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98090发布日期:2022-03-02 04:11阅读:752来源:国知局
拖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用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拖把。


背景技术:

2.目前,免洗拖把普遍采用可替换的一次性清洁巾擦拭待清洁表面,因此在清洁工作结束后,使用者可以直接将用过的清洁巾丢弃,并在下一次清洁工作开始前换上新的清洁巾。清洁巾通常包覆在拖把头上,其上与拖把头的正面连接的部分用于擦拭待清洁表面,而与拖把头背面连接的部分无法起到擦拭作用,这就使清洁巾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拖把,其中的拖把头的主清洗面和辅助清洗面可以切换使用,以使覆盖在其上的清洁巾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减少清洁巾的浪费。
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提供一种拖把,其包括拖把头和拖把杆,其中,所述拖把杆的一端与所述拖把头可转动连接,且能够与所述拖把头固定在指定角度;
5.所述拖把头包括相互背离的主清洗面和辅助清洗面,其中,所述主清洗面用于供清洁巾的中间区域覆盖在其上;所述辅助清洗面用于供所述清洁巾位于所述中间区域两侧的两个边缘区域分别覆盖在其上;并且,其中一个所述边缘区域与固定在所述指定角度的所述拖把杆之间呈指定夹角,以能够使该边缘区域接触待清洗面。
6.可选的,所述拖把头包括相互叠置的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和所述第二分体相互背离的两个表面分别用作所述主清洗面和所述辅助清洗面;其中,所述第一分体为柔性体或者刚性体;所述第二分体为柔性体或者刚性体。
7.可选的,所述主清洗面为圆弧凸面、梯形凸面或者平面。
8.可选的,所述辅助清洗面的各所述边缘区域均为圆弧凸面或者平面。
9.可选的,在所述辅助清洗面的各所述边缘区域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清洁凸部。
10.可选的,所述拖把还包括连接机构,用于将所述拖把杆的一端与所述拖把头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旋转轴和限位结构,其中,所述旋转轴在所述辅助清洗面一侧与所述拖把头固定连接,且位于两个所述边缘区域之间;所述拖把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可旋转连接;
11.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在所述拖把头旋转至所述指定角度时,将所述拖把头与所述拖把杆固定。
12.可选的,在所述拖把头上,且位于所述辅助清洗面的两个所述边缘区域之间设置有条形凹槽;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条形凹槽中,且所述旋转轴的两端与所述条形凹槽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连接;在所述拖把头旋转至所述指定角度时,所述拖把杆的一部分
位于所述条形凹槽中。
13.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卡槽和卡接件,所述拖把头和所述拖把杆中的一者设置有所述卡槽;所述拖把头和所述拖把杆中的另一者设置有所述卡接件;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接件在所述拖把头旋转至所述指定角度时卡接。
14.可选的,所述拖把还包括多个固定件,多个所述固定件用于在所述清洁巾覆盖在所述中间区域和所述边缘区域之后,将所述清洁巾固定在所述拖把头上。
15.可选的,所述拖把杆上还设置有伸缩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拖把杆的长度。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拖把,其拖把头包括相互背离的主清洗面和辅助清洗面,其中,主清洗面用于供清洁巾的中间区域覆盖在其上;辅助清洗面用于供清洁巾位于中间区域两侧的两个边缘区域分别覆盖在其上;并且,其中一个边缘区域与固定在指定角度的所述拖把杆之间呈指定夹角,以能够使该边缘区域接触待清洗面。这样,可以通过转动拖把头,来切换主清洗面或者各个边缘区域与待清洗面接触,从而可以将清洁巾的整个区域均用于擦拭待清洗面,从而使清洁巾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减少了清洁巾的浪费。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拖把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覆有清洁巾的拖把头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拖把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拖把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24.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拖把进行详细描述。
2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拖把,如图1所示,其包括拖把头1和拖把杆2,其中,拖把杆2的一端与拖把头1可转动连接,且能够与拖把头1固定在指定角度a。在一些实施例中,拖把杆2上可设置伸缩装置,以使拖把杆2可伸缩,便于对拖把杆2进行长度调节和折叠收纳。
26.拖把头1包括相互背离的主清洗面11和辅助清洗面12。其中,如图2所示,主清洗面11用于供清洁巾3的中间区域覆盖在其上;辅助清洗面12用于供清洁巾3位于中间区域两侧
