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床的袋装弹簧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4544发布日期:2021-04-13 20:45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智能床的袋装弹簧床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袋装弹簧床垫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智能床的袋装弹簧床垫。


背景技术:

2.目前,智能床使用的床垫只是普通床垫,使用过程中声音大,寿命短,且智能床在使用过程中配合度不够好,不能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智能床的袋装弹簧床垫。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用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智能床的袋装弹簧床垫,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边条,所述边条为布料围成的长方体结构,所述边条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定型条,所述框架上端设置有第一接触层,所述框架内部设置有弹簧填充层,所述弹簧填充层由若干个袋装弹簧组成,所述弹簧填充层包括加固单元和弯曲单元,所述加固单元的袋装弹簧采用交叉方式组合,所述加固单元位于所述弹簧填充层的外圈以及中部,所述弯曲单元的袋装弹簧采用微弯曲方式排列,所述弹簧填充层外部还设置有金属外框,所述弹簧填充层下方设置有第二接触层,所述第二接触层位于所述框架底部。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种接触层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自己选择哪种接触层;弹簧填充层设置不同的排列方式来适应人体各个部位的需求,以达到均匀分布重力,让客户达到最舒适的状态,且能适应智能床的各种需求。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袋装弹簧包括弹簧以及包裹在弹簧外部的无纺布袋。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弹簧外部包裹无纺布袋,起到静音吸尘的作用,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有更佳的体验。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接触层通过缝制与边条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层通过缝制与所述边条连接。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接触层为多层结构,所述第一接触层自上向下为布料、填充海绵以及无纺布。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接触层为多层结构,所述第二接触层自上向下为无纺布、填充海绵、棕面以及布料。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接触层、边条和第二接触层通过缝制技术成为一体;第二接触层多增加了棕面材质使得面料比第一接触层更加硬,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设置两种接触层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自己选择哪种接触层;弹簧填充层设置不同的排列方式来适应人体各个部位的需求,以达到均匀分布重力,人客户达到最舒适的状态,
且能适应智能床的各种需求。
14.2)在弹簧外部包裹无纺布袋,起到静音吸尘的作用,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有更佳的体验。
15.3)第二接触层多增加了棕面材质使得面料比第一接触层更加硬,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智能床的袋装弹簧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智能床的袋装弹簧床垫的剖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智能床的袋装弹簧床垫的俯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弹簧填充层的俯视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袋装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2.如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智能床的袋装弹簧床垫,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包括边条11,所述边条11为布料围成的长方体结构,所述边条11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定型条12,所述框架1上端设置有第一接触层2,所述框架1内部设置有弹簧填充层3,所述弹簧填充层3由若干个袋装弹簧31组成,所述弹簧填充层3包括加固单元32和弯曲单元33,所述加固单元32的袋装弹簧31采用交叉方式组合,所述加固单元32位于所述弹簧填充层3的外圈以及中部,所述弯曲单元33的袋装弹簧31采用微弯曲方式排列,所述弹簧填充层3外部还设置有金属外框,所述弹簧填充层3下方设置有第二接触层4,所述第二接触层4位于所述框架1底部。
2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袋装弹簧31包括弹簧以及包裹在弹簧外部的无纺布袋。
2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接触层2通过缝制与边条11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层4通过缝制与所述边条11连接。
2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接触层2为多层结构,所述第一接触层2自上向下为布料、填充海绵以及无纺布。
2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接触层4为多层结构,所述第二接触层4自上向下为无纺布、填充海绵、棕面以及布料。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