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9104发布日期:2021-08-03 14:2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坐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座椅。



背景技术:

椅子作为居家生活、办公环境必不可少的一项生活工具,不仅居家生活使用椅子有愈来愈高的舒适要求,就连办公环境也在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对椅子的舒适性和操作性有明显的提升要求。

目前很多座椅由于靠背与座面的人机尺寸匹配关系未经考究,用户在倾仰过程中,座椅靠背特别是腰靠脱离人体腰部,二者直接形成悬空间隙,导致在倾仰状态下座椅丧失对人体腰部的支撑,就是我们俗称的“跑腰”,人体脊柱得不到有效支撑导致诸多久坐的健康问题,休息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放松;同时,用户在倾仰过程中,臀部与座面相对固定,而座椅靠背相对人体背部向上摩擦,引起“搓背扯衣服”的不舒适性,也引起不雅观感。这两点就是我们常称的座椅的“搓背跑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一些椅背椅座联动椅通过使椅背倾仰时,椅座件同步运动以消除座椅的搓背跑腰现象,但现有技术中的该类座椅依旧存在许多不足:第一,椅背可定位角度少,只能定位在垂直和倾斜两个角度,不能停留在之间的任意位置处;第二,调节方式不方便或者调解机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座、背联动且锁定调节方便的多功能座椅;该座椅的背支撑件在倾仰的同时能够同步带动坐支撑件向上抬起,且坐支撑件向上抬起的同时向前运动;继而实现了椅背与椅座之间的联动,防止用户使用座椅时出现“搓背跑腰”的现象,提高座椅的舒适性;且在锁定机构的作用下,坐支撑件能够相对支撑架抬起并停留在任意抬起位置,背支撑件则停留在相应的倾仰位置,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自行调节座椅,使用更加人性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座椅,包括背支撑件、坐支撑件、支撑架以及使背支撑件在倾仰时与坐支撑件发生联动的传动杆;所述的背支撑件与支撑架之间设有一连杆机构,背支撑件通过该连杆机构能够相对支撑架进行倾仰;在所述的坐支撑件后端与支撑架之间设有一使坐支撑件能够相对支撑件向上抬起的转动支杆,转动支杆的两端各自与坐支撑件和支撑架铰接;坐支撑件前端与支撑架之间相应设有一使坐支撑件向上抬起过程中前端能够与后端保持相同运动轨迹的滑动导向机构;且坐支撑件向上抬起的同时向前移动;所述传动杆的一端铰接在背支撑件或者连杆机构上,传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坐支撑件或者转动支杆上;背支撑件倾仰以带动传动杆运动继而传动杆驱动坐支撑件相对支撑架同步抬起;在所述的滑动导向机构内还设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能够作用于坐支撑件使坐支撑件与支撑架保持相对固定;在锁定机构的作用下,坐支撑件能够相对支撑架抬起并停留在任意抬起位置,背支撑件停留在相应的倾仰位置下。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包括位于坐支撑件两侧且镜像设置的支撑横板,以及位于背支撑件两侧且镜像设置的支撑纵板;所述支撑纵板连接在支撑横板的后端;连杆机构设置在支撑纵板与背支撑件之间;滑动导向机构及转动支杆设置在坐支撑件与支撑横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第一摇杆的一端与背支撑件铰接,第一摇杆的另一端与支撑纵板铰接;第二摇杆位于第一摇杆的下方,第二摇杆的一端与背支撑件铰接,第二摇杆的另一端与支撑纵板铰接;第一摇杆、第二摇杆、支撑纵板及背支撑件之间形成一四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形变并带动背支撑件向下向前或者向上向后运动。四连杆机构使得背支撑件的运动更加稳定,倾仰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背支撑件包括一纵向设置的背支撑杆,所述背支撑杆的下端设有一连接座,所述第一摇杆及第二摇杆均铰接在该连接座上。背支撑杆用于承接用户的背推力,背支撑杆在第一、第二摇杆作用下能够相对支撑纵杆向后仰。