的两个边缘区域分别覆盖在其上。具体的,清洁巾3例如为可替换的一次性清洁巾3,其材料可根据实际清洁需求进行选择,例如,若选用干燥的无纺布清洁巾,则其能够利用静电效应吸附待清洗面上的灰尘;若选用潮湿的毛巾清洁巾,则其能够擦拭待清洗面上的污渍。本实施例并不仅限于此,前述清洁巾还可以选用干燥或潮湿的棉布等布料,或者为纸张。
27.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指定角度a的取值并非固定值。例如,当使辅助清洗面12接触待清洗面时,如图3所示,指定角度a的取值能够满足使辅助清洗面12朝向待清洗面并与之接触即可;而当使主清洗面11接触待清洗面时,如图1所示,指定角度a的取值能够满足使主清洗面11朝向待清洗面并与之接触即可,而且当使用主清洗面11擦拭待清洗面时,指定角度a的取值可以随着使用者的持握角度和拖把头1与待清洗面之间的夹角的变换而变换,即,当使用主清洗面11擦拭待清洗面时,拖把头1相对拖把杆2是可活动的,从而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多种形态的待清洗面(例如斜面),也能够更方便使用者持握。
28.并且,如图3所示,前述辅助清洗面12的其中一个边缘区域与固定在指定角度a的拖把杆2之间呈指定夹角b,该指定夹角b的设置满足:该边缘区域能够接触待清洗面(例如地面),也就是说,在将拖把杆2固定在指定角度a时,可以使用辅助清洗面12的其中一个边缘区域进行清洗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指定角度b的取值并非固定值,其可以根据辅助清洗面12的边缘区域相对于拖把头的倾角进行选取。如图3所示,容易理解,当辅助清洗面12的边缘区域接触待清洗面时,指定夹角b和指定角度a之和应等于辅助清洗面12的边缘区域相对于拖把头的倾角;反之,若指定夹角b和指定角度a之和小于辅助清洗面12的边缘区域相对于拖把头的倾角,该边缘区域则无法接触到待清洗面。
29.但本实施例中的拖把并不仅限于图3所示的形态,当拖把杆2旋转至拖把头1的另一侧(即,从图3所示的右侧转向左侧),并与之固定在指定角度a时,且前述辅助清洗面12的另一个边缘区域与拖把杆2之间呈指定夹角b时,该指定夹角b的设置仍满足:该边缘区域能够接触待清洗面。具体的,如图3所示,当使用辅助清洗面12擦拭待清洗面时,该指定夹角b大于0
°
,以避免拖把杆2阻碍辅助清洗面12接触待清洗面。
30.主清洗面11和辅助清洗面12均可用于清洁,因此可以通过转动拖把头1,在使用主清洗面11和使用辅助清洗面12的各个边缘区域之间进行切换,从而使清洁巾3固定在辅助清洗面12的两个边缘区域的部分均能够被利用,进而可以提高清洁巾3的利用率,减少了清洁巾的浪费。而且,相对两面均具有清洁功能的拖把头也可应用于对狭缝(例如墙壁与柜子间的缝隙、或地板和柜子间的缝隙)的清洁,以同时清理狭缝的两对侧,从而适应多种使用场景,加强清洁效果。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拖把头1包括相互叠置的第一分体13和第二分体14,第一分体13和第二分体14相互背离的两个表面分别用作主清洗面11和辅助清洗面12。其中,第一分体13为柔性体或者刚性体;第二分体14为柔性体或者刚性体。例如,第一分体13可为柔性体,且第二分体14可为刚性体。相应的,主清洗面11为柔性面,其可用于擦拭具有易清除污渍的待清洗面或木质地板等易被划伤的待清洗面;辅助清洗面12为刚性面,其可用于擦拭具有顽固污渍的待清洗面或水泥等耐磨的待清洗面。
32.但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两个分体的设置方式还可以为:第一分体13为柔性体,第二分体14也为柔性体;或第一分体13为刚性体,第二分体14为也刚性体;或第一分体13为刚性体,第二分体14为柔性体,从而适应不同类型的待清洗面和不同类型的污渍,进而获得较
好的清洗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柔性体可采用橡胶等柔性材料,其还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耐磨性,并且能够与待清洗面更加贴合;前述刚性体可采用塑料或金属等刚性材料,其具有较好的硬度,以能够擦拭具有顽固污渍的待清洗面。
33.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清洗面11为圆弧凸面、梯形凸面或者平面。具体的,当第一分体13为柔性体且主清洗面11为圆弧凸面时,柔性的圆弧凸面在受力时会发生弹性形变,所以这样设置能够使主清洗面11更容易与待清洗面贴合,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清洗效果。但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当第一分体13为柔性体时,主清洗面11也可为平面;或者,当第一分体13为刚性体时,主清洗面11可以为圆弧凸面、梯形凸面或者平面,从而能够擦拭具有顽固污渍的待清洗面。
34.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清洗面12的各边缘区域均为圆弧凸面。具体的,当第二分体14为柔性体且辅助清洗面12为圆弧凸面时,柔性的圆弧凸面在受力时会发生弹性形变,所以这样设置能够使辅助清洗面12更容易与待清洗面贴合,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清洗效果。但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当辅助清洗面12的各边缘区域为平面时,第二分体14也可以为刚性体,从而能够擦拭具有顽固污渍的待清洗面。
35.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清洗面12的各边缘区域均为平面,且在辅助清洗面12的各边缘区域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清洁凸部121,以提高辅助清洗面12和待清洗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在清洗顽固污渍时,能够得到较佳的清洗效果。具体的,在此条件下第二分体14即可为刚性体也可为柔性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辅助清洗凸部121可以为弯曲的条状凸起,以进一步提高对污渍的清洗效果。辅助清洁凸部121可以为刚性材料制成,例如塑料或金属等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
