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99087发布日期:2022-03-02 04:19阅读:70来源:国知局
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厨房中的电器种类也越来越多,例如实现搅打功能的食物料理机,实现研磨功能的研磨机等,然而现有的电器通常为一个输出轴实现单一功能,或者通过该单一的输出轴实现其功能时,效果也不尽人意,这样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旨在满足人们对电器设备的使用需求。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容器以及加工执行件,所述主机包括机壳以及设置在机壳内的电机总成,所述电机总成包括第一输出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输出轴,并且所述电机总成具有所述第一输出轴独自旋转的第一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一同旋转的第二工作状态;
5.其中,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用于各自驱动同一所述容器内的不同的所述加工执行件;
6.或者,所述容器为多个,一所述容器内设置有一所述加工执行件,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分别用于驱动一所述容器内的加工执行件。
7.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加工执行件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加工执行件所在的高度不同。
8.在一实施例中,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容器以及加工执行件,所述主机包括机壳以及设置在机壳内的电机总成,所述电机总成包括第一输出轴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输出轴;
9.其中,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二者之一用于驱动所述容器旋转,二者之另一用于驱动所述加工执行件在所述容器中转动。
10.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二者之一穿过所述容器并而与所述加工执行件连接,并作为所述容器旋转过程中的旋转轴,二者之另一驱动所述容器绕该旋转轴旋转。
11.可选地,所述容器包括容器本体以及连接在容器本体上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输出轴或所述第二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第一驱动部传动连接。
12.可选地,所述电机总成包括:
13.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包括电机轴;和
14.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用于结合或切断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之间的动力传递;
15.所述电机轴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电机总成在所述电机轴以不同方向旋转时而所述第一输出轴独自旋转的第一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一同旋转的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16.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出轴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扭矩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扭矩不同。
17.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18.输出回转体,安装于所述第一输出轴并能带动所述第一输出轴与之一同旋转;
19.至少一个从动件,所述从动件带动所述第二输出轴一同旋转,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出轴上的从动件传动耦合;以及
20.输入回转体,所述输入回转体安装于所述电机轴并能在所述电机轴上移动;
21.所述电机轴以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输入回转体与所述输出回转体传动耦合以驱使所述第一输出轴独自旋转,所述电机轴以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所述输入回转体沿所述电机轴移动以与所述输出回转体分离,并且所述输入回转体通过所述从动件将动力传递至所述输出回转体,以使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一同旋转。
22.可选地,所述电机轴和所述输入回转体二者之一形成有在其轴向延伸的螺旋槽,二者之另一形成有适配嵌入所述螺旋槽的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与所述螺旋槽相互作用以驱使所述输入回转体沿所述电机轴的轴向移动。
23.可选地,所述电机轴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防止所述输入回转体旋出所述电机轴。
24.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出轴设置有导向部,所述输出回转体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部穿设所述导向孔,并且所述导向部和所述导向孔的轮廓形状被配置为限定所述输出回转体沿所述第一输出轴的轴向移动;
25.所述电机总成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输出回转体沿所述第一输出轴朝所述输入回转体方向运动。