作为优选,所述坐支撑件的后端设有一横向设置的销轴,所述转动支杆的一端铰接在该销轴上,转动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支撑横板上;且转动支撑杆在支撑横板上的铰接位置位于销轴的前下方。设置销轴,使得转动支杆转动时能够有效带动坐支撑件运动。

作为优选,传动杆为一“u”型杆,其包括一连接横杆,连接横杆前端设有纵向的连接短杆,连接横杆后端设有纵向的连接长杆;所述连接短杆铰接于坐支撑件上,所述连接长杆铰接于连杆机构上。通过将传动杆设置为“u”型,继而使得背支撑件后仰时,传动杆能够在更合理的施力方向上驱动坐支撑件使坐支撑抬起。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第一摇杆位于第二摇杆的上方;所述坐支撑件后端设有一横向设置的销轴,且转动支杆铰接在该销轴上;传动杆上的连接短杆铰接在销轴上,连接长杆铰接在第二摇杆上。只需将传动杆两端分别铰接在第二摇杆及销轴上即可实现背支撑件与坐支撑件的联动,结构简单可靠,设计巧妙。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动导向机构包括滑动配合的齿轮以及齿轮轨道;所述齿轮轨道镜像设置在两个支撑横板上且齿轮轨道斜向前上方延伸设置;坐支撑件前端穿设有一横向设置的转动轴,所述齿轮分别连接在转动轴的两端,且齿轮与转动轴周向固定;坐支撑件抬起过程中,齿轮沿齿轮轨道滑移。采用齿轮与齿轮轨道的滑动配合,使坐支撑件的运动更加平稳。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动轴上的压紧盘以及能够作用于压紧盘沿转动轴轴向方向移动的挤压件;所述压紧盘与转动轴保持周向固定,坐支撑件上对应设有能够与压紧盘压紧配合的侧板;锁定状态下,挤压件作用于压紧盘使压紧盘与侧板压紧配合以限制转动轴转动;解锁状态下,压紧盘与侧板分离。通过控制压紧盘与侧板压紧配合以限制转动轴转动,转动轴与齿轮周向固定,从而能够限制齿轮转动,有效锁定坐支撑件。

作为优选,所述坐支撑件的下方设有一外罩,外罩为内部中空的壳体;转动轴穿设在该外罩内,挤压件与压紧盘相应设置在外罩内;所述侧板形成于外罩的两侧,压紧盘靠近外罩其中一侧且压紧盘夹持在侧板与挤压件之间;挤压件为一凸轮扳手,挤压件上穿设有前后设置的转轴,转轴前后两端各自连接在外罩上以使挤压件能够相对外罩左右转动;锁定状态下,挤压件转动以使其凸轮端推动压紧盘。采用凸轮扳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推动压紧盘;且挤压件与外罩转动配合,使得挤压件只需转动即可作用压紧盘,调节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架外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方便人手操作的控制开关以及控制拉线,所述控制拉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控制开关和挤压件上;操纵控制开关以控制挤压件转动;所述坐支撑件上连接有椅座,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椅座下端一侧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1,通过本发明的椅背椅座联动装置,实现了背支撑件与坐支撑件之间的联动关系,使得背支撑件在后仰时,在传动杆的作用下,坐支撑件将相对支撑架向上抬起并向前移动;使得椅座始终能起到支撑人体腰部的效果,有效避免“跑腰”情况的发生;且在背支撑件后仰的过程中,背支撑件底部和坐支撑件后部之间将保持距离不变,达到“零位移”的效果,有效避免了人体背部与椅背的搓背现象;综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座椅椅背后仰时产生搓背跑腰的问题,有利于人体健康,提高座椅的舒适性。

2,背支撑件与支撑纵杆之间设有连杆机构,且连接机构上的第一摇杆、第二摇杆与支撑纵杆及背支撑件形成四连杆机构,结构稳定,使得背支撑件的倾仰过程能够稳定运行,椅背的倾仰效果更好。

3,所述坐支撑件后端与支撑横板之间设有转动支杆,坐支撑件前端与支撑横板之间设有滑动配合的齿轮及齿轮轨道;使得坐支撑件在转动支杆及滑动导向机构的共同作用下,能够相对支撑横板向上抬起及向前运动;齿轮及齿轮轨道能够使坐支撑件的抬起过程更加平稳,用户使用时更加舒适、稳定。

