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锅及其盖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3510发布日期:2022-09-20 19:01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锅及其盖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锅及其盖体组件。


背景技术:

2.压力锅通过维持锅内一定的压力,在一定压力环境下进行食物烹饪,可以加快烹饪速度,提高烹饪的热效率;为了保证使用者的安全,需要将锅内压力完全释放后才能够打开锅盖。现有电压力锅释放锅内压力的方式一般是等待压力锅自然降温以降低锅内压力;或者通过排汽管进行排汽,使得锅内压力降低至于锅外压力相同,方便使用者安全地打开锅盖。
3.通过排汽管进行排汽主要有如下实现方案:在重锤座的周边设置凸筋,在重锤的底部设置斜边结构,通过手动或者电磁阀推动重锤转动,使得斜边沿着凸筋运动,从而将重锤顶起,实现排汽管排汽。
4.在实现和使用上述电压力锅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采用手动方式推动重锤时,用户的手部离排汽位置较近,容易烫伤用户;采用电磁阀推动重锤,需要增加电磁阀以及相应的控制电路,造成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泄压排汽,且操作方便,不会造成用户烫伤的压力锅及其盖体组件。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压力锅的盖体组件,包括锅盖、重锤式限压阀和压力调节装置,所述限压阀包括具有出汽口的排汽管和可分离地封堵所述出汽口的阀体;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
8.推钮,其设置为可被操作地接合至锅盖上;触动件,其设置为能够推动所述阀体向上移动以离开所述出汽口;和转换机构,其关联所述推钮和触动件,并将所述推钮的推力转换成所述触动件的向上移动;
9.其中,所述转换机构包括连杆组件以及能够绕定轴线转动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经由连杆组件耦合所述推钮,并受所述推钮的推力驱动作旋转运动,所述转动件和触动件之间通过凸轮结构配合,以将所述转动件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所述触动件的向上移动。
10.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完善为:
11.优选地,所述凸轮结构包括:形成在转动件顶部的上凸轮部;和形成在触动件底部的下凸轮部,所述上凸轮部和下凸轮部相适配。
12.优选地,所述触动件和锅盖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为,允许所述触动件上下移动而限制其随所述转动构件转动。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和插入所述限位槽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槽和限位柱中其一设置在锅盖上,另一设置在触动件上。
13.优选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受所述推钮驱动而沿设定路径移动的第一连杆;沿设定轴线转动的第二连杆;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转动件和第二连杆的第三连杆;其中,所述第一
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依次活动连接;其中,所述推钮抵靠在第一连杆上,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杆移动;其中,所述转动件具有一朝向第三连杆一侧延伸的第一延设部,所述第三连杆与该第一延设部活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所述第二连杆具有:第一枢接部,其与所述第一连杆枢接;第二枢接部,其与所述锅盖枢接;以及第三枢接部,其与所述第三连杆枢接;所述第一连杆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枢接部适配的腰型孔,所述第一枢接部嵌入该腰型孔内,并能够在该腰型孔内转动的同时产生滑动;所述第三连杆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枢接部适配的一腰型孔,所述第三枢接部嵌入该腰型孔内,并能够在该腰型孔内转动的同时产生滑动;所述第三连杆上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延设部适配的另一腰型孔,所述第一延设部嵌入该腰型孔内,并能够在该腰型孔内转动的同时产生滑动。