26.可选地,所述复位件为提供弹性力的弹簧或者弹片,或者,所述复位件为提供磁性力的磁铁。
27.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出轴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防止所述输出回转体脱离所述第一输出轴。
28.可选地,所述输入回转体具有第一耦合部和第一传动部,所述输出回转体具有第二耦合部和第二传动部;
29.所述电机轴以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耦合部和所述第二耦合部传动耦合,所述电机轴以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耦合部和所述第二耦合部脱离,且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分别传动耦合至所述从动件的不同位置。
30.可选地,所述从动件具有第三传动部和第四传动部,所述电机轴以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三传动部传动耦合,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所述第四传动部传动耦合,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三传动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所述第四传动部之间均为齿轮传动。
3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食品加工机中的电机总成设置有两个输出轴轴,通过两个输出轴可以满足食品加工机的多种工作模式,从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图1中食品加工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图1中食品加工机中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在容器的不同位置进行结合的示意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的部分结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的部分结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的部分结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3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机总成以第一方向旋转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0.图8为图7中电机总成的以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1.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电机总成剖视结构示意图;
42.图10为图7中电机总成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43.图11为图7中电机总成又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44.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总成中又一实施例的传动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45.图13为图12中传动组件处于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总成中再一实施例的传动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47.图15为图14中传动组件处于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6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总成中又一实施例的传动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49.图17为图16中传动组件处于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50.附图标号说明:
51.[0052][0053]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55]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56]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7]
现实生活中,人们会使用破壁机制作流体饮品,破壁机通过电机驱动例如刀片等加工执行件高速运转打破食材的细胞壁,获得口感细腻的流体状饮品,人们还会使用面条机,通过面条机中的电机驱动搅面杆低速运行,进行自动和面,在此过程中,人们会面临这
样的难题,因为高速运行的破壁机其往往无法适用于重载的和面功能,或者,同样是破壁机,当其搅打较为粘稠的食材时,由于现有的机制,通常是采用电子调速,导致电机在低速时,输出力矩极低,在重载运行时并不顺畅,因此对于粘稠的食材的搅打,其搅打效果还有待提高,并且因为电器的功能较为单一,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人们所需要的电器众多。此外,对于一些加装齿轮传动组件的方案,虽然可实现提速/降速,但由于其传动比是一固定值,无法实现高低速兼顾的效果,因为,我们了解到对于一些食材处理过程中,高低速搅打会使得其混合效果更好。
[0058]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食品加工机2。
[0059]
请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食品加工机2,食品加工机2包括主机2a、容器201以及加工执行件204,该主机2a包括机壳2b以及设置在机壳2b内的电机总成1,电机总成1包括第一输出轴40和至少一个第二输出轴70,并且所述电机总成1具有所述第一输出轴40独自旋转的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一同旋转的第二工作状态。