4,通过一根传动杆即实现了背支撑件与坐支撑件之间的联动,结构简单;且传动杆设计为“u”型,充分结合了背支撑件与坐支撑件之间运动,使得传动杆运动时能够在更合理的施力方向上驱动坐支撑件使坐支撑抬起。

5,通过锁定机构,能够有效对坐支撑件进行锁定及解锁,继而能够对坐支撑件及背支撑件运动过程中进行锁定;使得用户在使用座椅后仰过程中,能够将座椅锁定使其停留在任意倾仰位置下。

6,通过转动凸轮扳手推动压紧盘使压紧盘与侧板压紧配合,从而使得压紧盘与侧板之间的摩擦限制转动轴转动;结构简单可靠,锁定效果明显;且无需过多零部件,能够有效节约成本。

7,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椅座下端一侧上,控制开关方便用户操纵,用户坐在座椅上即可对座椅进行锁定,无需起身;使用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该多功能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该多功能座椅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该多功能座椅初始位置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该多功能座椅背支撑件向后仰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背支撑件与支撑纵板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坐支撑件与支撑横板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滑动导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在实施例中锁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在实施例中锁定机构位于坐支撑件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发明在实施例中锁定机构位于外罩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发明在实施例中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为:背支撑件1;坐支撑件2;支撑架3;支撑横板3a;支撑纵板3b;背支撑杆4;连接座5;连接立板5a;连接侧板5b;连杆机构6;第一摇杆7;第二摇杆8;坐板9;转动支杆10;销轴11;外罩12;转动轴13;滑动导向机构a;齿轮14;齿轮轨道15;滑座16;套管17;活动槽18;传动杆19;连接短杆19a;连接长杆19b;连接横杆19c;窗口20;锁定机构b;压紧盘21;侧板12a;挡板12b;挤压件22;转轴23;控制开关24;椅座2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1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座椅,其包括背支撑件1、坐支撑件2、用于支撑背支撑件1和坐支撑件2的支撑架3;所述的支撑架3包括位于坐支撑件2两侧且镜像设置的支撑横板3a,以及位于背支撑件1两侧且镜像设置的支撑纵板3b,所述支撑纵板3b与支撑横板3a相垂直,且支撑纵杆3b连接在支撑横板3a的后端。背支撑件1与坐支撑件2之间设有传动杆19,通过该传动杆19使得背支撑件1在相对支撑纵板3b后仰的同时,坐支撑件2会同步向上抬起;继而实现座椅座、背之间的联动,使座椅的使用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坐支撑件2与支撑横板3a之间设有滑动导向机构a,该滑动导向机构a使得坐支撑件2在抬起过程中能够沿支撑横板3a进行滑移;在滑动导向机构a内设有锁定机构b,通过该锁定机构b能够对坐支撑件2的运动进行锁定,使得坐支撑件2能够抬起并停留在任意位置;由于坐支撑件2与背支撑件1使同步联动的;继而通过该锁定机构b能够同时对坐支撑件2及背支撑件1进行锁定。

如图2-7所示,所述的背支撑件1包括一纵向设置的背支撑杆4,该背支撑杆4能够承受用户施加在椅背上的力,在背支撑杆4的下方设有一连接座5,在该连接座5与支撑纵板3b之间设有一连杆机构6,所述背支撑杆4通过该连杆机构6能够相对支撑纵板3b进行倾仰,具体的说:所述连接座5包括一连接立板5a以及位于连接立板5a两侧的连接侧板5b;背支撑杆4下端通过螺丝与连接立板5a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杆机构6包括第一摇杆7以及第二摇杆8;初始位置下,背支撑杆4处于竖直状态,所述第一摇杆7位于第二摇杆8的上方,第一摇杆7的一端铰接在支撑纵板3b上,第一摇杆7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接侧板5b上;所述第二摇杆8的两端同样分别铰接在支撑纵板3b和支撑侧板5b上;且第二摇杆8在支撑纵板3b上的铰接位置位于第一摇杆7在支撑纵板3b上的铰接位置的前方,第一摇杆7在连接侧板5b上的铰接位置位于第二摇杆8在连接侧板5b上的铰接位置的后方。继而使得第一摇杆7、第二摇杆8、支撑纵板3b以及连接座5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如图3、4所示,通过该四连杆机构的形变,背支撑杆4则能够相对支撑纵板3b进行倾仰,如图3所示,初始位置下,所述的背支撑杆4处于竖直状态;当用户依靠在椅背上且对背支撑杆4施加背推力时,所述四连杆机构形变,第一摇杆7、第二摇杆8均绕支撑纵板3b向前摆动,如图4所示,背支撑杆4将向下并向前运动,使得背支撑杆4处于向后倾斜状态以适应用户向后仰的姿势。

