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缝制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62573阅读:1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缝制枕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枕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缝制枕头。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对睡眠及颈椎保护越来越重视,按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可调节高度、可洗晒的填料型健康环保枕也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和喜爱。这类健康枕头有如下两点关键的结构设计:一是在左右两侧设立高度定型的立墙布;二是需要对枕头内部的充填区域进行立体隔断分区设计,把枕头分为独立的头部承托区与颈部承托区。
[0003]现有的技术中需通过立体隔断布与枕头表布与底布及两端定型高度的立墙布直接封闭缝合而成,该方法首先要在立墙布外侧画线确定缝合位置,待立墙布与枕头表层布和底层布缝合完毕后,立体隔断布两端在线迹处与立墙布封闭缝合而成,该方法缺点有:车缝线直接缝制在立墙布表面会使立墙布褶皱,车缝线及线头外露在立墙布的表面,严重影响美观及定型。特别在柔软度大的立墙布及有颜色搭配的枕头上,感觉更为明显,故局限了立墙布材质和颜色的选择,有颜色搭配的健康枕头一般只能采取取消高度立墙布的方法来实现,这样的后果是让枕头的定型和分区功能部分损失,影响功能使用,而且该方法中手工画线工序耗时耗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简单、美观且枕头高度定型效果好的立体缝制枕头。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缝制枕头,包括表层布、底层布和立墙布,所述表层布与底层布缝合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立墙布置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两端并与所述表层布和底层布相互缝合,还包括隔层布与立体隔断布,所述隔层布置于所述立墙布的内侧面并缝合于所述立墙布的缝合线处,所述立体隔断布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两端与所述隔层布相互缝合。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层布向所述立体隔断布延伸的一端设有第一布边,所述立体隔断布的两端向所述隔层布延伸设有第二布边,所述第一布边和第二布边重叠缝合。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布边和第二布边的上侧边与所述表层布缝合,下侧边与所述底层布缝合。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层布朝向所述立体隔断布的一侧缝合有连接布,所述连接布与所述立体隔断布缝合。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布的上侧边与所述表层布缝合,下侧边与所述底层布缝合。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体隔断布的上侧边与所述表层布缝合,下侧边与所述底层布缝合。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实用新型立体缝制枕头采用了立体隔墙布与隔层布封闭缝制的结构,省去了在立墙布上手工画线的工序,加工过程简单;而且立体隔断布与隔层布的缝合线以及线头全部隐藏在枕头的内部,避免了立墙布外表面的褶皱所带来的对整体外观和立墙布定型的影响,保证了枕头外部的美观度,使立墙布材质和颜色的选择范围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缝制枕头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缝制枕头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缝制枕头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缝制枕头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19]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缝制枕头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立体缝制枕头包括表层布11、底层布12、立墙布13、隔层布15以及立体隔断布16。
[0020]表层布11与底层布12缝合形成一个容置空间14,立墙布13置于容置空间14的两端并与表层布11和底层布12相互缝合。
[0021]隔层布15置于立墙布13的内侧面并缝合于立墙布13的缝合线(也就是立墙布13与表层布11、底层布12的车缝线)处,立体隔断布16置于容置空间14内,其两端与隔层布15相互缝合,具体而言,隔层布15向立体隔断布16延伸的一端设有第一布边15a,立体隔断布16的两端向隔层布15延伸设有第二布边16a,第一布边15a和第二布边16a重叠缝合,第一布边15a和第二布边16a的上侧边与表层布11缝合,下侧边与底层布12缝合。另外,立体隔断布16的上侧边也与表层布11缝合,下侧边与底层布12缝合,封闭缝合完成后,立体隔断布16和隔层布15就将枕头的内部空间区分成为独立的头部承托区和颈部承托区。
[0022]本实用新型立体缝制枕头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缝制过程包括:
[0023]S1、剪裁表层布、底层布、立墙布以及立体隔断布,其中,立体隔断布的两端预留1一3cm长的第二布边。
[0024]S2、剪裁隔层布,并在其一端预留1 一3cm长的第一布边。
[0025]S3、将立体隔断布的下侧边与底层布缝合,立体隔断布两端的第二布边不与底层布缝合。
[0026]S4、将立墙布、表层布以及底层布缝合。
[0027]S5、将隔层布放置于立墙布的内侧,并将隔层布缝合于立墙布的车缝线处,靠近立体隔墙布的第一布边不进行缝合。
[0028]S6、把立体隔断布的上侧边与表层布缝合。
[0029]S7、最后把第一布边与第二布边重叠进行缝合,并进行上下侧边的封闭缝合。
[0030]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缝制枕头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图4,这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其立体隔断布26与隔层布25之间的连接采用了不同的结构,其他结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立体隔断布26的第二布边26a通过连接布27与隔层布25相连,也就是说隔层布25预先已经车缝好连接布27。同样地,连接布27的上侧边也与表层布21缝合,下侧边与底层布22缝入口 ο
[0031]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立体缝制枕头,包括表层布、底层布和立墙布,所述表层布与底层布缝合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立墙布置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两端并与所述表层布和底层布相互缝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层布与立体隔断布,所述隔层布置于所述立墙布的内侧面并缝合于所述立墙布的缝合线处,所述立体隔断布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两端与所述隔层布相互缝入口 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缝制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布向所述立体隔断布延伸的一端设有第一布边,所述立体隔断布的两端向所述隔层布延伸设有第二布边,所述第一布边和第二布边重叠缝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缝制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边和第二布边的上侧边与所述表层布缝合,下侧边与所述底层布缝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缝制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布朝向所述立体隔断布的一侧缝合有连接布,所述连接布与所述立体隔断布缝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缝制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布的上侧边与所述表层布缝合,下侧边与所述底层布缝合。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立体缝制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隔断布的上侧边与所述表层布缝合,下侧边与所述底层布缝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缝制枕头,包括表层布、底层布、立墙布、隔层布以及立体隔断布,表层布与底层布缝合形成一个容置空间,立墙布置于容置空间的两端并与表层布和底层布相互缝合,隔层布置于立墙布的内侧面并缝合于立墙布的缝合线处,立体隔断布置于容置空间内,其两端与隔层布相互缝合。本实用新型立体缝制枕头采用了立体隔墙布与隔层布封闭缝制的结构,省去了在立墙布上手工画线的工序,加工过程简单;而且立体隔断布与隔层布的缝合线以及线头全部隐藏在枕头的内部,避免了立墙布外表面的褶皱所带来的对整体外观和立墙布定型的影响,保证了枕头外部的美观度,使立墙布材质和颜色的选择范围更加广泛。
【IPC分类】A47G9/10
【公开号】CN205072577
【申请号】CN201520790067
【发明人】翁建军, 邓秀
【申请人】翁建军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