[0060]
在一实施例中,电机总成1中的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二者之一用于驱动容器201旋转,二者之另一用于驱动加工执行件204在容器201中转动。本实施例中,食品加工机2可以是例如市面上的料理机、豆浆机、搅拌机等产品,加工执行件204可以是例如搅拌刀、研磨器、搅拌杆等结构。其中,容器201的内壁上还会形成有扰流筋,则,通过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的其中之一驱动容器201旋转,而其中至另一驱动加工执行件204旋转,而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是以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则可以在例如搅拌或者搅打食材过程中,通过容器201的转动和加工执行件204的转动双重作用,驱使容器内的食材剧烈翻滚,从而大大提高食材搅打混合效果。
[0061]
本实施例,可以是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二者之一穿过容器201并而与加工执行件204连接,并作为容器201旋转过程中的旋转轴,二者之另一驱动容器201绕该旋转轴旋转。由图1和2所示出的方案,主机2a设置在在容器201的底部,其中,容器201包括容器本体以及连接在容器本体上的第二驱动部202,第一输出轴40上设置有第一驱动部203,第一驱动部203与第二驱动部202传动连接。其中,第一驱动部203与第二驱动部202可以是齿轮齿圈的配合结构,或者是面接触的滚轮摩擦结构,图1和图2中第二驱动部202为环形设置,其内侧设置有齿圈,第一输出轴40上安装有齿轮,在这种结构形式下,可以是电机总成1为第二工作状态,此时第一输出轴40为低速高扭矩输出轴,因此可以驱动盛装有食材的较重的容器201进行旋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负载满足的情况下,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的位置和作用进行互换,此外,对于第一驱动部203与第二驱动部202的结合位置,参照图1至图3,除了附图中的第二驱动部202的内侧以外,还可以是传动部的外侧,或者第二驱动部202除了是设置在附图中容器201的底部以外,还可以是设置在容器201的侧部等。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容器201并未以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中一者为旋转轴,容器201以其他结构作为旋转轴,例如第一输出轴40与容器201的上部进行结合驱动,而主机2a设置在容器201的上方,第二输出轴70则从容器201的上部伸入并与加工执行件204进行连接。可以理解地,在其他设置形式中,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中驱动加工执行件204旋转的一个并未伸入到容器201内,其中加工执行件204本身具有旋转轴,旋转轴固定于容器201,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中驱动加工执行件204的一个与旋转可以通过连轴结构连接在容器201外部。
[0062]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和图5,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用于各自驱动同一容器201内的不同的加工执行件204。本实施例在一种设置形式中,可以是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均伸入一容器201内并各自连接一加工执行件204,或者是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均未伸入容器201,加工执行件204本身具有旋转轴,旋转轴固定于容器201,而是在容器201外部与旋转轴通过联轴器进行传动耦合,或者是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中的一个伸入到容器201内,而另一个在容器201外与加工执行件204进行传动耦合。本实施例中,两个加工执行件204可以是同样的种类而采用不同的尺寸规格,甚至,两个加工执行件204还可以采用不同种类,本技术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可以是具有不同的转速并且以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如此,可以有效的带动容器201内的食物进行翻滚,应用于例如食材破碎搅拌时,效果较好。请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上的加工执行件204还可以是处于同一高度或者不同高度,在不同高度情况下,还可以形成空间上对食材的梯度搅打,这样形成的食材翻滚搅打效果更佳。
[0063]
在另一应用场景中,请参照图6,本技术食品加工机2还可以是容器201设置有多个,容器201的数量和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的数量相匹配,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分别伸入一容器201中并各自连接有一加工执行件204,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输出不同的转速和扭矩,实现在一个机器中将例如重载的和面和轻载的榨汁多个功能集合在一起,从而减少了电器的数量,满足人们多种需求。
[0064]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食品加工机2可以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电机总成1通过驱使所述加工执行件204以5000rpm-25000rpm的转速范围运行,在该模式下,食品加工机2可以实现例如果蔬粉碎搅打的高速运行的破壁模式,此时加工执行件为搅拌刀。
[0065]
