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玻璃升降装置及车窗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0680发布日期:2022-09-23 23:0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玻璃升降装置及车窗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玻璃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汽车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而社会经济却在持续发展,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购买到轿车,虽然新能源汽车逐渐挤占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但除了汽车动力方面的存在不同,汽车的其他方面变化量很少,比如车门和车窗的功能和实现方式就基本没有改变。
3.现有的汽车车窗具有遮风挡雨、车内采光的功能,有些消费者追求乘坐体验还会给车窗增加防紫外线、防晒、防窥等功能,但是现有的实现这些功能的方式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给车窗贴深色的防紫外线透膜,这种方式通过较低的成本就实现了防紫外线和一定程度的防晒功能,也就是说使用透明膜后车内的防晒效果并不显著,当然深色透明膜也具有一定的防透视功能,但是这种防透视仅限于远距离,当车外的人靠近车窗遮挡车窗的反射光时,车窗的防透视功能就会明显下降;还有一种方式是采用内嵌式玻璃显示屏,这种方式的技术难度较高,使用成本较大,且损坏后几乎不能维修,只能更换,所以并不适合大众消费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成本更低、具有调节车内透光度的汽车玻璃升降装置及车窗总成。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车窗:包括车窗玻璃,所述车窗玻璃包括型框以及包裹在型框内的紫外防护层、半透半反层和完全遮光层,所述半透半反层位于所述紫外防护层与所述完全遮光层之间,所述紫外防护层内具有中空腔a,用来安装具有紫外线阻隔作用的摆叶单元,所述半透半反层内具有中空腔b,用来安装半透半反单元,所述完全遮光层内具有中空腔c,用来安装遮阳帘,所述摆叶单元和所述半透半反单元的数量有均若干个,若干所述摆叶单元和若干所述半透半反单元均可在机械驱动或电磁作用下进行摆动,而所述遮阳帘则可在机械驱动的作用下展开或收起,使得车窗具备了可调节的防紫外线、遮阳防晒和防透视的功能,也即可更灵活地调节车窗的透光度。
6.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半透半反单元的主体为玻璃层,所述玻璃层的一侧为银镀层、另一侧开设有若干等距排布的针槽,每个所述针槽内都设置有小磁针,所述半透半反单元为长直条状,且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转动连接与所述中空腔b的侧壁、另一侧可自由摆动,若干半透半反单元平行等距排布,所述半透半反层的上边沿和型框内开设有连通的线圈通道,所述线圈通道内设置有电线,所述电线在所述线圈通道内环绕若干圈后两端从所述型框的底部穿出然后与预设的供电单元连接,若干所述半透半反单元可在所述电线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内受到磁力作用克服重力由竖直状态变为接近水平的状态,半透半反单元在电磁作用下通常只有接近竖直或接近水平两种稳定的位置状态。
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半透半反层内的中空腔b可分为若干个,拆分数量与所述半透半反单元的数量对应,拆分后的所述中空腔b的截面为扇形,所述扇形的两条直径一条在竖直方向、另一条在水平方向,每一个独立拆分后的所述中空腔中均有一个半透半反单元,当所述半透半反单元处于竖直状态时,相邻的所述半透半反单元之间的间隙在0.1~0.25mm范围内,所述中空腔b内部为真空,可以提高调控响应速度,同时可以提升车窗玻璃的隔音效果。
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摆叶单元的主体部分为紫外线阻隔膜,所述摆叶单元为长直条状,若干所述摆叶单元平行等距排布,所述摆叶单元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轴a和轴b,所述中空腔a在所述摆叶单元长度延伸方向的侧壁开设有轴孔a和轴滑槽,所述轴a与所述轴孔a配合构成转动副,所述轴b与所述轴滑槽配合构成滑移副,所述摆叶单元的两端与所述中空腔a之间设置有联动框,所述联动框包括两侧的侧边框,所述侧边框上开设有轴孔b,所述轴b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侧边框上的所述轴孔构成转动副,所述型框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驱动,所述第一驱动通过所述联动框带动所述摆叶单元摆动,使得防紫外线膜的角度也可以调节,且该调节紫外线膜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停留。
