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平开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54937阅读:来源:国知局
再将压线12卡接在内层14上,同时使压线12与玻璃11相抵,进而将玻璃11压紧在外层5上,使之固定。
[0076]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外层5靠近上框I的侧面上设置有集水槽8,能够将窗扇与窗框之间的缝隙内进来的雨水收集起来。
[0077]窗扇与上框I如果密封不紧密且披雨板2由于风雨太大而没有完全将雨水遮挡时,雨水会在上框I和窗扇之间的缝隙内渗透进去,在外层5靠近上框I的侧面上设置集水槽8后,渗透进来的雨水会进入到集水槽8内,避免了雨水直接渗透进室内。只要能够将集水槽8内是雨水进行及时的处理即可。
[0078]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外层5上设置有第一排水孔7 ;
[0079]第一排水孔7与集水槽8连通,能够将集水槽8内的水排向室外。
[0080]在集水槽8的两端设置第一排水孔7,一端与集水槽8连通,一端与室外连通。其设置在集水槽8的一端的水平高度要高于设置在室外的一端的水平高度,这样就更有利于将集水槽8内的雨水排出。
[0081]第一排水孔7的数量可以根据窗扇的大小、当地雨水的大小等情况具体设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0082]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外层5上设置有第一排水孔扣盖6 ;
[0083]第一排水孔扣盖6设置在外层5靠近窗扇打开的一侧;
[0084]第一排水孔扣盖6能够将第一排水孔7罩住,防止雨水从第一排水孔7溅入到集水槽8中。
[0085]由于窗扇为铝合金设置,其第一排水孔7的孔深不会太大,因此会有可能在雨水较大时,从第一排水孔7中进入到集水槽8中,当集水槽8的雨水过多无法及时排出时依然会向室内渗透。
[0086]在第一排水孔7的上方设置第一排水孔扣盖6,能够防止雨水从第一排水孔7内进入到集水槽8内,既能减小集水槽8的蓄水压力,又能使第一排水孔7及时排水,提高了窗扇防雨水渗透的能力。
[0087]第一排水孔扣盖6的设置要求与披雨板2的设置要求相同。
[0088]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外层5上设置有储水盒10 ;
[0089]储水盒10设置在集水槽8靠近玻璃11的一侧;
[0090]储水盒10与集水槽8连通;
[0091]储水盒10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孔19,用于将储水盒10内的雨水排出。
[0092]在集水槽8的下方设置与之连通的储水盒10,即在将外层5设置为中空结构,既能减轻窗扇的重量,又能够将集水槽8内的过量的水进入到储水盒10中,进而从储水盒10的第二排水孔19中排出,进而避免了由于雨水太急太大时集水槽8无法满足集水速度而向室内渗水的情况出现。
[0093]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外层5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孔扣盖9,第二排水孔扣盖9设置在外层5靠近窗扇打开的一侧,能够将第二排水孔19罩住,防止雨水从第二排水孔19溅入到储水盒10中。
[0094]第二排水孔扣盖9和第一排水孔扣盖6的设置方式、材质等均相同。
[0095]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压线12与玻璃1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条15。
[0096]压线12为一个整体是方形的铝合金型材,其直接压在玻璃11上的话,有可能会对玻璃11造成损害,且其直接压在玻璃11上时与玻璃11之间的摩擦较大,对玻璃11的寿命也会产生影响。
[0097]在压线12和玻璃11之间设置第一密封条15后,能够有效的减少压线12对玻璃11的压力,也降低了压线12对玻璃11之间的摩擦,提高了玻璃11的使用寿命。
[0098]第一密封条15的材质可以是使用三元乙丙胶条或者密封胶,也可以是使用其他材质,其只要能够在不损害玻璃11的情况下提高密封性能即可。
[0099]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左框20靠近窗扇打开的一侧设置有左披雨板;
[0100]左披雨板的一侧固定设置在左框20上,另一侧向右框16的方向延伸;
[0101]或,
[0102]右框16靠近窗扇打开的一侧设置有右披雨板17 ;
[0103]右披雨板17的一侧固定设置在右框16上,另一侧向左框20的方向延伸。
[0104]在窗框是左框20或右框16上也设置有披雨板,可以避免雨水在有风的情况下,从左框20或右框16与窗扇之间的缝隙内渗入到室内。
[0105]左披雨板和右披雨板17的设置形式与披雨板2相似,只是方向不同。
[0106]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披雨板2靠近窗扇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3 ;
[0107]支撑板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披雨板2上;
[0108]支撑板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窗框上。
[0109]在披雨板2上设置支撑板3,这样可以对披雨板2形成一个有效的支撑,能够在雨水较大的情况下,披雨板2也不会产生变形,进而不会影响到对上框I与窗扇之间的缝隙进行保护。
