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可套叠烹饪套装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54985阅读:来源:国知局
烹饪壶本体108的侧部。烹饪壶本体108具有上部118,上部118形成有壶嘴120和凸缘122,凸缘122用于在将压滤壶活塞置于烹饪壶本体108内时支承压滤壶活塞124并穿过烹饪壶的开口上端106向上延伸。正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多个向内凸起的固位凸起部126凸进烹饪壶104的内部以用于选择性地将压滤壶活塞124锁扣在烹饪壶104内。固位凸起部126在烹饪壶的上部118中及凸缘122下方位置处形成。如图3所示,压滤壶活塞124具有大致圆柱形本体125和开口上端127,开口上端127的尺寸设为将真空瓶128的下部129接纳在本体125中并穿过开口上端127向上延伸。真空瓶128具有内杯130和可拆卸地与之附接的外杯132。压滤壶活塞124可选择性地置于烹饪壶104内,以及真空瓶128可选择性地置于压滤壶活塞124内,全部采用沿着公共轴的同心同轴套叠布置,以便于便携套叠式烹饪套装100的储放和携带。
[0030]图2和图3图示烹饪壶104、压滤壶活塞124和真空瓶128的套叠关系。烹饪壶104可以采用适于其预设目的的任何尺寸。例如,必须相对于不用时烹饪壶占用的空间大小来平衡烹饪容积的多种背包旅行烹饪壶典型地具有范围从半夸脱到2夸脱的内部容积。烹饪壶104可以在其大致结构和功能上与常规露营烹饪壶相似,并且可以由任何适合的材料制成,即,相对较强韧、重量轻、导热且耐热耐腐蚀的材料,典型地为金属,例如铝、不锈钢或钛。压滤壶活塞124的尺寸设为紧密地贴合在烹饪壶104的内部,将真空瓶128的下部129接纳在压滤壶的本体125内,以及允许压滤壶适当地实现功能,正如下文描述的。压滤壶活塞124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材料以及制造方法来制成,如注塑成型的塑料。压滤壶活塞124的上部134具有环形缘部136,环形缘部136构成压滤壶活塞的开口上端127,环形缘部136具有内侧壁138,内侧壁138具有与真空瓶128的下方颈部144上的外螺纹142可螺纹旋接并由此可选择性拆开地将真空瓶固定在压滤壶活塞内的内螺纹140。真空瓶128可以在其内部结构和功能上与常规真空瓶相似,同时有利地在沿着其下部129的尺寸上设为使得它可以套叠在压滤壶活塞124内。
[0031]又如下文参考图7至图15更详细地描述的,用户可以从压滤壶活塞124内取下真空瓶128,然后从烹饪壶104内取下压滤壶活塞。然后可以对烹饪壶104填入水或其他液体并使之受热,如通过将烹饪壶置于常规露营炉或其他火焰或热源上。当烹饪壶104的内含物达到足够的温度时,用户可以选择将如茶叶或研磨咖啡豆的食材添加到烹饪壶104中的液体中。浸泡在烹饪壶104内的液体中将导致食材将香气或其他期望特征传递到液体。用户然后可以使用压滤壶活塞124滤掉食材,例如通过将食材压迫到烹饪壶104的内底部146 (如图10所示),压滤壶活塞124的下端部148与烹饪壶104的内底壁部150之间。然后可以将滤过的液体倒出烹饪壶104,例如倒入真空瓶128中或倒入真空瓶的内杯130和/或外杯132中,同时食材留在烹饪壶104中,被滞留在压滤壶活塞124的下端部148下方。然后可以将便携套叠式烹饪套装100重新组装成图1所示的构造以便运输和储放。
