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隐纱门窗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23807发布日期:2021-02-20 21:1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内置隐纱门窗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置隐纱门窗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内置隐纱门窗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门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铝合金门窗因具有外形美观、密封性好、重量轻和便于安装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物中,成为建筑用门窗的主流。
[0003]
现有铝合金门窗的结构主要包括:固定设置在墙体边沿的窗框架、用于固定玻璃的门窗扇和玻璃,玻璃卡固在门窗扇型材的卡槽内,门窗扇设置在窗框架上、并通过铰链与窗框架的侧边连接。此外,为了防止蚊虫进入室内,现有的铝合金门窗还设置有回卷隐形纱窗,即在窗框架上设置有卡固窗纱的型材,窗纱设置在型材腔体内。但是,现有带隐形纱窗的铝合金窗,由于设计了纱窗轨道,雨水就容易在风压的作用下从纱窗扇缝隙进入到纱窗轨道内积聚,然后再从窗框架上的型材拼接处渗入室内。
[0004]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隐纱门窗的防水结构,其结构新颖、合理,防水性能高,通用性强,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0006]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隐纱门窗的防水结构,内置隐纱门窗包括一由多根窗框型材相连接组成的窗框架主体,在所述窗框架主体中任意相连接的两根窗框型材之间均安装有具备防水功能的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具有一呈块体状并内置于两根所述窗框型材相连接处中的主体部、多个成型于所述主体部外表面上并用以收容两根所述窗框型材相连接处的内部构件的收容槽、一形成于所述主体部上并供胶水注入的注胶口、以及一形成于所述主体部上并供胶水溢出的溢胶口,所述注胶口、所述溢胶口、及多个所述收容槽相互连通,以形成供胶水流动的流道;同时,借由该流道及其中的胶水能实现所述防水结构密封固连于两根所述窗框型材的连接处中。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主体部外表面上还凹设有多个溢流槽,所述注胶口、所述溢胶口及多个所述收容槽通过多个所述溢流槽来实现相互连通。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窗框架主体包括外框和中梃,所述外框为由四根窗框型材首尾连接形成的方形框体结构,且该四根窗框型材分别为呈上下平行排布的上框型材和下框型材、以及两根并排安装于所述上框型材和下框型材之间的竖框型材;
[0009]
所述中梃为由两根窗框型材相垂直连接形成的t型结构体,且该两根窗框型材分别为一与所述下框型材相平行并固定安装在两根所述竖框型材之间的横中梃型材、以及一与所述竖框型材相平行并固定安装在所述横中梃型材与所述下框型材之间的竖中梃型材;
[0010]
其中在所述下框型材与所述竖中梃型材的连接处、所述横中梃型材与所述竖中梃
型材的连接处、所述横中梃型材与两根所述竖框型材的连接处、以及所述下框型材与两根所述竖框型材的连接处皆分别胶封固定有所述防水结构。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框型材具有一呈横长条状的下型材主体、一沿所述下型材主体长度方向延伸并一体成型于所述下型材主体外侧壁顶部上的轨道外板a、以及一沿所述下型材主体长度方向延伸并定位安装于所述下型材主体顶部上的轨道内板a,所述轨道内板a布置于所述轨道外板a的内侧旁边,并同时与所述轨道外板a一起合围成一条下滑槽轨道;
[0012]
所述横中梃型材具有一呈横长条状的横中梃主体、一沿所述横中梃主体长度方向延伸并一体成型于所述横中梃主体外侧壁底部上的轨道外板b、以及一沿所述横中梃主体长度方向延伸并定位安装于所述横中梃主体底部上的轨道内板b,所述轨道内板b布置于所述轨道外板b的内侧旁边,并同时与所述轨道外板b一起合围成一条上滑槽轨道;且所述上滑槽轨道形状还与所述下滑槽轨道形状呈倒置对应;
[0013]
所述竖中梃型材具有一呈竖长条状的竖中梃主体、两个分别沿所述竖中梃主体长度方向延伸并一体成型于所述竖中梃主体外侧壁的相对两立边上的轨道外板c、以及两个分别沿所述竖中梃主体长度方向延伸并定位安装于所述竖中梃主体的相对两立侧上的轨道内板c,两个所述轨道内板c分别布置于两个所述轨道外板c的内侧旁边,并同时与两个所述轨道外板c合围成两个竖滑槽轨道;两个所述竖滑槽轨道呈镜像布置,且每一所述竖滑槽轨道的上下两端还分别与所述下滑槽轨道和所述上滑槽轨道相连通;