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电机总成1通过驱使所述加工执行件204以10000rpm-25000rpm的转速范围运行,此模式下,食品加工机2可以进行研磨食材获得食材粉末的高速运行模式,在此模式下,加工执行件为研磨器。
[0066]
在第三工作模式下,所述电机总成1通过驱使所述加工执行件204以50rpm-1000rpm的转速范围运行,此模式下,可以用于粘稠状食材搅拌,例如和面或者其他食材混合处理,此模式下加工执行件为搅拌杆。
[0067]
在第四工作模式下,所述电机总成1通过驱使所述加工执行件204以20rpm-500rpm的转速范围运行,此模式下,可以用于例如自动炒菜操作,此时,加工执行件204为锅铲。
[0068]
为了实现以上过程,本技术的食品加工机2通过电机总成1的正反转可以使得第一输出轴40输出不同的转速和扭矩,以及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一同输出的多种工作模式,使得其应用场景较广,并且可以大为减少厨房中电器的数量。
[0069]
具体地,请参照图7至图11,在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电机总成1为了能实现输出不同转速和扭矩,其结构包括电机本体10和传动组件20,在一种结构形式中,所述电机本体10包括第一端盖11、第二端盖12以及设置在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2之间的定子总成(未标示)以及转子总成,其中转子总成设置在定子总成内侧,转子总成连接有电机轴13,电机轴13一端转动连接第一端盖11,另一端穿过第二端盖12并与第二端盖12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图中未示出的电机总成1的结构还包括驱动电路板,驱动电路板通过设定的控制算法输出三相电流,以使得定子总成形成旋转的磁场,从而驱动转子总成旋转进而带动电机轴13
旋转。其中,为了确保电机轴13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在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2上均安装有第一轴承z1,电机轴13固定连接于第一轴承z1的内圈,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2上均形成有槽结构以供第一轴承z1安装固定,第一轴承z1的外圈分别嵌设固定在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2的槽结构中。
[0070]
所述传动组件20包括用于结合或切断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之间的动力传递。图7至图8示出的第二输出轴70为1个,图9示出的方案第二输出轴70为2个,当然,本技术的方案还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二输出轴70的数量设置为3个或者其他数值。电机轴13与传动组件20传动连接,其中,所述电机总成1在电机轴13以不同方向旋转时能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第一工作状态时,电机轴13通过传动组件20驱动第一输出轴40独自旋转,第二工作状态时,电机轴13驱动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一同旋转,其中,第一输出轴40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扭矩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扭矩不同,具体而言,电机总成1具有在电机轴13以第一方向旋转时,传动组件切断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之间的动力传递,电机轴13通过传动组件驱动第一输出轴40旋转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在电机轴13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电机轴13通过传动组件驱动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一同旋转的第二工作状态,第一输出轴40于电机总成1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扭矩与电机总成1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扭矩不同。
[0071]
在一实施例中,传动组件20包括输入回转体30、输出回转体50以及至少一个从动件60,输入回转体30安装于电机轴13并能在电机轴13的驱动下一同旋转,且输入回转体30能在电机轴13上移动,输出回转体50安装于第一输出轴40并能带动第一输出轴40与之一同旋转。所述从动件60带动第二输出轴70一同旋转,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出轴70上的从动件60传动耦合,本技术的方案,从动件60的数量与第二输出轴70的数量对应,例如在图3示出的第二输出轴70为两个的情况下,从动件60包括子从动件60a和子从动件60b,并且子从动件60a和子从动件60b是常耦合状态,因此输出回转体50只需要与其中一个从动件60进行结合即可以实现动力传递。
[0072]
本技术电机总成1能将动力以不同形式从第一输出轴40向外输出,所述电机轴13以第一方向旋转时,输入回转体30与输出回转体50传动耦合以使第一输出轴40以第一转速运行,此时,输出回转体50不与从动件60接触,电机轴13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输入回转体30沿电机轴13移动以与输出回转体50分离,并且输入回转体30通过从动件60将动力传递至输出回转体50,以使第一输出轴40以第二转速运行,其中第一转速要大于第二转速,并且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输出轴40输出的扭矩大于第二工作状态下输出的扭矩。则结合上面的内容,可以通过第一输出轴40的第一转速实现在同一食品加工机2实现其中一种功能模式,而在另一转速情况下实现另一功能模式,或者该同一食品加工机2通过电机总成1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输出轴40以第一转速和第二转速交替的方式运行,从而实现又一功能模式,并且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的配合,可以实现其中一个带动加工执行件204高速旋转以搅打食材,而另一个则可以低速带动容器201进行旋转,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可以是以相反的方向运行,当然在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都伸入同一个容器201时,二者的旋转方向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0073]