[0032]图4A和图4B图示烹饪壶104的多个方面。烹饪壶104的锥形底座112的底部直径可以有利地选为与一个或多个市售可购的背包旅行炉或其他标准热源(例如,参见图8)适配。烹饪壶本体108的高度则可以基于基座112的直径以及期望的内部容积,同时考虑到组合烹饪套装100的其他组成部件,即,压滤壶活塞和真空瓶来进行选择。手柄116附接到本体108的与烹饪壶104的开口上端106邻近处。为了利于烹饪壶104安全把握及其内含物的倾倒,可以有利地将手柄116附接到本体108的与壶嘴120横向错开约90度的位置处。手柄116可在折叠位置(如图4A和图4B中所示)和开启位置(如图8所示)之间移动且可自动锁紧。本体108的固位凸起部126向内凸起且与压滤壶活塞124的上部134中在环形缘部136刚好下方位置处形成且下文更详细地予以描述(如图5a和图5B所示)的固位凹部152协作以便选择性地且可拆卸地将压滤壶活塞固定到烹饪壶104中。
[0033]图5A和图5B图示压滤壶活塞124的多个方面。压滤壶活塞124形成有下部154,具有与烹饪壶104的锥形基座112的内锥形大致配合的锥形外部。正如图10和图11最佳示出的,在压滤壶活塞124的下端部148中形成多个筛滤开口 156,每个筛滤开口具有横切筛滤开口的滤网158,如薄尼龙网。使用时,滤网158起到在烹饪壶104中向基座112向下移动压滤壶活塞时允许液体通过筛滤开口而阻止食材通过的常规作用。
[0034]固位凹部152是L形,且各构成朝向向下的开口 152a通向向上延伸的接入沟槽152b。锁扣沟槽152c从接入沟槽152b环向延伸。锁扣沟槽152c的纵向侧边具有向内的弯曲凸缘159,从而减小锁扣沟槽在与接入沟槽152b衔接处的宽度。固位凹部152与烹饪壶104的向内凸起的固位凸起部126协同工作以选择性地将压滤壶活塞124锁扣在烹饪壶的内部。有利地,向内弯曲的凸缘159使得锁扣沟槽152c的宽度在锁扣沟槽与接入沟槽152b衔接处小于固位凸起部126的宽度,并且在锁扣沟槽的远离衔接处的闭合端部152d处大于固位凸起部的宽度。
[0035]正如图2最佳示出的,其中形成有固位凹部152的压滤壶活塞124的上部134的尺寸设为配接在烹饪壶104的上部118的内部中,以及压滤壶活塞124的环形缘部136的尺寸设为置留在烹饪壶的凸缘122的顶部上。
[0036]也如图5A和图5B所示,框架160延伸于压滤壶活塞124的下部154与上部134之间。框架160形成有多个侧开口 162。在侧开口 162下方以及压滤壶活塞124的下端部148上方,环形密封圈164在压滤壶活塞124的下部154的锥形外部上方位置处环绕着框架160的外周。使用时,正如下文参考图10更详细地描述的,环形密封圈164和筛滤开口 156将烹饪壶104的内部分成压滤壶活塞124外侧且位于环形密封圈下方的非过滤容积和压滤壶活塞内侧以及压滤壶活塞外侧且位于环形密封圈上方的过滤容积。使用时,在将压滤壶活塞124透过烹饪壶104中的液体向下移动到烹饪壶的基座112时,侧开口 162允许压滤壶活塞内过滤的液体在环形密封圈上方自由流动到压滤壶活塞外侧。
[0037]图6A和图6B图示真空瓶128。真空瓶128包括圆柱形本体166,圆柱形本体166的下部129的尺寸设为穿过压滤壶活塞124的开口上端127延伸并某种程度紧密地贴合在其内部,且该真空瓶的下端与压滤壶活塞的下端部148的内侧邻近,以及真空瓶的下方颈部144的螺纹142可螺纹旋接压滤壶活塞的环形缘部136的内表面138的螺纹140。真空瓶128的上部168的尺寸设为与压滤壶活塞124的环形缘部136以及烹饪壶104的凸缘122的相对较大外径对应。现在再次参考图2,真空瓶128的上部168延伸于螺纹下颈部144与具有外螺纹172的螺纹上颈部170之间。使用螺纹172经内部130的内侧壁176上形成的互补内螺纹174将内杯130可拆卸地附接到真空瓶128。可以使用外杯132的内侧壁180上形成的内部凸缘178将外杯132可拆卸地附接到内杯130,内部凸缘178扣合到内杯的外侧壁184上形成的外部凸缘182。可拆卸的杯子186选择性地密封真空瓶128的上方开口,该上方开口提供至真空瓶内部的入口。
[0038]图7至图15更详细地图示上文参考图1至图6B描述的便携套叠式烹饪套装100的优选操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