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紫外防护层在远离所述半透半反层的侧壁开设有通槽,所述联动框还包括位于底部的底边框,所述底边框与所述侧边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底边框远离所述半透半反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第一驱动的输出部件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套,所述滑杆穿过所述滑套构成滑移副,所述滑杆的末端穿过所述通槽后固定连接有限位柄,所述侧边框对向所述轴a的一侧开设有契合槽,当所述摆叶单元进入竖直状态时,所述轴a会嵌入所述契合槽内,避免相对运动干涉对运动部件产生影响。
1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完全遮光层两侧边的双层结构内形成隔层腔,两个所述隔层腔在靠近上下两端的侧壁开设有轴孔c,所述完全遮光层在两个分离的所述隔层腔内都通过各自上下两端的轴孔c分别转动连接有两对滚轮,同侧的两个所述滚轮的转动面套有同一条牵引绳,同一条所述牵引绳的两端绕过所述滚轮后通过牵引柄固定连接一滑块,所述滑块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硬质条,所述硬质条与所述遮阳帘的上边缘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两个不同侧的所述滚轮之间固定连接有收卷轴,所述收卷轴适于收起和释放所述遮阳帘,位于下方的任一所述滚轮的轴伸出所述完全遮光层的外侧壁并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型框在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设置在防护罩内,避免杂物卷入齿轮之间而影响驱动机构的工作稳定性。
11.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完全遮光层侧边双层结构的内层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滑块穿过所述导向槽构成滑移副,所述完全遮光层在所述中空腔c的内侧面设置有导向条,所述硬质条对向所述导向条的一侧开设有对应的条滑槽,所述导向条适于与所述条滑槽配合构成滑移副,所述完全遮光层还在所述中空腔c的内顶部设置有行程开关b,当车窗玻璃内的遮阳帘即将展开至最大程度时,及时停止第二驱动,从而避免遮阳帘被过渡拉扯。
12.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调节上述汽车车窗高度的汽车玻璃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控制模块、导轨、牵引升降机构以及辅助组件,所述升降控制模块包括设置在封装壳内的控制器、电动机、蜗杆、涡轮、联动盘和牵引索卷盘,所述联动盘与所述牵引索卷盘通过联动轴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联动轴转动连接于封装壳上,所述涡轮与所述联动盘卡接,所述蜗杆固定
连接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所述蜗杆与涡轮啮合,所述牵引升降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上的升降托板以及位于所述导轨之间的索套,所述升降托板用于与所述车窗玻璃直接连接,所述索套内穿过有牵引索,所述牵引索的一端穿过所述封装壳缠绕在所述牵引索卷盘上、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托板连接从而实现沿着所述导轨滑动,所述辅助组件用于收纳所述车窗玻璃伸出的电线,所述电动机和辅助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驱动和第二驱动会通过辅助组件跟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传递电能和控制信号。
13.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导轨的数量有两个,所述升降托板的数量用于所述导轨对应,所述索套有一长、两短,两条短的所述索套延伸方向一致并与长的所述索套空间交叉,同一所述导轨的两端分别连接长的所述索套的端部和任一短的索套的端部,所述每个所述导轨的两端都设置有辊子结构,连接同一所述导轨的长的所述索套和短的所述索套引出的所述牵引索绕过所述辊子结构后与所述升降托板上下两端的牵引索连接端连接,实现两个升降托板的同步上升和下降。
