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磨器的驱动传动装置及研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1264发布日期:2021-12-22 17:55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研磨器的驱动传动装置及研磨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研磨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研磨器的驱动传动装置及研磨器。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各式各样的厨房小家电已经走进家家户户,例如研磨器。研磨器一般由驱动传动装置带动研磨机构进行磨粉操作,研磨机构一般包括磨粉推进器、动刀盘及静刀盘,驱动传动装置由电机驱动传动齿轮旋转,传动齿轮旋转带动传动轴旋转,进而带动磨粉推进器及动刀盘旋转,动刀盘与静刀盘之间具有一定的研磨间隙,从而保证研磨颗粒的粒径大小及精度。在实际中,由于零部件设计制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尺寸公差,在传动过程中,传动齿轮不可避免的发生轴向窜动,引起动刀盘在轴向上的自由移动,从而影响研磨精度;尤其是在动刀盘空转时,轴向窜动可能会导致动刀盘与静刀盘接触摩擦而损伤刀片,降低研磨器的使用寿命。
3.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选择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电机和齿轮组来减小轴向窜动范围,同时在装配过程中反复调整使达到合适的间隙,缺点在于零部件加工精度的提高直接导致了生产成本的提高,装配中预留间隙的调整则依赖于装配人员的经验和手法,无法形成自动化控制,在批量化质检中也很难判断,且随着使用过程中磨损的逐渐产生,轴向窜动会逐渐加剧,装配中预留的间隙也会发生变化。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备自适应能力的研磨器的驱动传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自适应能力的研磨器的驱动传动装置,通过在传动齿轮与研磨器之间设置弹性件提供柔性支撑,降低对安装精度的要求,利用弹性件的弹性形变使传动齿轮的轴向窜动不传递至研磨机构。
6.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研磨器的驱动传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轴、以及穿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的传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轴与研磨机构相连,从而带动研磨机构进行磨粉操作;在所述传动齿轮与研磨机构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装于所述传动轴上。在研磨过程中,传动齿轮的轴向窜动引起弹性件的弹性形变,即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随着窜动的反复,动能与弹性势能交替变化,避免了窜动对研磨机构的影响。
8.所述弹性件为波形垫片,波形垫片与传动轴配合方便,且易于购买,降低生产成本。
9.所述弹性件与研磨机构之间和/或与传动齿轮之间设有至少1个垫片,使弹性件与垫片直接接触,在弹性件形变过程中对垫片产生摩擦,防止与传动齿轮、研磨机构摩擦影响使用寿命,且垫片易于更换。
10.所述垫片由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制成,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弹性件的材质或传动齿轮轴向窜动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垫片材质,在满足使用性能的条件下节约成本。
11.所述弹性件由高弹性金属材质制成,例如65mn、70mn、50crva等,使弹性变形能力满足要求。
12.一种研磨器,包括研磨机构和上述的驱动传动装置;所述研磨机构包括壳本体和位于壳本体内的研磨组件;所述研磨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磨粉推进器、动刀盘和静刀盘;所述磨粉推进器穿设于所述驱动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上,所述动刀盘与所述磨粉推进器连接,所述静刀盘与所述动刀盘正对设置,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磨粉推进器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动刀盘旋转,实现研磨。此时,所述弹性件位于传动齿轮与壳本体之间。利用壳本体与所述驱动传动装置连接,当需要更换弹性件时,不需拆卸研磨机构部分,方便维修和拆装,避免在拆卸过程中触碰到动、静刀盘。
13.所述静刀盘上连接有静刀调节器,所述静刀调节器用于调节所述静刀盘与所述动刀盘之间的间隙,从而调整研磨粉末的粒径大小。
14.所述壳本体与所述磨粉推进器之间设有推力球轴承,所述推力球轴承为磨粉推进器提供轴向支撑。
15.所述壳本体上设有一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用于所述推力球轴承的安装定位。所述壳本体中心设有轴套容腔,壳本体通过轴套安装于传动轴上。
