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将靠背折叠收合的幼儿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1525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将靠背折叠收合的幼儿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将靠背折叠收合的幼儿用座椅。
【背景技术】
:
[0002]现有的幼儿用座椅,通常为座椅主体、和与座椅主体连在一体的座椅靠背,这样的座椅在运输送上所占空间大且不便于存放,若将其用在已经有靠背的座椅上,幼儿用座椅上的靠背反而会使座椅空间减少。

【发明内容】

:
[0003]为解决座椅在运输送上所占空间大且不便于存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将可将靠背折叠收合的幼儿用座椅。
[0004]—种可将靠背折叠收合的幼儿用座椅,包括座椅主体、与座椅主体连接的座椅靠背,所述座椅主体上设有收合拆卸装置,所述收合拆卸装置用于将座椅靠背折叠收合和/或将座椅靠从座椅主体上拆分出来。
[00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座椅主体上设有收合拆卸装置,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把座椅靠背折叠收合起来,方便存放和运输,另外该装置还能把座椅靠背从座椅主体上拆卸出来,以提供更大的座椅空间。
【附图说明】
:
[000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将靠背折叠收合的幼儿用座椅的立体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面板后的结构图;
[0009]图3为图2的爆炸示意图一;
[0010]图4为图3调节绑定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11]图5为调节绑定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1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二 ;
[0013]图7为图6收合拆卸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14]图8为图6的A-A截面图;
[0015]图9为调节高度装置的爆炸示意图一;
[0016]图10为调节高度装置的爆炸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
[00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8]如图1、图2所示,一种幼儿用座椅,包括座椅主体1、与座椅主体连接的座椅靠背2,所述座椅主体上设有调节绑定装置,所述调节绑定装置包括设于座椅主体内并可伸出到座椅外部的绑定带3、设于座椅主体内并与绑定带接触的锁扣4、设于座椅主体内的控制按钮、受控制按钮控制其滑动并位于锁扣前方的滑块6、设于滑块与座椅主体之间的弹性复位件;按压控制按钮,即可使滑块向锁扣方向移动,滑块使锁扣与绑定带分离,从而使绑定带能够自由伸出;绑定带的伸出端设有插块,座椅上设有与插块对应的插块锁扣,伸出的绑定带能自由调节所需的长度并能够稳固座椅。
[0019]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座椅主体包括有座椅底板101和与座椅底板配合的座架102,座椅底板与座架间设有带有容置腔的第一座体8,第一座体的后端设有开口,所述调节绑定装置设于该容置腔内;所述绑定带3设于第一座体8的容置腔内,其一端从第一座体后端开口处伸出;所述锁扣4设于第一座体8的容置腔内,锁扣一端与绑定带3接触,锁扣上设有复位扭簧401 ;所述滑块6设于第一座体8的容置腔内并可沿容置腔滑动,滑块的一端与锁扣4接触,另一端从容置腔伸出,滑块的伸出端端面上设有凹槽601,凹槽内设有斜面;所述控制按钮包括第一控制按钮501,所述第一控制按钮设于座椅底板101上并从座椅底板的下端面伸出,其相对滑块6的一端设有突起的斜面块513并插入到控制滑块的凹槽内,第一控制按钮上的斜面块与滑块凹槽内斜面相配合;第一控制按钮上端与座架102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往上按第一控制按钮,能使第一控制按钮向上移动,第一控制按钮上的斜面块513使滑块向锁扣方向移动,滑块使锁扣转动,锁扣与绑定带分离,绑定带即可自由伸出。