14.优选地,所述锅盖具有供用户握持操作的握持部,所述推钮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上。所述转动件设置为,沿所述排汽管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触动件的顶部具有顶压部,所述顶压部抵靠在阀体的底部。
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压力锅,其包括盖体组件和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具有用于扣合连接盖体组件的锅牙,所述盖体组件具有浮子阀以及受所述锅牙触动的互锁装置;所述盖体组件为上述盖体组件。
1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互锁装置包括锁片和用于抵靠锅牙的顶压部,在转动盖体组件进行开合盖时,所述顶压部沿锅牙移动以驱动所述锁片在锅盖上往复移动。
1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朝向锁片一侧延伸的第二延设部,所述锁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延设部适配的拨动部,所述拨动部设置为,在所述锁片沿规定方向移动时能够拨动所述转动件转动以使得所述阀体下落以封堵所述出汽口。
18.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发明采用能够滑动的推钮对压力锅进行排气泄压,只需将推钮滑到泄压位置,就能够将重锤式限压阀的阀体顶起,使其脱离排汽管的出汽口,操作方便。同时,本发明在排汽时可以释放推钮,无需一直按住推钮即可持续排汽,即安全又省力。
20.2.本发明排汽完成后,旋转锅盖即可利用锁片的移动拨动转动件转动,进而实现了阀体的复位,重新封堵在排汽管的出汽口上,其结构既简单,而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22.图1为实施例一中盖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的爆炸视图。
24.图3为实施例一中压力调节装置与盖体组件的装配视图一。
25.图4为实施例一中压力调节装置与盖体组件的装配视图二。
26.图5为实施例一中压力调节装置与盖体组件的装配视图三。
27.图6为实施例一中压力调节装置与盖体组件的装配结构的爆炸视图。
28.图7是实施例一中触动件的结构视图。
29.图8是实施例一中转动件的结构视图。
30.附图标记:
31.1.锅盖;101.握持部;102.顶盖;103.金属盖;104.下盖;105.导向柱;2.重锤式限压阀;201.阀体;202.排汽管;3.压力调节装置;301.推钮;302.第一连杆;303.第二连杆;304.第三连杆;305.转动件;305a.上凸轮部.305b.第一延设部;305c.第二延设部;306.触动件;306a.下凸轮部;306b.顶压部;4.互锁装置;401.锁片;402.抵接部;403.弹簧;5.浮子阀。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4.除非另作定义,本专利文件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7.实施例一:
38.请参阅图1-图7所示的一种压力锅的盖体组件,包括锅盖1、重锤式限压阀2和压力调节装置3,所述限压阀包括具有出汽口的排汽管202和可分离地封堵所述出汽口的阀体201;如图1和图2所示,锅盖1包括顶盖102、下盖104、金属盖103以及固定在顶盖102上的握持部101,握持部101也称作把手。顶盖102和下盖104固定连接,并且顶盖102位于下盖104的上方,金属盖103位于顶盖102和下盖104之间,并且金属盖103具有向内侧折弯形成的盖牙。与盖牙相对应,压力锅的锅体组件上具有锅牙,盖牙和锅牙相扣合实现盖体组件和锅体组件的连接,用户操作握持部101使得盖体组件旋转可以使得盖体组件和锅体组件扣合以及分离。
39.如图5和图6所示,排汽管202为竖向设置的金属圆管,其中部具有与锅胆内的烹饪容腔连通的排汽通道。排汽管202通过螺母锁定在金属盖103上,阀体201内具有一锥形部,锥形部和出汽口配合实现二者间的密封,进一步地,阀体201依靠其自身重力封堵出汽口,阀体201向上移动可以脱离出汽口以进行排汽泄压。在泄压过程中,锅胆内的压力逐渐下降。
