者罩体段呈喇叭状。这样设置可以将透光板限制在罩体段内,以保证透光板不会从罩体段中脱出。

进一步地,罩体段包括:第一罩体段;第二罩体段,第二罩体段连接在第一罩体段的下方,且第二罩体段围成的面积大于第一罩体段围成的面积,外翻凸缘由第二罩体段的底部向外伸出,透光板的顶面抵接在第二罩体段的水平面上,第二罩体段的水平面与下部反射罩对透光板的纵向形成限位。透光板卡设在第二罩体段处,这样设置就仅仅依靠罩体段自身的结构和下部反射罩对透光板的纵向形成限位,进而避免了透光板上下晃动的情况。第二罩体段对透光板的横向进行限位,避免透光板左右方向的晃动,以保证透光板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烘烤盖还包括反射筒,反射筒的一端与上部反射罩连接,反射筒的另一端抵接在透光板上,反射筒与下部反射罩对透光板的纵向形成限位。反射筒的一端与上部反射罩连接,反射筒的另一端与透光板抵接,以使得上部反射罩与透光板将反射筒限制在上部反射罩与透光板之间。同时反射筒与下部反射罩对透光板的纵向进行限位,以将透光板卡死在下部反射罩与反射筒之间,以避免透光板的上下晃动。

进一步地,上部反射罩的内壁具有向靠近上部反射罩中心伸出的止挡凸沿,止挡凸沿与下部反射罩对透光板的纵向形成限位。透光板的上表面与止挡凸沿抵接,以使得止挡凸沿与下部反射罩对透光板的纵向形成限位,避免透光板上下晃动,以保证透光板稳定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烘烤盖;锅体,烘烤盖盖设在锅体上。这样设置使得具有上述烘烤盖的烹饪器具的清洁变得更加便利,同时也减少油污的积聚,使得烹饪器具的使用感受更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盖设到锅体上的状态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a向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p处的放大图;

图5示出了图3中的烹饪器具的气流的走向视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烘烤盖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7示出了图2中烹饪器具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8示出了图2中烹饪器具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9示出了图7中上部反射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7中下部反射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上部反射罩;11、罩体段;12、外翻凸缘;13、第一安装凸沿;14、进风口;20、透光板;30、下部反射罩;31、主体段;32、透光孔;33、支撑结构;34、第二安装凸沿;40、反射筒;50、烘烤盖;51、发热元件;52、把手;521、风机固定腔;522、风机进风口;53、第一耦合结构;54、排气通道;55、可视窗;56、固定夹;57、感温组件;58、风机;60、锅体;61、第二耦合结构;70、锅盖;71、第三耦合结构;80、面盖;90、内衬;100、加热空间;101、加热出风口;110、散热空间;111、散热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烘烤盖不易清洗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10所示,烘烤盖50包括上部反射罩10、透光板20和下部反射罩30,透光板20卡设在上部反射罩10内;下部反射罩30连接在上部反射罩10的下方,透光板20抵接在下部反射罩30上,以将透光板20限制在上部反射罩10与下部反射罩30围成的空间内。

通过将透光板20卡设在上部反射罩10内,就使得透光板20通过上部反射罩10进行固定,进而使得透光板20与下部反射罩30的装配的自由度更大,便于密封透光板20与下部反射罩30之间的缝隙,进而可以减少污渍进入到上部反射罩10、透光板20和下部反射罩30围成的空间中,以保证烘烤盖50能够稳定使用。同时,还可以减少油污积聚在透光板20与下部反射罩30之间的间隙处。经透光板20与下部反射罩30之间的间隙密封住,在清洗烘烤盖50时,水不会进入到烘烤盖50的内部,便于烘烤盖50的清洁,还有利于烘烤盖50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3、图4和图10所示,下部反射罩30包括主体段31和支撑结构33,主体段31的中心具有透光孔32,主体段31与上部反射罩10连接;支撑结构33由主体段31向上伸出,且支撑结构33绕透光孔32的周向设置,透光板20抵接在支撑结构33上。透光板20设置在透光孔32处,以使得烘烤盖50内部的发热元件51发出的光能够透过透光板20辐射到烘烤盖50的外部,以对食物进行烘烤。主体段31与上部反射罩10进行连接,以将透光板20稳定的限制到上部反射罩10与下部反射罩30之间的空间中,避免透光板20与上部反射罩10脱离的现象,增加了透光板20与上部反射罩10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和稳定性。支撑结构33的设置使得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便于在间隔处设置密封结构,以密封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之间的缝隙,减少油污堆积在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之间的间隙处。

具体的,支撑结构33是环筋,环筋绕透光孔32的周向设置,且环筋围成的面积小于透光板20的面积。将支撑结构33设置成环筋便于密封与透光板20之间的间隙,同时环筋与透光板20的接触面积大,以稳定支撑透光板20。环筋围成的面积小于透光板20的面积,使得环筋位于透光板20的外周的内侧,以保证环筋能够稳定支撑透光板20,避免透光板20从环筋上脱离的情况产生。