所述的坐支撑件2连接配合在两块支撑横板3a之间,且坐支撑件2能够相对支撑横板3a向上抬起且同时向前移动,具体是指:所述坐支撑件2的高度高于支撑横板3a的高度,所述坐支撑件2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坐板9,坐板9沿支撑横板3a的长度方向设置,坐板9用于支撑椅座25;在所述的坐支撑件2的后端两侧上各自与相应一侧的支撑横板3a之间连接有一转动支杆10;所述坐支撑件2的后端对应设有一横向设置的销轴11,所述销轴11为一长轴且销轴11的两侧均突出于坐板9;继而所述转动支杆10的一端铰接在销轴11上,转动支杆10的另一端铰接在支撑横板3a上;且转动支杆10在支撑横板3a上的铰接位置位于销轴11的前下方;坐支撑件2的后端继而能够通过该转动支杆10绕支撑横板3a转动以相对支撑横板3a向前抬起;该转动支杆10呈“l”型,使得坐支撑件2在抬起一定高度时,同样能够向前移动足够的距离。

如图2-4,6-10所示,所述滑动导向机构a设置在坐支撑件2的前端与支撑横板3a之间,通过该滑动导向机构a,使得坐支撑件2向上抬起过程中前端能够与后端保持相同运动轨迹,继而使得坐支撑件2能够相对支撑横杆3a平稳的向前抬起,具体的说:在所述坐板9前端的下方设有一外罩12,外罩12为内部中空的壳体,该外罩12通过螺丝与坐板9连接固定;且在该外罩12内设有一横向设置的转动轴13,所述的转动轴13的两端均穿出于该外罩12的两侧;所述的滑动导向机构a则包括设置在转动轴13端部上的齿轮14以及相应设置在支撑横板3a上的齿轮轨道15;具体是指:如图7所示,在所述的支撑横板3a上通过螺丝连接有一滑座16,所述滑座16内具有一活动槽18,所述活动槽18内设有斜向前上方设置的齿轮轨道15;所述的转动轴13为一四角转轴,所述的齿轮14上对应设有与转动轴13插接配合的套管17;继而安装时,将所述的齿轮14放置在活动槽18内,使得齿轮14与齿轮轨道15齿接配合;且齿轮14上的套管17朝转动轴13的方向穿出滑座16,滑座16上相应设有与套管17运动轨道相避让的窗口20,套管17穿过该窗口20后套接固定在转动轴13上,使得齿轮14与转动轴13周向固定;套管17连接在转动轴13上后,套管17穿过外罩12且套管17与外罩12为转动配合;然后将滑座16通过螺丝连接固定在支撑横板3a的内侧上,齿轮14则被限制在滑座16与支撑横板3a之间;通过齿轮14与齿轮轨道15间的滑动配合,使得坐支撑件2前端能够相对支撑横板3a斜向前上方滑移或者斜向后下方滑移;继而在转动支杆10以及滑动导向机构a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坐支撑件2整体能够平稳的相对支撑横板3a向上抬起;并且在此过程中,坐板9始终与水平面的角度保持不变,使得座椅使用更加舒适平稳。