在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照图7至图11,所述电机总成1还包括与电机本体10连接的壳体20a,传动组件20设于壳体20a内,第一输出轴40和所述第二输出轴70转动安装
于壳体20a并部分伸出壳体20a,电机轴13伸入壳体20a内而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其中,传动组件20可以是通过壳体20a和电机本体10是组成一个能一同在食品加工机2或者其他种类电器上进行拆卸的一体结构形式,在此情况下,壳体20a可以是一个具有开口的罩盖结构,壳体20a与第一端盖11可以为例如螺钉连接、卡接等可拆卸连接或者焊接等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壳体20a与第一端盖11共同围合形成安装腔(未标示),上述的传动组件位于安装腔内,电机轴13穿过第一端盖11而伸入安装腔内并与输入回转体30进行连接。在其他设置形式中,还可以是壳体20a内部形成有安装腔,壳体20a与第一端盖11为上述的可拆卸或者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在此情况下,壳体20a包括有相互盖合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在不破坏结构的情况下即能拆卸分离的方式,例如卡扣连接、采用例如螺钉或螺栓等连接件的锁固连接等,还可以是在需要破坏结构情况下能分离的形式,例如焊接等方式,一侧通过铰链进行转动连接,另一侧为卡扣连接,本技术对其不做限制。此外,对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材质、形状,只要其符合整体结构强度并且能收容内部的例如输入回转体30、从动件60等零件的情况即可,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本技术优选壳体20a与第一端盖11为可拆卸的配合形式,则在装配过程中较为方便。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将电机总成1整体安装至其应用的电器中,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是在第一端盖11上还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可以是位于第一端盖11和/或壳体20a上,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连接部开设有连接孔,由此可以通过例如螺钉或螺栓等连接件将电机总成1整体装配至其所要应用的电器内部环境中。
[0074]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传动组件20不依附于壳体20a,第一输出轴40、第二输出轴在70以及传动组件20结构可以搭载在食品加工机2所具带的其他壳体上。接下来的内容,以传动组件20设置于壳体20a的方案对本技术的方案作进一步说明。而对于第一输出轴40以及第二输出轴70与壳体20a的转动连接方式,可以是在第一输出轴40以及第二输出轴70与壳体20a的连接处均套设有轴承,其中,轴承的种类本技术不做限制,相应地,在壳体20a上形成有能将轴承进行固定的安装槽结构,如6和图7示出的,第一输出轴40上套设固定有第二轴承z2、第二输出轴70上套设固定有第三轴承z3。
[0075]
请结合参照图7和图8,本技术输入回转体30沿电机轴13移动可以使得输入回转体30具有两个停留位置,在图7示出的结构中,在电机轴13以第一方向旋转时,输入回转体30在第一位置停留,输入回转体30位于电机轴13的顶部并与输出回转体50进行传动耦合,此时,从动件60与输出回转体50之间并未进行动力传递,并且输入回转体30与从动件60也为相互脱离的状态,则在第一工作状态下,是电机轴13直接通过输入回转体30驱动输出回转体50进行旋转并带动第一输出轴40与电机轴13同步旋转,此时,第一输出轴40为高转速、低扭矩输出,可以理解的,在第一工作状态下,输入回转体30与从动件60也可以是接触耦合状态。在图8示出的结构中,在电机轴13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运行时,输入回转体30则沿着电机轴13移动而停留到第二位置,此时,输入回转体30运动至电机轴13的下部,输入回转体30与输出回转体50分离,并且输入回转体30通过从动件60将动力传递至输出回转体50,以使所第一输出轴40以第二转速运行,则在第二工作状态下,此时第一输出轴40是低转速、高扭矩的输出状态。由此第二工作状态下,以较低的转速和较高的扭矩进行输出时,第一输出轴40可以应用于驱动整个容器201进行旋转的高负载驱动功能,而第二输出轴70的转速较快,则可以进行低负载、高转速的食材粉碎搅打功能,并且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进行切
换交替运行时,因为转速和扭矩的不同,特别适用于例如食材处理过程中搅拌混合、洗衣机洗衣过程中的反复揉搓、电吹风运行过程中风速快慢交替形成自然风效果的情形。
[0076]