40.如图1-3所示,本示例中的压力调节装置3包括按钮、触动件306和转换机构。推钮301设置为可被操作地接合至锅盖1上,具体地,推钮301可滑动地接合在握持部101上,在握持部101上设置有供推钮301滑动的区域,在该区域内,握持部101具有供推钮301前后滑动的滑槽,推钮301的部分嵌设在滑槽内,且推钮301受到握持部101的支撑,推钮301外露与握持部101以供用户操作,用户操作是指用户用手指对推钮301施加推力。
41.如图6和图7所示,本示例中的触动件306设置为能够推动所述阀体201向上移动以离开所述出汽口。具体地,触动件306上具有顶压阀体201的下部的顶压部306b。在本实施例中,顶压部306b为一体成型在触动件306上的柱状体,顶压部306b为两个或多个,其均布在触动件306的顶面上。触动件306的上下移动可以顶压阀体201,以推动阀体201向上移动离开出汽口,阀体201离开出汽口后,锅胆内的蒸汽从出汽口排出,从而降低锅胆内的压力。
42.如图3-8所述,本示例中的转换机构关联所述推钮301和触动件306,并将所述推钮301的推力转换成所述触动件306的向上移动;具体地,推钮301通过转换机构连接触动件306,在操作上施加给推钮301推力时,推钮301向左侧移动,如图1所示,进而将该推力转换为转换机构的运动,转换机构将该推力转换为推动触动向上移动的升力。
4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换机构包括连杆组件以及能够绕定轴线转动的转动件305,具体地,轴线为排汽管202的中心轴线,所述转动件305经由连杆组件耦合所述推钮301,并受所述推钮301的推力驱动作旋转运动,所述转动件305和触动件306之间通过凸轮结构配合,以将所述转动件305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所述触动件306的向上移动。
44.具体地,所述凸轮结构包括形成在转动件305顶部的上凸轮部305a,和形成在触动件306底部的下凸轮部306a,所述上凸轮部305a和下凸轮部306a相适配。其中,上凸轮部305a为形成在转动件305顶部的高低起伏的凸轮构造,该上凸轮部305a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下凸轮部306a配合以推动触动件306往复地上下移动。与上凸轮部305a相适配,下凸轮部306a可以是和下凸轮部306a沿水平面对称的高低起伏的凸轮构造,也可以仅仅是两个或多个由触动件306向下延伸凸台,该凸台抵靠在下凸轮部306a上。本实施例采用了前述的第一种结构。
45.为了阻止触动件306在上下移动过程中跟随转动件305转动,从而影响其上下行程。所述触动件306和锅盖1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图中未示出),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为,允许所述触动件306上下移动而限制其随所述转动构件转动。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和插入所述限位槽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槽和限位柱中其一设置在锅盖1上,另一设置在触动件306上。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柱一体地形成在触动件306上,具体为对称地设置两个,由触动件306的周向侧面沿径向上延伸。限位槽形成在下盖104上,并且竖向设置。限位柱插入限位槽内,并仅能够在限位槽内上下移动,而不能产生旋转运动。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限位结构,依靠阀体201对触动件306的重力也可以限制触动件306的转动。
46.如图3-6所示,所述连杆组件包括:受所述推钮301驱动而沿设定路径移动的第一
连杆302;沿设定轴线转动的第二连杆303;以及用于连接所述转动件305和第二连杆303的第三连杆304;其中,所述第一连杆302、第二连杆303和第三连杆304依次活动连接;其中,所述推钮301抵靠在第一连杆302上,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杆302移动;其中,所述转动件305具有一朝向第三连杆304一侧延伸的第一延设部305b,所述第三连杆304与该第一延设部305b活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件305转动。所述第二连杆303具有第一枢接、第二枢接部和第三枢接部。第一枢接部,其与所述第一连杆302枢接;第二枢接部,其与所述锅盖1枢接;以及第三枢接部,其与所述第三连杆304枢接;所述第一连杆302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枢接部适配的腰型孔,所述第一枢接部嵌入该腰型孔内,并能够在该腰型孔内转动的同时产生滑动;所述第三连杆304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枢接部适配的一腰型孔,所述第三枢接部嵌入该腰型孔内,并能够在该腰型孔内转动的同时产生滑动,以防止产生卡滞;所述第三连杆304上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延设部305b适配的另一腰型孔,所述第一延设部305b嵌入该腰型孔内,并能够在该腰型孔内转动的同时产生滑动,以防止产生卡滞。第一延设部305b上形成有能够插入上述腰型孔内的凸起部。第一延设部305b沿着转动件305的径向方向上延伸。