14.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辅助组件的主体部分为收线器,所述收线器对向所述车窗玻璃的侧面设置有行程开关a,所述车窗玻璃下表面对向所述行程开关a的位置设置有减振块,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收线器一体的安装连接板b,所述导轨的底部具有安装连接板a,所述安装连接板a和所述安装连接板b适于固定连接于车门内的配置槽,用于将整个升降装置及车窗总成安装在车门内。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通过将半透半反镜结构设置在车窗内,在白天时所有半透半反镜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利用车内光线远远弱于车外这一条件,再加上紫外线防护层内的深色透膜对进入车内的光线进一步削弱,车外的人无论如何靠近车窗都不能透视车内,而车内的人却可以清晰地观察车外的情况,实现了更好的车窗防窥效果;另一方面,利用电磁作用改变半透半反镜的偏转角度,不至于在夜间车内亮度大于车外时车内乘客看不见车外情况;
17.(2)通过利用简单的运动结构和线圈,使得车窗内的深色防紫外线膜和半透半反镜单元的角度可以调节,这样在夜间车内亮度大于车外时,可以透膜和半透镜的角度调节至水平,这样车内的反射光对乘客的视觉影响就会减小,车内乘客能够更容易透过车窗观赏车外夜景,达到更好的乘坐体验,如果夜间也不想车外透视到车内,那么就展开位于车窗内收卷机构收起的遮阳帘,这样车内车外都互相看不见了,而且遮阳帘在白天开启使用时能够更好地达到车内遮阳和防晒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及车窗总成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19.图2为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及车窗总成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20.图3为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的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22.图5为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的图5的b处局部放大图;
24.图7为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的图5的c处局部放大图;
25.图8为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的升降控制模块的立体结构第一视图;
26.图9为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的升降控制模块的立体结构第二视图;
27.图10为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上的车窗玻璃部分的第一立体视图;
28.图11为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上的车窗玻璃部分的图10的d处局部放大图;
29.图12为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上的车窗玻璃部分的第二立体视图;
30.图13为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上的车窗玻璃部分的e处局部放大图;
31.图14为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上的车窗玻璃部分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32.图15为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上的车窗玻璃部分的图14的f处局部放大图;
33.图16为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上的车窗玻璃部分的图14的g处局部放大图;
34.图17为上述车窗玻璃部分的半透半反层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35.图18为上述车窗玻璃部分的图17的h处局部放大图;
36.图19为上述车窗玻璃部分的半透半反层去半透半反单元之后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37.图20为上述车窗玻璃部分的图19的i处局部放大图;
38.图21为上述车窗玻璃部分的图19的j处局部放大图;
39.图22为上述车窗玻璃部分的图19的k处局部放大图;
40.图23为上述车窗玻璃部分内的电线绕成的形状图;
41.图24为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的辅助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图25为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的图24的l处局部放大图;
43.图26为半透半反层内的半透半反单元的第一立体缩略图;
44.图27为半透半反层内的半透半反单元的第二立体缩略图;
45.图28为图27的m处局部放大图;