由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电机总成1中设置用于结合或切断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之间的动力传递的传动组件20,通过电机轴13以第一方向旋转时,传动组件20切断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之间的动力传递,电机轴13通过传动组件驱动第一输出轴40独自旋转,以及在电机轴13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电机轴13通过传动组件驱动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一同旋转,如此使得本技术的电机总成1具有多种输出模式,在实际应用到食品加工机2中时,可以是第一输出轴40在第一工作状态时为高速驱动的状态,满足例如果汁搅打需求,而在第二工作状态时,则为低速且大扭矩状态,可以满足例如和面等重载运行场景,从而满足人们对电器功能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0077]
为了实现输入回转体30在电机轴13上移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总成1还包括驱动件(未示出),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输入回转体30在电机轴13上移动,其中驱动件的结构形式具有多种,在一种结构形式中,驱动件可以是电磁铁,电磁铁包括安装在输入回转体30的第一部分以及安装在壳体20a上的第二部分,在不同电流的接入情况下,电磁铁产生不同方向的力实现对输入回转体30的相斥和相吸的效果,驱使输入回转体30在电机轴13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可以理解的,此种结构设置的情况下,电机轴13安装输入回转体30的部分的横截面形状应该为限定输入回转体30只能沿电机轴13的轴向移动,而不能让输入回转体30相对于电机轴13产生周向上的转动,为此,可以将电机轴13安装输入回转体30的部位的横截面形式设置为例如d字形,多边形状,或者异形结构。而在另一种结构形式中,驱动件还可以是安装在壳体20a上的拨杆结构,拨杆结构具有伸出壳体20a的驱动端以及与输入回转体30接触的作动端,用户可以通过手动按压驱动端,使得拨杆结构以杠杆原理的方式将动力传递到作动端进而拨动输入回转体30沿着电机轴13移动,当然,驱动端的动力来源还可以是通过其他电器元件来提供,例如再以其他电机进行驱动,或者气缸驱动等,同样,在采用拨杆结构的情况下,电机轴13安装输入回转体30的部分的横截面形状应该为限定输入回转体30只能沿电机轴13的轴向移动,而不能让输入回转体30相对于电机轴13产生周向上的转动,具体方式请参阅上面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也即,本实施例的构思为通过作为第三者的驱动件,依靠驱动件施加外力进行输入回转体30的驱动,这样的方式,行程更易于控制,可以理解的,本技术的驱动件的形式应还不限于以上罗列的两种方式,还可以采用例如通过气流吹动输入回转体30沿电机轴13进行滑动的非接触的驱动方式或者其他可行的方式。
[0078]
为了实现输入回转体30在电机轴13上移动,在又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照图7至图8,所述电机轴13和输入回转体30二者之一形成有在其轴向延伸的螺旋槽14,二者之另一形成有适配嵌入螺旋槽14的导向凸起34,通过导向凸起34与螺旋槽14的相互作用驱使输入回转体30沿电机轴13的轴向移动。在一种设置方式中,电机轴13上形成有所述螺旋槽14,而输入回转体30的内壁上形成有所述导向凸起34,其中螺旋槽14在电机轴13的轴向上延伸的长度应略大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距离,导向凸起34也呈螺旋状,并设置有多段,在运行过程中,当电机轴13以第一方向旋转时,输入回转体30通过导向凸起34与螺旋槽14的壁面挤压产生的驱动力驱动输入回转体30靠近输出回转体50并到达第一位置而实现输入回转体30和输出回转体50的传动耦合,当电机轴13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则导向
凸起34对输入回转体30产生反向作用力,使得输入回转体30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进而在该处与从动件60接触并能将动力传递至输出回转体50。本实施例,实现输入回转体30的驱动力没有借助其他外部构件,巧妙的以电机轴13和输入回转体30上的自身结构改造来实现,因此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降低了成本而且也使得电机总成1整体结构更小、更紧凑。
[0079]
在以螺旋槽14和导向凸起34的配合驱动输入回转体30运动的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在一实施例中,电机轴13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22,第一限位结构22用于防止输入回转体30旋出所述螺旋槽14。在一种结构形式中,第一限位结构22为是安装在电机轴13朝向第一输出轴40的一端的卡簧,其中电机轴13可以设置有卡槽以卡接固定卡簧。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输入回转体30在电机轴13上移动时因为旋出螺旋槽14的范围而碰撞到壳体20a,第一限位结构22可以还包括设置在电机轴13位于壳体20a内并靠近壳体20a的连接处的又一卡簧,该卡簧也可以通过形成在电机轴13上的卡槽进行卡接固定,可以理解的,对于第一限位结构22的具体形式还可以是其他的,例如形成于电机轴13上的凸起构造。
[0080]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通过螺旋槽14和导向凸起34的配合驱动过程中的稳定,定义所述螺旋槽14的槽宽为t,定义导向凸起34在输入回转体30轴向上的延伸高度为h,其中,h不小于1.5t。当导向凸起34在输入回转体30轴向上的延伸高度过小时,会使得其对输入回转体30的在轴向上的支撑力过小,如此,容易出现打滑或结构强度不足的现象,因此将h不小于1.5t的设置,可以确保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008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回转体30包括第一基体部31,第一基体部31的形状具有多种,当第一基体部31呈柱状时,第一基体部3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耦合部32设置在第一基体部31朝向第一输出轴40的第一端,第一传动部33设置在第一基体部31的第二端的外侧,第一基体部31形成有贯穿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轴孔,轴孔用于供所述电机轴13穿设安装,上述的导向凸起34则形成与轴孔的内壁面上。其中,第一基体部31、第一耦合部32以及第一传动部33三者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三者为分体结构并组装固定在一起,或者三者中的两者为一体结构而与另一者组装固定在一起。