如图3-5所示,所述传动杆19设置在坐支撑件2与背支撑件1之间,通过该传动杆19以使得背支撑件1进行倾仰过程中,所述坐支撑件2能够相应产生联动;具体的说:所述传动杆19为一“u”型连杆,传动杆19包括一连接横杆19c,连接横杆19c的前端纵向设有一连接短杆19a,连接横杆19c的后端纵向设有一连接长杆19b;初始位置下,所述的连接短杆19a及连接长杆19b均处于竖直状态,连接短杆19a的上端铰接在销轴11上,连接长杆19b的上端铰接在第二摇杆8上;继而当背支撑件1向后仰以带动连杆机构6形变时,所述的第二摇杆8将会绕支撑纵板3b向前转动,继而带动传动杆19整体向前转动;传动杆19向前转动过程中,连接杆短杆19a与销轴11的铰接点将会有向上并向前运动的趋势,继而在传动杆19的作用下;坐支撑件2将会有相对支撑横板3a向前抬起的趋势;转动支杆10将相应绕支撑横板3a向前转动,齿轮14沿齿轮轨道15向前上方滑移;使得坐支撑件2同步向上抬起并向前移动。继而使得当用户使用座椅使椅背后仰时,所述的背支撑件1向后倾的同时,所述坐支撑件2将会同步向上抬起且向前运动,实现了椅背与椅座之间的联动;解决了椅背后仰时与用户背部之间产生摩擦的问题,防止使用使用座椅时出现搓背跑腰的问题,大大提高座椅的舒适性。

如图7-11所示,所述的锁定机构b设置在外罩12内,锁定机构b包括一设置在转动轴13一侧上的压紧盘21,所述压紧盘21为一塑料材质的摩擦片;转动轴13穿设在压紧盘21上,压紧盘21能够沿转动轴13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且压紧盘21与转动轴13为周向固定;所述外罩12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板12a以及位于前后两端的挡板12b;所述的压紧盘21所在位置靠近外罩12其中一侧的侧板12a;在外罩12内还设有一能够作用于压紧盘21的挤压件22,该挤压件22为一凸轮扳手,在挤压件22的凸轮端上穿设有一沿前后方向设置的转轴23,转轴23的前后两端各自穿设在外罩12前后端的挡板12b上,使得挤压件22能够相对外罩12进行左右转动;所述的压紧盘21位于挤压件22与侧板12之间;继而通过控制挤压件22转动能够对坐支撑件2进行锁定及解锁,具体的说:当所述挤压件22不挤压作用于压紧盘21时,所述压紧盘21与侧板12b之间分离,转动轴13能够转动以使齿轮14沿齿轮轨道15滑移,所述坐支撑件2继而能够相对支撑横板3a进行运动;当控制所述的挤压件22转动以使挤压件22的凸轮端挤压压紧盘21时,压紧盘21将沿转动轴13的轴向方向移动至压紧盘21与侧板12a压紧配合;使得压紧盘21与侧板12a之间产生较大摩擦力,由于压紧盘21与转动轴13为周向固定,继而此时转动轴13将被限制无法继续转动,所述齿轮14将停留在位于齿轮轨道15的当前位置上;坐支撑件2则与支撑横板3a保持相对固定。由于所述的背支撑件1与坐支撑件2之间是通过传动杆19进行同步联动的,所以当坐支撑件2被锁定时,所述背支撑件1同样被锁定;继而通过该锁定机构b能够对背支撑件1及坐支撑件2同时进行锁定及解锁。

继而通过所述锁定机构b,能够使得用户在使用座椅时,座椅能够后仰并停留在任意位置处,根据用户自身需求进行锁定及解锁,使得座椅的使用更加舒适且人性化。

如图11所述,在所述支撑架3外还设有一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控制开关24以及控制拉线(未图示),所述的控制拉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控制开关24及挤压件22上,继而通过操纵控制开关24能够有效控制挤压件22的转动,且安装完成后,所述坐支撑件2上连接椅座25,所述控制开关24刚好设置在椅座25的下端一侧上;方便人手操作。

综上,本发明的多功能座椅,有效实现了坐支撑件2与背支撑件1之间的联动,使得用户在使用座椅时,不会出现“搓背跑腰”现象,座椅更加贴合用户,使用更加舒适;且用户在使用座椅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通过锁定机构b使座椅停留在任意倾仰位置下,使得座椅即可以作为办公椅,亦可以冲当躺椅;功能更丰富。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