46.图29为车窗玻璃部分的紫外防护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7.图30为图29的k处局部放大图;
48.图31为紫外防护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49.图32为图31的o处局部放大图;
50.图33为图31的p处局部放大图;
51.图34为图31的q处局部放大图;
52.图35为紫外防护层内的联动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3.图36为图35的r处局部放大图;
54.图37为车窗玻璃部分的完全遮光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5.图38为图37的s处局部放大图;
56.图39为图37的t处局部放大图;
57.图40为完全遮光层去运动机构之后的立体剖视图;
58.图41为图40的u处局部放大图;
59.图42为图40的v处局部放大图;
60.图43为完全遮光层内运动机构的排布示意图;
61.图44为图43的w处局部放大图;
62.图45为图43的x处局部放大图;
63.图46为图43的y处局部放大图;
64.图47为图43的z处局部放大图。
65.图中:1、升降控制模块;101、控制器;102、电动机;103、蜗杆;104、涡轮;105、封装壳;106、联动盘;107、牵引索卷盘;2、导轨;201、安装连接板a;3、索套;4、升降托板;401、牵引索连接端;5、车窗玻璃;500、型框;501、线圈通道;502、减振块;510、紫外防护层;5101、通槽;5102、轴孔a;5103、轴滑槽;511、中空腔a;512、摆叶单元;5121、轴a;5122、轴b;513、联动框;5131、轴孔b;5132、契合槽;5133、底边框;5134、侧边框;514、滑杆;515、限位柄;520、半透半反层;521、中空腔b;522、半透半反单元;5221、银镀层;5222、玻璃层;5223、针槽;5224、小磁针;530、完全遮光层;531、中空腔c;532、遮阳帘;5321、收卷轴;5322、硬质条;5323、滑块;5324、牵引柄;5325、滚轮;5326、牵引绳;5327、条滑槽;533、主动齿轮;534、从动齿轮;535、行程开关b;536、导向条;537、隔层腔;538、轴孔c;539、导向槽;6、辅助组件;601、安装连接板b;602、收线器;7、第一驱动;701、伸缩杆;702、滑套;8、第二驱动;9、防护罩;10、电线;11、行程开关a。
具体实施方式
6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6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6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69.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70.如图1-47所示的汽车玻璃升降装置及车窗总成,包括汽车车窗和用于调节汽车车窗高度的汽车玻璃升降装置,其中汽车车窗包括车窗玻璃5,车窗玻璃5包括型框500以及包裹在型框500内的紫外防护层510、半透半反层520和完全遮光层530,使得车窗具备紫外线阻隔、防透视和遮阳防晒功能,半透半反层520位于紫外防护层510与完全遮光层530之间,三层结构的材质相同,通常都采用钢化玻璃,而三者的结构却是独立加工而成,每一层加工组装完成后在通过固化胶粘结固化在一起,紫外防护层510内具有中空腔a511,用来安装具有紫外线阻隔作用的摆叶单元512,摆叶单元512数量有若干个,若干摆叶单元512可在机械驱动或电磁作用下进行摆动,摆叶单元512的主体部分为紫外线阻隔膜,深色的材料能够很好的吸收紫外线,阻碍紫外线向车内传播,摆叶单元512为长直条状,因为窄边的摆动力矩很小,所以受力摆动时会更加灵活,若干摆叶单元512平行等距排布,这样摆动轴线也自然而然地保持平行,摆叶单元512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轴a5121和轴b5122,中空腔a511在摆叶单元512长度延伸方向的侧壁开设有轴孔a5102和轴滑槽5103,轴a5121与轴孔a5102配合构成转动副,轴b5122与轴滑槽5103配合构成滑移副,摆叶单元512绕轴a5121的
轴线摆动,轴b5122沿着轴滑槽5103滑动则可以确保摆叶单元512的摆动稳定性,摆叶单元512的两端与中空腔a511之间设置有联动框513,用于让所有摆叶单元512同步运动,从而简化传动机构,联动框513包括两侧的侧边框5134,侧边框5134上开设有轴孔b5131,轴b5122的两端分别穿过侧边框5134上的轴孔构成转动副,保证联动框513带动所有摆叶单元512同步运动时具备足够的运动自由度,型框500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驱动7,第一驱动7通过联动框513带动摆叶单元512摆动,给防紫外线透膜的角度调节提供动力,紫外防护层510在远离半透半反层520的侧壁开设有通槽5101,联动框513还包括位于底部的底边框5133,底边框5133与侧边框5134为一体式结构,因为联动框513的结构比较简单,所以可以对其结构进行一次加工成型,且一体式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