如图4所示,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间隔设置,且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之间的间隔d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间隔设置,便于在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处设置密封结构,以密封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之间的间隙,减少油污积聚,同时减少水流入到烘烤盖50的内部。若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之间的间隔d小于0.5毫米,就使得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之间的间隔d过小,不易将密封结构放置到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之间。若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之间的间隔d大于5毫米,就使得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之间的间隔d过大,导致烘烤盖50整体较厚,不利于烘烤盖50的小型化。将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之间的间隔d限制在0.5毫米至5毫米的范围内,在保证透光板20与主体段31之间容易密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烘烤盖50的厚度,以保证烘烤盖50的小型化。

具体的,透光板20、主体段31和上部反射罩10之间围成填充间隙,以将密封结构填充到填充间隙处形成密封。在透光板20、主体段31和上部反射罩10之间围成填充间隙,且将密封结构填充至填充间隙处以同时对三者之间的间隙形成密封,减少进入到烘烤盖50内部的污渍,保证烘烤盖50内部的洁净。同时,由于密封结构填充在填充间隙处,在对烘烤盖50进行清洗的时候,水也不容易进入到烘烤盖50的内部,保证了烘烤盖50内部环境的稳定性,以保证烘烤盖50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结构可以是密封圈,也可以是密封胶。

如图9所示,上部反射罩10包括罩体段11和外翻凸缘12,透光板20卡设在罩体段11内;外翻凸缘12由罩体段11的底部向外伸出,下部反射罩30与外翻凸缘12连接。这样设置使得罩体段11在水平方向对透光板20进行限位,避免透光板20晃动,增加了透光板20工作的稳定性。外翻凸缘12与下部反射罩30连接,以使得下部反射罩30能够与透光板20抵接,同时将透光板20封堵在罩体段11内,以避免透光板20从罩体段11中脱出,增加了透光板20工作的稳定性。

可选地,罩体段11呈直筒状;或者罩体段11呈喇叭状。这样设置可以将透光板20限制在罩体段11内,以保证透光板20不会从罩体段11中脱出。

实施例一

如图3、图5、图7和图8所示,烘烤盖50还包括反射筒40,反射筒40的一端与上部反射罩10连接,反射筒40的另一端抵接在透光板20上,反射筒40与下部反射罩30对透光板20的纵向形成限位。反射筒40的一端与上部反射罩10连接,反射筒40的另一端与透光板20抵接,以使得上部反射罩10与透光板20将反射筒40限制在上部反射罩10与透光板20之间。同时反射筒40与下部反射罩30对透光板20的纵向进行限位,以将透光板20卡死在下部反射罩30与反射筒40之间,以避免透光板20的上下晃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透光板20卡设在罩体段11内,且反射筒40和下部反射罩30对透光板20的纵向进行限位。这样就仅需要保证罩体段11在反射筒40与下部反射罩30之间的区域处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透光板20的直径,以保证透光板20能够放置到罩体段11处。

如图3和图5所示,烘烤盖50还包括发热元件51,发热元件51通过固定夹56安装在上部反射罩10上,发热元件51位于反射筒40的外侧,且发热元件51围成的面积小于透光孔32围成的面积。发热元件51与透光板20同轴,这样就能够透过透光板20观察到发热元件51,同时发热元件51发射出的热量能够直接透过透光板20辐射到烘烤盖50的外部,以对食物进行烘烤。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烘烤盖50和锅体60,烘烤盖50盖设在锅体60上。这样设置使得具有上述烘烤盖50的烹饪器具的清洁变得更加便利,同时也减少油污的积聚,使得烹饪器具的使用感受更好。

如图3和图5所示,烘烤盖50还包括面盖80和内衬90,内衬90设置在面盖80的下方,上部反射罩10设置在内衬90的下方。面盖80与内衬90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散热空间110,这样可以减少发热元件51散发出的热量传递到面盖80处,保证面盖80处于低温的状态,减缓了面盖80的老化速度,增加了烘烤盖50的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上部反射罩10、透光板20和下部反射罩30之间围成加热空间100,发热元件51设置在加热空间100中,且上部反射罩10能够将发热元件51产生的热量向下反射,以减少传递到内衬90和面盖80处的温度,避免面盖80温度过高的现象,避免面盖80烫伤用户,增加了烘烤盖50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5所示,烘烤盖50还包括风机58,风机58位于烘烤盖50的一侧,且风机58同时向加热空间100和散热空间110中吹风,以将加热空间100和散热空间110处的热量吹出到烘烤盖50的外部。烘烤盖50还包括连通散热空间110与外部空间的散热出风口111,风机58吹入到散热空间110内的风经散热出风口111吹出烘烤盖50,以达到对面盖80降温的效果。在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散热出风口111位于烘烤盖50与风机58相对的一侧,且经散热出风口111流出的风是向下流出的,这样可以避免经散热出风口111流出的风烫到用户,增加了烘烤盖50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5所示,烘烤盖50还包括连通加热空间100与锅体60的烹饪空间的加热出风口101,风机58吹入到加热空间100内的风经加热出风口101吹入到烹饪空间中,以对烹饪空间内的食物进行烘烤。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出风口101也位于远离风机58所在的一侧,这样设置使得风机58吹入到加热空间100中的冷风在加热空间100中充分换热后才流入到锅体60的烹饪空间中,以保证热量的利用率,节省了能源。