[0014]
其中在所述下滑槽轨道与两个所述竖滑槽轨道的连接处中、以及所述上滑槽轨道与两个所述竖滑槽轨道的连接处中皆分别胶封固定有所述防水结构。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滑槽轨道顺时针旋转90
°
角后的形状,与其中一所述竖滑槽轨道形状相一致。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由相一体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内置于所述下滑槽轨道或者所述上滑槽轨道中,并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外表面上凹设有多个所述收容槽和多个所述溢流槽,以及在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所述注胶口;所述第二部分内置于所述竖滑槽轨道中,并在所述第二部分的外表面上凹设有多个所述溢流槽,以及在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所述溢胶口。
[001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轨道外板a和所述轨道外板b上均设置有供与所述注胶口相配合连通的开口。
[001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窗框架主体中任意相连接的两根窗框型材拼接处安装有所述防水结构,可有效避免因雨水进入滑槽轨道(如上/下滑槽轨道等)中后,从两根窗框型材的拼接处里出水、渗入室内的弊端,从而大大提升了窗框架主体、乃至整个门窗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水结构新颖、合理,制作简单、成本低,且通用性强,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置隐纱门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框型材、所述竖中梃型材及所述防水结构装配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水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框型材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竖中梃型材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0026]
1—窗框架主体;10a—上框型材;10b—下框型材;100b—下型材主体;101b—轨道外板a;102b—轨道内板a;10c—竖框型材;10d—横中梃型材;10e—竖中梃型材;100e—竖中梃主体;101e—轨道外板c;102e—轨道内板c;2—防水结构;20—主体部;21—收容槽;22—注胶口;23—溢胶口;24—溢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8]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艺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的“a”、“b”、“c”、“第一”、“第二”等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29]
实施例1:
[0030]
请参阅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置隐纱门窗包括一由多根窗框型材相连接组成的窗框架主体1,特别的,在所述窗框架主体1中任意相连接的两根窗框型材之间均安装有具备防水功能的防水结构2,具体可参阅附图2至附图4所示,所述防水结构2具有一呈块体状并内置于两根所述窗框型材相连接处(或称为拼接处)中的主体部20、多个成型于所述主体部20外表面上并用以收容两根所述窗框型材相连接处的内部构件的收容槽21、一形成于所述主体部20上并供胶水注入的注胶口22、以及一形成于所述主体部20上并供胶水溢出的溢胶口23,所述注胶口22、所述溢胶口23、及多个所述收容槽21相互连通,以形成供胶水流动的流道;同时,借由该流道及其中的胶水能实现所述防水结构2密封固连于两根所述窗框型材的连接处中,起到非常好的防水效果。
[0031]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所述主体部20外表面上还凹设有多个溢流槽24,所述注胶口22、所述溢胶口23及多个所述收容槽21通过多个所述溢流槽24来实现相互连通;具体可参阅附图4所示。
