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1662发布日期:2021-12-04 11:0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


背景技术:

2.防涝与人居环境、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尤其对于临水低地段,雨水过多极易引发路段出现积水现象,轻则影响市容市貌,重则渗入建筑物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现有的居民防涝往往使用传统的沙袋,不仅存储起来占用大量空间,在使用时需要搬运沙袋,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打破了传统的沙袋防涝的弊端,防涝效果更佳,并且操作便捷,安装速度快,省时省力。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包括:防涝板、固定装置和围板,所述防涝板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建筑物入口处;围板为三面围板,所述围板包括主板和两个侧板,两个侧板设于所述主板两侧且与所述主板垂直,所述围板开口方向朝向所述防涝板方向,所述围板与所述防涝板形成容纳腔;所述围板底端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用于通过管路连接抽水泵;所述防涝板和围板均为防水材质。
6.本技术方案实现的技术效果是可以方便快捷的将防涝板覆盖在建筑物入口的底端,高度可根据情况自行叠加,并在内侧设置围板进行二次防护,围板与防涝板形成容纳腔,可以储存渗透水。
7.优选地,所述抽水泵连通储水罐。
8.优选地,所述防涝板底端向外一侧延伸设有压板。
9.本优化方案带来的优化效果是增加了防涝板底端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固定更稳固;同时,压板可以利用积水自身重力增加对防涝板的固定。
10.更优选地,所述压板头端为斜边,且所述压板底边长度大于压板顶边长度。
11.优选地,所述围板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于所述主板底端靠近所述防涝板一侧,且与所述主板垂直。
12.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为防水胶条,所述固定装置设于所述防涝板的底面和侧面。
13.优选地,所述防涝板为折叠式拉伸板,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横梁和导轨,所述防涝板顶端通过所述横梁固定,所述导轨安装于建筑物入口两侧,所述防涝板用于在所述导轨上滑动;所述防涝板收缩状态时折叠位于所述横梁下方,所述防涝板舒展状态时展开覆盖建筑物入口。
14.优选地,所述防涝板为卷闸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横轴和导轨,所述防涝板顶端通过所述横轴固定,所述导轨安装于建筑物入口两侧,所述防涝板用于在所述导轨上滑动;所述防涝板收缩状态时围绕所述横轴卷起,所述防涝板舒展状态时展开覆盖建筑物入口。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打破了传统的沙袋防涝的弊端,利用防涝板与围板结合实现了双重阻水,防涝效果更佳,并且操作便捷,安装速度快,省时省力。
17.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的防涝板可以根据建筑物特性具有多种结构,可以直接与建筑物入口墙壁固定,或者通过折叠、卷闸门等多种形式固定,灵活多变,合理利用空间。
附图说明
18.图1是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实施例二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实施例二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另一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实施例三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实施例三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另一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防涝板;2、围板,21、主板,22、侧板;3、出水口;4、压板;6、横梁;7、导轨;8、横轴;9、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25.实施例一
26.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包括:防涝板1、固定装置和围板2,防涝板1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建筑物入口9处。围板2为三面围板2,围板2包括主板21和两个侧板22,两个侧板22设于主板21两侧且与主板21垂直,围板2开口方向朝向防涝板1方向,围板2 底端设有出水口3,出水口3用于通过管路连接抽水泵;防涝板1和围板2均为防水材质。
27.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物防涝装置在使用时,可以方便快捷的将防涝板1覆盖在建筑物入口 9的底端,高度可根据情况自行叠加。建筑物入口9包括地下室通道入口9、单元楼入口9、商户商场入口9等。在判断有水涝风险时,可以将防涝板1覆盖在建筑物入口9的底端,并在内侧设置围板2进行二次防护,围板2与防涝板1形成容纳腔,可以储存渗透水。其中,抽水泵可以连通储水罐,将容纳腔中积水及时抽出,或者直接将抽水泵与下水道或外界连通。
28.防涝板1底端向外一侧延伸设有压板4,压板4增加了防涝板1底端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固定更稳固;同时,压板4可以利用积水自身重力增加对防涝板1的固定。压板4头端为斜边,且压板4底边长度大于压板4顶边长度,利用积水的剪切力作用增加对防涝板1的固定。
29.防涝板1在非水涝时期,可以作为广告牌或者展览牌,即可在防涝板1的压板4相对一侧设置文字图案,通过在压板4上设置重物,使得防涝板1立于地面,充当广告牌或者展览牌。
30.围板2还包括底板,底板设于主板21底端靠近防涝板1一侧,且与主板21垂直,底板可以进一步增加容纳腔的密闭性,同时,防止渗透积水对室内地面的损坏。
31.固定装置为防水胶条,固定装置设于防涝板1的底面和侧面。防水胶条操作简单,可以很快的安装防涝板1和围板2。另外,在实际应用中,本防涝板1可与市面上防水条配合
使用。
32.实施例二
33.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与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区别在于,防涝板1为折叠式拉伸板,固定装置包括横梁6和导轨7,防涝板1顶端通过横梁6固定,导轨7安装于建筑物入口9两侧,防涝板1用于在导轨7上滑动。防涝板1收缩状态时折叠位于横梁6下方,如图2所示;防涝板1舒展状态时展开覆盖建筑物入口9,如图3所示。
34.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推拉防涝板1将防涝板1推动至横梁6下方或覆盖建筑物入口9,即在安全时期,将防涝板1折叠通过导轨7推到横梁6 下方,不影响入口9的正常通行;在水涝时期,将防涝板1通过导轨7拉开舒展至覆盖建筑物入口9,即可进行防涝,整体操作便捷省力,优于传统的沙袋防涝。另外,在实际应用中,本防涝板1可与市面上防水条配合使用。
35.其中,在防涝板1收缩状态,可以在收缩状态的防涝板1上喷绘文字图案,作为广告招牌,可以使得安全时期的防涝板1一板多用。
36.实施例三
37.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与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区别在于,防涝板1为卷闸门,固定装置包括横轴8和导轨7,防涝板1顶端通过横轴8固定,导轨7 安装于建筑物入口9两侧,防涝板1用于在导轨7上滑动;防涝板1收缩状态时围绕横轴8 卷起,如图4所示;防涝板1舒展状态时展开覆盖建筑物入口9,如图5所示。
38.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涝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推拉防涝板1将防涝板1推动至围绕横轴8卷起或覆盖建筑物入口9,即在安全时期,通过导轨7推动防涝板1收缩至围绕所述横轴8卷起,不影响入口9的正常通行;在水涝时期,将防涝板1通过导轨7拉开舒展至覆盖建筑物入口9,即可进行防涝,整体操作便捷省力,优于传统的沙袋防涝。另外,在实际应用中,本防涝板1可与市面上防水条配合使用。
3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