[0082]
所述输出回转体50包括第二基体部51,第二耦合部52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部51朝向所述电机轴13的一端,第二传动部53设置在第二基体部51的外侧,第一输出轴40穿设安装于第二基体部51,输出回转体50中的第二基体部51、第二耦合部52、第二传动部53也可以是三者为分体结构、或者为一体结构,或者二者为一体结构并与另一者组装在一起的结构。此外,本技术的输入回转体30和输出回转体50的构造可以因为其自身三部分结构呈现出规则的轮盘状,或者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异形结构。
[0083]
本技术所述第一耦合部32和第二耦合部52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在一种设置方式中,第一耦合部32和第二耦合部52均为单向齿轮盘结构,在其他设置方式中,第一耦合部32为由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凹陷形成的异形槽结构,或者,所述第一耦合部32为由所述第一端的外壁面形成有外螺纹的螺纹接头结构,或,所述第一耦合部32为由所述第一端的外壁面形成有向外凸出的多个凸起的插接头结构,而第二耦合部52则为与第一耦合部32适配的结构。
[0084]
具体地,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内容中,电机总成1以多种模式、不同传动比的工作
状态进行输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回转体30具有第一耦合部32和第一传动部33,所述输出回转体50具有第二耦合部52和第二传动部53。所述电机轴13以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耦合部32和所述第二耦合部52传动耦合,所述电机轴13以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耦合部32和所述第二耦合部52脱离,且所述第一传动部33和所述第二传动部53分别传动耦合到从动件60的不同位置,使得所述第一输出轴40以第二状态旋转。其中,所述从动件60具有第三传动部61和第四传动部62,电机轴13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第一耦合部32和第二耦合部52脱离,且第一传动部33接触并驱动第三传动部61,第四传动部62接触并驱动第二传动部53,使得第一输出轴40以第二转速旋转。当然本技术的方案第一输出轴40在第二工作状态旋转的转速和扭矩也是可调的,具体而言,可以将从动件60的尺寸进行相应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部33、第二传动部53、第三传动部61以及第四传动部62均为齿圈结构。当然,本技术的第一传动部33、第二传动部53、第三传动部61以及第四传动部62还可以选择为摩擦柱面结构,其中以齿圈结构形成的齿轮啮合的传动方式具有结构稳定,负载较大的特点,可以作为优先考虑的方案,当然摩擦柱面结构面摩擦驱动方式,则使得整个结构更为简化,加工制造更容易。
[0085]
进一步地,本技术输出回转体50也设置为能沿第一输出轴40进行移动,由此,当电机轴13以第一方向运转时,输入回转体30沿电机轴13朝向输出回转体50移动至第一位置而实现第一耦合部32和第二耦合部52传动耦合,并且因为输出回转体50也为可移动的方案,此时输入回转体30和从动件60都将处于不接触从动件60的位置,而当电机轴13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运转时,输入回转体30由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而与输出回转体50分离,输出回转体50也朝向输入回转体30方向移动进而接触从动件60从而第二传动部53和第四传动部62传动耦合。具体地,作为本实施例实现的一种方式,所述第一输出轴40设置有导向部41,输出回转体50设置有导向孔,导向部41穿设导向孔,并且导向部41和导向孔的轮廓形状被配置为限定输出回转体50沿第一输出轴40的轴向移动;并且电机总成1还包括复位件80,复位件80用于驱动输出回转体50沿第一输出轴40上朝输入回转体30方向运动。也即,当输入回转体30与输出回转体50通过第一耦合部32和第二耦合部52传动耦合,使得输出回转体50受到输入回转体30的驱动朝向背离电机轴13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使得其与从动件60不接触,并且复位件80被压缩,同时在输入回转体30分离状态下,复位件80提供驱动力,使得输出回转体50朝向电机轴13方向运动进而从动件60的第四传动部62接触。
[0086]
本技术如图所示出的方案中,复位件80可以为提供弹性力的弹簧或者弹片,其中,弹簧或者弹片设置在壳体20a和第二传动件50之间,并且处于被压缩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件80为提供以磁性力的磁铁,在复位件80为磁铁的方案中,可以是壳体20a和输出回转体5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磁性相斥,使得输出回转体50能始终具有沿第一输出轴40朝向电机轴13方向移动的趋势。
[0087]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第一输出轴40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42结构,第二限位结构42用于防止输出回转体50脱离第一输出轴40。本技术第二限位结构42设置在第一输出轴40朝向电机轴13的一端,其中第二限位结构42的具体形式可以参照上述第一限位结构22的形式,在此,不再赘述。
[0088]
为了实现电机总成1整体结构紧凑的基础上再确保其在运行过程中不同的零件不会产生干涉,当所述第一耦合部32与所述第二耦合部52传动耦合时,所述第一传动部33背
