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高度的桌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03016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高度的桌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可调节高度的桌子。
【背景技术】
[0002]在公司或学校等,具备供人坐下的椅子、和放置计算机和书本以便于进行工作或者教育的桌子。这种现有的桌子,它们统一地被形成为固定的高度,因此没有可调节高度的附加功能。
[0003]在上述空间上班或上课的人,其大部分时间是坐着度过的,因此会发生脊柱弯曲的脊柱侧凸或者放在桌子上的书和眼睛的焦距不对使得眼睛容易疲劳等精神及肉体上的压力。因此,对健康的精神及肉体的生长带来不良影响,难以执行有效的工作的问题。
[0004]最近,考虑到上述问题,正在普及一种在支撑计算机和书的上板的底面结合长度相对较长的支撑台,从而能够以竖立的状态使用的桌子。然而,为了工作而长时间站立会更加疲劳,因此这种桌子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受到限制。
[0005]久坐之后,采取伸展、运动等休息会给身体或精神上带来乐观结果,然而考虑到在执行过重工作的现代人的状况,会受到较多限制。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持续进行工作并可以考虑到使用者的健康的人体工学的桌子。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是为了改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根据使用者的状况,通过简单操作可调节高度的桌子。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或者其他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桌子,其包括:基座;上板,其设置在上述基座的上部;一个以上的连接构件,其与上述基座和上述上板连接,用于调节上述上板相对于上述基座的高度;以及维持单元,其用于以上述上板的高度被调节的状态维持上述上板的高度。
[0008]根据所提出的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为了调节上板的高度而具备长度可变的气弹簧,并通过按钮部操作气弹簧的长度,由此使桌子的高度可变的过程简单并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0009]另外,配置在上板和基座之间的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分别在上板和基座的一面上滑行移动,因此使用者不花费较大的力也可以改变桌子的高度。
[0010]另外,通过在上板的下部设置辅助支架,能够提供比上板更宽的富裕空间。
[0011]另外,通过在基座的边缘设置侧壁,能够防止在基座的上表面堆积灰尘、异物,使桌子的外观更加简洁。
[0012]另外,通过采用用气弹簧和滑行装置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移动的结构,具有部件数量减少并由此使制造单价低廉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桌子的状况的立体图。
[0014]图2是示出将上板和基座分离的桌子的状况的立体图。
[0015]图3是放大图1的A的立体图。
[0016]图4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气弹簧的剖面图。
[0017]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板向下部移动的状况的立体图。
[0018]图6a是示出将固定腿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桌子结合的状况的立体图。
[0019]图6b是示出将支撑腿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桌子结合的状况的立体图。
[0020]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桌子和固定腿的的分解立体图。
[0021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桌子的立体图。
[0022]图9是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辅助支架分离的状况的立体图。
[0023]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桌子的立体图。
[0024]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气弹簧的结合结构的放大图。
[0025]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上板向下部移动的状况的立体图。
[0026]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桌子的立体图。
[0027]图14是示出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上板和基座分离的桌子的状况的立体图。
[0028]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上板向下部移动的状况的立体图。
[0029]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桌子的立体图。
[0030]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上板向下部移动的状况的立体图。
[0031]图18是将固定腿与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桌子结合的状况的立体图。
[0032]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桌子和固定腿的分解状况的分解立体图。
[0033]图20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固定构件和固定孔的结合状况的放大图。
[0034]图21是示出通过螺丝将桌子和固定腿的结合的状况的立体图。
[0035]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桌子的立体图。
[0036]图23是示出在桌子的下部结合有腿的状况的立体图。
[0037]图24是桌子和腿的分解立体图。
[0038]图25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桌子的立体图。
[0039]图26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25的桌子的立体图。
[0040]图27是示出转动部和支撑部通过第一气弹簧结合的状况的立体图。