[0032]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窗框架主体1包括外框和中梃,所述外框为由四根窗框型材首尾连接形成的方形框体结构,且该四根窗框型材分别为呈上下平行排布的上框型材10a和下框型材10b、以及两根并排安装于所述上框型材10a和下框型材10b之间的竖框型材10c;所述中梃为由两根窗框型材相垂直连接形成的t型结构体,且该两根窗框型材分别为一与所述下框型材10b相平行并固定安装在两根所述竖框型材10c之间的横中梃型材10d、以及一与所述竖框型材10c相平行并固定安装在所述横中梃型材10d与所述下框型材
10b之间的竖中梃型材10e,具体可参阅附图1所示;
[0033]
其中在所述下框型材10b与所述竖中梃型材10e的连接处、所述横中梃型材10d与所述竖中梃型材10e的连接处、所述横中梃型材10d与两根所述竖框型材10c的连接处、以及所述下框型材10b与两根所述竖框型材10c的连接处皆分别胶封固定有所述防水结构2。
[0034]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框型材10b具有一呈横长条状的下型材主体100b、一沿所述下型材主体100b长度方向延伸并一体成型于所述下型材主体外侧壁顶部上的轨道外板a101b、以及一沿所述下型材主体100b长度方向延伸并定位安装于所述下型材主体顶部上的轨道内板a102b,所述轨道内板a102b布置于所述轨道外板a101b的内侧旁边,并同时与所述轨道外板a一起合围成一条下滑槽轨道,具体可参阅附图5所示;
[0035]
所述横中梃型材10d具有一呈横长条状的横中梃主体、一沿所述横中梃主体长度方向延伸并一体成型于所述横中梃主体外侧壁底部上的轨道外板b、以及一沿所述横中梃主体长度方向延伸并定位安装于所述横中梃主体底部上的轨道内板b,所述轨道内板b布置于所述轨道外板b的内侧旁边,并同时与所述轨道外板b一起合围成一条上滑槽轨道;且所述上滑槽轨道形状还与所述下滑槽轨道形状呈倒置对应;
[0036]
所述竖中梃型材10e具有一呈竖长条状的竖中梃主体100e、两个分别沿所述竖中梃主体100e长度方向延伸并一体成型于所述竖中梃主体外侧壁的相对两立边上的轨道外板c101e、以及两个分别沿所述竖中梃主体100e长度方向延伸并定位安装于所述竖中梃主体的相对两立侧上的轨道内板c102e,两个所述轨道内板c102e分别布置于两个所述轨道外板c101e的内侧旁边,并同时与两个所述轨道外板c合围成两个竖滑槽轨道;两个所述竖滑槽轨道呈镜像布置(即两个所述轨道外板c101e呈镜像布置,两个所述轨道内板c102e呈镜像布置,),且每一所述竖滑槽轨道的上下两端还分别与所述下滑槽轨道和所述上滑槽轨道相连通,具体可参阅附图6所示;
[0037]
其中在所述下滑槽轨道与两个所述竖滑槽轨道的连接处中、以及所述上滑槽轨道与两个所述竖滑槽轨道的连接处中皆分别胶封固定有所述防水结构2。
[0038]
补充说明:根据内置隐纱门窗设计,两根所述竖框型材10c上形成的竖滑槽轨道
*
形状分别与它们相邻相对的所述竖滑槽轨道形状一致,因此,在所述竖框型材10c与所述横中梃型材10d连接处安装所述防水结构2的方式、以及在所述竖框型材10c与所述下框型材10b连接处安装所述防水结构2的方式,均可参考于所述竖中梃型材10e,故在此不做赘述。
[0039]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滑槽轨道顺时针旋转90
°
角后的形状,与其中一所述竖滑槽轨道形状相一致。
[0040]
所述主体部20由相一体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内置于所述下滑槽轨道或者所述上滑槽轨道中,并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外表面上凹设有多个所述收容槽21和多个所述溢流槽24,以及在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所述注胶口22;所述第二部分内置于所述竖滑槽轨道中,并在所述第二部分的外表面上凹设有多个所述溢流槽24,以及在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所述溢胶口23。
[0041]
相应的,还在所述轨道外板a101b和所述轨道外板b上均设置有供与所述注胶口22相配合连通的开口。
[004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窗框架主体中任意相连接的两根窗框型材拼接处安装有所述防水结构,可有效避免因雨水进入滑槽轨道(如上/下滑槽轨道等)中后,从两
根窗框型材的拼接处里出水、渗入室内的弊端,从而大大提升了窗框架主体、乃至整个门窗的防水性能。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水结构新颖、合理,制作简单、成本低,且通用性强,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004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