36.主清洗面11和辅助清洗面12的各边缘区域并不限于上述的圆弧凸面或平面。本实施例还提出另外的主清洗面11和辅助清洗面12的各边缘区域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体13和第二分体14相互叠置的第一表面15均为平面。在与第一表面15相互垂直的截面上,第一分体13和第二分体14的形状相同,且相对于第一表面15在截面上的投影对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与第一表面15相互垂直的截面上,第一分体13和第二分体14均为等腰梯形,且述第一表面15在截面上的投影为等腰梯形的长边。
37.其中,该等腰梯形的短边对应主清洗面11或辅助清洗面12中部的矩形平面,该等腰梯形的两个斜边对应主清洗面11或辅助清洗面12边缘处的两个矩形斜面。具体的,主清洗面11上的矩形平面和两个矩形斜面能够在使用主清洗面11时灵活变换角度,以能够适应多种清扫角度,从而使其与地面更加贴合;辅助清洗面12上的两个矩形斜面中的任意一面均可用于在拖把头1和拖把杆2呈指定角度时,对待清洗面进行擦拭,辅助清洗面12上中部的矩形平面可用于与拖把杆2的端部连接。而且,由于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柔性体在受到外力时会发生一定的形变,所以当第一分体13和/或第二分体14为柔性体时,其更容易与地面贴合,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清洗效果。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拖把还包括连接机构4,用于将拖把杆2的一端与拖把头1可转动连接。
39.连接机构4包括旋转轴41和限位结构42,其中,旋转轴41在辅助清洗面12一侧与拖把头1固定连接,且位于两个边缘区域之间;拖把杆2的一端与旋转轴41可旋转连接,且旋转轴41的轴线方向被设置为能够使拖把杆2旋转至指定角度时与其中任意一个边缘区域相
抵;限位结构42用于在拖把头1旋转至指定角度时,将拖把头1与拖把杆2固定,从而能够使拖把头1固定在指定角度,即,使拖把头1能够与拖把杆2呈指定角度,以使主清洗面11或辅助清洗面12的边缘区域能够与待清洗面接触。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拖把头1上,且位于辅助清洗面12的两个边缘区域之间设置条形凹槽122,旋转轴41设置在条形凹槽122中,且旋转轴41的两端与条形凹槽122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连接;在拖把头旋转至指定角度时,拖把杆的一部分位于条形凹槽中,以使拖把杆2与第一表面15之间的夹角范围能够达到180
°
~0
°
,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地调节拖把杆2与拖把头1之间的夹角。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凹槽122位于辅助清洗面12的中部区域,其较长边垂直于辅助清洁面12的较长边,且旋转轴41设置在条形凹槽122中部区域,以使辅助清洗面的两个边缘区域分别位于旋转轴41的两侧,从而使拖把杆2能够分别转向两个边缘区域对应的方向,从而使辅助清洗面12的两个边缘区域,能够分别在与拖把杆2之间呈指定夹角b,以使两个边缘区域均能接触待清洗表面。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限位结构42包括卡槽421和卡接件422,拖把头1和拖把杆2中的一者设置有卡槽421;拖把头1和拖把杆2中的另一者设置有卡接件422;卡槽421和卡接件422在拖把头1旋转至指定角度时卡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以在拖把头1上设置固定销,并在拖把杆2对应的指定位置上设置固定销孔;或在拖把杆2上设置固定销,并在拖把头1上指定位置上设置固定销孔,以使拖把杆2和拖把头1能够呈指定的夹角固定。具体的,前述固定销或固定销孔可分别设置在辅助清洗面12上的条形凹槽122中或拖把杆2的端部上。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拖把还包括多个固定件5,多个固定件5用于在清洁巾3覆盖在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之后,将清洁巾3固定在拖把头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前述固定件5设置在辅助清洗面12上被清洁巾3覆盖处,以通过固定清洁巾3的边缘,使清洁巾3能够同时覆盖主清洗面11和辅助清洗面12的边缘区域。具体的,固定件5可以采用魔术贴等贴合件,以使清洁巾3的边缘区域能够贴附在其上;固定还可以采用挂钩以使清洁巾3与其钩接;固定件5还可以为夹子,以夹持固定清洁巾3的边缘。
44.本实施例提供的拖把,其拖把头包括相互背离的主清洗面和辅助清洗面,其中,主清洗面用于供清洁巾的中间区域覆盖在其上;辅助清洗面用于供清洁巾位于中间区域两侧的两个边缘区域分别覆盖在其上;并且,其中一个边缘区域与固定在指定角度的拖把杆之间呈指定夹角,以能够使该边缘区域接触待清洗面。这样,可以通过转动拖把头,来切换主清洗面或者各个边缘区域与待清洗面接触,从而可以将清洁巾的整个区域均用于擦拭待清洗面,从而使清洁巾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减少了清洁巾的浪费。当然,本案所提供之拖把由于主清洗面和辅助清洗面皆具有清洁能力,因此也可应用于狭缝(例如:墙壁与柜子间的缝隙、或地板和柜子间的缝隙)的清洁,以同时清理狭缝的两对侧,除可避免清洁巾的浪费之外,更可加强清洁效果。
45.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