更好,底边框5133远离半透半反层5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514,第一驱动7的输出部件为伸缩杆701,伸缩杆7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套702,滑杆514穿过滑套702构成滑移副,由于联动框513与摆叶单元512具有相同的摆动特性,所以当联动框513做上下运动时,由于圆的约束作用,其还有同步的水平方向运动,所以伸缩杆701的上端与滑杆514之间设计成可滑动的结构就不会干涉联动框513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自由度,滑杆514的末端穿过通槽5101后固定连接有限位柄515,通槽5101的长度本身就已经能够限制滑杆514的最大运动行程了,限位柄515只是起到辅助限位,防止滑杆514由于受力过大变形而越过通槽5101的上边沿,端部进入中空腔a511内,所以限位柄515能够进一步提高联动框513的工作稳定性,侧边框5134对向轴a5121的一侧开设有契合槽5132,当摆叶单元512进入竖直状态时,轴a5121会嵌入契合槽5132内,由于联动框513具有一定宽度,如果不设计契合槽5132结构,摆叶单元512摆至竖直状态,联动框513就难免会与轴a5121发生干涉,甚至会撞击轴a5121使其变形,这对于紫外防护层510实现透光度调节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71.半透半反层520内具有中空腔b521,用来安装半透半反单元522,利用半透半反镜的工作原理实现一侧透视、一侧反光,半透半反单元522的主体为玻璃层5222,玻璃层5222的一侧为银镀层5221、另一侧开设有若干等距排布的针槽5223,银镀层5221的厚度很薄,所以即使银的反光特性很强,也会有少量的光线透过银镀层5221进入车内,这样车内的乘客就能观赏车外的风景而不至于很晒,每个针槽5223内都设置有小磁针5224,多个小磁针5224在受到磁力作用时会克服半透半反单元522的重力使其向水平方向扬起,从而关闭车窗的单向透视功能,半透半反单元522为长直条状,与紫外防护层510内的摆叶单元512的设计目的一样,都是为了降低摆动调节的难度,且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转动连接与中空腔b521的侧壁、另一侧可自由摆动,同样的与摆叶单元512的约束方式相似,若干半透半反单元522平行等距排布,半透半反层520的上边沿和型框500内开设有连通的线圈通道501,顾名思义线圈通道501为一个环绕结构,线圈通道501内设置有电线10,电线10在线圈通道501内环绕若干圈后两端从型框500的底部穿出然后与预设的供电单元连接,绕制多圈后的电线10就成为了励磁线圈,通电后可以产生电磁场,从而对位于其圈内小磁针5224受到磁力作用,若干半透半反单元522可在电线10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内受到磁力作用克服重力由竖直状态变为接近水平的状态,也就实现了半透半反单元522的角度调节功能,半透半反层520内的中空腔b521可分为若干个,拆分数量与半透半反单元522的数量对应,拆分后的中空腔b521的截面为扇形,扇形的两条直径一条在竖直方向、另一条在水平方向,独立中空腔b521内的两个直侧壁都是为了限制半透半反单元522的摆动范围,避免相邻的半透半反单元522上的小
磁针5224在首位靠近时难以解除这种吸附状态,所以通常情况下还会将相邻半透半反单元522上的小磁针5224在平行与旋转轴的方向上交错,通常将半透半反单元522的旋转轴设置在水平方向上,也是为了借助其自身的重力在不受到电磁作用下自然处于接近竖直的状态,每一个独立拆分后的中空腔b中均有一个半透半反单元522,当半透半反单元522处于竖直状态时,相邻的半透半反单元522之间的间隙在0.1~0.25mm范围内,属于致密排布,半透半反单元522自身对光线的反射,已经足够造成车外人的视觉错误,车内的反射光即使通过半透半反单元522之间的间隙也几乎不会被车外的人察觉到,中空腔b521内部通常会被抽为真空,这样半透半反单元522在受到磁力作用时没有气体阻力的作用,能够迅速完成旋转响应,同时真空层可阻碍声音的传播,进一步提升了车窗的隔音特性。
72.完全遮光层530内具有中空腔c531,用来安装遮阳帘532,不同于现有的安装于车门窗框边上的遮阳结构,该遮阳帘532的收纳隐蔽性更好,完全遮光层530两侧边的双层结构内形成隔层腔537,用于安装传动机构,两个隔层腔537在靠近上下两端的侧壁开设有轴孔c538,完全遮光层530在两个分离的隔层腔537内都通过各自上下两端的轴孔c538分别转动连接有两对滚轮5325,同侧的两个滚轮5325的转动面套有同一条牵引绳5326,同一条牵引绳5326的两端绕过滚轮5325后通过牵引柄5324固定连接一滑块5323,构成一个传动带结构,由于传动带结构与两侧的隔层腔537对应有对称的两组,所以滑块5323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滑块5323之间固定连接有硬质条5322,硬质条5322与遮阳帘532的上边缘固定连接,能够保证遮阳帘532的上边沿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