16.所述磨粉推进器外周面设有推粉柱,内周面设有凸起,所述推粉柱与所述凸起用于所述动刀盘的径向定位。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研磨器的驱动传动装置中,在传动齿轮和研磨机构之间设置了弹性件,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形变吸收传动齿轮的轴向窜动动能,防止引起研磨机构的轴向窜动,保证动刀盘与静刀盘之间的间隙,提高研磨精度,延长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在弹性件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垫片,避免开机状态下弹性件的形变对传动齿轮或研磨机构产生摩擦,进一步延长使用寿命。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研磨器,将磨粉推进器、动刀盘、静刀盘集成于壳本体内部,壳本体通过轴套安装于传动轴上,使弹性件与壳本体相接触。当需要更换弹性件时,不需拆卸研磨组件部分,方便维修和拆装,保证安全。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弹性件、垫片在传动轴上的连接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磨粉推进器和动刀盘的连接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磨粉推进器的主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一:
28.结合图1和图2所示的研磨器的驱动传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0、传动轴2、以及穿设在传动轴2上的传动齿轮1。驱动电机10驱动传动齿轮1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轴2转动,传动轴2与研磨机构相连,从而带动研磨机构进行磨粉操作。在传动齿轮1与研磨机构之间设有弹性件8,弹性件8套装于传动轴2上。
29.工作过程中,驱动电机10通过主动轮(图中未示出)带动传动齿轮1旋转,在主动轮与传动齿轮1啮合过程中,由于尺寸公差的存在,传动齿轮1会发生沿轴向的窜动,这种窜动会传递至研磨机构,引起动刀盘6与静刀盘7之间的间隙变化,甚至引起动刀盘6与静刀盘7接触磨损。由于弹性件8的安装,轴向窜动传递至弹性件8时引起弹性件8的弹性形变,吸收了轴向窜动的动能,避免了窜动传递至研磨机构。
30.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8为波形垫片,材质为65mn。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弹性件8也可以为鞍型垫圈或弹簧垫圈,材质也可以为70mn、50crva等。
31.如图1所示的研磨器,包括研磨机构和上述的驱动传动装置。所述研磨机构包括壳本体3和位于壳本体3内的研磨组件。所述研磨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磨粉推进器5、动刀盘6和静刀盘7。磨粉推进器5穿设于所述驱动传动装置的传动轴2上。动刀盘6与磨粉推进器5连接,静刀盘7与动刀盘6正对设置。传动轴2带动磨粉推进器5转动从而带动动刀盘6旋转。将磨粉推进器5、动刀盘6和静刀盘7集成于壳本体3内部,利用壳本体3与所述驱动传动装置连接。此时,弹性件8位于传动齿轮1与壳本体3之间,当需要更换弹性件8时,不需拆卸研磨组件部分,方便维修和拆装。
32.如图1所示,静刀盘7上连接有静刀调节器71,静刀调节器71用于调节静刀盘7与动刀盘6之间的间隙。在本实施例中,静刀盘7与静刀调节器71通过销钉固定连接,静刀调节器71通过螺纹连接于壳本体3,当需要调整研磨粒径大小时,旋转静刀调节器71即可。
33.如图1所示,壳本体3与磨粉推进器5之间设有推力球轴承4,推力球轴承4安装于壳本体3上。在壳本体3上,对应推力球轴承4的内圈和外圈位置设有限位凸台31,限位凸台31限定了推力球轴承4的安装位置,方便安装定位。在壳本体3的中心设有轴套容腔,壳本体3通过轴套30安装于传动轴2上。
34.结合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动刀盘6通过销钉61与磨粉推进器5固定连接。在磨粉推进器5的外周面设有推粉柱51,内周面设有凸起52,推粉柱51与凸起52用于动刀盘6的径向定位。动刀盘6与磨粉推进器5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动刀盘6因磨损导致的定期更换,也有利于动刀盘6与磨粉推进器5同步转动。相比动刀盘6与磨粉推进器5分别连接于传动轴2,具有保持传动轴2的刚性的优点。
35.如图1所示,主动轮与传动齿轮1位于齿轮箱11中,齿轮箱11为一侧开口的腔体,开口端与壳本体3连接。
36.在本技术中,研磨器可以为实现研磨功能的独立器具,也可以为其他器具中用于
实现研磨功能的一个部件。
37.实施例二:
38.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实施例二中,如图3所示,在弹性件8与研磨机构之间和/或与传动齿轮1之间设有至少1个垫片9。优选的,在弹性件8与研磨机构之间和与传动齿轮1之间均设置垫片9。在弹性件8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中,会与接触面产生摩擦,其中传动齿轮1的旋转运动以及弹性件8与传动齿轮1之间的摩擦力会引起弹性件8的转动,从而也对壳本体3产生摩擦,进而引起传动齿轮1、壳本体3的磨损。垫片9可以防止传动齿轮1、壳本体3的磨损,延长研磨器的使用寿命。
39.在实际生产中,在弹性件8与研磨机构之间和/或与传动齿轮1之间也可以设置多个垫片9。例如当传动齿轮1与壳本体3之间的设计距离过大时,或弹性件8的高度较小时,可以通过垫片9来填充空间,降低了对零部件制造的精度要求。多个垫片9的厚度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40.其中垫片9由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制成,提高耐磨性,降低更换频率。
4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研磨器的驱动传动装置及研磨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