47.具体地,推钮301上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卡勾,第一连杆302上具有与卡勾配合的卡接部,从上方按压推钮301可以将卡勾和卡接部卡合,以将推钮301和第一连杆302卡合连接。为了对第一连杆302进行定位,金属盖103上固定有导向柱105,第一连杆302上设置有与导向柱105配合的滑槽。另外,为给移动中第一连杆302提供导向,上盖上还设有与第一连杆302的边缘相适配的导向槽。导向槽为两个,其分别沿第一连杆302的相对边设置。第一连杆302被设置为仅能够在金属盖103上平移而不能转动,并且第一连杆302和推钮301的移动方向相同。
48.其中,第二连杆303的中部具有第二枢接部,第二枢接部为形成在第二连杆303上的枢接轴,其可转动地枢接在上盖上。第二连杆303的一端部具有与第一连杆302枢接的第一枢接部,第一枢接部也为枢接轴,该枢接轴插入形成在第一连杆302端部的腰型孔内。第二连杆303的另一端部具有与第三连杆304枢接的第二枢接部,该第二枢接部也为枢接轴,该枢接轴插入形成在第三连杆304端部的腰型孔内。第三连杆304的两端部均为腰型孔。上述结构在传递运动的同时,可以防止卡滞,使得推钮301能够顺畅的被推动。
4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转换机构可以采用其他连杆结构替代,例如增加连杆或者减少连杆,也可采用其他转换机构替代,例如齿轮齿条机构。实际上,只要能够将推钮301的移动转换为转动件305的转动的结构都可以适用于本发明中,并不局限于上述连杆结构。
50.需要指出的,所述锅盖1具有供用户握持操作的握持部101,所述推钮301设置在所述握持部101上。所述转动件305设置为,沿所述排汽管202的中心轴线转动。
51.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52.用户推动握持部101上的推钮301,推钮301向左侧移动(如图1所示),由于推钮301和第一连杆302卡合式固定连接,推钮301驱动第一连杆302也向左侧移动。由于第一连杆302和第二连杆303枢接,第二连杆303在第一连杆302的驱动下围绕第二枢接部的中心轴线转动,进而推动第三连杆304向右侧移动,在第三连杆304移动过程中同时驱动转动件305围绕排汽的中心轴线转动。由于转动件305和触动件306之间为凸轮结构配合,转动件305的转动能够驱动触动件306向上移动,从而推动阀体201离开出汽口,实现排汽泄压。在排汽完成后,反向推动推钮301即可实现重锤式限压阀2的复位,使得阀体201重新封堵出汽口。
53.实施例二:
5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力锅,其包括盖体组件和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具有用于扣合连接盖体组件的锅牙,所述盖体组件具有浮子阀5以及受所述锅牙触动的互锁装置4;所述盖体组件为上述盖体组件。盖体组件具有折弯形成的盖牙,盖牙和锅牙相扣合。其具体结构可以参考中国专利cn1111976a中所示的结构。
55.所述互锁装置4包括锁片401、用于抵靠锅牙的抵接部402以及复位弹簧403,弹簧402套接在抵接部403上。在转动盖体组件进行开合盖时,所述抵接部402沿锅牙移动以驱动所述锁片401在锅盖1上往复移动。互锁装置4可以参考中国专利cn212912783u和cn207444786u中的锅盖1和锅体互锁结构。
56.如图4和图8所示,所述转动件305上设置有朝向锁片401一侧延伸的第二延设部305c,所述锁片40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延设部305c适配的拨动部,所述拨动部设置为,在所述锁片401沿规定方向移动时能够拨动所述转动件305转动以使得所述阀体201下落以封堵所述出汽口。第二延设部305c是由转动件305的圆周侧沿径向延伸形成,其上具有供拨动部推动的凸起。
57.在本实施例中,转动盖体组件可以驱动转动件305转动,进而使得重锤式限压阀2的复位,操作较为方便。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