[0020]又进一步地,如图4、图5所示,第一控制按钮501的上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若干斜面卡槽,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斜面卡槽511、第二斜面卡槽512,所述控制按钮还包括第二控制按钮502,所述第二控制按钮设于座架102前端,第二控制按钮的后端设于第一控制按钮501的上端凹槽内,第二控制按钮的后端设有与第一控制按钮斜面卡槽对应的斜面,第二按钮的后端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按压第一控制按钮501后,第一控制按钮向上移动,第二控制按钮502的斜面503与第一控制按钮的第一斜面卡槽511分离,当第二斜面卡槽512上移至与第二控制按钮斜面503相对时,第二控制按钮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二控制按钮的斜面503与第一控制按钮的第二斜面卡槽512接合,第一控制按钮保持顶推滑块6的状态,滑块使锁扣4与绑定带3分离,从而使绑定带能够自由伸出;当按下第二控制按钮502后,第一控制按钮501与第二控制按钮的第二斜面卡槽配合的斜面分离,第一控制按钮在第一复位弹簧作用下移,当第一斜面卡槽511下移至于第二控制按钮斜面503相对时,第二控制按钮的斜面503与第一控制按钮的第一斜面卡槽511接合,滑块6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远离锁扣4,锁扣在复位扭簧401的作用下与绑定带3接触,使绑定带锁定不能自由伸缩。
[0021]更进一步地,如图4、图5所示,所述第一座体8容置腔内设有卷轮9,所述绑定带3缠绕在卷轮9上,座椅底板101后端设有与第一座体8后端开口对应的第一伸出口,座椅底板的两侧上设有第二伸出口,所述绑定带包括第一绑定301带和第二绑定带302,所述卷轮包括第一卷轮901和第二卷轮902,所述第一绑定带301缠绕在第一卷轮901上且其一端依次从第一座体8的后端开口和第一伸出口伸出到座椅主体1的外部,第二绑定带302缠绕在第二卷轮902上且其一端从第二伸出口伸出到座椅主体1的外部。第一绑定带用于使座椅与座椅后方的物体固定,第二绑定带用于使座椅与座椅下方的物体固定。
[0022]具体地,如图4、图5所示,所述锁扣4上与绑定带3接触的一端设有用于锁紧所述绑定带3的啮合齿,锁扣4在复位扭簧401与啮合齿的作用下使绑定带3锁定使其不能自由伸缩。
[0023]更具体地,如图6、图7、图8所示,所述座椅上设有收合拆卸装置,所述座架102的后端设有第二座体10,该装置包括第三控制按钮11、第二弹性复位件、设于第二座体上的活动件12 ;所述座椅靠背2上设有一卡块201,卡块上设有卡口,座椅靠背的下端与座架102连接处设有一突起的连接部202,连接部的两侧设有盲孔;所述第二座体10上设有容置腔,第二座体上端面开有弧形缺口,述弧形缺口与座椅靠背2的卡口对应;所述座架102位于第二座体10上方设有与弧形缺口对应的通孔;所述活动件12设于第二座体10容置腔内并可沿容置腔左右滑动,活动件12的上端设有条形滑槽,活动件下端设有一突起121,所述第二座体上与活动件突起相对处设有通孔,活动件的突起121穿过第二座体10的通孔并插入到座椅靠背上连接部202的盲孔处;所述第三控制按钮11设于第二座体10内,该控制按钮上端从第二座体上端的弧形缺口伸出,并穿过座架102的通孔伸到座椅靠背2的卡口处,第三控制按钮的下端设有容置腔,所述活动件12的上端位于控制按钮下端的容置腔内,第三控制按钮下端的侧壁上与活动件上端的条形滑槽相应处设有销孔,销孔上设有插入到活动件条形槽内的活动销13 ;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设于第三控制按钮容置腔内,所述活动件12与第二座体10间设有第三复位弹簧;按下第三控制按钮11,使第三控制按钮脱离座椅靠背2的卡口,座椅靠背2可往座椅主体1方向折叠收合;
[0024]继续按压第三控制按钮11,使其带动下端的活动销13运动,活动件12上的条形滑槽与活动销配合运动,使活动件向两侧运动,活动件上的突起121脱离座椅靠背上连接部202的盲孔,使座椅靠背2脱离与座架102的连接。
[0025]进一步地,如图9、图10所示,所述座架102两侧设导向槽15,导向槽上设有扶手环,所述座椅底板位于导向槽的下方开有长条形槽。
[0026]进一步地,如图9、图10所示,所述座架102的两侧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四控制按钮16、可复位的移动调节块17和支撑件18 ;所述第四控制按钮16设于座架102的导向槽15内,且第四控制按钮的一部分从扶手环处伸出,该控制按钮的下端设有带有斜面结构的突起161,第四控制按钮上端面与座架102间设有第五复位弹簧;所述支撑件18设于座椅主体内且从座椅底板101下端面的长条形槽伸出,支撑件上设有若干个卡口,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卡口 181、第二卡口 182、第三卡口 183,支撑件的上端面与座架102间设有第六复位弹簧;所述移动调节块17设于座椅底板101上,移动调节块与第四控制按钮16相对的面上设有带有斜面结构的凹槽171,第四控制按钮上突起161插入到该凹槽171内并与凹槽内的斜面配合,移动调节块的两侧设有突起的挡块172,该挡块与支撑件上的卡口对应;往上按第四控制按钮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