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泡茶茶杯

文档序号:29691546发布日期:2022-04-16 11:5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定时泡茶茶杯

1.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定时、定次泡茶功能的茶杯。


背景技术:

2.喝茶是人们较为喜欢的生活方式,茶叶中含有氨基酸和维生素c、咖啡因、茶多酚和可溶性糖等物质,采取正确的方式沏茶,喝茶,可以让人体充分的摄取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发挥茶叶的功效,有益于喝茶者的身心健康。
3.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日常沏茶时,取一小碟茶叶,冲泡几次为好,每一泡多少时间;这些其实都是很有讲究的。不同品类的茶叶,比如红茶、绿茶、普洱茶等等,它们的老嫩情况不一样,会影响浸泡时间的长短;茶叶本身的自然构造,使其内含营养素析出难易不一样,则可能是决定冲泡的次数的主要因素。
4.人们总结,不论沏泡什么茶叶,用80
°
c的水冲泡3分钟每次为宜;第一次就能溶出可溶物总量的55%左右,第二次冲泡约为30%,第三次冲泡为10%左右,第四次冲泡只有1%~3%。从茶叶含有的维生素和氨基酸被溶出的情况来看,在第一次冲泡时就有80%被浸出;第二次冲泡时浸出率达到95%以上;茶叶含的其它有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等也大都如此。所以沏茶3-4泡即可,多次或长时间浸泡已无应有的茶香,而且过分析出的咖啡碱等,对身体也无益。
5.因此,我们期望有这样一只水杯,用它沏茶可对其冲泡的次数、每次冲泡的时间做自动控制,每次冲泡后茶叶和水分离,茶水可倒出饮用,不会将茶叶喝入口中,从而提高喝茶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定时定次泡茶且实现泡茶后茶水自动分离的茶杯。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定时泡茶茶杯,包括杯体和杯盖,还包括与所述杯盖活动连接并能够升降的茶隔、设置于所述杯盖内并用于控制所述茶隔下降以及定时上升的定时控制装置;所述定时控制装置包括与所述茶隔相连接的提杆、设置于所述杯盖内并与所述提杆传动连接从而在所述提杆带动所述茶隔下降时积蓄动能的提升机构、设置于所述杯盖内并用于在所述提杆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对其进行限位以及进行定时并在定时时间到时解除限位的定时限位机构。
8.所述提升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杯盖内的第一固定轴、能够转动且周边设置有盘齿的第一条盘、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和所述第一条盘的第一发条,所述提杆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条盘上的盘齿相啮合的杆齿。
9.所述定时限位机构包括能够插入或移出所述提杆上栓穴的锁栓、分别与所述锁栓和所述杯盖相连接的弹簧、机械定时器、由所述机械定时器驱动而在定时时间到时动作而带动所述锁栓移出所述栓穴的拨指。
10.所述机械定时器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杯盖上且内壁设置有转动齿的旋钮、与所述转动齿相啮合的齿轮柱、设置于所述杯盖内的第二固定轴、与所述齿轮柱相连接而能够转动的第二条盘、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轴和所述第二条盘的第二发条,所述拨指安装于所述第二条盘上。
11.所述第二条盘边缘开设有逆向卧槽,所述拨指安装于所述逆向卧槽内。
12.所述锁栓通过锁栓座而与所述弹簧相连接。
13.所述杯盖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锁栓的动作进行导向和支撑的固定架。
14.所述杯盖内设置有隔板而形成控制室,所述提升机构、所述定时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控制室内,所述隔板下方形成用于容纳提升后的所述茶隔的茶仓。
15.所述隔板中部开设有通孔并在所述通孔外周设置导筒,所述提杆设置于所述导筒内。
16.所述导筒的下端口设置有密封圈。
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结构简单、功能齐全、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8.附图1为本发明的定时泡茶茶杯在茶隔提升后的剖视示意图。
19.附图2为本发明的定时泡茶茶杯在茶隔拉下时的剖视示意图。
20.附图3为本发明的定时泡茶茶杯中机械定时器的原理示意图。