如图5所示,烘烤盖50还包括把手52,把手52设置在面盖80上,且把手52与面盖80之间形成风机固定腔521,风机58设置在风机固定腔521中,且把手52上具有连通风机固定腔521与外部空间的风机进风口522,风机58将外部空间的风吹入到加热空间100和散热空间110中。

如图7和图8所示,把手52是盖板的形式,面盖80上具有与把手52形状类似的结构,把手52盖设到面盖80上就使得烘烤盖50能够拿取了。盖板的形式便于安装风机58等结构。

如图5所示,烘烤盖50还包括可视窗55,面盖80具有安装孔,可视窗55设置在安装孔处,且可视窗55卡在面盖80与内衬90之间,以对可视窗55形成固定。可视窗55向下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反射筒40内,以使得用户通过可视窗55、反射筒40和透光板20观察锅体60内食物的烹饪情况,以准确把握食物的烹饪时机,避免食物烹饪不熟或糊化的情况,以保证烹饪的质量。

如图1所示,烘烤盖50还包括连通烹饪空间内外的排气通道54,在烹饪的过程中,锅体60中的热量经排气通道54流到外部空间中,以保证锅体60的烹饪空间内压力的平衡,保证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3和图5所示,烘烤盖50还包括感温组件57,感温组件57设置在上部反射罩10上,以测量加热空间100内的温度,使得吹入到烹饪空间内的气体具有适当的温度,以保护烹饪器具能够稳定烹饪。需要说明的是,感温组件57设置在烘烤盖50远离风机58所在的一侧,这样感温组件57测得的就是流入到锅体60中的气体的温度,以保证流入到锅体60中的气体的温度在适当的范围内。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烘烤盖50包括第一耦合结构53,锅体60包括与第一耦合结构53相配合的第二耦合结构61,烘烤盖50盖设到锅体60上后,第一耦合结构53与第二耦合结构61相互配合,以使得锅体60为烘烤盖50进行供电。

在图3和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把手52位于第一耦合结构53的上方,这样在将烘烤盖50与锅体60分离时比较省力,便于将烘烤盖50和锅体60分开。

如图9所述,上部反射罩10具有进风口14,风机58吹出的风经进风口14流入到加热空间100中。加热出风口101位于下部反射罩30上。

如图9和图10所示,外翻凸缘12的周缘具有向上伸出的第一安装凸沿13,主体段31的周缘具有向上伸出的第二安装凸沿34,第一安装凸沿13和第二安装凸沿均伸入到内衬90上,且与内衬90卡接,以使得内衬90、上部反射罩10和下部反射罩30之间紧密连接。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70,锅盖70与烘烤盖50可替换的盖设在锅体60上,以实现常规烹饪,增加了烹饪器具功能的多样性。锅盖70具有与锅体60的第二耦合结构61相配合的第三耦合结构71,锅盖70盖设到锅体60上后,第二耦合结构61和第三耦合结构71相适配,以使得锅体60为锅盖70进行供电。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罩体段11的形状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罩体段11包括第一罩体段和第二罩体段,第二罩体段连接在第一罩体段的下方,且第二罩体段围成的面积大于第一罩体段围成的面积,外翻凸缘12由第二罩体段的底部向外伸出,透光板20的顶面抵接在第二罩体段的水平面上,第二罩体段的水平面与下部反射罩30对透光板20的纵向形成限位。透光板20卡设在第二罩体段处,这样设置就仅仅依靠罩体段11自身的结构和下部反射罩30对透光板20的纵向形成限位,进而避免了透光板20上下晃动的情况。第二罩体段对透光板20的横向进行限位,避免透光板20左右方向的晃动,以保证透光板20工作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罩体段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透光板20的直径,需要保证透光板20能够装配到第二罩体段内,同时透光板20与第二罩体段之间没有缝隙或缝隙特别小,以保证透光板20不会晃动即可。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上部反射罩10的具体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上部反射罩10的内壁具有向靠近上部反射罩10中心伸出的止挡凸沿,止挡凸沿与下部反射罩30对透光板20的纵向形成限位。透光板20的上表面与止挡凸沿抵接,以使得止挡凸沿与下部反射罩30对透光板20的纵向形成限位,避免透光板20上下晃动,以保证透光板20稳定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部反射罩10的止挡凸沿的下方的区域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透光板20的直径,以保证能够将透光板20限制在上部反射罩10内,且透光板20不会晃动。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锅盖70与烘烤盖50的配合关系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烘烤盖50作为一个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锅盖70的下方,以使得烹饪器具实现不同的烹饪功能。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