位于下方的两个不同侧的滚轮5325之间固定连接有收卷轴5321,收卷轴5321通过滚动的方式将遮阳帘532收起或者释放展开,位于下方的任一滚轮5325的轴伸出完全遮光层530的外侧壁并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534,型框500在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驱动8,第二驱动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533,主动齿轮533与从动齿轮534啮合,采用该动力传输结构可以很好的保证位置精度的控制,主动齿轮533和从动齿轮534设置在防护罩9内,避免杂物卷入齿轮之间,完全遮光层530侧边双层结构的内层开设有导向槽539,滑块5323穿过导向槽539构成滑移副,提供一个约束作用,能够提高滑块5323运动的平稳性,完全遮光层530在中空腔c531的内侧面设置有导向条536,硬质条5322对向导向条536的一侧开设有对应的条滑槽5327,导向条536适于与条滑槽5327配合构成滑移副,进一步提升硬质条5322作滑移运动时的稳定性,完全遮光层530还在中空腔c531的内顶部设置有行程开关b535,当硬质条5322的上边缘撞击到行程开关b535时说明遮阳帘532即将展开至最大程度,第二驱动8立即停止,避免遮阳帘532被拉扯。
73.摆叶单元512和半透半反单元522的数量均比较多,且整齐细密地排布,在功能单元的平面处于平行的状态时,相邻的功能单元交叠甚至可以没有一点间隙,保证了完全覆盖性,若干摆叶单元512和若干半透半反单元522均可在机械驱动或电磁作用下进行摆动,也就是说两种不同功能单元的驱动方式可以调换,也可以全实用机械式驱动,但是只要有一个使用了电磁式驱动,则另一个必须实用机械式驱动,这样才能保证两个功能组件可以独立控制,而遮阳帘532则可在机械驱动或者气压驱动的作用下展开或收起,由于空气负压技术的难度较大、顺畅性欠佳,所以一般不采用气压驱动。
74.而汽车玻璃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控制模块1、导轨2、牵引升降机构以及辅助组件6,,升降控制模块1包括设置在封装壳105内的控制器101、电动机102、蜗杆103、涡轮104、联动盘106和牵引索卷盘107,联动盘106与牵引索卷盘107通过联动轴固定连接在一起,联动盘
106受力后带动牵引索卷盘107同步转动,联动轴转动连接于封装壳105上,用于约束联动盘106和牵引索卷盘107的运动自由度,涡轮104与联动盘106卡接,方便拆装,同时又能传递足够的扭矩,蜗杆103固定连接于电动机102的输出端,蜗杆103与涡轮104啮合,构成一个传动比很大的减速机构,来提供更大的扭矩带动牵引索卷盘107,牵引升降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导轨2上的升降托板4以及位于导轨2之间的索套3,升降托板4用于与车窗玻璃5直接连接,托举这整个车窗玻璃5实现上升和下降调节,索套3内穿过有牵引索,牵引索的一端穿过封装壳105缠绕在牵引索卷盘107上、另一端与升降托板4连接从而实现沿着导轨2滑动,只有细细的牵引索滑动就能实现升降调节,减少了运动结构,降低了能耗,还提高了运动稳定性,导轨2的数量有两个,升降托板4的数量用于导轨2对应,索套3有一长、两短,两条短的索套3延伸方向一致并与长的索套3空间交叉,与两侧的导轨2构成一个回旋的莫比乌斯环,同一导轨2的两端分别连接长的索套3的端部和任一短的索套3的端部,每个导轨2的两端都设置有辊子结构,连接同一导轨2的长的索套3和短的索套3引出的牵引索绕过辊子结构后与升降托板4上下两端的牵引索连接端401连接,两个升降托板4在同步伸缩的牵引索的作用下带着整个车窗玻璃5同步上述或同步下降,辅助组件6用于收纳车窗玻璃5伸出的电线10,避免电线10挂住其他部件而导致运动受阻,甚至被扯断,电动机102和辅助组件6与控制器101电性连接,第一驱动7和第二驱动8通常也通过辅助组件6与控制器101电性连接,用于传递电能及控制信号,辅助组件6的主体部分为收线器602,用于在车窗玻璃5下降时收卷多余的电线10,收线器602对向车窗玻璃5的侧面设置有行程开关a11,车窗玻璃5下表面对向行程开关a11的位置设置有减振块502,当车窗玻璃5完全沉入车门内时,减振块502就会撞击到行程开关a11,车窗玻璃5上的用电元件就会全部断电,因为通不通电车窗玻璃5的功能都没有用来,反而减少耗电更加实际,辅助组件6还包括与收线器602一体的安装连接板b601,导轨2的底部具有安装连接板a201,安装连接板a201和安装连接板b601适于固定连接于车门内的配置部位,用于将汽车玻璃升降装置及车窗玻璃5稳定的安装在车门内。
75.该汽车玻璃升降装置及车窗总成的工作原理的适用性:该设计中玻璃升降装置仅是利用较为简单的升降组件实现了对车窗玻璃5的升降调节,关键的设计点集成在车窗玻璃5内,附图中的车窗玻璃5为方法方方正正的扁平长方体形,只是为了方便表达,实际上车窗玻璃5会设计成具有一定弧度的曲面性,且边缘处也会是常见的车窗那样具有优美的曲线性,这些外形特征几乎不影响车窗三层结构功能的实现,只需要将功能单元由理想状态下的共面调整为具有弧度排布的相互平行,功能单元依旧可以保持平直状态,在机械或者电磁作用下进行适应性摆动,从而实现对车窗透光度的调节。
76.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