21.以上附图中:1、杯体;2、杯盖;3、茶隔;4、隔板;5、控制室;6、茶仓;7、提杆;8、拉钮;9、栓穴;10、导筒;11、密封圈;12、第一固定轴;13、第一条盘;14、第一发条;15、锁栓;16、弹簧;17、拨指;18、固定架;19、旋钮;20、齿轮柱;21、第二固定轴;22、第二条盘;23、第二发条;24、锁栓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23.实施例一: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定时泡茶茶杯,包括杯体1、杯盖2、茶隔3和定时控制装置。
24.杯体1上开口,用于盛放液体,杯盖2则覆盖在杯体1的开口上,从而在杯体1和杯盖2之间形成杯内空间。杯体1和杯盖2盖合时采用防渗水工艺。杯体1可采用硅酸盐耐高温玻璃或食品级不锈钢制成,采用双层真空隔温结构。
25.茶隔3设置在杯内空间中,其与杯盖2活动连接,能够相对杯盖2实现升降。定时控制装置设置于杯盖2内,其用于控制茶隔3下降以及定时上升。杯盖2内设置有隔板4而形成控制室5,或者说隔板4构成控制室5的底板。提升机构、定时限位机构设置于控制室5内,隔板4下方形成用于容纳提升后的茶隔3的茶仓6。茶仓6即用于存放提升后的茶隔3之用,茶仓6的高度和茶隔3的高度相当。
26.定时控制装置包括提杆7、提升机构和定时限位机构。
27.提杆7竖直设置,其能够沿其轴向升降。提杆7与茶隔3相连接,具体为茶隔3安装在提杆7下部,且提杆7下端向下伸出茶隔3形成拉钮8用以操作提杆7。也可以将拉钮8设置成
转动安装在提杆7下部,方便拆卸茶隔3进行清洗。提杆7上设置有杆齿和栓穴9。隔板4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其孔径与提杆7外径相当)并在通孔外周设置导筒10,提杆7设置于导筒10内,从而提杆7的上部位于控制室5内。导筒10的下端口设置有密封圈11,用于防止液体进入控制室5。
28.提升机构设置于杯盖2的控制室5内,其与提杆7传动连接,从而在提杆7带动茶隔3下降时积蓄动能。提升机构包括设置于杯盖2内的第一固定轴12、能够转动且周边设置有盘齿的第一条盘13、用于连接第一固定轴12和第一条盘13的第一发条14,提杆7上的杆齿能够与第一条盘13上的盘齿相啮合,第一条盘13能够围绕第一固定轴12转动。
29.定时限位机构设置于杯盖2的控制室5内,其用于在提杆7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对其进行限位以及进行定时并在定时时间到时解除限位。定时限位机构包括锁栓15、弹簧16、机械定时器和拨指17。锁栓15的一端与提杆7上的栓穴9对应,其能够平移而插入或移出栓穴9。锁栓15的截面为矩形,其与提杆7的接触面可以设置为球面以减少滑动摩擦。杯盖2内还对应锁栓15设置固定架18,其用于对锁栓15的动作进行导向和支撑。弹簧16的弹性方向沿锁栓15的平移方向,即其轴向设置,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锁栓15和杯盖2相连接。锁栓15通过锁栓座24而与弹簧16相连接。机械定时器能够设定时间并在设定时间到时输出动作。拨指17与机械定时器相连接,其由机械定时器驱动,在定时时间到时动作而带动锁栓15移出栓穴9。
30.机械定时器包括旋钮19、齿轮柱20、第二固定轴21、第二条盘22、第二发条23。旋钮19安装在杯盖2上以供使用者操作,旋钮19的内壁上设置有转动齿。齿轮柱20设置在旋钮19内,其外周上的设置有齿从而与旋钮19内的转动齿相啮合。当转动旋钮19时,齿轮柱20也随之转动。如附图3所示,第二固定轴21、第二条盘22、第二发条23均设置于杯盖2内,第二条盘22与齿轮柱20相连接而能够围绕第二固定轴21转动,第二发条23连接第二固定轴21和第二条盘22。拨指17安装于第二条盘22上,可以在第二条盘22边缘开设逆向卧槽,将拨指17安装于逆向卧槽内。
31.该茶杯的初始状态如附图1所示,茶隔3提升而位于茶仓6内,锁栓15位于栓穴9外并抵住提杆7的外壁。当需要泡茶时,使用者取下杯盖2,手持拉钮8向下拉动提杆7则带动茶隔3下降,当下降至栓穴9与锁栓15对应时,锁栓15在弹簧16的作用下插入栓穴9内,从而将提杆7限位而使其不能再向下移动。而在该提杆7的下降过程中,通过其杆齿带动盘齿所在的第一条盘13转动,从而第一发条14被上紧,实现动能的积蓄,达到如附图2所示的状态。使用者在杯体1中放入水、在茶隔3内放入茶叶,并将杯盖2盖紧在杯体1上,此时茶隔3内的茶叶浸入水中。使用者再利用机械定时器定时,其转动旋钮19,通过齿轮柱20带动第二条盘22转动上紧第二发条23。设定好时间后,机械定时器开始倒计时而释放动能,当定时时间到时,通过拨指17的动作推动锁栓座24,从而带动锁栓15从栓穴9中移出,则第一发条14积蓄的动能得以释放,带动第一条盘13转动,进而带动提杆7和茶隔3上升,茶隔3携带茶叶回归至茶仓6位置,从而实现茶、水分离,便于饮用。对于机械定时器的旋钮19,可以在其外表面设置相应的时间刻度,一般其转动一周设置5~10分钟两侧即可。
3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