[0110]同样,在第一排水孔扣盖6、左披雨板、右披雨板17上也可以设置有支撑板3,以增加披雨板的防护强度。
[0111]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窗扇与窗框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条4。
[0112]在窗扇与窗框之间设置第二密封条4,可以有效的防止在披雨板没有将所有的雨水阻挡时,对雨水形成一个有效的阻挡效果。
[0113]第二密封条4的材质可以是与第一密封条15的材质相同。
[0114]本发明提供的外平开窗,通过在窗扇上设计集水槽8,收集从窗扇与窗框之间的缝隙进入窗扇与窗框之间的雨水,并设置两层排水孔,一层排水孔与集水槽相通,另一层与窗扇腔体相通,并分别安装排水孔扣盖,在窗框的上框I上设置披雨板2,披雨板2将窗扇与窗框之间的缝隙罩住,使雨水在落下时不能落在缝隙所在的位置,进而避免了雨水从窗扇与窗框之间的缝隙内进入窗内,减少了雨水对窗内的渗透。
[011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外平开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和窗扇; 所述窗扇设置在所述窗框内; 所述窗框包括上框、下框、左框和右框; 所述上框、所述左框、所述下框和所述右框依次固定连接; 所述窗扇与所述左框或所述右框转动连接,能使所述窗扇向所述窗框的一侧打开; 所述上框上设置有披雨板; 所述披雨板设置在所述上框靠近所述窗扇打开的一侧; 所述披雨板的一侧与所述上框固定连接; 所述披雨板的另一侧向所述下框的方向延伸,能够罩住所述上框与所述窗扇之间的间隙,防止雨水的渗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包括内层、外层、压线和玻璃; 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为环状; 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通过隔热条连接; 所述压线卡接设置在所述内层远离所述窗框的一侧; 所述玻璃设置在所述环状的中空位置; 所述压线靠近所述外层的一侧与所述玻璃的侧面的边沿相抵,能够将所述玻璃固定在所述窗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靠近所述上框的侧面上设置有集水槽,能够将所述窗扇与所述窗框之间的缝隙内进来的雨水收集起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上设置有第一排水孔; 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所述集水槽连通,能够将所述集水槽内的水排向室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上设置有第一排水孔扣盖; 所述第一排水孔扣盖设置在所述外层靠近所述窗扇打开的一侧,能够将所述第一排水孔罩住,防止雨水从所述第一排水孔溅入到所述集水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上设置有储水盒; 所述储水盒设置在所述集水槽靠近所述玻璃的一侧; 所述储水盒与所述集水槽连通; 所述储水盒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孔,用于将所述储水盒内的雨水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孔扣盖,所述第二排水孔扣盖设置在所述外层靠近所述窗扇打开的一侧,能够将所述第二排水孔罩住,防止雨水从所述第二排水孔溅入到所述储水盒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与所述玻璃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披雨板靠近所述窗扇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 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披雨板上; 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窗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外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与所述窗框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条。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门窗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平开窗。其包括窗框和窗扇;窗扇设置在窗框内;窗框包括上框、下框、左框和右框;上框、左框、下框和右框依次固定连接;窗扇与左框或右框转动连接,能使窗扇向窗框的一侧打开;上框上设置有第一披雨板;第一披雨板设置在上框靠近窗扇打开的一侧;第一披雨板的一侧与上框固定连接;第一披雨板的另一侧向下框的方向延伸。本发明提供的外平开窗,通过在窗框的上框上设置第一披雨板,第一披雨板将窗扇与窗框之间的缝隙罩住,使雨水在落下时不能落在缝隙所在的位置,进而避免了雨水从窗扇与窗框之间的缝隙内进入窗内,减少了雨水对窗内的渗透。
【IPC分类】E06B7-26, E06B3-36, E06B7-14, E06B7-16
【公开号】CN104775716
【申请号】CN201510154729
【发明人】钱剑锋, 管文锋
【申请人】绿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