离所述第一输出轴40的一端与第三传动部61朝向第一输出轴40的一端形成有轴向上的间距b,第二传动部53朝向电机轴13的一端与第四传动部62背离所述电机轴13的一端形成有轴向上的间距c,电机轴13和第一输出轴40的端面之间形成间距d,其中,间距b和间距c均不小于0.3mm,间距d不小于0.2mm,由于输入回转体30、输出回转体50都是轴向上可动的状态,因此通过以上参数设计,预留足够的避位空间,避免出现碰撞的可能,结构的稳定性更高。
[0089]
请结合参照图12和图13,在传动组件20的又一实施例中,传动组件20中输入回转体30分为第一耦合部32和第一传动部33两部分,并且第一耦合部32和第一传动部33均与电机轴13固定设置,其中,第一耦合部32和第一传动部33分体设置,第一耦合部32固定在电机轴13的端部。输出回转体50也能沿第一输出轴40移动,在一种设置方式中,第一输出轴40上也设置有复位件(例如弹簧),输出回转体50与第一输出轴40通过轴孔配合实现轴向滑动且周向上一同旋转。从动件60依然分为第三传动部61和第四传动部62两部分,并且本实施例从动件60可以沿着第二输出轴70进行移动,在一种设置方式中,在第二输出轴70上也设置有螺旋槽,从动件60与螺旋槽螺纹连接,第三传动部61与第一传动部33是常耦合状态,由此,当电机轴13以图12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时,在第一传动部33的驱动下第三传动部61进行旋转,并且从动件60因为第二输出轴70上的螺旋槽的导向作用,进行图中的方向进行上升,由于本技术第三传动部61的外径大于第四传动部62的外径,输出回转体50在横向上部分跨越第三传动部61,因此从动件60上升过程中会顶抵输出回转体50上升,使得输出回转体50上的第二耦合部52与输入回转体30的第一耦合部32进行分离,进而动力以第一传动部33、第三传动部61、第四传动部62的方向向输出回转体50进行传递,此时,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一同旋转,并且第一输出轴40为低转速大扭矩输出状态。而图13中,电机轴13以箭头方向反向旋转时,输出回转体50在复位件的驱动下,进行下压而使得输出回转体50上的第二耦合部52与输入回转体30上的第一耦合部32进行传动耦合,此时,因为第一传动部33驱动从动件60反向旋转使得从动件60下降,由此从动件60与输出回转体50分离,因此电机轴13直接通过第一耦合部32、第二耦合部52带动第一输出轴40进行转动,此时为高转速,低扭矩的输出状态。
[0090]
请结合参照图14和图15,在传动组件20的再一实施例中,传动组件20中输入回转体30分为第一耦合部32和第一传动部33两部分,但是本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传动部33与电机轴13固定设置,而第一耦合部32是能沿电机轴13移动,在一种设置形式中,第一耦合部32和电机轴13之间为螺纹配合。本实施例输出回转体50固定在第一输出轴40。从动件60依然分为第三传动部61和第四传动部62两部分,并且本实施例从动件60可以沿着第二输出轴70进行移动,在一种设置方式中,在第二输出轴70上也设置有螺旋槽,从动件60与螺旋槽螺纹连接,第三传动部61与第一传动部33是常耦合状态,由此,当电机轴13以图14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时,在第一传动部33的驱动下第三传动部61进行旋转,并且从动件60因为第二输出轴70上的螺旋槽的导向作用,进行图中的方向进行上升,而第一耦合部32因为螺纹导向作用沿着电机轴13向下运动而与第二耦合部52分离进,则动力以第一传动部33、第三传动部61、第四传动部62的方向向输出回转体50进行传递,此时,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一同旋转,并且第一输出轴40为低转速大扭矩输出状态。而图15中,电机轴13以箭头方向反向旋转时,因为第一传动部33驱动从动件60反向旋转使得从动件60下降,由此从动件60与输出回转体50分离,而第一耦合部32因为螺纹导向作用沿着电机轴13向上运动而与第
二耦合部52耦合,因此电机轴13直接通过第一耦合部32、第二耦合部52带动第一输出轴40进行单独转动,此时第一输出轴40为高转速,低扭矩的输出状态。
[0091]
请结合参照图16和图17,在传动组件20的再一实施例中,输入回转体30分为第一输入回转体30a和第二输入回转体30b,从动件60依然分为第三传动部61和第四传动部62两部分,第三传动部61和第四传动部62为固定在第二输出轴70上,本实施例第一输入回转体30a是空套在电机轴13上并与第三传动部61常耦合,输出回转体50与第四传动部62常耦合,而第二输入回转体30b能沿电机轴13移动,在一种设置方式中,电机轴13上设置有螺旋槽14,第二输入回转体30b与螺旋槽14螺纹配合,本实施例第二输入回转体30b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耦合部32,下端设置与第四耦合部36,而第一输入回转体30a的上端设置有第三耦合部35,第四耦合部36与第三耦合部35进行配合。本实施例输出回转体50能沿第一输出轴40移动并且在下端设置有与第一耦合部32配合的第三耦合部52,在一种设置方式中,输出回转体50与第一输出轴40轴孔配合,例如d字形结构配合,使得输出回转体50可以同第一输出轴40一同周向旋转并且能沿第一输出轴40上下滑动,并且第一输出轴40上还安装有复位件80(可以是弹簧),通过复位件80驱动输出回转体50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如此,在电机轴13以图16中的箭头方向旋转时,由于螺旋槽14的驱动下,第二输入回转体30b进行上升,使得第二输入回转体30b通过第一耦合部32配合的第三耦合部52的传动配合驱动第一输出轴40与电机轴13一同旋转,此时为第一输出轴40单独旋转输出,并为高转速、低扭矩的输出状态,当电机轴13以图17中的箭头方向反向旋转时,由于螺旋槽14的作用,使得第二输入回转体30b下降,第一耦合部32与第二耦合部52分离,而且第一输入回转体30a和第二输入回转体30b之间通过第四耦合部36与第三耦合部35进行传动耦合,从而动力通过第一输入回转体30a、第三传动部61、第四传动部62以及输出回转体50的传递路径驱动第一输出轴40进行转动,此时第一输出轴40和第二输出轴70一同旋转,并且第一输出轴40为低转速、高扭矩的输出状态。
[009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