[0041]图28是示出转动部和支撑部通过第二气弹簧结合的状况的立体图。
[0042]图29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桌子的立体图。
[0043]图30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基座的上表面装有插座的状况的立体图。
[0044]图31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上板的上表面装有插座的状况的立体图。
[0045]图32示出桌子被用作工作台时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与附图编号无关地对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对在下面的说明中所使用的构成要素的后缀“模块”及“部”是仅考虑到容易撰写说明书而赋予或混用的,这两者本身并不具有彼此区分的含义或者作用。另外,在说明本说明书公开的实施例时,在判断对于相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会使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的主旨模糊的情况下,省略对其详细的说明。另外,应理解:附图只是为了使得本说明书公开的实施例被容易理解,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构思并不会被附图所限制,它包括在本发明的构思及技术范围内所包括的所有变更,等同方案及代替方案。
[0047]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桌子的状况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将上板和基座分离的桌子的状况的立体图,图3是放大图1的A的立体图。
[0048]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桌子100包括:基座120;上板110,其配置于上述基座120的上部;多个连接构件130、140,其在上述基座120和上述上板110之间连接上述基座120和上述上板110。
[0049]上述基座120形成上述桌子100的下部,并且其下表面与地面或者地板面接触而支撑上述桌子100。在上述基座120的前方形成朝向后方以规定距离凹陷的凹陷槽122。上述凹陷槽122能够收容使用者的身体中的一部分,因此在使用者位于上述桌子100的前方的情况下,能够使使用者更加靠向上述桌子100。
[0050]上述上板110大致以板状形成。根据情况,上述上板110可以被形成为与包括上述凹陷槽122的上述基座120的剖面形状对应。在上述上板110的上表面放置使用者的工作或者学习工具。例如,可以在上述上板110的上表面放置显示器、书本、键盘等多种工具。
[0051]另外,在上述上板110的后方侧侧面形成朝向前方凹陷的布线收容孔187。可以以上述后方侧侧面一部分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将上述布线收容孔187设置于上述上板110。在上述布线收容孔187中可以收容放置于上述上板110的工作工具中的一部分。例如,在上述上板110放置计算机显示器的情况下,向上述计算机显示器提供电力的布线收容于上述布线收容孔187,由此能够更利索地整理。
[0052]在上述上板110和上述基座120之间可以包括高度调节单元,该高度调节单元与上述上板110和上述基座120连接、并且用于调节上述上板110相对于上述基座120的高度。
[0053]上述高度调节单元可以包括多个连接构件130、140,这些连接构件130、140根据上述上板110的高度变化使上述上板110相对于上述基座120进行相对移动。上述多个连接构件130、140在上述上板110和上述基座120之间分别设置于两侧。
[0054]详细而言,上述多个连接构件130、140包括从上述上板110的后方侧底面朝向上述基座120的前方侧上表面延伸的第一连接构件130、和从上述上板110的前方侧底面朝向上述基座120的后方侧上表面延伸的第二连接构件140。上述第一连接构件130和上述第二连接构件140在上述上板110和上述基座120之间彼此交叉地配置,因此从侧面观察时,上述第一连接构件130和上述第二连接构件140形成大致“X”字形状。
[0055]上述第一连接构件130的一端与设置于上述基座120的前方侧上表面的第一结合部160结合,另一端与在设置于上述上板110的后方侧底面的第一移动框架165滑行移动的第一移动部169结合。上述第一结合部160和上述第一移动框架165,与上述第一连接构件130的个数对应地分别设置于上述基座120的上表面两侧和上述上板110的底面两侧。
[0056]上述第一结合部160包括:第一水平部164,其下表面与上述基座120的上表面通过螺丝或者连杆结合;和第一垂直部162,其从上述第一水平部164的一侧朝向上方延伸而与上述第一连接构件130的一端结合。另外,上述第一连接构件130的一端在上述第一垂直部162的侧面可转动地铰链结合。即,通过从上述第一连接构件130贯通上述第一垂直部162的铰链销131,上述第一连接构件130的一端在上述第一垂直部162的侧面可转动地结合。
[0057]上述第一移动框架165分别设置于上述上板110的后方侧下表面两侧。上述第一移动框架165包括:第一上面部166,其上表面与上述上板110的下表面结合;第一侧面部167,其从上述第一上面部166的一侧朝向下方延伸;以及第一下面部168,其从上述第一侧面部167的端部朝向内侧延伸。由上述第一上面部166、上述第一侧面部167和上述第一下面部168,而使上述第一移动框架165的侧面形状大致呈“匚”字形状。另外,在由上述第一移动框架165的上述第一上面部166、上述第一侧面部167和上述第一下面部168形成的空间内,上述第一移动部169的外表面与之接触而滑行移动。
[0058]上述第一移动部169的侧面与上述第一连接构件130的另一端铰链结合,从而使上述第一移动部169在上述第一移动框架165滑行移动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连接构件130的倾斜度发生改变。换言之,上述第一连接构件130通过其与上述第一垂直部162的铰链结合和其与上述第一移动部169的铰链结合,改变其与上述上板110构成的角度和其与基座120构成的角度。如图2所示,在上述第一连接构件130与上述基座120构成的角度相对较大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移动部169的位置接近上述第一移动框架165的前方;在上述第一连接构件130与上述基座120构成的角度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移动部169的位置接近上述第一移动框架165的后方。在上述第一连接构件130的另一端滑行移动的同时,上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一端可通过上述第一结合部160转动。
[0059]上述第二连接构件140的一端与设置于上述上板110的前方侧下表面的第二结合部145结合,另一端与在设置于上述基座120的后方侧上表面的第二移动框架170滑行移动的第二移动部146结合。上述第二结合部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